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136662       资源大小:322.4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1、第 1 页,共 13 页 2020 年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年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10.0 分) 1.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春节这个原本欢庆的 时间里,大家都在努力对抗病毒。为阻断疫情传播,下列防疫措施中,发生化学变 化的是( ) A. 测量体温 B. 穿防护服 C. 酒精消毒 D. 流水洗手 2.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测溶液酸碱度 B. 稀释浓硫酸 第 2 页,共 13 页 C. 溶解氯化钠固体 D. 验证质量

    2、守恒定律 3. 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 地球比 20 年前更绿了, 而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 约1/4 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为了让地球更绿,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 治理雾霾,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 绿色出行,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 C.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产品 4. 据科技部 2 月 15日公布的消息,法匹拉韦(化学式为 5432)是继磷酸氯喹和瑞德西韦之后第三个获准用 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西药,该药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显示出较 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下列有关法匹拉韦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3、 法匹拉韦中含有氧分子 B. 法匹拉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7g C. 1 个法匹拉韦分子由 15个原子构成 D. 法匹拉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2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不 正确的是( ) A. 在铁中加入铬、镍制成不锈钢,可防止铁生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C. 厨房用洗涤剂洗油污-洗涤剂可以与油污发生反应而溶解油污 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之间间隔可以改变 6. 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 3+ 2+ 2 = 3+

    4、4 23 23+ 2 +2. A. 加热时的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B. 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C. 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 向饱和食盐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7.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分类方法的是( ) A. 溶液可分为溶质和溶剂 B. 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 常见的无机物根据组成和结构不同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D.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别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 8.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13 页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

    5、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2() 点燃 B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C 氯酸钾(氯化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D 氧化钙(碳酸钙) 高温煅烧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B.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 D. 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0. 3和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 2 所 示实验,R是3或4中的一种。 第 4 页,共 13 页 关于图 2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

    6、是4 B. 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烧杯 C. 若使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 烧杯、中,只有烧杯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1. 2 月 20日在京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中国疾控中 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 新冠肺炎 19病毒通过污染衣物感染人 的机率极低。如果不是去过医院等特定场所,探视过病人或者接触过 可疑症状人员,普通公众不需要对衣服专门酒精消毒。冯录召介绍, 酒精对普通衣物没有腐蚀作用,但酒精是甲类易燃物品,如果喷洒在 衣物上,遇到高温、明火、静电都可能起火,所以建议不要将酒精喷 洒在衣服上。 (1)酒精的

    7、学名叫乙醇,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_,在常温、常 压下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的醇香味,是酒类饮品的主要成分。 (2)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3(20),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也是 良好的有机溶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过程中需要添加酒精溶液,添加酒精溶液的作 用是_。 (3)75%(体积分数)的酒精常用于医疗消毒,因其在遇到高温、明火、静电时都可 能起火,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若正在喷出的酒精遇明火燃烧更剧烈,甚至产生 爆燃,产生爆燃的原因是_。 (4)酒精是以农作物的秸秆或粮食为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而制得,因此酒精属 于 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发酵得到的酒精可以用来酿制白酒,

    8、但工业酒精因含少量的甲醇(3)而不能制酒。甲醇有毒,其它的性质与乙醇十 分相似, 很难除去, 工业酒精往往用来做燃料, 写出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1.0 分) 12. 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2气体。某大理石中因含少量硫化物, 使制得的2中混有2气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图装置制取一瓶纯净、 干燥的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找出装置中的一处错误并 加以改正: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 (3)实验室制取的2中往往混有少量的 HCl气体,其可能原因是_;混有的 H

    9、Cl 气体可用饱和 NaHC 3溶液吸收。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反应。 欲除去2中 混有2气体,B装置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填“氢氧化钠”或“硫酸铜”)溶 液,D装置的作用是_; 第 5 页,共 13 页 (5)用多功能瓶收集2的装置应选用_(填“E”或“F”),气体应从_( 填“a”、“b”、“c”或“d”)端导管口通入。 13. “五一”假期,聪聪同学和家人到故宫去参观,发现故宫内许多铜制品表面有一层 绿色物质。绿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 这种绿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铜在空气易生成铜锈,它为绿色,其主

    10、要成分是2()23;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按上图组装仪器, 装入药品。 加热铜锈,直至不 再有气体产生。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硫酸 铜粉末变为蓝色; 烧杯中 液体变浑浊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 CuO、 _ ,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_ 冷却后,向试管中 黑色固体加入适量稀 硫酸。 黑色固体溶解, 溶液变为 蓝色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 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 4 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

    11、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 1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生锈 实验 2 铜仅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 实验 3 铜仅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不生锈 第 6 页,共 13 页 实验 4 铜生锈,它生锈的条件是 _ 反思与拓展 (1)实验 2 和 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 (2)如果要除去铜制品表面的铜锈,可以用稀盐酸浸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14. 过氧化钙(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 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2和2;也能与2反应

    12、得到3 和2.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2、()2、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 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 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 复燃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 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 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室温下,取中上层清液,用 pH试纸测定 溶液的 pH pH 约为 12 【得出结论】(1)由实验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_。 (2)实验中所加试剂 X 可以是_(填字母序号)。 A.稀硫酸 .

