1、 专题专题 4 人间词话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 年 12 月 3 日1927 年 6 月 2 日) ,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 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 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 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 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 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2、,为中华 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人间词话作于 19081909 年,最初发表于 国粹学报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来源:学+科+网 Z+X+X+K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 境胜;或以意胜。 ”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 , “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 ,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万物皆为我驱遣, “以奴仆命
3、风月” ,这正是浪 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写境”则是作者极逞状物之才,能随物婉转, “能与花鸟共忧乐” ,客观的真 实受到高度的重视,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王国维还提出, “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创 作出来的艺术境界,则不能断然定为“理想派”或“写实派” 。在这种境界里, “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 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自然与理想熔于一炉, “景”与“情”交融成一体。 王国维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只有大诗人才能创造出这种“意与境浑”的境界。 王国维还进一步论说文艺创作必有取舍,有主观理想的注
4、入;而虚构或理想,总离不开客观的材料和 基本法则。所以, “理想”与“写实”二者的结合有充分的客观根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相 结合也有其客观可能性。王国维的见解可谓透彻,精辟。 “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虽“虚构之境,其材料 必求之于自然,而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比较卓越的艺术见解。 王国维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 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感情来选择, 安排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当然,王国维并没有 明
5、确和具体地论说这一点。 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 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 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王国维抓住时代的契机,找到自己的道路,也为学术界指 出新路。他青年时期走用西方的学术与中国 的学术相化合的路径,开创学术的新境界。他中年后在“五大发现”中的三个方面,即甲骨学、简牍学、 敦煌学上均作出了辛勤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被公认为是这些国际性新学术的开拓者、奠基者。王国维在学 术上是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国际学术平台上来观察、思考问题的。 学科
6、网 文学方面 王国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上最著名的是其人间词与人间词话,这两者又构成互相印证的 关系。他词作的成就在境界的开拓上,而境界也正是人间词话所着力强调的。从具体作品分析,王国 维的词作多摆脱了抒写离情别绪、宠辱得失的俗套,重在展现个体的人在苍茫宇宙中的悲剧命运,是对生 命与灵魂的考问。他“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笔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飘忽、悲欢无据之意境, 亦即无可免之悲剧”(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诗词中因此每每流露出哀伤的气息。如采桑子 中言:“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发现人间的苦难,是与因循守旧、 知足常乐的人生相对立的境界,是人的觉醒。如此,
7、“境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他的词表达的就是一种 哲学境界,而超越了伦理的境界。 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的“无我”,即为王国维叔本华之哲学教育学说一文中讲的“无欲 之我”;所谓“理想”与“写实”的提法,也是来源于叔本华使用的概念“理想”和“摹仿自然”。王国 维将叔本华等人的哲学美学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并与中国的传统艺术实践进行了完美结合。 人 间词话成为中国美学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启后的理论巨著。后来王国维在戏曲研究、历史研究、古文字 研究等领域进一步做出突出贡献,也都与其极富创造性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导向有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8、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 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 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 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 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 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
