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高考(理科)数学一模试卷年高考(理科)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 A1,3,5,B1,2,3,C2,3,4,5,则(AB)C( ) A1,2,3,5 B1,2,3,4 C2,3,4,5 D1,2,3,4,5 2已知复数(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3已知向量 (2,4), (k,3),且 与 的夹角为 135,则 k( ) A9 B1 C9 或 1 D1 或 9 4 已知双曲线 C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 , 且,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2 D4 5为比较甲、乙两名高二学生的数学素养,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数学六大素养进行
2、指标测 验(指标值满分为 5 分,分值高者为优),根据测验情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六大素养指 标雷达图,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的数据分析素养优于甲 B乙的数学建模素养优于数学抽象素养 C甲的六大素养整体水平优于乙 D甲的六大素养中数据分析最差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16+4 C D 7若函数 f(x)x3mx2+2x(mR)在 x1 处有极值,则 f(x)在区间0,2上的最大 值为( ) A B2 C1 D3 8将函数 f(x)2sin(3x+)(0)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的 图象关于直线 x对称,则函数 f(x)在上的值域是( ) A1,
3、2 B,2 C D 9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的内 容是:每个大于 2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例如:42+2,63+3,83+5, 那么在不超过 18 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 16 的概率为( ) A B C D 10甲乙丙丁四人中,甲说:我年纪最大,乙说:我年纪最大,丙说:乙年纪最大,丁说: 我不是年纪最大的,若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已知三棱锥 DABC 的体积为 2,AB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且三棱锥 D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 O 恰好是 CD 的中
4、点,则球 O 的表面积为( ) A B C D24 12已知函数 若所有点(s,f(t)(s,tD) 所构成的平面区域面积为 e21,则 a( ) Ae B C1 D 二、填空题 13若 ,则 cos2 14x3(x+2)6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15已知 F 为抛物线 C:x28y 的焦点,P 为 C 上一点,M(4,3),则PMF 周长的 最小值是 16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 2bcosBacosC+ccosA,若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是 三、 解答题: 共 70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 1721 题为必考
5、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已知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18为调研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在某市普通高中的某次联考中,参考的文科生与理科生人数 之比为 1:4,且成绩分布在0,60的范围内,规定分数在 50 以上(含 50)的作文被评 为“优秀作文”,按文理科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400 人的成绩作为样本,得到成绩的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 a,b,c 构成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求 a,b,c 的值; (2)填写下
6、面 22 列联表,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情况下认为“获得优秀 作文”与“学生的文理科”有关“? 文科生 理科生 合计 获奖 6 不获奖 合计 400 (3) 将上述调查所得的频率视为概率, 现从全市参考学生中, 任意抽取 2 名学生, 记 “获 得优秀作文”的学生人数为 X,求 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附:K2 ,其中 na+b+c+d P(K2k)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19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P
7、A底面 ABCD,BAD60, AB4 (1)求证:BD平面 PAC; (2)若直线 P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30,求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所成锐二面角 的余弦值 20已知椭圆的上顶点为 B,圆 C:x 2+y24 与 y 轴的正半轴 交于点 A,与 C 有且仅有两个交点且都在 x 轴上O 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已知点,不过 D 点且斜率为的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M,N 两点,证 明:直线 DM 与直线 DN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21已知函数 (1)求函数 f(x)的单调区间; (2)若 x0,证明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
8、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 轴为极轴且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直线 l 的普通方程及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 P(1,2),直线 l 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求|AB|+|PA|PB|的值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 x0,y0,z0,x2+y2+z21,证明: (1)(x+y)2+(y+z)2+(x+z)24;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9、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1,3,5,B1,2,3,C2,3,4,5,则(AB)C( ) A1,2,3,5 B1,2,3,4 C2,3,4,5 D1,2,3,4,5 【分析】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求解 解:A1,3,5,B1,2,3,C2,3,4,5, 则(AB)C1,32,3,4,51,2,3,4,5 故选:D 2已知复数(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分析】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得 z 的坐标得答案 解:,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故选:A 3已知向量 (2,4), (k,3),