    13、稀盐酸 .水 .氢氧化钠溶液 (3)根据实验_(填“能”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2, 理由是_。 【反思交流】(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_(填化学式), 原因是_。 【改进实验】(5)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 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 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20 秒时, 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 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_。 四、

    14、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5.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许多市民抢购防疫用品,导致市场上 很难买到 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化学老师利用家中现有材料在家 第 7 页,共 13 页 里自制 84 消毒液。自制 84 消毒液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可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为 + 2 = + 2。 请计算: 20时, 完全电解117g饱和食盐水, 理论上可自制84消毒液多少克?(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计算结果精确到1) 第 8 页,共 13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穿

    15、防护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消毒,杀死细菌,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流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测量体温、穿防 护服、流水洗手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A、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16、试纸放在 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 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不能将 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 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 错误。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且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17、 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 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 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治理雾霾,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正确但不符合题 意,故选项错误; B、绿色出行,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18、; C、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减少疾病传染错误,浪费资源,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产品,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项错误; 故选:C。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 治理雾霾, 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清洁能源; 绿色出行, 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产品;工厂 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 第 9 页,共 13 页 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4.【答案】C 【解析】解

    19、:.法匹拉韦是由法匹拉韦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C.1个法匹拉韦分子是由 5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和 2个氧原 子构成,共含 15个原子,说法正确; D.法匹拉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 3):(16 2) = 21:16,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20、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 在铁中加入铬、 镍制成不锈钢, 可防止铁生锈, 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故选项正确; B、釜底抽薪,是移走可燃物,使燃烧停止,故选项不正确; C、洗涤剂可以乳化,而不是与油污发生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是分子大小可以改变错误,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 选项正确。 故选:C。 A、在铁中加入铬、镍制成不锈钢,可防止铁生锈,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釜底抽薪,是隔离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C、根据洗涤剂的乳化原理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分

    21、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灭火的原理、乳化、分子的性质等,要记忆有关的知 识点,并理解应用。本考点综合性强,要整体把握。 6.【答案】C 【解析】解:A、由 + 3+ 2+ 2 = 3+ 4 可知,加热时的 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纯碱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用食盐制 纯碱还需要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体溶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搅拌不能提高食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向饱和食盐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

    22、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23 23+ 2 +2,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固体的溶解度受到溶质和溶剂两方面性质的影响,同时还有温度的影响,气压对固 体的溶解度几乎无影响 D、根据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第 10 页,共 13 页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侯氏制碱法”的制取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的溶解度的影响 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溶液的组成是溶质和溶剂,不是可分为,不属于分类方法;故选项正 确; B、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正确,属于分类方法;故选项

    23、错误; C、常见的无机物根据组成和结构不同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正确,属于分类方法; 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别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正确,属于分类方法;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溶液的组成; B、物质的变化; C、物质的分类; D、反应类型。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 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8.【答案】D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 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 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铁粉能与足量

    24、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 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 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

    25、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 A 错误; B、 反应物的基础面积越大, 反应越剧烈, 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最剧烈, 故 B错误; C、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溶质质量不变,故 C正确; 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 pH值从小于 7 逐渐增大,然后大于 7, 故 D 错误。 故选:C。 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物的基础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 C、根据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6、D、根据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 pH值从小于 7 逐渐增大,然后大 第 11 页,共 13 页 于 7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 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10.【答案】B 【解析】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 60g,而 蒸发 100g 水后烧杯中没有固体析出,故 R事硝酸钾,错误; B、烧杯中的是不饱和溶液,烧杯中式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烧杯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小于烧杯,正确; C、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 故还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固体溶解, 错误; D、2

    27、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60g,故中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B。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 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 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25 作为溶剂,溶解色素 雾状酒精与空气充分混合 可再 生 23 + 3 2 点燃 22+ 42 【解析】解:(1)

