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 20192019 届高三联考届高三联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球藻和念珠藻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B. 乳酸菌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真核生物的膜蛋白的形成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D. 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和发菜都属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叶绿体。乳 酸菌也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膜蛋白的形成与分泌蛋白的形成类似,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 胞器参与。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
2、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 组成的网架结构。 【详解】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乳酸 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真核生物的膜蛋白的形成 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错误;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 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其他细胞器, 再根据题意作答。 2.在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测得
3、西瓜种子萌发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之比分别是 10:0;8:3; 6:4;7:7。底物均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条件下,呼吸产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酒精 B.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1:5 C. 丙条件下,西瓜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 丁条件下,无氧呼吸程度最弱,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反应式是: 根据以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当氧气吸收量小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 行无氧呼吸;当氧气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当细胞不吸收氧气,只释
4、放 二氧化碳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甲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释放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说明甲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进行无氧呼 吸,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乙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氧气的 消耗量,说明乙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分析乙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之 比可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3/6) : (5/2)=1:5,B 正确;丙条件下, 种子萌发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而丁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故西瓜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的是丁,C错误;丁条件下,种子萌发时只进行
5、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方法, 再根据题意作答。 3.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 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 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 tRNA 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 AGA、CUU)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过程为转录,过程既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 RNA 聚合酶进行催化 B. 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 C. 图示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物质 a
6、 中模板链上与异常多肽链中“-丝氨酸-谷氨酸”相对应的密码子为“-UCU-G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过程为转录,RNA 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物质 a为 DNA,物质 b为 mRNA;过程为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 质。 【详解】据分析可知,图中过程为转录,该过程既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 RNA 聚合酶进行催化,A 正 确;根据图中多肽链的长短可知,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 正确;图示中没有酶的合成,因此 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正确;物质 a
7、 中模板链上与异常多肽链中“-丝氨 酸-谷氨酸”相对应的密码子为“-AGA-CTT-”,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4.赤霉素能刺激幼嫩禾本科植株的节间伸长。将赤霉素 3(GA3)点滴于水稻胚芽鞘与第一叶之间,在一定的 浓度范围内,已知第 2 叶叶鞘的伸长与赤霉素浓度的关系如图,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第二叶叶鞘伸长来进行样 品赤霉素含量的生物测定。下列关于该实验叙述不合理的是 A. 选择的水稻种子每组数量及品种相同 B. 培养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种子基因组直接表达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变化 C. 通过图示可判
8、断赤霉素可能不具有类似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通过测定第二叶叶鞘伸长判定赤霉素含量,应进行多组重复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 3(GA3)的浓度,因变量是第二叶叶鞘伸长的长度,在图示浓度范围 内,第二叶叶鞘均在伸长,体现的是促进效果,没有体现抑制效应。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详解】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选择的水稻种子每组数量及品种相同,A 正确;从图示中看 不出培养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种子基因组直接表达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变化,B 错误;在图示的赤霉素浓度范 围内,第二叶叶鞘一直在伸长,据此判断赤霉素可能不具
9、有类似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正确;实验设计过 程中要遵循平行重复的原则,因此,通过测定第二叶叶鞘伸长判定赤霉素含量,应进行多组重复实验,D 正 确;本题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赤霉素的生理功能,以及赤霉素与生长素生理功能的差别,再根据题意 作答。 5.某岛屿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岛屿上的马尾松林受到大面积损害。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灾后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可能呈现出镶嵌分布的情况 B. 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依然存在 C. 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 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其自我
10、调节能力更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由同种生物的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并出现个体层次上所没有的一系列特征。其中,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 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 【详解】灾后某种生物不存在空间结构,A 错误;灾后的当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只是与灾前相 比发生了变化,B 正确; 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某岛屿中动物的 迁入和迁出不易,C 错误;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 降低,
11、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空间结构中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区别,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再根据 题意作答。 6.血友病是人类主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父母亲表现型正常,其女儿可能患血友病 B. 该病在家系中表现为连续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现象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与血友病的遗传方式相同 D. 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性和血友病男性结婚,后代儿女均为 1/2 患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当携带者女性和男患者 结婚,他们后代中,
