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大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 资源ID:134787       资源大小:171.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大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1、 理科综合能力生物测试理科综合能力生物测试 1.下列关于人的骨髓干细胞中某物质的合成及运输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 解旋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B. 呼吸酶: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核 C. 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 葡萄糖:内质网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造血干细胞是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其细胞中可以发生葡萄糖的利用,用于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 成,发生在核糖体;也可以转录 mRNA 和合成酶,逐项分析解答。 【详解】造血干细胞可以进行 DNA 的复制,该过程需要的解旋酶在核糖体合成后,进入细胞质基质,然后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A 正确;呼吸酶的

    2、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在核糖体合成后在细胞质基质和线 粒体发挥作用,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也不会进入细胞核,B 错误;mRNA 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 成的,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C错误;葡萄糖是从体外吸收的,内质网不能合成葡萄糖, 且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D 错误。 2.人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 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都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B. 各种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时都需要 ATP 直提供能量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影响葡

    3、萄糖的吸收 D.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影响葡萄糖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 蛋白的协助,A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的 是钠离子的渗透能,而不是 ATP,B 错误;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 能,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

    4、会影响葡萄糖的吸收,C 正确;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 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会影响葡萄糖的运输,D 正确。 3.myc 基因是较早发现的一组癌基因,包括 C-myc,N-myc,L-myc,分别定位于 8 号染色体,2 号染色体和 1 号染色体。科学家发现 myc 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 myc 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能促进细胞凋亡或 癌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被效应 T 细胞诱导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会减少 C. 影响 myc 基因表达的多种因素均来自细胞本身 D. 8 号染色体上 myc

    5、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myc 是三种位于三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的一组癌基因, 其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能够促进细胞 凋亡或者细胞癌变。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等典型特征。 【详解】癌细胞被效应 T 细胞诱导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 正确;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 会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B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myc 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并不能确定多种因素都来自于细胞本身,C 错误;8 号染色体上 myc 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 的缺失,D 正确

    6、。 4.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细胞外液和甲、乙、丙、丁四大系统的参与,图示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循环系统,中所含物质种类和含量均相同 B. 乙是消化系统,的渗透压来源于蛋白质的不到 10% C. 丙是呼吸系统,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导致的 pH 升高 D. 丁是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可通过运输至突触后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其中是组织液,是血浆,是淋巴;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时涉及到四大系统,其中甲是循环系统,乙是消化系统,丙是呼吸系统,丁是泌尿系统。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循环系统,是组织液,是血浆,是淋巴

    7、,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 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相同,A 错误;乙是消化系统,细胞内液含有的蛋白质较多,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含 有的蛋白质相对较少,因此的渗透压来源于蛋白质的不到 10%,B 正确;丙是呼吸系统,由于血浆中 存在缓冲物质,因此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不会导致血浆的 pH 明显升高,C 错误;丁是泌尿系统,神经递质 可通过组织液运输至突触后膜,D 错误。 5.如图所示为“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检测结果可得出进入大肠杆菌的是 T2噬菌体的 DNA B. 标记 T2噬菌体时,T2噬菌体侵染的是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 C. 该实验与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

    8、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D. 若检测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则可能与保温时间较短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 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 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杆菌,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 并经离心后,含 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 【详解】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进入大肠杆菌的是 T2噬菌体的 DNA,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A 正确;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9、其生命活性必需依赖于细胞,因此标记 T2噬菌体时,T2噬菌体侵染的是含放射性的大 肠杆菌,B 正确;该实验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C 错误;若检测上清液中有少量 放射性,则可能与保温时间较短有关,导致部分噬菌体的 DNA 还没有来得及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 液中去了,D 正确。 6.一对夫妻不患甲病(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却生育一个患甲病的儿子。调查得知,该妻子(1 号)有一个 患甲病的弟弟和一个同卵双胞胎妹妹(2 号) ,该丈夫(3 号)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和一个异卵双胞胎弟弟 (4 号) ,这对夫妻的父母亲均不患甲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10、制的遗传病 B. 2 号应该是甲病的携带者,而 4 号有可能患甲病 C. 该夫妻再生育一个女孩,患甲病的概率为 1/8 D. 甲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的患病概率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对夫妇不患甲病,而其儿子患甲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在常染色体上或 X 染色体上;该丈夫的父母都正常,而其妹妹有病,说明该病不可能在 X 染色体上,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A正确;根据题干信 息,2号是妻子的同卵双胞胎妹妹,因此 2号是甲病的携带者;丈夫有一个生病的妹妹,说明其父母都是杂 合

    11、子,则 4号可能是甲病患者,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都是杂合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女孩,患 甲病的概率是 1/4,C 错误;甲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的患病概率是相同的,D 正确。 7.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加大恢复已被污染环境的力度。回答下列问题: (1)某工业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盐和碱,由于早期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周边的农田逐渐演变成了盐碱地。 农田逐渐演变成了盐碱地的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 在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以改善土壤条件,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与普通植物的根细胞相比,其主要差异表现 在_。耐盐植物初步覆盖盐碱地,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种类