    28、酒精的化学式为25; (2)在自制酸碱指示剂过程中需要添加酒精溶液,添加酒精溶液的作用是作为溶剂,溶 解色素; (3)若正在喷出的酒精遇明火燃烧更剧烈,甚至产生爆燃,产生爆燃的原因是雾状酒精 与空气充分混合; (4)酒精可以用高粱、玉米等植物的种子经发酵和蒸馏后制得的,属于可再生能源;甲 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 + 32 点燃 22+ 42。 答案为:(1)25;(2)作为溶剂,溶解色素;(3)雾状酒精与空气充分混合;(4)可再 生;23 + 32 点燃 22+ 42。 (1)根据乙醇的化学式解答; (2)根据乙醇的性质解答; (3)根据爆炸原理解答; (4)根据酒精

    29、的制取和题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乙醇的相关知识,涉及其化学式的书写、溶解性、爆炸成因和信息应用, 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锥形瓶;3+ 2 = 2+ 2 + 2;错误:A中的长颈漏斗 末端在液面以上;改正: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盐酸浓度较高并且有挥发性;硫 酸铜;吸收水蒸气;F;c 【解析】解:(1)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3+ 2 = 2+ 2 + 2; 错误:A中的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改正: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 第 12 页,共 13 页 故填: 3+ 2 = 2+ 2 + 2; 错误: A中

    30、的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 改正: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 (3)实验室制取的2中往往混有少量的 HCl气体,其可能原因是盐酸浓度较高并且有 挥发性。 故填:盐酸浓度较高并且有挥发性。 (4)欲除去2中混有2气体,B装置中所盛试剂应选用硫酸铜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 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以干燥二氧化碳。 故填:硫酸铜;吸收水蒸气。 (5)用多功能瓶收集2的装置应选用F, 不能用E装置,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 c 端导管口通入。 故填:F;c。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

    31、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 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盐酸具有挥发性,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5)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答案】水、二氧化碳 ()2+ 2= 3 +2 与水、二氧化碳和氧气 同时接触 排出溶解的氧气 2()23+ 4 = 22+ 32 + 2 【解析】解:探究活动二: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32、说明生成了氧化铜,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是因为硫酸铜和水反应 生成了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说明反应生成了水,烧杯中液体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 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3 +2。 故填:水、二氧化碳;()2+ 2= 3 +2。 进行实验2 由实验 1、2、3、4 可知,铜与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故填:与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接触。 反思与拓展 (1)实验 2 和 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排出溶解的氧气。 故填:排出溶解的氧气。 (2)如果要除去铜制品表面的铜锈,可以用稀盐酸浸泡,是因为稀盐酸

    33、和碱式碳酸铜反 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3+ 4 = 22+ 32 + 2。 故填:2()23+ 4 = 22+ 32 + 2。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二 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铜与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碱式碳酸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 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过氧化钙、碳酸钙 B 不能 步骤中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 钙 3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最终生成碳

    34、酸钙 刚开始反应生成氧气速率较 第 13 页,共 13 页 慢,未扩散至传感器位置 反应过程中有过氧化氢生成,其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解析】解;(1)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溶液变浑浊,说明有碳酸钙存在,因此 推出了由过氧化钙的存在;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而猜想中碳酸钙可生成二氧化 碳,可以得出含有碳酸钙; 故答案为:过氧化钙、碳酸钙。 (2)碳酸钙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钙为微溶物,不利于反应进 行,选项 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为可溶物,选项 B符合题 意; C、水与碳酸钙不反应,选项

    35、C 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测定 pH为 12说明溶液显碱性,但是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因此 显碱性不一定是一定存在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不能;步骤中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4)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和氧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和水,所以最终得到的是碳酸钙; 故答案为:3;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最终生成碳酸钙。 (5)传感器位于上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在下方先聚集,反应一段时间后,氧 气开始增多,才能到传感器位置,因此刚开始不会显现变化,而是稳定一段时间; 故答案为:刚开

    36、始反应生成氧气速率较慢,且密度大,先在下方聚集,需要时间扩散至 传感器位置。 过氧化钙与水可能生成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可以将红色漂白; 故答案为:反应过程中有过氧化氢生成,其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1)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得出可能存在的物质; (2)根据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判断加入的试剂; (3)根据物质组成的可能性,结合实验现象,推断分析此题; (4)根据过氧化钙性质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进行分析回答; (5)根据题目信息和实验现象回答此题;结合过氧化氢的性质:漂白性,回答此题。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 方法。 15.【答案】 解: 117g 饱和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 117 36 36+100 100% 30.97。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 + 2 = + 2 58.5 2 30.97 x 58.5 2 = 30.97 1.06 理论上可自制 84消毒液的质量= 117 1.06 116 答:理论上可自制 84消毒液的质量是 116g。 【解析】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涉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难度较大。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h****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