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142486       资源大小:311.0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解析

    1、滨州市滨州市 2020202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 (三三) )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Zn65 H1 S32 O16 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酒精挥发 B.木炭燃烧 C.蜡烛熔化 D.电灯发光 解析: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木炭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D.电灯发

    2、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 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A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约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34%、二氧化碳 0.034%、其他气体 0.002%。故选 A。 3.在 H2O、OH -、H、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C ) A.OH - B.H C.H 2O D.H + 解析:OH -表示氢氧根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H表示氢原子,故B不符合 题意;H2O表示水分子,故C符合题意;H +表示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4.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仪器是( B ) A.试管 B.量筒 C

    3、.烧杯 D.锥形瓶 解析:试管可用于直接加热,故 A 不符合题意;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 B 符合题意;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 C 不符合题意;锥形瓶可垫石棉网 加热,故 D 不符合题意。 5.下列各类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的是( D ) 解析: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 不符合题意;C.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不符合题意;D.面条中富含淀粉, 淀粉属于糖类,故符合题意。 6.酚酞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 C20H14O4,下列有关酚酞的叙述 正确的是( D ) A.石灰水遇酚酞变红色 B.酚酞是由 20 个碳原子、14 个氢原子和 4 个氧原子构成的 C.酚酞中碳

    4、、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04 D.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解析:石灰水使酚酞变红,不是石灰水变红色,故 A 错误;一个酚酞分 子是由 20 个碳原子、14 个氢原子和 4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 B 错误;酚 酞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64)=154,故 C 错误;酚 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 D 正确。 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B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解析: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 理性质,

    5、但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故 A 不符合题意;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气化时要吸受周围环 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 B 符合题意;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 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 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 C 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参与绿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属于化学性质,故 D 不符合题意。 8.有 X、Y、Z 三种金属,把 Y 投入 X(NO3)2溶液中,Y 表面有 X 析出,把 X 投入 Z(NO3)2

    6、溶液中,X 表面有 Z 析出。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是( B ) A.ZYX B.YXZ C.XYZ D.XZY 解析: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Y 表面有 X 析出,说明活动性:YX;X 表面有 Z 析出,说明活动 性:XZ,则有 YXZ。故选 B。 9.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C ) A.面粉和葡萄糖(加水,振荡) 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C.蒸馏水与盐水(过滤) 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解析:面粉在水中溶解性很小,面粉溶液是悬浊溶液,葡萄糖可以溶于 水,因此可以区分,故 A 不符合题意;肥皂

    7、水和硬水混合、振荡产生泡 沫少,有浮渣,肥皂水和软水混合、振荡会产生较多气泡,因此可以区 分,故 B 不符合题意;蒸馏水和食盐水都是溶液,没有不溶性固体,因 此不能区分,故 C 符合题意;闻气味,闻到有特殊香味的为白酒,闻到 酸味的为白醋,因此可以区分,故 D 不符合题意。 10.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 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B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解析: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 于水的氧气量增加,故选项 B 正确。 11.下列

    8、说法正确的是( A ) A.石油和煤综合利用后能得到塑料、化肥、医药、染料等产品 B.进入煤矿井,用火把照明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煳味 解析: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综合利用后 能得到塑料、 化肥、 医药、 染料等产品,故 A 正确;煤矿中常有天然气,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进入煤矿井,用火把照明,易发生爆炸,故 B 错误;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 C 错误;羊 毛燃烧时有一股烧毛发的焦煳味,涤纶燃烧时无此气味,故 D 错误。 12.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D ) A

    9、.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过氧化氢 解析:冰是由 H 和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干冰是 C 和 O 两种元素组成的, 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A错误;银是由Ag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水银是 由 Hg 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 B 错误;烧碱是由 Na、O、H 元素组成的,纯碱是由 Na、O、C 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种类 不同,故 C 错误;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 H 和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元素种类相同,故 D 正确。 1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 3.2 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 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 8.8 g CO2和 5.4 g 水,则该

