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杭州市滨江区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141041       资源大小:831.0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杭州市滨江区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1、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2020 年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年中考科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84”消毒液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广泛使用。下列对“84”消毒液的组成或性 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组成或性质 分析 A 有效成分为 NaClO NaClO 为有机物 B NaClO 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 此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C 溶液呈碱性 溶液的 pH7,故 C 错误; D.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通常不用于蔬菜和水果的消毒,故 D 正确。 故选 D

    2、。 2.【答案】 C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 (2)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3)将反应前后两种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即可;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提供氧元素的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获得氧元素的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解答】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故 A 错误; B.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由于生成物不是一种,所以肯定不是化合反应,故 B 错误; C.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

    3、价为+1价,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0 价,故 C 正确;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获得氧元素变成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 D 错误。 故选 C。 3.【答案】 B 【考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 【分析】1、木质部中的导管,能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运输给叶等结构; 2、木本植物的茎中有形成层,使茎能逐年增粗; 3、木质部中有导管, 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 4、木质部的中央结构称髓。 【解答】A、结构 是树皮没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导管是木质部中的结构,A 错误; B、结构 是形成层,能使木质茎逐年加粗,叙述正确,B 正确; C、 位于木质部,大型的

    4、细胞是导管,是一些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C 错误; D、 位于木质部的中央,是髓,D 错误。 故选 B 4.【答案】 A 【考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就能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是指需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A、酵母菌出芽生殖,是通过出现芽体,长大脱落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没有通过两性生殖细 胞结合,属无性生殖,A 正确; B、蝗虫繁殖,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属有性生殖,B 错误; C、试管婴儿是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试管中)结合,涉及两性生殖细胞,属有性生殖,C 错误; D、杂交育

    5、种,是由两种动物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属有性生殖,D 错误。 故选 A 5.【答案】 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体叫液化。 【解答】A.冰凌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故 A 不合题意; B.冰雪消融 ,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故 B 不合题意; C.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故 C 符合题意; D.雾松的形成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6.【答案】 C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消化道中的

    6、胃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是吸收物质的主要部位; 2、糖元主要储存在骨骼肌和肝脏中; 3、血液循环有肺循环和全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途径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全身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4、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解答】A、 进餐一段时间后,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吸收葡萄糖的主要结构是小肠,图 中是胃不是吸收葡萄糖的主要场所,A 错误; B、 是胰脏,贮存糖元的结构是肝脏和肌肉,B 错误; C、由体循环的途径可知,吸收的葡萄糖首先进入的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再由小肠处的小静脉到上下腔 静脉,再到右心房 ,叙述正确,C 正确; D、 表示的是肾小球,

    7、具有滤过作用,有重吸收的是肾小管,D 错误。 故选 C 7.【答案】 B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2、大脑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参 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心脏随意运动的协调; 3、人体调节分为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4、运动中物质代谢加快,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人体散热会增加。 【解答】A、 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后,立即起跑, 这是由大脑参与完成的反射活动,是条件反射,A 错误; B、 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

    8、、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 。大脑有躯体运动中心,小 脑参与躯体平衡协调,叙述正确,B 正确; C、 运动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参与调节 ,这是激素调节,C 错误; D、 运动中,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和增加汗液分泌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增加汗液分泌是来增加散 热的,叙述错误,D 错误。 故选 B 8.【答案】 D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物镜越长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 2、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制作时可滴清水,不用考虑细胞吸水胀破; 3、碘能使淀粉显蓝色,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乳中储存着营养; 4、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根据像的位置可

    9、确定物体实际的位置,再将实物移动到正中央,像就到了正 中央。 【解答】A、 是物镜中较短的,放大倍数较小。是目镜中较长的放大倍数较小。所以和 组 合的放大倍数是最小的,A 错误; B、 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药品, 应该用清水,可选用 ,B 错误; C、玉米种子结构中 是胚乳,是子叶,玉米种子的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所以滴碘液后变 蓝不变蓝 ,C 错误; D、视野中的像在左下方,说明实际物体的右上方,将物体往左下方移可使物体移动中央,D 正确。 故选 D 9.【答案】 D 【考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图示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模型,图中是地球“二分、二至”的轨道中的位置,春分是正