9、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 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 由王国。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
10、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 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 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 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 确是不谋而合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
11、是经历着三个过程: 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 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 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 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 还是水。 史学方面 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 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
12、文以及古史新 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 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 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意思是运用地下的材料(考古)与纸上的材料(文献)相 量印证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相,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 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 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 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
13、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哲学方面 王国维在中国哲学学科建构上做出了 巨大贡献。王国维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来梳理中国哲学所进行的 开创性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20 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雏形。 有人认为,王国维是西方哲学的介绍和传播者,即所谓“早年西洋哲学之介绍”。而在冯友兰的中 国哲学史新编中,王国维的“哲学姿态”虽然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所据文献的限制,因此主要是将其 视为“中国美学的奠基人”。对于王国维的这种“失察”,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 解:首先,从学术贡献而言,毫无疑问,他在历史和文学上的贡献要超过在哲学上的建树。其次,他对哲 学研究的兴趣持续的时间
14、比较短。这使得他在职业分化越来越具体的现代知识体系内很难被归入哲学家的 行列。 但是与同时代仅仅停留在对于西方哲学思想的介绍的大部分学者不同的是,王国维不仅能对以叔本华、 康德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的思想发展脉络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评论,而且能够运用以叔本华的 观念来整理和分析中国哲学的问题和概念, 这使他实际上在 20 世纪初的哲学介绍和研究者中显得高人一筹。 由于时代的限制,王国维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其接受方式是一种“单一性接受的水平”。这种方式 的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基于接受对象的单一性而呈现出与接受对象的一致性,就从王国维的论说方式来 看,他十分推崇叔本华的观点,从他的学术取向而言
15、,他所选择的立场基本与叔本华相一致。另一方面, 接受对象的单一性也使得王国维对于被接受者有着深入而正确的了解。分析和罗列,最后得出结论说: “哲 学者,论自然、人生、知识等之根本原理之学也。”正因为明确将哲学规定为“根本原理之学”。王国维 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显然是建立在他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这不仅从他的文章的写法了 可以看出,更为重要的是他是试图用他所掌握的西方哲学的观念主要是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观念来整理和 讨论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梳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的范畴。 王国维当时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但就他利用西方哲学的方式来整理中国哲学 所做的贡献之最大的,还在于
16、他初步创立了作为现代教育的学科而存在的中国哲学的面貌。王国维为 20 世 纪中国思想界整理古代的哲学传统创立了一种范式,这种新范式有一些基本性的特征就是以西方的哲学问 题作为出发点,对于材料的整理以西方哲学的模式为依托。 (一) 诗蒹葭 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 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释】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 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
17、宛在水中沚。 风人,即诗人。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晏同叔,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 士出身。宋仁宗的时候, 官至宰相。死后谥号元献,因又被称为晏元献。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 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工于造 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他的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 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鹊踏枝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
