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7单元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135619       资源大小:422.6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7单元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1、单元检测五单元检测五(第第 7 章章)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将在人体血清刺激下获得的四等份家兔抗血清分别注入到猪、猫、狗、猴的体内均会产生 一定量的沉淀物。这沉淀物的成分是( ) A抗原 B抗体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细菌抗体复合物 2.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 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 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 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

    2、而越变越长 3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等位基因频率 4枯叶蝶腹面的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这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5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6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理解不正确的

    3、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变异是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7某植物种群中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 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 A 基因的频率变化最可能是( ) A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 8.某种群中 AA、 Aa、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 1 所示, 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 2 中的( ) 9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

    4、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10鲸和鱼是不同纲动物,但它们具有相似的体型,是由于( ) A自然的偶然巧合 B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 C相同环境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D有共同的祖先 11如图 1 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 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经过了相 当长时间后,图 2 中 4 种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

    5、成的曲线中,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12明代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 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 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隔离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 B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重组也能产生新的基因 C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性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大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14家蝇对拟除虫

    6、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 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 果。 家蝇种 群来源 敏感性纯 合体/% 抗性杂合 体/% 抗性纯 合体/%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为 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等位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

    7、B物种是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1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40%,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60%,aa 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 0。那么随机交 配繁殖一代后,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 A49/91 B49/100 C11/20 D11/17 17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 6 号和第 9 号染色体的部分片 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

    8、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18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 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 a 过程 Bb 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 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 1 和品系 2 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 1 和物种 2 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9、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20 18 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 1900 年由于筑坝, 使此山谷成为沼泽。 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下列四种解释 中正确的是( ) A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B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C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D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21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 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 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

    10、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22如图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 流 B若物种 2 是由物种 l 形成的,则物种 1 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 1 形成物种 2 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 l 与种群 2 的等位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23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11、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 倍。只有这种 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的进化是典型的分歧进化 B鲨鱼和海豚外形相似属于趋同进化 C适于解释化石记录中存在缺失的是遗传漂变 D判断两种生物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关键是彼此是否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25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 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

    12、幼苗丙, 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 或 72 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0 分) 26(10 分)(1)19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桦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 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桦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 1950 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 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13、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选择是_的过程。 表中两组数据_大于_、_大于_共同支持“自然选 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论点。 (2)20 世纪 50 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图示 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27(14 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 千百万年之后, 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

    14、超声波时, 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 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 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填编号)。 A共同进化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 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 (

    15、5)下表为 V 基因在种群 A 和 B 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VaVb VaVa VbVc VcVc VaVc A 种群(个) 200 50 100 150 100 B 种群(个) 0 120 200 50 80 计算 Va在 A 种群中的频率_。 (6)就 V 基因而言,比较 A 种群和 B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 _。 28(14 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 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 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

    16、进行 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 5 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 B、b 基因在种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体占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体占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你的理由是_。 (

    17、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_ _; _ _; _ 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影响。 _ _。 29(12 分)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 200 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 物种被发现。 近年来在海底 3 000 米的热泉孔周围, 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 这就说明, 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去继续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根本原因 是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

    18、是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的结果。 (3)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生物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 (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 类型。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 1C 2C A 项,兰花花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仅起到选择作用。B 项,新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来的物种形成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项,任何 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进化上的密切联 系,蛾的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正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项,蛾的口器与花矩进行着相互选 择,花矩变长对蛾的

    19、口器具有选择作用,使蛾种群中口器较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经过多 代选择,蛾的口器会越变越长。因此,蛾的口器不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3 C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作为物种存在的一种必要的特征, 但标志新物种形 成的应是产生生殖隔离。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情况只能说明生物进化情况。 4C 突变在前,选择(此为自然选择)在后。 5D 人工培育的新品种要看具体情况,有的也可以生活在野外条件下,如杂交水稻等; 基因突变是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可溶性 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内溶液的浓度,降低了凝固点,有利于适应寒冷环境,而不是为了 更好地防止冻害。农药处理

    20、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因此抗药 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产生后代的机会大大增加。 6A 生物的变异是多向的,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 并且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7C 由图乙分析可知,aa 的繁殖成功率较低,而 AA 的繁殖成功率较高,所以会使后代 中 aa 个体百分比减少,而 A 基因的频率增加。 8B 如图 1 所示,AA 的繁殖成功率较低,所以后代中 A 的频率将会逐渐降低,a 的频率 将会升高,所以 aa 的频率将会升高,AA 的频率会比原来降低。 9B 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有

    21、关;频率 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可淘汰掉某种基因。 10C 鲸和鱼的生活环境相同,由于相同环境的选择作用,使它们的体型发生了适应环境 的趋同进化。 11B 从题中所给的曲线可知,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两个种群 之间因某种原因(如河流、高山的阻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被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得这 两个种群在性状上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 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又整合 在一起,性状也逐渐一致。 12B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