    10、上方图,时间为 3 月 21 日,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夏至 6 月 22 日,秋分 9 月 23 日,冬至 12 月 22 日。根 据题中已知的时间可确定大致的位置。 【解答】根据地球“二分、二至”在公转轨道中位置可知,1 月 3 日已过了冬至 12 月 22 日,而距春分 3 月 22 日较远,所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D 选项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10.【答案】 D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的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2)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

    1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 (4)根据蒸发结晶的过程分析。 【解答】A.反应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因此应该使用试管和酒精灯的组合装置制 取氧气,故 A 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应该使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B 错误; C.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该使用玻璃棒引流,故 C 错误; D.在进行滤液蒸发操作时,应该用酒精灯给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D 正确。 故选 D。 11.【答案】 A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解答】 小女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

    12、说明她的头发上一定带上了同种电荷, 故 A 正确, 而 B、 C、 D 错误。 故选 A。 12.【答案】 B 【考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位于软流层,地壳一上地幔顶部; 2、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3、龙鸟化石的前肢是爪和翅膀的形状,是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类型; 4、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有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解答】A、 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核 ,是源于软流层,A 错误; B、 火山是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分析正确,B 正确; C、中华龙鸟化石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有力证据,不是鸟类向哺

    13、乳类,C 错误; D、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化石是一种重要的证据,D 错误。 故选 B 13.【答案】 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 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和过滤后得到的固体质量计算出溶质的质量,然后与 氯化铵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1)中的方法判断; (3)根据中始终没有溶质析出分析判断;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判断即可。 【解答】原来溶液含有 120g 水,蒸发掉 20g 水后还有 100g 水。在 20时溶液中,出现了析出的氯化 铵晶体,说明是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解度为 37.2g,说明溶液中含有

    14、37.2g 氯化铵。将滤液烘干后 得到 18g 氯化铵固体,那么原来溶液中的氯化铵质量为:37.2g+18g=55.2g,这和 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相 等,所以溶液肯定也是饱和的。由于溶液比溶液多 20g 水,所以溶液肯定是 60时的不饱和 溶液,故 A 错误,B 正确; 溶液和溶液中都没有溶质析出,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相同,故 C 错误; 溶液和中溶剂水的质量相同, 而中溶质析出质量减小, 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可 知,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故 D 错误。 故选 B。 14.【答案】 B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天宫二号”穿越大气层时,大部分被焚

    15、毁”可知,这个过程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 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甲:活塞迅速下压,棉花燃烧,通过压缩空气的方式,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甲 符合题意; 乙:汽油机做功冲程,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乙不合题意; 丙:水蒸气推开软木塞,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丙不合题意; 丁:钻木取火,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丁符合题意。 那么与题干部分能量转化相同的是甲和丁。 故选 B。 15.【答案】 A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解析】【分析】(1)上下粗细一致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2)根据公式

    16、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液gh 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4)根据浮沉状态进行判断。 【解答】A.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 F甲=G甲+G木 , 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 F乙=G乙;根据 F甲=F乙可知,甲 液体的重力小于乙液体的重力。根据 G=mg 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故 A 正确; B.容器的底面积 S甲p乙 , 根据公式 p=液gh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 乙液体的密度,故 C 错误; D.木块在甲中漂浮,那么密度 甲木;因为 甲乙 , 所以木块和乙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未定。如果木块在乙中下沉, 那么木块露出的体积为零,肯定比在甲中露出的体积少

    17、,故 D 错误。 故选 A。 16.【答案】 D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析】【分析】(1)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那么外面的空气会进入试管,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小;如 果白磷数量不够,那么试管内的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测出的结果也会偏小; (2)我们要测量的是常温常压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一定要等到试管内的气体冷却之后才能放入水 中; (3)试管内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外面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试管,使里面液面上升; (4)试管内物质的燃烧产物不能有气体产生,否则试管内气压变化不大,将测不出氧气的含量。 【解答】A.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