18、到晓穿朱户。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解: 鹊踏枝 : 本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天宝间人作。唐人以鹊声报喜,乃命为曲名。又作“雀 踏枝” 。在敦煌曲子词中还保留有鹊踏枝的原貌: “叵耐灵鹊多满(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 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 里。 ”此词七言八句,多加衬字,自五代起则完全演为杂言(如晏殊词) 。入宋以后,则易名为凤栖梧 、 卷珠帘 、 蝶恋花 、 黄金缕等十余种。其中以蝶恋花之名最为通行。晏殊所作此词,实际上即 宋人所谓蝶恋花 。 )学科#网 【译文】
19、 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其意境与蒹葭一篇很接近。只是蒹葭诗体现了洒脱自然之美,晏殊词体现了悲壮之美。 【赏析】 同是怀人之作, 蒹葭妙在一个“遡”字和一个“从”字,情之所致便发言为声、付之于行,相 思不受羁绊,求偶无须讳言,如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般朴实、真挚、自然。晏殊之词,炼得一 个“凋”字,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 不得思念之苦, 河汉之遥平不了肠中之热。 眼欲穿时肠欲断, 秋风起时偏蹬楼, 欲言无语更无人听, 思 念注定是无法被分担的痛苦,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
20、中变得难以承受,于是此种悲苦在苍茫的天地之 间,在巍峨的高楼之上终于获得了穿透千里万里、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 (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 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 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 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释】 蝶恋花柳永(按:此词王国维自注为欧阳修所作,然而众家选本皆以为柳永词,当是王国维误 记,今更正。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21、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拟把疏狂 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 修四岁丧父,生活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入仕后,欧阳修勇于言事, 风节凛然,曾参加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 晚年官至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古 文、诗词兼擅。其词作一方面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感受,另一方面又主动向民歌借鉴学习,不少作品 具有清新的民歌风味。欧阳修是北宋初期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也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宗师。学科¥网来源:Z&xx&k.C
22、om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 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辛幼安,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人文武双全,22 岁时, 自率义军 2000 余人投入到耿京的抗金队伍中,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领 50 名骑兵,直入有 五万之众的金军大营,将张安国生擒活捉,绑缚建康处死。入仕南宋朝廷以后,辛弃疾历经宦海沉浮,然 而终于受人猜忌、不被重用,最后郁郁而终。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中兴为大业、以气节功业自许,为人慷慨 磊落,其词作
23、亦豪气纵横,境界雄伟,语言刚健,为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词牌解: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 ,唐教坊曲,入宋后改称“蝶恋花” 。据说此名为晏殊所改,又说 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 、 卷珠帘 、 凤栖梧等。 青玉案 ,汉张衡 四愁诗有“何以报之青玉案”句,因以为名。又名横塘路 、 西湖路等。 【译文】 古今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然经历三种境界:第一种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为“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话只有大词人才能讲得出来。但是如此解释诸词,恐怕晏殊
24、、欧阳修等人是不 会同意的吧。 【赏析】 (三) 太白 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 夏英公 之喜迁莺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注释】 太白,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其家世和出生地 至今众说纷纭,已成千古之谜。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个性狂傲不羁,其诗作飘逸超群, 后人以“诗仙”目之。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 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谥文正。先世邠(今陕
25、西邠县)人,迁居吴县(今江苏苏 州) 。范仲淹曾经驻守陕西,抗击西夏,西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 相) ,领导了庆历新政。范仲淹的军旅生涯拓展了 他的词作内容,他描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为宋词开 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其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法征夫泪。 夏英公,夏竦(9841050) ,字子乔,封为英国公,北宋词人。 喜迁莺夏竦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瑶阶曙,金