    10、有机物中( A ) A.一定含有 C、H、O 元素 B.只含有 C、H 两种元素,不含 O 元素 C.一定含 C、H 两种元素,可能含 O 元素 D.一定含 C、O 两种元素,可能含 H 元素 解析:8.8 g 二氧化碳中所含 C 元素的质量=8.8 g 100%=2.4 g;5.4 g 水中所含 H 元素的质量=5.4 g 100%=0.6 g;生成物 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所含C、 H元素的质量和=2.4 g+0.6 g=3.0 g3.2 g,则该有机物中含 C、H、O 三种元素。 14.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C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O2

    11、)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aO(CaCO3) 高温煅烧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适量的 Na2CO3 D CO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解析: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 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 A 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B 所采取的方法正确;盐酸能与适量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 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C 所采取的方法不正确;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不与 CO2反应,能除去水蒸气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12、,符合除杂 原则,故 D 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15.把烧杯中8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 C.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烧坏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冷 却到室温时,溶解度变小,会有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不变,A 正确;降 低温度时晶体析出,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随之减少,B 正确;温度降低,晶体析出,但是会在烧杯内,所以烧杯内的硝酸钾质 量不变(不要理解为溶液中的硝酸钾),C 正确;由于晶体析出,溶质减 少,溶液也应该随之减少,D 错误。 16.下

    13、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C ) A.HClO HCl Mg(OH)2 MgCl2 B.CO2 H2CO3 CaCO3 Ca(HCO3)2 C.H2O HNO3 Ca(OH)2 NH4NO3 D.SO3 NaHSO4 NaOH Na2SO4 解析:次氯酸和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镁属于盐,故 A 错 误;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碳酸属于酸,碳酸钙 属于盐,碳酸氢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盐,故 B 错 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属于 碱,硝酸铵属于盐,故 C 正确;三氧化硫是由硫、 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14、, 硫酸氢钠属于盐不是酸,氢氧化钠是碱,硫酸钠是盐,故 D 错误。 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6 小题,共 30 分) 17.(6 分)(1)用化学符号表示: 2 个氢原子 2H ;3 个铝离子 3Al 3+ ;氩气 Ar 。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原子;B.分子;C.离子。 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 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字母填空。 氧气 B ;铁 A ;氯化钠 C 。 解析:(1)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 3+;氩 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氩元素的元素符号,即 Ar。(2)因氧气属于非金 属的单质,则是由氧气分子直接构成的,故选B;铁是金属单质,

    15、则是由 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 A;氯化钠是盐类化合物,则是由钠离子和 氯离子构成的,故选 C。 18.(5 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 30 时,甲的溶解度为 60 g 。 (2)20 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有 增加溶质甲 (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 (4)30 时,将 40 g 甲物质放入盛有 50 g 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 的质量分数为 37.5%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 50 (不考虑水蒸 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BC (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

    16、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解析:(1)观察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P 点表示是在 30 时,甲的 溶解度为 60 g。 (2)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 20 时要使接近饱 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 的方法。 (3)由于甲、 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 的影响大,因此提纯甲应采取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4)由于在 30 时,甲的溶解度为 60 g,即在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60 g 甲,则 50 g 水中最多溶解 30 g 甲,则将 40 g 甲物质放入盛有 50 g 水的烧杯中,所得

    17、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7.5%;若升温, 甲的溶解度就会增大,未溶解的固体甲就会逐渐溶解,因此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就会增大,则溶液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溶剂质量不变,故选 B、C。 19.(4 分)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 。 (2)核电荷数为 12 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Mg 。 (3)原子序数为 8 和 14 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SiO2 。 (4)请你总结出此表中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或周期数的关系: 显正价的元素,其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任写一条)