    12、增多,土壤条件得到 改善。在此过程中,该盐碱地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_,恢复力稳定性逐渐_。 (2)调查该污染农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能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的理由是 _。 【答案】 (1). 次生 (2). (耐盐植物的根细胞的) 细胞液渗透压较大 (3). 增强 (4). 减弱 (5).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解析】 【分析】 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 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调查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 (1)农田逐渐演变成了盐碱地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从少

    13、变多,发生的次生演替。 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与普通植物的根细胞相比,其细胞液渗透压较大,因此其耐盐能力较强;根据题意分 析,在耐盐植物初步覆盖盐碱地后,土壤微生物种类增多,则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加, 因此该盐碱地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 (2)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难以被标记,因此不适宜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 捕法调查该污染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等知识点,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能用 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的原因。 8.为了研究硅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 选取 6

    14、 叶龄幼苗若干进行相关实验, 所得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1)若要提取和分离该植物的光合色素,则所用试剂依次是_。 (2)图甲对应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分别是_。图乙对应实验的因变量有_。 (3)从图甲信息可知硅能提高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分析图乙信息,尝试写出硅能提高该植物净光合速率 的机理是_(答出 2 点即可) 。 【答案】 (1). 无水乙醇、层析液 (2).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3). 胞间 CO2浓度、气孔导度、叶绿 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4). 硅能通过降低呼吸作用速率提高净光合速率;硅能提高叶肉细胞对 CO2的 利用率; 硅能提高叶片中类胡萝卜数的含量

    15、以促进光能的吸收和传递等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都是光照强度,因变量都是净光合速率;两组实验的净光合速 率都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且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在各种光照强度下始终高于 对照组。图乙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硅酸钾的浓度,随着硅酸钾浓度的升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而 气孔导度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 【详解】 (1)提取光合色素常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光合色素常用层析液。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光合速率都随着光照强度的改变而变化,说明两组实验 的自变量都是光照强度;图乙

    16、实验的自变量是硅酸钾的浓度,因变量有胞间 CO2浓度、气孔导度、叶绿素含 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3)图甲实验组在各种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都高于对照组,说明硅能够能提高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根据图乙分析已知,随着硅酸钾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和叶绿 素的含量基本不变,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硅可能是通过降低 呼吸作用速率提高净光合速率, 也可能是提高了叶肉细胞对 CO2的利用率或者是能提高叶片中类胡萝卜数的 含量以促进光能的吸收和传递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图形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

    17、乙图中 各种物质或结构的变化情况判断硅酸钾导致光合速率改变的原因。 9.如图所示为进食(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刺激导致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的示意图。回 答下列问题: (1)进食刺激导致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调节方式有_。 (2)图中处信号的转化情况是_;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所对应反射活动中,处兴奋的传递是 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 ,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_(填“单向的”或“双向 的”) 。 (3)胃泌素通过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 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主要是_。 【答案】 (1). 神经-体液调节 (2).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18、3). 单向的 (4). 单向的 (5). 体液 (6). 使胃泌素的分泌量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胃窦 G 细胞分泌的胃泌素通过体液调节运输到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该过程为体液调节; 同时胃腺细胞还接受了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而分泌胃液,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进食刺激导致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图中处为突触,传递兴奋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在反射弧中,兴奋在 突触处和处神经纤维上都是单向传递的。 (3)胃窦 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通过体液调节运输到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

    19、制 胃泌素的分泌,这样可以调节胃泌素的含量,使胃泌素的分泌量保持相对稳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图中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同时接受 了神经递质和胃泌素的调节,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0.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当基因 A 和 B 同时存在眼色为黑色,含基因 A 不含 B 基因时眼色为红色,含基因 B 不含 A 基因时眼色为褐色,不含基因 A 和 B 时眼色为黄色。已知控制该动物 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动物眼色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_(填“遵循”

    20、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_。 (2)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 () 和基因型为 aaBb 个体 () 交配, 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 (3)某基因型为 AaBb 个体(甲)的眼色为_,该个体与黄毛异性个体测交,子代中黑眼个体有 84 只,红眼个体有 16 只,棕眼个体有 15 只,黄眼个体有 83 只。据此推测,甲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在染 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 (4)现要鉴定一只红眼个体的基因型,应选择_(填“褐眼”、“黄眼”或“褐眼或黄眼”)的异 性个体进行杂交。 【答案】 (1). 不遵循 (2).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黑