    18、.由到,需等到试管内气体冷却至室温,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试管内压强的减小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试管内气压变化不大,将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D 错误符合 题意。 故选 D。 17.【答案】 C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分析前 2s 内运动员的速度变化,从而判断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2)注意下降过程中,人克服空气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那么做加速运动;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做减速 运动; (4)注意分析下降过程中

    19、重力势能的改变。 【解答】A.前 2s 内,运动员不断的做加速运动,那么它的运动状态改变,故 A 错误; B.前 10s 内,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和动能,故 B 错误; C.10s12s 末,运动员做减速运动,说明此时合力方向是向上的,即 G-f铜银可知,铁能够将其中的铜和银置 换出来, 而不能将锌置换出来。 在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产生, 那么能够说明滤渣中有剩余的铁存在, 即溶液中的银和铜被全部置换出来。 A.滤渣中的物质为银、铜和铁,故 A 正确; B.滤液中有剩余的稀盐酸,因此其中的阳离子为 Fe3+、Zn +和 H+ , 故 B 错误;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进

    20、入溶液的铁的质量小于置换出的铜和银的质量, 因此滤液的质量小于混 合溶液的质量,故 C 错误; D.由于硝酸银全部反应,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会出现氯化银白色沉淀,故 D 错误。 故选 A。 20.【答案】 D 【考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 【分析】1、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2、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比热容大的物质在吸收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温度上升的小, 适合作冷凝剂; 3、化学变化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4、米勒实验证明:由无机物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是完全有可能的。 【解答】A、该实验是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进行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分析正

    21、确,A 错误; B、水的比热容大,是很好的冷却剂,分析正确,B 错误; C、在模拟实验中生成了氨基酸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反应,分析正确,C 错误; D、米勒实验不能证实生命起源。只能是存在可能,分析错误,D 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 21.【答案】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8;自动调节 (3)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考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 分和非生物成分; 2、

    22、根据食物网图数清楚藻类到绿鹭的食物链条数。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 能力越强,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3、 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时,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流到下一级的能量只占上级能量的 10%20%。 【解答】(1)图中所示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中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 (2) 图示的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 8 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若孑孓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 蚤的数量会减少,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3)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鲶鱼的营养级比水蚤的营养级

    23、高,能量从流动时只有 10%20% 流向下一级,所以鲶鱼的数量比较少。原因是: 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 故答案为:(1)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发 (2)8;自动调节 (3) 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 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22.【答案】 (1)鼠疫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019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原; 特异性 (2) 【考点】细菌与人的关系,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

    24、细胞结构。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 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 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 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 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是隔离传染源。 【解答】(1)鼠疫杆菌是细菌,新型冠状病毒是病毒,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别是: 鼠疫杆菌有细胞结构但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019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25、从免疫的角度看,两者都是刺激人产生免疫的 物质,属于抗原。侵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会产生相应的物质,针对性地对其发起攻击, 针对性可知,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2)针对疑似病人进行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 控制传染源; 建立方舱医院,实现集中隔离治疗确诊的“2019 冠状病毒病”轻症患者。轻症患者已是传染源,也属于 控制传染源; 个人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注意个人防护和手卫生。这是保持易感人群,不属于控制传染源。所以 填 。 故答案为:(1)鼠疫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019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抗原; 特异性 (2)

    26、 23.【答案】 (1)MgSO4+2NH3 H2O=Mg(OH)2+(NH4)2SO4 (2)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无浑浊,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硫酸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铵,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沉镁之后有硫酸铵生成,为了验证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可以加入可溶性的钡盐溶液,观察是 否有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生成,从而说明洗涤是否干净。 【解答】(1) “沉镁”时 MgSO4与 NH3 H2O 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MgSO4+2NH3 H2O=Mg(OH