12、儿子和女儿各有 1/2患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详解】血友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父母亲表现型正常, 其女儿不可能患血友病,儿子可能患血友病,A 错误;该病在家系中表现为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现象,B 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种病的遗传方式不 相同,C 错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性和血友病男性结婚,后代儿女均为 1/2 患病,D 正确;因此,本题答 案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方式和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7.温度及光照强度(光强)是影响植物
13、的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表明 3 种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和 -5 0C-300C 下消耗 CO 2的测定结果。 (1)3 种植物的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不同,叶绿素在不同波长光中主要吸收_。 (2) -5-0和 20 -30的限制因素分别主要是_、_。 (3)在-5-0范围内,2 倍光强 CO2消耗逐渐上升,从酶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 (4)小球藻光合作用吸收 CO2形成的有机物种类众多,如何确定各种有机物质在卡尔文循环的顺序?请写出 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_。 【答案】 (1). 蓝紫光和红光 (2). 温度 (3). 光强(光照强度) (4). 随着温度上升,光合作用 相关酶活性提高比呼吸作
14、用相关酶活性提高更大 (5). 用 14C 标记 CO 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在不同时 间内测定小球藻中具有放射性的有机物,按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确定卡尔文循环的整个途径 【解析】 【分析】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 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从图示可知,-5 0C-00C 温度范围内,影响 二氧化碳消耗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 20 0C -300C 温度范围内,影响二氧化碳消耗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
15、 度。 【详解】 (1)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3 种 植物的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不同,叶绿素在不同波长光中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2)据图分析可知,-5-0温度范围内,影响二氧化碳消耗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 20 -30温度范 围内,影响二氧化碳消耗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3)温度会影响酶活性,在 -5-0范围内,2 倍光强 CO2消耗逐渐上升,从酶的角度分析原因是随着温 度上升,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提高比呼吸作用相关酶活性提高更大。 (4)确定各种有机物质在卡尔文循环的顺序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用 14C 标记 CO 2,供小球
16、藻进行光合作用, 在不同时间内测定小球藻中具有放射性的有机物,按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确定卡尔文循环的整个途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以及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 作答。 8.请回答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除了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细胞间还可通过_等信 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_渗透压升高,从而引 起水肿。 (2)由乙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诱导基因表达的机制是_。 (3)当 T 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 (4)免疫细胞产生的细
17、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产生兴 奋,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 【答案】 (1). 激素、 神经递质 (2). 组织液 (3). 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转化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经核膜上的蛋白质载体运输至细胞核内,与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录 (4). 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时,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而淋巴因子可以促进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浆细 胞数量减少,产生的抗体也随之减少 (5). 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解析】 【分析】 由图甲可知,免疫细胞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神经末梢可以释放神经递质,血液中能运输激素。由图乙
18、可 知,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转化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经核膜上的蛋白质载体运输至细胞核内,与细胞核内 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录。 【详解】 (1)由甲图可知,神经末梢可以释放神经递质,血液中可以运输激素,因此,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 中,除了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细胞间还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发生局 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2)由乙图可知,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转化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经核 膜上的蛋白质载体运输至细胞核内,与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转
19、录。 (3) T 淋巴细胞活性下降时,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而淋巴因子可以促进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浆细 胞数量减少,产生的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当 T 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4)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属于化学物质,因此,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 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产生兴奋,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过 程是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图示中各信息分子的种类和运输方式,以及在稳态调节中发挥的作用, 再根据题意作答。 9.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改造自然,造
20、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 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一定干扰作用,但大多数生态系统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体现了 _。 (2)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 _,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3)若人类调整食物结构关系,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则调整后地球上可供养的人口数量 _,原因是_。 (4)在农业生态系统当中,人们往往需要除草灭虫,这样做的目的是_。 【答案】 (1).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2).
21、 在不牺性未来几代人 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3). 增加 (4).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人类获得能量更多 (5).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 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 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量,因此,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一定干扰作用,但大多数生 态系统不会
22、受到明显的影响。 (2)由分析可知,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 在不牺性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 发展。 (3)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人类获得能量更多,因此,若人类调整食物结构关系, 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则调整后地球上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增加。 (4)根据能量流动的意义可知,在农业生态系统当中,人们往往需要除草灭虫,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 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23、因素,生态系统能 量流动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10.现有三种纯种品系某植物,进行如下六种杂交实验,得出的结果如下所示: 杂交 亲本 后代表现型 1 品系 1品系 2 全部白花 2 品系 1品系 3 全部红花 3 品系 2品系 3 全部白花 4 F1红花品系 1 1/4 红花,3/4 白花 5 F1红花品系 2 1/8 红花,7/8 白花 6 F1红花品系 3 1/2 红花,1/2 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以上六种杂交实验分析,该种植物至少受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品系 1、品系 2 的基因 型中控制花色的显性基因至少有_、_个。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基因与性状关系是_。 (3