    21、眼:红眼:褐眼:黄眼 =1:1:1:1 (4). 黑色 (5). 基因 A 和 B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 a 和 b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6). 褐眼 或黄眼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当基因 A 和 B 同时存在眼色为黑色,含基因 A 不含 B 基因时眼色为红色,含基因 B 不 含 A 基因时眼色为褐色,不含基因 A 和 B 时眼色为黄色,且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黑眼的 基因型为 A_B_,红眼的基因型为 A_bb,褐眼的基因型为 aaB_,黄眼的基因型为 aabb。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控制该动物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位于一对常染

    22、色体上,因 此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和基因型为 aaBb 个体()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Bb:Aabb: aaBb:aabb=1:1:1:1,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眼:红眼:褐眼:黄眼=1:1:1:1。 (3)基因型为 AaBb 的甲为黑眼,其与黄毛异性个体 aabb 测交,后代黑眼(AaBb) 、黄眼(aabb)较多, 说明亲本产生的配子中 AB、ab 较多,aB、Ab 较少,进而说明基因 A 和 B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 a 和 b 位 于一条染色体上。 (4)红眼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Aabb,预判断其基因

    23、型,关键是选择具有 aa 基因型的个体,即可以 让其与褐眼(aaB_)或黄眼(aabb)杂交,通过后代的表现型情况判断其基因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合定律以及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 题干信息判断两对等位基因遵循的遗传规律,并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的基因型。 11.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 C/N 的比值对谷氨酸棒状杆菌数量和产物产生的影响,记录及其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发酵条件 谷氨酸棒状杆菌 繁殖速率 单个菌体产 谷氨酸量 第一组 通入无菌空气、C/N=3:1 较慢 较多 第二组 通入无菌空气、C/N=4:1 较快 较少 (1)该兴趣

    24、小组进行实验时所用培养基除了能为谷氨酸棒状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外,还能提供的主要营养 物质是_。 (2)统计待测培养液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过程:取第二组的 100 倍的稀释液 0.1mL 滴加到计数板(由 2516=400 个小 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 0.1mm 3)在计数室内共有菌体 48 个,则 1mL 的第二组发酵液中有菌体_ 个。用该方法测定的微生物数量大于实际的活菌数,原因是_。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往往_(填“偏大”或“偏小”) ,原因是_。 (3)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培养过程中需先将碳氮

    25、比设为 4:1,目的是_,然后将发酵液中碳氮比改 为 3:1 继续培养,目的是_。 【答案】 (1). 水和无机盐 (2). 4.810 7 (3). 计数的菌体数量包括了死亡的菌体 (4). 偏小 (5). 两个或多个细胞粘连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菌落 (6). 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繁殖 (或有利于增加谷 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 (7). 有利于提高单个菌体产谷氨酸的量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当 C/N 比例较低时或含 N 源较多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谷氨酸;当 C/N 比例较高 时或含 C 源较多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繁殖。 【详解】 (1)谷氨酸棒状杆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的

    26、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2)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1mL 的第二组发酵液中有菌体数=48(0.110 -3)100=4.8107 个;由于计数的菌体数量包括了死亡的菌体,所以用该方法测定的微生物数量大于实际的活菌数。 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体数量时,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粘连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菌落,所以统计 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N 比例较低时有利于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谷氨酸,C/N 比例较高时有利 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繁殖,因此培养过程中需先将碳氮比设为 4:1,目的是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繁殖, 然后将发酵液中碳氮比改为 3:1 继续培养,

    27、目的是有利于提高单个菌体产谷氨酸的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点,能够通过表格分析确定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扩大 培养时,碳氮比应为 4:1,而在发酵获得谷氨酸时碳氮比应为 3:1。 12.如图所示为培养抗虫棉的流程图,其中“Bt”代表 Bt 基因,“KmR”代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回答下列 问题: (1)过程需用的工具酶有_。过程常使用钙离子处理农杆菌的目的是_,该过程使用含 _的培养基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2)过程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 T-DNA 进入棉花细胞并整合到_上。 (3)经过程培育出试管苗的原理是_。 (4)从个体水平检验该转基因棉

    28、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_。与普通棉相比,种植该转基因棉的优 点是_。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 (2). 使农杆菌处于感受态以便其吸收重组质粒 (3). 卡那霉素 (4). 染色体 (5).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6). 投放棉铃虫 (7). 减少农药的使用, 进而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图,其中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 农杆菌,表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受体细胞) ;表示脱分化,表示再分化, 表示将芽培育成试管苗。 【详解】 (1)图中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需要的

    29、工具酶有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过程 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细胞(微生物)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便 于重组质粒的导入;重组质粒上的 KmR(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 细胞,因此该过程可以使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2)过程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目的是让 T-DNA 进入棉花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 胞中染色体的 DNA 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3)图中表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投放棉铃虫,若棉铃虫大量死亡,说明转基因成功;种植转基 因抗虫棉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过程,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明确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注意事项

    本文(【校级联考】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大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