    27、)2+(NH4)2SO4 ; (2) 对过滤所得沉淀进行洗涤, 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 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无浑浊,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 24.【答案】 (1)质子、电子 (2) 【考点】模型与符号,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同种元素的原子序数肯定相同,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写出水电解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确定各种粒子的个数和组成,然后作图即可。 【解答】(1) 16O、18O 两种原子 都属于同种元素,因此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2) 电解水(H218O)反应的 方程式为: 电解 , 因此只需在反应物方框内画上两 个水分子,

    28、在生成物方框内画上一个氧分子即可,如下图所示: 25.【答案】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旋转电动机的磁体, 线圈中导线切割磁感线,就使线圈与灯泡所在的闭合电路中有了感应电流 【考点】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 (2)电动机可以发电的原因: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旋转电动机的磁体,线圈中导 线切割磁感线,就使线圈与灯泡所在的闭合电路中有了感应电流。 26.【答案】 =; 【考点】功

    29、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 W有=Gh 分析比较;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粗糙程度相同时,根据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分析摩 擦力的大小即可; (3)在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斜面越长,克服摩擦做的功越多,根据公式 有 总分析机械效率的改变。 【解答】(1)使用斜面时,克服物体重力做有用功。高度 h 和物体重力 G 都相同,根据 W有=Gh 可知,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WB=WA; (2)AC 斜面坡度更小,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更大;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在 AC 斜面上受到的摩 擦力更大,即 fBC 。 三、实验

    30、探究题(本大题共 42 分) 27.【答案】 (1)6 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2)光照强度能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强度(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菹草 的光合作用越强) (3)二氧化碳浓度对菹草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4)中无二氧化碳,新鲜菹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 【分析】1、沉在水中的菹草,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附着在叶片上,使菹草叶片受到的浮力增大, 使之上浮,数量越多表明光合作用越强; 2、表一控制了灯与容器的距离不同(引起光照强度不同),由叶片上浮数

    31、量可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 3、根据步骤中各实验组控制的因素可确定探究的问题;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从蒸馏水的成分可得出原因。 【解答】(1)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附着在叶片上,能使叶片受到的浮力增大,叶片上浮的 数量可反应出光合作用的强度。由表可知是通过 6 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来比较; (2)表一数据中光照强度随灯与容器的距离减弱,叶片上浮的数量减少,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 光照 强度能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强度(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菹草的光合作用 越强) ; (3) 步骤 C 中不同之处是分别加入了等量的 蒸馏水、 清水、 1%碳酸氢

    32、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 。 三者的区别是二氧化碳的多少不同,蒸馏水中无二氧化碳,清水中较少,碳酸氢钠溶液中比较多。所以探 究的问题是: 二氧化碳浓度对菹草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 (4) 表二中 使用了蒸馏水,因为蒸馏水中无二氧化碳,所以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可知叶片不上浮的 原因是: 中无二氧化碳,新鲜菹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 。 故答案为:(1) 6 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2) 光照强度能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强度(或其 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菹草的光合作用越强) (3) 二氧化碳浓度对菹草 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

    33、4) 中无二氧化碳,新鲜菹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 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 28.【答案】 (1)装置甲中锥形瓶内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2)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装置甲中锥形瓶内的溶液沿导管进入装置乙的锥形瓶中,并生成白色沉淀 (3)不能,蓝色沉淀可能是 Na2CO3与 CuSO4反应生成的 CuCO3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无色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钡溶液中呈现红色。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生 成氯化钡和水,此时溶液呈中性,因此无色酚酞试液又变为无色;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那么乙容器内气压减小。当打开弹簧夹时,左边甲容 器中的氢氧化钡

    34、溶液会被吸入乙中,与其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3)碳酸铜和氢氧化铜都是蓝色沉淀,因此仅凭借颜色无法确定沉淀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 氧化铜,还是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碳酸铜沉淀。 【解答】(1)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装置甲中锥形瓶内溶液恰好由红色变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 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 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后,立即关 闭活塞 b。写出验证 NaOH 溶液与 CO2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装置甲中锥形瓶内 的溶液沿导管进入装置乙的锥形瓶中,并生成白色沉淀。 (3) 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