10、且 与 的夹角为 135,则 k( ) A9 B1 C9 或 1 D1 或 9 【分析】由题意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公式,求出 k 的值 解:由题意可得 cos135, 求得 k9,或 k1, 故选:C 4 已知双曲线 C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 , 且,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2 D4 【分析】由倾斜角的余弦值,求出正切值,即 a,b 的关系,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设双曲线的半个焦距为 c,由题意 0,) 又 cos,则 sin,tan2,2,所以离心率 e, 故选:A 5为比较甲、乙两名高二学生的数学素养,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数学六大素养进行指标测 验(指标值满分为 5
11、 分,分值高者为优),根据测验情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六大素养指 标雷达图,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的数据分析素养优于甲 B乙的数学建模素养优于数学抽象素养 C甲的六大素养整体水平优于乙 D甲的六大素养中数据分析最差 【分析】根据所给的雷达图逐个选项分析即可 解:A 选项,乙的数据分析素养得分为 4 分,甲的数据分析素养得分 5 分,故 A 错误; B 选项,乙的数学建模素养得分为 3 分,甲的数学建模素养得分为 4 分,故 B 错误; C 选项,6 项素养中有 5 项甲比乙好,故 C 正确, D 选项,甲的六大素养中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最差,数据分析为 5 分,最好, 故 D 错误
12、 故选:C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16+4 C D 【分析】首先把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进一步求出几何体的体积 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为:该几何体为下面为一个半球,上面为一个直 三棱锥体构成的组合体 如图所示: 下面的球的半径为 2,直三棱锥的底面为腰长为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 2, 故 V 故选:A 7若函数 f(x)x3mx2+2x(mR)在 x1 处有极值,则 f(x)在区间0,2上的最大 值为( ) A B2 C1 D3 【分析】根据极值点处的导数为零先求出 m 的值,然后再按照求函数在连续的闭区间上 最值的求法计算即可 解:由已知
13、得 f(x)3x22mx+2,f(1)32m+20,经检验满足 题意 f(x)x3x2+2x,f(x)3x25x+2 由;由 所以函数 f(x)在,在1,2上递增 则, 由于 f(2)f(x)极大值,所以 f(x)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 2 故选:B 8将函数 f(x)2sin(3x+)(0)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的 图象关于直线 x对称,则函数 f(x)在上的值域是( ) A1,2 B,2 C D 【分析】由题意利用函数 yAsin(x+)的图象变换规律,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 余弦函数的值域,求得结果 解:把函数 f(x)2sin(3x+)(0)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
14、可得 y2sin(3x+)的图象; 再根据得到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x对称, 3+k+,kZ, ,函数 f(x)2sin(3x+) 在上,3x+ ,sin(3x),1, 故 f(x)2sin(3x),2,即 f(x)的值域是,2, 故选:D 9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的内 容是:每个大于 2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例如:42+2,63+3,83+5, 那么在不超过 18 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 16 的概率为( ) A B C D 【分析】先求出从不超过 18 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的所有可能结果,然后再求 出其和等
15、于 16 的结果,根据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可求 解:不超过 18 的素数有 2,3,5,7,11,13,17 共 7 个,从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 共有, 其和等于 16 的结果(3,13),(5,11)2 种等可能的结果, 故概率 P 故选:B 10甲乙丙丁四人中,甲说:我年纪最大,乙说:我年纪最大,丙说:乙年纪最大,丁说: 我不是年纪最大的,若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根据题意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逐个分析,只有丁说的是真话是,符 合题意,得到年纪最大的是丙; 解:假设甲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甲,那么乙说谎,丙也说谎,而丁
16、说的是真话, 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甲说的不是真话,年纪最大的不是甲; 假设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那么甲说谎,丙说真话,丁也说真话,而已知 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乙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 假设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所以乙说真话,甲说谎,丁说的是真话,而已 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丙在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 假设丁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不是丁,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也说 谎,说明甲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同时乙也说谎,说明乙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 只有一人,所以只有丙才是年纪最大的,故假设成立,年纪最大的是丙; 故选:C 11已知三棱锥 DA
17、BC 的体积为 2,AB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且三棱锥 D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 O 恰好是 CD 的中点,则球 O 的表面积为( ) A B C D24 【分析】根据 O 是 CD 中点这一条件,将棱锥的高转化为球心到平面的距离,即可用勾 股定理求解 解:设 D 点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h,因为 O 是 CD 中点, 所以 O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三棱锥 DABC 的体积 VSABC h22sin60 h2,解得 h2 , 作 OO平面 ABC,垂足 O为ABC 的外心,所以 CO,且 OO, 所以在 RtCOO 中,OC,此为球的半径, S4R24 故选:A 12已知
