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文本 1011 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永遇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语言素养专练语言素养专练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花白的头发 元嘉草草 仓促行事 B. 一尊还酹 江月古人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祭神 一片神鸦社鼓 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 C. 千古风流 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 羽扇纶巾 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指代精锐的部队 答案 C 解析 风流: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答案 D 解析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对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借周瑜功业早成、婚姻美满,来抒发词人功业无成的感慨。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词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反击刘宋胜利后在瓜步山建立行宫,即佛狸祠的典故,以往日的辉 煌来衬托今日的萧瑟。写出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不思收复中原的生活状态,体现 了词人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D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刘义隆不做充分的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典故,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 的抗金主张。 答案 D 解析 用古事影射现实,告诫南宋朝廷: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4翻译下列句子。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文:_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译文:_ 答案 (1)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应笑自己多愁善感,头发早斑白了。 (2)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在遥望中我还记得,当年整个扬州路都有金兵劫掠。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_,_
4、”。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句子是 “_,_”。 答案 (1)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审美素养专练审美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到黄州 苏 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 注 员外置: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 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代官俸一 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
5、用剩的酒袋来抵 数。诗人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 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诗人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 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 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 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答案 C 解析 C 项“是
6、夸张愤怼之语”错,苏轼贬谪黄州,所领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 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故诗人以逐客自命,并非夸张愤怼之语。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_ 答案 难言的伤感。开篇两句,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 自伤。初到的喜悦。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 表,包含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 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的打击 和迫害,决不会向命运低头,更不会为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 活的乐趣。 二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注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 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 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 退隐的生活。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两句,上句写景,下句言情,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 的基调。 B“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 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
8、。本词所说的应是春社分肉。 C“儿童偷把长竿”中的“偷”字既写出了孩子们偷长竿的动作,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神态 和心理。 D“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了词人对词中嘴馋贪吃的孩子们的爱护、欣赏的 情感。 答案 B 解析 B 项本词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西风”点明时间是秋天,儿童偷梨扑枣,也点明时 间是秋天。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闲居带湖的满足,表现出词人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 享欢乐的愉悦之情。闲适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扑枣的爱护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9、 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 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 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 ,主旨是安 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10、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答案 D 解析 A 项一、二句点出李正之入蜀与己之送行,三、四句点出作者“中年”又“多病”, 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正确。B 项“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 称许,正确。C 项下阕表达“与其有像小儿女那样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 荆楚这一路的风光”的意思,一扫上阕愁闷的心绪,用“要新诗准备”引出“庐山景、赤壁 浪、襄阳月”,故正确。D 项结尾两句,点明入蜀时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表达相互勉 励,提醒友人莫忘彼此的友
11、谊,记得互通消息之意,并非“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 景”,故错。 6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答案 A 解析 A 项“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落入他人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 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确。B 项借用苏轼游赤壁的典
12、故是表达荆楚一路风光的 壮美, 并无“人生短暂的感慨”。 C 项化用李白 蜀道难 , 有“对友人的担忧”, 但并无“望 其早归”之意。D 项“儿女泪”几句是说:与其有像小儿女那样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 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以此过渡到后面作诗的好素材,一扫上阕愁闷的心绪,并 不是为了“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7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_ 答案 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 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 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 虎啸”。 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解析 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 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结合对本词的理解, 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 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