    35、反应完成(2)后, 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足量的 CuSO4溶液, 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验证 NaOH 溶液与 CuSO4溶液反应, 理由是:蓝色沉淀可能是 Na2CO3与 CuSO4反应生成的 CuCO3。 29.【答案】 (1)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 结构,潮湿空气可从空隙进入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 (2) 吸收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使装置中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被充分吸收; 3.6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

    36、据两种铜锈的结构是否致密,对否能够阻止里面的铜继续反应腐蚀分析即可; (2)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丙中质量的变化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实验装置中会残留部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通入氮气将它们全部排放出去被充分吸收; 根据碱式碳酸铜分解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这就是乙中质量的增加量。 【解答】(1)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原因是: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 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从空隙进入将内部的铜进一 步腐蚀。 (2) 装置丙的作用:吸收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 当装置甲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37、, 对装置甲、乙、 丙进行再次称重前, 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 N2, 其目的是:使装置中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被充分吸收 ; 设生成水的质量为 x, 加热 ; 222 18 44.4g x ; 解得:x=3.6g。 30.【答案】 (1) (2)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移到阻值最大处,然后向右移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直到电压表示数 与第 1 次实验相同) (3)1A 50;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除了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外,其它的都是 串联,要注意电表的

    38、量程和接线柱的正负,滑动变阻器接线注意“一上一下”;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换成 10 电阻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进而确定 为了保持原来的示数不变现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方向, 接下来根据U总=U+U变确定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 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判断滑片的移动方向。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决定了它的调节能力,当电流为 0.1A 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最大,根据欧姆 定律计算出此时它的电阻值即可。如果两个物理量的乘积为定值,那么它们成反比,据此分析电流和电阻 的关系即可。 【解答】(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没有完全接好。电压表应该与电阻 R 并联

    39、,它的“+” 接线柱已经接好,只要将“-”接线柱与电阻左端的接线柱相连即可;滑动变阻器下面的接线柱已经与电源连 接好,只要从上面任选一个接线柱与电阻 R 右端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将定值电阻由 5 换成 10 后,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增大。为了恢复原 来的示数, 电压表的示数要减小, 根据 U总=U+U变可知, 滑动变阻器的电压要增大, 因此它的阻值要变大, 即向左移动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与第 1 次实验相同; (3)定值电阻与变阻器串联,当电阻为 20 时,最小电流为 0.1A 时, 总电阻为: 总 总 总 ; 此时变阻器的阻值为:R变=R总-R=60

    40、-20=4050; 因此选用变阻器的规格是: 1A ,50 ; 将表格中对应的电流和电阻相成,乘积都是 2V,因此得到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 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1.【答案】 (1)倒立缩小实像 (2)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3)右;弱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成像的特点; (2)根据(1)中的原理分析,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 (3)凸透镜对红光的折射能力比绿光弱,据此确定光线交点的移动方向,进而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蜡烛

    41、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 知,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 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20cm 刻度处, 此时物距减小了,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 此时像距增大, 因此进行的操作是: 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 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 (3)因为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小于绿光,即对红光的会聚能力弱,所以换成发红光的 F 字形后,折 射光线的交点向后移动了,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到合适位置。 32.【答案】 (1)水 (2)甲装置红色液滴左移,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 (3)气温、气压;将

    42、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其余分别同甲、 乙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要研究的因素不同,其他因素都要相同,根据甲烧杯内的 A 为氢氧化钠溶液,可确定 B 中的液体; 2、甲、乙装置中红色液滴移动的原理(内外气压差),种子有氧呼吸时会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种 子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但能产生二氧化碳; 3、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受气温和气压的影响。 【解答】(1)甲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主要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为防止溶液中水的干扰在对 照实验乙中加等量的水进行变量控制; (2)A 装置只有氧呼吸消耗瓶中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43、,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有氢氧 化钠溶液,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红色液滴向左移。乙瓶有氧 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且两者气体体积相同,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瓶 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里面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使红色液滴向右移。所以填 甲装置红色液滴左移, 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 ; (3) 可引起气体体积变化的外界因素: 气温、气压; 为除去因外界气温和气压对实验的影响,可设置没有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对照组,观察在没有呼吸作用 情况下,液滴的移动。对照装置丙、丁的设置方法:将甲 、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 杀死的

