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当代读者喜欢麦家的作品,因为他的风格 鲜明。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交融,故事情节传奇,充满悬念,没有 的晦涩,背后还有着对人性的深度发掘,触及生存世界的幽暗之处, 。A标识 佶屈聱牙 雅俗共赏 B标签 模棱两可 奇文共赏C标签 佶屈聱牙 雅俗共赏 &nbs
2、p; D标识 模棱两可 奇文共赏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 。 。 。 。 ;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
3、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我平时喜欢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A B
4、C D3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4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A人如果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B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C谁欲加害于人,必将祸害自己。D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相连的。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5、汉高帝论苏轼有进说于君者,因其君之资而为之说,则用力寡矣。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义可以诱而进,不义可以劫而退。若汉高帝起于草莽之中,徒手奋呼而得天下,彼知天下之利害与兵之胜负而巳,安知所谓仁义者哉!观其天资,固亦有合于仁义者,而不喜仁义之说,此如小人终日为不义,而至以不义说之,则亦怫然而怒。故当时之善说者,未尝敢言仁义与三代礼乐之教,亦惟曰如此而为利,如此而为害,如此而可,如此而不可,然后高帝择其利与可者而从之,盖亦未尝迟疑。天下既平,以爱故欲易太子,大臣叔孙通、周昌之徒力争之,不能得,用留侯计仅得之。盖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太息以为高帝最易晓者,苟有以当其心,彼无所不从。盍亦告之以吕后太子从帝起
6、于布衣以至于定天下,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所谓爱之者,只以祸之。嗟夫!无有以奚齐、卓子之所以死为高帝言者欤?叔孙通之徒,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独有废嫡立庶之说,而欲持此以却之,此固高帝之所轻为也。人固有所不平,使如意为天子,惠帝为臣,乡下绛灌之徒,圜视而起,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如意之为王,而不免于死,则亦高帝之过矣。不少抑远之,以泄吕后不平之气,而又厚封焉,其为计不已疏乎?或曰:吕后强悍,高帝恐其为变,故欲立赵王。此又不然。自高帝之时而言之,计吕后之年,当死于惠帝之手。吕后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侄。惠帝既死,而吕后始有邪谋,此出
7、于无聊耳,而高帝安得逆知之!且夫事君者,不能使其心知其所以然而乐从吾说,而欲以势夺之,亦已危矣。如留侯之计,高帝顾戚姬悲歌而不忍,特以其势不得不从,是以犹欲区区为赵王计,使周昌相之,此其心犹未悟,以为一强项之周昌,足以抗吕氏而捍赵王,不知周昌激其怒,而速之死耳。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悲夫!(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爱故欲易太子 易:更换 B其为计不已疏乎? 疏:疏远C而高帝安得逆知之 逆:预先 &nb
8、sp; D而欲以势夺之 夺:改变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B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借指平民的还有闾阁、黎元、黔首、白衣等。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D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亮,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日卒。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2)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8苏轼认为群臣在进谏高帝时犯了哪些错误?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