26、茎露。 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来源:学|科|网 【译文】 李白纯以气象取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只八个字,却可视为千古绝唱。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渔 家傲 ,夏竦的喜迁莺才能够勉强有所继承,只是词中气象已经难以企及了。 【赏析】 李白的心实在是太广阔了,寥寥四十六个字的小令,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 思索。有人说:伟大的诗人将永远与伟大的痛苦为伴。而只有这种痛苦才能够平复无数世人的无数伤痛。 李白“济苍生” 、 “安社稷”的理想在他生时是破灭的,然而在他死后,这理想终将在他的诗篇中获得永恒 的涅盘。 (四)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
27、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 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后无词之叹也。 【译文】 名家高手的作品,言情一定会沁人心脾,写景一定会让人耳目开阔如临其境。其辞脱口而出,真切自 然,没有雕琢斧凿的痕迹。这是因为他们观察细致真切,理解透彻深刻的原因。用这一标准衡量古今的作 者,应当是妥帖正确的。所以我才会感慨北宋后没有好词。 【赏析】 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够感动别人。要相信,一部作品是对一个人灵魂的关照,只有真诚的对待 自己才能够获得心的应和。那些以游戏的态度对待自己作品的人,只能成为娱乐观众的小丑,在交易中一 次性的将自己消费,然后成为令人
28、厌恶的垃圾,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词语的耻辱。 (五) 美成 词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 创意之才少耳。 【注释】 美成,周邦彦(1057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年的重要词家。 其人精通音律,多自度曲。其词章法严密繁复、音律工整和谐、炼字运句活脱浑融。其咏物词开启了南宋 咏物词重寄托的门径。 南宋姜夔、史达祖一派即以其为先驱。 秦,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今属江苏)人,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 苏门 四子之一。其人和晏几道一同被谓为“古之伤心人” 。秦观少年豪俊,胸怀壮志,可惜
29、步入仕途却屡遭打击, 从此意志消沉。其词情感真挚、 语言清雅、音律谐美、意境深婉、情调悲苦,对后辈词人如周邦彦、李清 照等影响甚大。 【译文】 周邦彦的词在情致深远方面比不上欧阳修和秦观,但是他言情体物极为工巧,因此也不失为第一流的 作者。只是可惜他自创新曲、排比声律的才能多,创造意境的才能少。学科%网 【赏析】来源:Zxxk.Com 周邦彦精通音律,于平仄拗怒用功颇勤。 故其词法度谨严,词语的声情与音乐的音色极为和谐。只是 用心太细,求之过苛,难免雕琢,其词之内容在如此严密的规则下必将丧失天真的活力。所幸周邦彦才子 俊士,足堪驾御,惟其如此,尚有“意趣不高”之嫌,后世学之者,可不戒哉? (六
30、) 词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 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 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此少游之“小 楼连苑” 、 “绣毂雕鞍” 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注释】 解语花周邦彦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 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 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梦窗,吴文英(约 207约 1269) ,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
31、)人。他是 一位独特的江湖游士,虽然以布衣终老,却长期充当一些权贵的门客与幕僚;虽然曳裾侯门,但只为衣食 生计, 始终保持着清高独立的人格。吴文英把一生的心力都倾注于的创作上,他的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 含义曲折。他拥有超长的想象力,往往通过打破时空的正常次序、错综叠映真实和虚幻的不同情景等手段, 使词的意境扑朔迷离、诡异迷幻,他的词似乎不受理性和逻辑的约束,这种类似于现代意识流的表现手段 使得吴文英的作品很难被古人所理解。 宋代的张炎就指斥他的词说: “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 不成片段” 。倒是清人的眼光比较准确, 四库提要中说: “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对于 吴文
32、英的作品,显然需要我们做出新的解读。 水龙吟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 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鹙。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 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东坡,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 辙合称三苏,并列于古文八大家之列。其人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发展成为与 当时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相抗衡的蜀学。苏轼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反 对王安
33、石变法,后又反对司马光对王安石新政的全面反拨,在政治上为新、旧两党所排挤,屡遭贬谪,四 十四岁的时候又为人所构陷,遭遇“乌台诗案” ,险些死于狱中。然而苏轼始终保持着坦荡旷达的精神,保 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苏轼在创作上主张“自成一家” ,他以诗为词,破除了诗尊词卑的 观念,抬高了词的文学、美学地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 成为豪放词的开山者。苏轼的词和他的人格一 样充满魅力,其词挥洒自如,不为音律所约束,激情充沛,想象奇崛,妙语天成。他不仅在当时的文坛上 享有巨大的声誉,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学者所景仰的一代文宗。学科网 黄升的花庵词选记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东坡)问别作
34、何词,秦举“小楼连 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坡云: “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秦问先生近著,坡云: “亦有 一词说楼上事。 ”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按,即苏轼的永遇乐词)晁无咎(按, 即 晁补之)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 ” 词牌解: 解语花 ,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 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 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 “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水龙吟 , 李白诗有“笛奏水龙吟”句,因取以为名。又名丰年瑞 、 小楼连苑等。 【译文】 作词最忌讳用替代字。周邦彦解语花词中“桂华