18、函数 若所有点(s,f(t)(s,tD) 所构成的平面区域面积为 e21,则 a( ) Ae B C1 D 【分析】依题意,可得 f(x)0,f(x)在,1上单调递增,于是可得 f(x)在, 1上的值域为a(e+2),e2a,继而可得 a(e2e2)(1)e21,解之即可 解:f(x)a(e2),因为 x,1,a0, 所以 f(x)0,f(x)在,1上单调递增, 则 f(x)在,1上的值域为a(e+2),e2a, 因为所有点(s,f(t)(s,tD)所构成的平面区域面积为 e21, 所以 a(e2e2)(1)e21, 解得 a,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19、 分 13若 ,则 cos2 【分析】直接利用诱导公式和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所以 sin, 故 cos2 故答案为: 14x3(x+2)6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160 【分析】先求(x+2)6的展开式中通项,令 x 的指数为 3 即可求解结论 解:因为(x+2)6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x6 r 2r2r x6r; 令 6r3,可得 r3; x3(x+2)6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23 160 故答案为:160 15已知 F 为抛物线 C:x28y 的焦点,P 为 C 上一点,M(4,3),则PMF 周长的 最小值是 5+ 【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过 M 作准线的垂线,
20、交抛物线于 P,则PMF 的周长最小, 然后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如图,F 为抛物线 C:x28y 的焦点,P 为 C 上一点,M(4,3), 抛物线 C:x28y 的焦点为 F(0,2),准线方程为 y2 过 M 作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 P,则PMF 的周长最小 最小值为 5+5+ 故答案为:5+ 16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 2bcosBacosC+ccosA,若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是 【分析】由正弦定理,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化简已知等式,结合范围 B(0,)可 求 B 的值, 利用正弦定理可求 b 的值, 进而根据余
21、弦定理, 基本不等式可求 ac 的最大值, 进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2bcosBacosC+ccosA,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BcosBsinAcosC+sinCcosAsin(A+C), A+B+C, sin(A+C)sinB, 又B(0,),sinB0,2cosB1,即 cosB,可得:B, 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 2, 解得 b2, 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可得 a2+c2ac4, 又 a2+c22ac, 4a2+c2ac2acacac(当且仅当 ac 时取等号),即 ac 的最大值为 4,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4sinB 故答案为: 三、 解答
22、题: 共 70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第 17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已知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分析】(1)判断公比 q 不为 1,运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解方程可得公比 q,进而 得到所求通项公式; (2)求得(2n1) ()n 1,运用数列的错位相减法求和,以及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可得所求和 解:(1)设公比 q 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可得
23、 q1 时,S33a16,不成立; 当 q1 时,S3,即 q2+q+1 , 解得 q(舍去), 则 an2( )n 1( )n 2; (2)(2n1) ()n 1, 前 n 项和 Tn1 ()0+3 ( )1+5 ()2+(2n1) ()n 1, Tn1 ()1+3 ()2+5 ()3+(2n1) ()n, 两式相减可得Tn1+2()1+()2+()3+()n 1(2n1) ( )n 1+2(2n1) ()n, 化简可得 Tn6(2n+3) ( )n 1 18为调研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在某市普通高中的某次联考中,参考的文科生与理科生人数 之比为 1:4,且成绩分布在0,60的范围内,规定分数在
24、50 以上(含 50)的作文被评 为“优秀作文”,按文理科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400 人的成绩作为样本,得到成绩的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 a,b,c 构成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求 a,b,c 的值; (2)填写下面 22 列联表,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情况下认为“获得优秀 作文”与“学生的文理科”有关“? 文科生 理科生 合计 获奖 6 14 20 不获奖 74 306 380 合计 80 320 400 (3) 将上述调查所得的频率视为概率, 现从全市参考学生中, 任意抽取 2 名学生, 记 “获 得优秀作文”的学生人数为 X,求 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5、附:K2 ,其中 na+b+c+d P(K2k)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分析】(1)根据频率分步直方图和 a,b,c 构成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可得解; (2)由频率分步直方图算出相应的频数即可填写 22 列联表,再用 K2的计算公式运算 即可; (3)获奖的概率为,随机变量 XB(2,),再根据二项分布即可求出其 分布列与期望 解: (1)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 10 (a+b+c) 110 (0.018+0.022+0.025) 0.3
26、5, 因为 a,b,c 构成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a+2a+4a0.035,解得 a0.005, 所以 b2a0.01,c4a0.02 故 a0.005,b0.01,c0.02 (2)获奖的人数为 0.0051040020 人, 因为参考的文科生与理科生人数之比为 1: 4, 所以 400 人中文科生的数量为 400, 理科生的数量为 40080320 由表可知,获奖的文科生有 6 人,所以获奖的理科生有 20614 人,不获奖的文科生 有 80674 人 于是可以得到 22 列联表如下: 文科生 理科生 合计 获奖 6 14 20 不获奖 74 306 380 合计 80 320