    18、。 解析:(1)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 3。 (2)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所以元素符号是 Mg。 (3)原子序数为 8 的元素为氧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6,化学反应中 易得电子,形成化合物时多显-2 价,14 号元素为硅元素,最外层电子 数是 4,可以失去外层电子,形成化合物中显+4 价,所以组成的化合物 即为二氧化硅,化学式为 SiO2。 (4)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最外层电 子数=正价数,负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等。 20.(5 分)“南海一号”的发掘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在已发 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

    19、铁锅、梳篦等物品。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 无机非金属 材料。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崇,原因之一是铁 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 贫血 症。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氧气、 水以及 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2Cu+O2+CO2+H2OCu2(OH)2CO3 ;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 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 HCl (填化学式)。 解析:(1)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陶瓷 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人

    20、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 (3)由题意可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 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 生成铜绿Cu2(OH)2CO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CO2+H2O Cu2(OH)2CO3;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 盐酸。 21.(5 分)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1)步骤、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aCl+NH3+H2O+CO2 NaHCO3+NH4Cl 、 2NaHCO3Na2CO3+H2O+CO2 。 (2)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 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于水 形成碱性溶液,更易于吸

    21、收二氧化碳 。 解析:前三个步骤加入的物质有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水,这些是 反应物,生成物是碳酸氢钠和氯化氨,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易结 晶析出,应看作沉淀,方程式为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 水、 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由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二氧化碳只是能溶于水,且 氨气溶于水形成浓的碱性溶液,更易于吸收二氧化碳。 22.(5 分)有 A、B、C、D 四种元素,A 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C 2+的核 外有两个电子层

    22、,D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如缺少将导致贫 血。试回答: (1)A 元素的名称是 氧 。 (2)B 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 N2 。 (3)D 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 (4)A、B、C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Mg(NO3)2 。 解析:由分析知,A 是氧元素;B 元素为氮元素;D 为铁元素,铁元素的单 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由于 C 2+的核外有两个 电子层,其质子数为 12,是镁元素,A、B、C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硝酸镁,化学式为 Mg(NO3)2。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1

    23、2 分) 23.(4 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 字母)。 (3)某气体能与氧气反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选择的收集装置 是 D (填字母)。 (4)用装置 C 收集 NH3,该气体应从 c (填“b”或“c”)端通入集 气瓶。 解析:(1)仪器 a 的名称是试管。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可选 用装置 A 作发生装置。 (3)某气体能与氧气反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 应,可用排水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4)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 C 收集,气体应从 c

    24、 端通入集气瓶。 24.(8 分)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 CO2;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 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 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 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 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 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 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NaHCO3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 N

    25、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 CO2,从而验证了猜想 乙,说明了 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NaHCO3能与酸反应 产生 CO2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 成,b 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a(OH)2+CO2CaCO3+H2O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 a 试管中仍残留有较 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 CO2产生,说明该粉末 是 Na2CO3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 CO2的条件是 溶于水或加热 。 此发酵粉

    26、的保存方法是 放置于阴凉处并且密封保存 。 解析:实验探究(1)从小明同学取少量 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 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可知,甲的猜想就是 NaHCO3和 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由于碳酸氢钠能和酒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因此可知碳酸氢钠能和酸发生反应。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分解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碳酸 氢钠加热分解后的产物能够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该产物中有 碳酸根离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粉末应为碳酸钠。 小结因为酒石酸本来就与 NaHCO3混合在一起,只是没有水时,它们 都是固体而无法反应,所以加水可以促使反应发生;发酵粉遇热会分 解从而

    27、失效,遇水也会产生 CO2效果减弱,因此要避免受热、受潮。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 25.(10 分)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 10.0 g 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 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 49.0 g 稀硫 酸。剩余固体 3.5 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为 。 (2)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为 3.5 g。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反应的 H2SO4的质量,进而求出其质量 分数。 答案:(1)3.5 g (2)解:设硫酸质量为 x, 锌的质量为 10.0 g-3.5 g=6.5 g。 Zn + H2SO4ZnSO4+H2 65 98 6.5 g x = x=9.8 g 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20.0% 答: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0.0%。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