35、流瓦”一句境界极妙,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替 了“月”字。吴文英以后的词人用替代字的更多。之所以会这样,不是意境不足,就是用语不够巧妙。如 果用语巧妙,根本不用替代;如果意境完足,更不用多此一举。这就是秦观词中“小楼连苑” 、 “绣毂雕鞍” 两句话被苏轼所讥讽的原因。 【赏析】 王国维此论极有见地。文学作品不是射覆猜谜,追求语言的陌生化从而为整个作品带来活力的努力不 应该是技术性的,一切都应当归结到它赖以生存的本根上去,这就是:诗人最真实的自我感受和敏锐并且 高明的审美眼光。当你读到“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 )这样的句子时,你会发 现这里似乎没有技术可言,这是最普通的词语,
36、表达着最直接的感触,然而它也是你对月夜最美好的体验, 它存在于一千年前的北宋,然而却能够轻易的复现于当前,这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意足语妙,这也就是所谓 的自然天成。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功夫,苏轼连他的弟子都无法教会,更遑论他人呢?而这也许就是中 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所在。 (七) 【注释】 白石,姜夔(约 1125约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一生 清贫自守,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姜夔长于自度曲,他的部分词作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 的宋代词乐文献。其词作清刚醇雅,词境幽冷悲凉,在辛弃疾豪放词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剑南,陆游(11251210) ,字
37、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二十九岁参加进士 考试, 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陆游一生坚持 着抗金复国的理想,屡受排挤和打击,中年入蜀担任军中职务,晚岁罢官闲居家乡。陆游流传下来的诗作 有九千四百余首,词作一百三十余首,其作品既有飘逸奔放的特点,又有沉郁悲凉的风格,在诗坛上是南 宋中兴四大诗人之首,在词坛上是辛派豪放词的中坚,对南宋乃至清末的文坛有着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龙洲,刘过(11541206) ,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宋子虚曾称其为“天 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 ,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复中原的方略,
38、不为所用。后浪迹江湖,以词著名。刘 过是辛弃疾的座上客,也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他以文为词,不守音律,造语狂宕,有时不免粗豪放肆, 展现了江湖游士独特的生活命运和个性风格。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 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声 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 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 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
39、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 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萧统陶渊明集序云: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 词牌解: 摸鱼儿 ,唐教坊曲。又名买陂塘 、 山鬼谣等。 贺新郎 ,宋苏轼作。苏轼守钱塘时, 有官秀兰,黠慧善应对。一日逢湖中宴会,群毕至,惟独秀兰晚到。苏轼问其缘故,秀兰说: “发结沐浴便 困睡,闻召理妆,故迟至耳。 ”苏轼的副官十分不满,秀兰就取榴花一枝向其请罪,引得副官怒而无言。苏 轼便为其作贺新凉以解之,词云: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 ”后“凉”字误为“郎” , 遂有此名。又名乳燕飞 、 金缕歌等。 祝英
40、台近 ,因东晋祝英台、梁山伯事为名,又名祝英台 、 揉碎花 笺 。 【译文】 南宋词人之中,姜夔的词有格调而无情趣,陆游的词有气势而少韵味。其中能与北宋人相抗衡者,只 有辛弃疾一人而已。近人师法南宋的词而疏远北宋的词,因为南宋的词容易学而北宋的词不容易学。学习 南宋词的人,不是师法姜夔就是师法吴文英,因为姜夔、吴文英容易学而辛弃疾则不容易学。师法辛弃疾 的人,大都学习他的粗犷、滑稽,因为他粗犷、滑稽的地方容易学而超越别人的妙处不容易学。姜夔、刘 过与辛弃疾同处一个时代,他们学习辛弃疾的作品尚有此种弊端,更何况别人呢?其实辛弃疾的好词,比 如摸鱼儿 、 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 、 青玉案元夕 、 祝
41、英台近等,其俊伟幽咽之处固然是古今 独绝,而其中豪放之处也有“横素波,干青云”的气概,岂是吴文英等人所可以学到的呢?学科*网 【赏析】 学习前人的作品,参考他们独特高明的语言形式、结构章法和修辞手段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则 在于:对作品内涵的体会与把握,从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深层次的借鉴。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形式与 内容的统一,如果忽略了对作品内在张力的建构,一味追求外在形式上的改造和创新,那么这种创作将因 为内核的空疏而最终导致失败。这一点在明清两朝的诗词创作中,甚至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都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然而我们并不认同王国维对姜夔与吴文英的评价。作为一个创作主体,他们最终的目的在于对 自我的张扬和表达,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声音并不因为辛弃疾的黄钟大吕而失去意义,他们的作品 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审美的可能。因而他们的创作也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