24、)用杂交 1 中的 F1白花与杂交 2 中的 F1红花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红花比例为_。 (4)仅考虑至少几对等位基因,某研究人员偶尔发现一株红花植株,如果仅通过与品系 2 杂交是否可以确定 其基因型?(填写“能”、“不能”、“不一定”)请说明理由_。 【答案】 (1). 3 (2). 2 (3). 0 (4). 该性状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或“一对性状可以受多对 等位基因控制”) (5). 3/16 (6). 不一定,与品系 2 杂交后代如果均为红花和后代出现 1/8 为红花,这 两种情况可以确定红花基因型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杂交组合 5 中,后代为 1/8 红花,7/8
25、白花,即红花的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1/8=(1/2) 3,因 此,可以判断花色性状至少受 3 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 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根据实验 2:品系 1品系 3,F1全为红花,可知 F1基因型为 AaBbCc。又实 验 4:F1红花品系 1,后代表现为 1 红:3 白,说明品系 1 中只有一对显性基因实验 6:F1红花品系 3, 后代表现为 1 红:1 白,说明品系 3 中只有两对显性基因。实验 5:F1红花品系 2,后代表现为 1 红:7 白,说明品系 2 中没有显性基因。因此,这三个纯种品系的基因型分别为:品系 1 是
26、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品系 2 是 aabbcc;品系 3 是 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本实验的杂交组合 5 中,后代为 1/8 红花,7/8 白花,即红花的个体占全 部个体的比例为 1/8=(1/2) 3,因此,可以判断花色性状至少受 3 对等位基因控制;本实验的杂交组合 4 中,同样的方法可以判断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品系 1 中至少有 2 个显性基因,品系 2 没有显性基因。 (2)据分析可知,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基因与性状关系是该性状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或“一对性 状可以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27、。 (3) 据分析可知, 用杂交 1 (如: aabbCCaabbcc) 中的 F1白花 (如 aabbCc) 与杂交 2 (如 aabbCCAABBcc) 中的 F1红花(AaBbCc)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红花的比例为 AaBbC_=1/21/23/4=3/16。 (4)仅考虑至少几对等位基因,某研究人员偶尔发现一株红花植株,如果仅通过与品系 2(aabbcc)杂交不 一定能确定其基因型,与品系 2 杂交后代如果均为红花,则红花基因型为 AABBCC,与品系 2 杂交后代出现 1/8 为红花,则红花基因型为 AaBbCc,则其他的红花基因型无法确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一对
28、相对性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再推出 n 对相对性状测交后代的 表现型比例,再根据题意作答。 11.酵母菌是对青霉素不敏感的异养型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酿造葡萄酒的菌种来自_。在工业发酵时,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添加了丰富的 _等物质和青霉素,青霉素的作用是_。 (2)酵母菌生长需要适宜的 pH,因此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需要添加_,原因是酵母菌培养过程中 _。 (3)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时,为弄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 困难,因此可采用_的方法。 (4)白假丝酵母菌会通过人体的感染部位进入血液,感染部位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血液中血糖浓度不能 太高,
29、其依据是_。 【答案】 (1). 葡萄皮 (2). 碳源和氮源 (3). 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将酵母菌从微生物群体中 分离出来 (4). pH 缓冲剂 (5). 营养物质的分解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积累会导致培养基中 pH 下降 (6). 抽样检测 (7). 酵母菌适宜在温暖潮湿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会产生二 氧化碳。酵母菌可以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酵母菌一般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对培养液中逐个计数非常 困难,可以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详解】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
30、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工业发酵 时,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添加了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等物质和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其作用是抑制 细茵和放线菌的生长,将酵母菌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2)酵母菌在培养过程中,无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培养液中 的 pH 下降,但酵母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 pH,因此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需要添加 pH 缓冲剂。 (3)据分析可知,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时,为弄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 个计数非常困难,因此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4)酵母菌适宜在温暖潮湿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白假丝酵母菌会通过
31、人体的感染部位进入血液,感 染部位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因此,血液中血糖浓度不能太高。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以及酵母菌在果酒制作方面的应用和计数的方法, 再根据题意作答。 12.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 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此之前首先要获取目 的基因,PCR 是获取大量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PCR 技术可以实现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 DNA 片段。最后将目 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检验是否可以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 (1)抗病转基因植物所采用的基因,使用最多的是_(答一种即可) 。 (2)PCR 技术的原理是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_(答出两
32、点即可) 。 (3)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用的方法是_;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常用的方法是 _;导入双子叶植物常用的方法是_,在此方法中,植物受到损伤后会分泌 _。 【答案】 (1).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 基因)或病毒的复制酶基因 (2). DNA 双链复制 (3). 使目的 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 使目的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 花粉 管通道法 (5). 基因枪法 (6). 农杆菌转化法 (7). 酚类化合物 【解析】 【分析】 抗病转基因植物所采用的基因,使用最多的是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抗真菌转基 因植物中可使用的基因有几
33、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 杆菌转化法。除此之外,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科学家独创的一种方法。 【详解】 (1)据分析可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 基因)或病毒的复制酶基因是抗病转基因植物所采用最 多的基因。 (2)DNA 双链复制是 PCR 技术的原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使 目的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3)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科学家独创的方法,主要应用在转基因抗虫棉方面;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 常用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导入双子叶植物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在此方法中,植物受到损伤后会分 泌酚类化合物。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方法,以及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意义,再 根据题意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