    44、小麦种子,其余分别同甲、乙 。 故答案为:(1)水 (2)气温、气压 (3)甲 、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 麦种子,其余分别同甲、乙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32 分) 33.【答案】 (1)机械能和内能 (2)P有=mgv=2kg10N/kg09m/s=18W。 (3)UI=P有+I2r 6VI=18W+I205 解得:I=6A。 【考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电动机克服物体重力做有用功,那么根据 P有=Gv=mgv 计算有用功率; (3)电动机的总功率根据 P总=UI 计算,发热功率根据 P热=I

    45、2R 计算,根据 P总=P有+P热列出方程计算即 可。 34.【答案】 (1)由 P= ,得 R= =1100 (2)消耗电能:W=P加热t=600W1560s=5.4105J (3)水的质量:m水=V=110kg/m1.510-3m=1.5kg 水吸收的热量:Q水=cm t=4.210J/(kg)1.5kg(100-20)=5.04105J 效率:= 水 100%=93.3% 【考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已知保温功率和电压,根据公式 计算保温状态时的电阻; (2)已知加热功率和时间,根据公式 W=P加热t 计算烧水过程中消耗的电能; (

    46、3) 首先根据 m水=V 计算出水的质量, 然后根据 Q水=cm t 计算出水吸收的热烈, 最后根据 水 计 算烧水的平均效率。 35.【答案】 设 OB 和 OA 长度分别为 l1和 l2 , 两次的拉力大小为 F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 可得: 当拉力方向沿 BC 方向时有:Fl1=Gl2 当拉力方向沿 BD 方向时有:Fl1cos=(G-F浮)l2 由上两式可得:cos= 浮 =1- 浮 =1- 物 =1- 物 故有:物= (或表达为 物= )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当拉力沿 BC 方向时,阻力为物体的重力,动力为 F,从 O 点到 A 点、B

    47、点的长度 就是对应的力臂的长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出平衡公式; (2)当拉力沿 BD 方向时,动力臂的长度根据三角函数计算,即动力臂为 l1cos ,而阻力此时等于物体 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之差,即阻力= G-F浮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出平衡公式; (3)用阿基米德原理将 F浮拆开,用密度公式将 G 拆开,将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36.【答案】(1)乙 (2)设 10gCu-Al 合金层样品粉末中铝的质量为 x 2Al+3H2SO4=Al2(SO4)3+ 3H2 54 6 x 1g x=9g W%= 100%=90% 答:该合金样品粉末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90%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

    48、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将乙和甲比较可知,当加入 10g 样品时,虽然稀硫酸的质量从 50g 增大到 100g, 但是生成氢气的质量保持 1g 不变,这说明 10g 样品完全反应正好生成 1g 氢气;将乙和丙对比发现,当稀 盐酸的质量 50g 相同时,样品质量从 10g 增大到 20g 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保持 1g 不变,说明 50g 硫酸完 全反应正好生成 1g 氢气。前后比较可知,10g 样品与 50g 硫酸正好完全反应。 (2)根据乙中数据,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根据铝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 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最后根据铝的质量 样品质量 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37.【答案】 (1)肺 ;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右;送血 (3)1.2 【考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肺可净化血液,血液经过肺的过程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肺中的氧气进入血 液。根据图中人工膜肺中的氧合器具有的作用可以确定答案; 2、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电磁铁的 N、S 极,由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可确定活塞的运动方向。 根据活塞的运动方向,泵内压强变化,确定 K1与 K2的开合可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杭州市滨江区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