    22、指利用地理上的障 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 13D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重组能 产生新的基因型,自然选择使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隔离,种群之间才会有明显的差异,进而形成不同的物种。生 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 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4D 分析题干信息及表格信息可知,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三 个地区普遍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只是概率不同,说明主要

    23、受到遗传和各自环境的选择作 用造成的, 因而 A 选项、 C 选项错误, D 选项正确;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为: 1 2 (20 100)2 10012%,B 选项错误。 15B 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隔离能导致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种群是指同种生物在特定环境空间内和特定时间内的所有个体的集群,同一物种包括不同的 亚种。 16 A AA自交产生AA占的比率为40% 40%16%, AA与Aa也产生AA为2 40% 60% 1 2 24%,Aa 自交也产生 AA 为 60% 60% 1 49%,而 aa 产生的比例为 60% 60% 1 49%,所 以 AA 占

    24、的比例为 49%,而总数变为 19%(被淘汰的 aa)91%,此时 AA 的比例为49 91。 17D 因酵母菌中替换的是第 6 号和第 9 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 变异,这样的重组酵母菌还有可能再发生基因突变等可遗传的变异,A 项正确;生物的表现 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B 项正确;替代的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中含有原 酵母菌所没有的基因,故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 项正确;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定向 的自然选择决定的,D 项错误。 18B 图中 a 为地理隔离,b 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 种,A 错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

    25、向的,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 组和染色体变异,C 错误;只有当品系 1 和品系 2 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 错误。 19D 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处于劣势的一方被淘汰,故种间竞争是生物之间相互选择 的过程,A 项正确;化石是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B 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也会对 当地生物产生影响,使得某些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 化的速度和方向,C 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 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 项错误。 20B 有蹼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它们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不是由环境决定 的,选项 A、D

    26、 均不正确。性状是被保留还是被淘汰是由环境决定的,适应环境的将被保留 下来。 21C A 项,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选择,抗性较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性弱的个 体被淘汰;B 项,若病毒毒性过强,兔被感染后会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则病毒也失去 了宿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 项,兔病毒对兔具有选择作用,抗病毒能力强 的兔数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体内的免疫物质杀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此中毒性病 毒比例升高是兔抗性增强的结果;D 项,兔病毒主要由蚊子传播,故蚊子在兔和病毒的共同 进化中发挥了作用。 22C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生 殖

    27、隔离,但不是所有的新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23B 由题干信息知,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体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相互依 赖关系,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因不能传粉而无法繁衍后代,长舌蝠独具的“长舌”可 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间的竞争, 长筒花狭长花冠筒等生物性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 A、C、D 选项均正确,B 项错误。 24C 适于解释化石记录中存在缺失的是间断平衡理论,它认为新物种的变化主要发生在 原始物种分出新物种的时候,物种存在的其余时间变化甚小,所以难以找到中间类型的化石 记录,即物种形成是以“爆发”式进行的。 25B A 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28、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 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B 项,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色 体数为 10818,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 36 条, 该类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72 条染色体, 其他时期可观察到 36 条染色体。 C 项,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D 项,虽然 形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物种甲(2n20)物种乙(2n 16),为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 26(1)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9、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 调换) (2)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由于 SO2的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 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 SO2敏感,因此 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由于地衣数量增 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就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 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是环境条件或其他生物对某种生物的选择,改变了的环境(包括无机 自然环境和生物环境)是一个选择因素,在环境未改变之前,生物就存在着变异,有些变异对 生物的生存有利,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

    30、存不利,即变异是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就是使对 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基因得到保存并遗传给后代, 使对生物生存不利的变异基因逐渐被淘汰, 从而使生物朝着对生存有利的方向进化发展。因此,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 的方向。 27(1)种群 (2)D (3)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4)基因库 (5)33% (6)A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 B 种群, 因为 A 种群的基因型为 5 种, B 种群的基因型 为 4 种(或 A 种群的基因型多于 B 种群的基因型)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两材料中的生物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后代或不能交 配,说明存在生殖隔离。(3)材料一中,蛾能

    31、生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种群中个体数减 少,导致部分基因消失,种群的基因库变小。(5)Va在 A 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为(20050 2 100)/1 200100%33%。(6)A 种群中的基因型多于 B 种群,A 种群的生物多样性高于 B 种群。 28(1)1 2 (2) 1 3 (3)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 5 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当子六代所有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种群中 的百分比 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

    32、乙两组中的 B、b 基因在种群中的 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 B 基因的频率增大,b 基因的频率减小 解析 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 F3中,长翅果蝇纯合体为1 2,若不淘 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体、杂合体、隐性纯合体 分别为:1 4、 1 2、 1 4。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 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内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 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 bb 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 基因的频率增加,b 基因的频率减小。 29(1)蛋白质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突变、选择、隔离 (4)转基因 解析 (1)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2)基因突变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变异的重要原因。(3)突变、选择、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4)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培育生物新品种。


    注意事项

    本文(第7单元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h****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