27、400 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 的情况下,不能认为“获得优秀作文”与“学生的文理 科”有关“ (3)由(2)可知,获奖的概率为, X 的可能取值为 0,1,2, , , , 分布列如下: X 0 1 2 P 数学期望为 19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PA底面 ABCD,BAD60, AB4 (1)求证:BD平面 PAC; (2)若直线 P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30,求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所成锐二面角 的余弦值 【分析】 (1) 由底面 ABCD 为菱形, 得 BDAC, 再由 PA底面 ABCD, 可得 PABD, 结合线面垂直的
28、判定可得 BD平面 PAC; (2)以点 A 为坐标原点,以 AD,AP 所在直线及过点 A 且垂直于平面 PAD 的直线分别 为 x, z, 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分别求出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 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答】(1)证明:底面 ABCD 为菱形,BDAC, PA底面 ABCD,BD平面 ABCD,PABD 又 ACPAA,AC,PA平面 PAC, BD平面 PAC; (2)解:ABAD,BAD60,ABD 为等边三角形, ACAD sin60 2 PA底面 ABCD,PCA 是直线
29、 P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为 30, 在 RtPAC 中,由 tanPCA,解得 PA4 如图,以点 A 为坐标原点,以 AD,AP 所在直线及过点 A 且垂直于平面 PAD 的直线分别 为 x,z,y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则 P(0,0,4),A(0,0,0),B(2,0),D(4,0,0),C(6,0) , 设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由,取 y1,得; 由,取 y11,得 cos 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0已知椭圆的上顶点为 B,圆 C:x 2+y24 与 y 轴的正半轴 交于点 A,与 C 有且仅有两个交点
30、且都在 x 轴上O 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已知点,不过 D 点且斜率为的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M,N 两点,证 明:直线 DM 与直线 DN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分析】(1)根据条件可得 a2,进而得到 b,即可得到椭圆方程; (2)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yx+m,联立,分别表示出直线 DM 和直线 DN 的斜率,相加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即可得到 解:(1)圆 C:x2+y24 与 C 有且仅有两个交点且都在 x 轴上,所以 a2, 又,解得 b,故椭圆 C 的方程为; (2)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yx+m,联立,整理可得 4x24mx+4m2 120, 则(4
31、m)244(4m212)48(4m2)0,解得2m2, 设点 M(x1,y1),N(x2,y2), 则 x1+x2m,x1x2m23, 所以kDM+kDN+ 0, 故直线 DM 与直线 DN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21已知函数 (1)求函数 f(x)的单调区间; (2)若 x0,证明 【分析】(1)求导,根据导数的正负判断单调性, (2) 整理, 化简为, 令 h (x) , 求 h(x)的单调性,以及 xex1,即证 解:(1)函数定义域为(,0)(0,+), 则 f(x),令 g(x)ex(1x)1,(x0),则 g(x)xex, 当 x0,g(x)0,g(x)单调递减;当 x0,g(x)0,
32、g(x)单调递增; 故 g(x)g(0)0,x0, f(x)0,x0, 故函数 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0,+),无单调递增区间 (2)证明,即为, 因为, 即证, 令 h(x),则 h(x), 令 g(x),则 g(x), 当 x0 时,g(x)0,所以 g(x)在(0,+)上单调递减, 则 g(x)g(0)0,x0, 则 h(x)0 在(0,+)上恒成立, 所以 h(x)在(0,+)上单调递减,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当 x0 时,xex1, 令 m(x)exx1,x0,m(x)ex1,可知 m(x)0 对于 x0 恒成立, 即 m(x)m(0)0,即 xex1, 故 h
33、(x)h(ex1),即证 , 故原不等式得证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 轴为极轴且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直线 l 的普通方程及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 P(1,2),直线 l 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求|AB|+|PA|PB|的值 【分析】(1)直接利用转换关系的应用,把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之间进 行转换 (2)利用(1)的结论,进一步
34、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1)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转换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4x+3y 20 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转换为 2cos+2sin,转换为直角坐 标方程为 x2+y22x2y0 (2)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转换为标准式为(t 为参数), 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整理得 t2+4t+30, 所以 t1+t24,t1t23 |AB|+|PA|PB|t1t2|+|t1t2|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 x0,y0,z0,x2+y2+z21,证明: (1)(x+y)2+(y+z)2+(x+z)24; (2) 【分析】(1)先
35、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xy+yz+zx1,而(x+y)2+(y+z)2+(x+z)22+2 (xy+yz+zx)4,即得证; (2)首先推导出 x+y+z1,再利用,展开即可 得证 【解答】证明:(1)x2+y2+z21, 2xy+2yz+2xzx2+y2+y2+z2+z2+x22(x2+y2+z2)2, xy+yz+zx1, (x+y)2+(y+z)2+(z+x)22(x2+y2+z2)+2(xy+yz+zx)2+2(xy+yz+zx)4(当 且仅当 xyz 时取等号) (2)x0,y0,z0,x2+y2+z21, (x+y+z)2x2+y2+z2+2xy+2yz+2zx1+2xy+2xz+2yz1, x+y+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