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第 11 课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历史条件: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2过程 (1)1949 年 9 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2)1949 年 10 月 1 日上午,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三时,举行开国大典。 3意义:
2、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辟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纪元。 易混易错 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 是新中国的成立。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背景:1949 年 9 月, 共同纲领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建立:1954 年 9 月,一届人大召开。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中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 3意义 (1)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以共同纲领暂代宪法的 过渡状态,是中
3、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2)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图解识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 易错提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等同于人民代表大会,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后者则是我国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探究点 1954 年宪法 材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
4、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 (1)1954 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 (2)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答案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 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它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知识点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正
5、式形成:1949 年 9 月,一届政协召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在国家政 权组成上得到充分体现。 2职能转变 (1)1954 年 9 月,一届人大召开,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但政协作为统 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1954 年 12 月,二届政协通过新章程,进一步明确今后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 织,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易混易错 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 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 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执政
6、。 易混易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政治协商是其形式。 归纳总结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具体来说: (1)共产党领导是根本。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2)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 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3)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彼此倾轧 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
7、的对照,也是区别于 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探究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材料一 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 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 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 思考 (1)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新中国国家 政治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在 1954 年以后有何变化? 答案 (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
8、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筹建新中国的工作提上 日程。 作用: 这次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 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直接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国家政治建设的逐 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1954 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 权,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比较 (1)区别 项目 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不 同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民主(爱国) 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
9、国的国家权力 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了我国 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职能不 同 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 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立法、 任 免、 决定和最高监督权及应由它行 使的其他职权 监督权 不同 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 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 民主监督 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 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 产生方 式不同 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联系 两者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都能体 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
10、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知识点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和发展 1背景 (1)历史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2)中共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 (3)法律依据:1949 年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 2内容: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 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行使自治权力。 易混易错 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的 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 特别说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
11、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的各民族的自治, 并非哪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不仅仅要突出“少数民族”, 还要突出“区域”。 3创建与发展:从 1947 年到 1998 年年底,全国共建立省级自治区 5 个,自治州、县(旗)150 多个。 4意义: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又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归纳总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体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 自治机关主要由本民族人员组成; 享有广泛的自治权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助于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有利于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探究点 民族
12、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 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 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 并将继续加强。 国家将尽一切努力, 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3)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13、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答案 (1)时间: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主要内容:在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建立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 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课堂小结 1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 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 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 5 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 道的
14、事件应该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共同纲领的颁布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这是拥有近 5 亿人民的政府” 可判断所报道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下图是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它最早形成于( ) A1949 年 B1954 年 C1956 年 D1978 年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国 家机构组织形式最早形成于 1954 年,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新中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图中所示的中央国家机
15、构组织系统由此形成。因此 B 选项正确。 3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它颁布于 ( ) A1949 年 B1954 年 C1982 年 D1999 年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可知,这是指 1954 年宪法, 故 B 项正确。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共同繁荣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答案 A 解析 1956 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
16、各民主党 派合作的指导思想,这一方针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拥护,故 A 项正确。 51954 年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 A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主要参政议政组织 C负责对外交往的机构 D处理民族事务的机关 答案 A 解析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 A 项正确。 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 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计划生育 B“一国两制” C西部大开发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D 解析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