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4 课课 李白诗三首李白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连峰去 天不盈尺 除残去 秽 B. 云霞明灭或 可睹 一食或 尽粟一石 C. 以手抚膺坐 长叹 停车坐 爱枫林晚 D. 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沛公安 在 答案 B 解析 B 项均为“有时”。A 项距离/去掉,除掉。C 项空、徒/因为。D 项怎么/哪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问君西游何 时还 青泥何 盘盘 但 见悲鸟号古木 但 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
2、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答案 C 解析 什么,多么;只。 3对下列诗句的节拍的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 A.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B.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C.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D.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答案 D 4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李白为对象写一段文字。 抱怨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欧阳修,在被贬滁州的落寞中,从林壑尤美的琅琊山中找到了精 神的归宿,于是在四时之景中享受无穷乐趣,挥
3、毫成就了一篇篇千古文章。 答:_ 答案 (示例)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尽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了一首首传世诗篇。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 _”。 (2) 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表 现诗人消极思想的句 子是 “_, _”。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_,_”。 (4) 宣 州 谢 朓 楼 饯 别 校 书 叔 云 中 表 现 诗 人 虚 度 光 阴 、 报 国 无 门 的 一 句 是 “_,_”。 答
4、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4)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课内阅读强化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开头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 答案 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7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
5、说说其作用。 答:_ 答案 (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一比喻,很 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8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答:_ 答案 (示例)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 他总是陷于“不 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 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二)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选段
6、,然后回答问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 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 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 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 这是全诗点题(“梦游”)的主体部分。 诗人的思路是: 月送入境_ 游山经历渐入幻境仙境洞天_惊梦长嗟。 (都以四字补足空 白处) 答
7、案 登山见闻 群仙盛会 10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 答案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1“_,_”两句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游程的梦幻美。 答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12 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的离奇景象依次是: _、 _、 _、 _、 _、 _、 _。 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 _; _。 答案 海日升天 天鸡高唱 怪石灵泉 奇花异卉 熊咆龙吟 重峦密林 彤云铺盖 作用:照应上文“天姥连天向天横”的雄奇气势 为烘托下文“仙境”的出现制造神奇 气氛 13 诗 人 把 仙 境 和 仙 人 盛 会 描 写 得 如 此 异 彩 缤 纷 、 盛 大 热 烈 , 是 为 了 _
8、。 答案 反衬现实的黑暗腐败,表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 件“宴别”。 B诗的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了李白的艺术个 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与后文“云 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阔大疏朗的意境。 D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B 解析 B 项“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 15你认为这首诗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运用得最传神?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 答案 “将”“与”。三、四两句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 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既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 “秋兴逸”做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