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6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ID:144305       资源大小:101.81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6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1、 北京北京市市西城区西城区 20202020 届高三届高三 6 6 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2020.62020.6 本试卷共 10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他们接受了 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 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

    2、罗 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 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 汉书中说: “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 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 乡泽国”之称。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 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 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 “

    3、民随畜牧,逐水草”。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 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 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 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工程浩大的都江 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 顷的“天府之国”。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

    4、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B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影响着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 C连年的洪涝灾害,最终造成了玛雅文明的分崩离析。 D兴水利除水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 A拦截岷江水流 B奠定防洪基础 C扩大灌溉面积 D造福当地民众 材料二 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血管,它将陆地、湿地、湖泊、海洋连接在一起,也将诸多生态系统连接在一 起。 在流动过程中,河流与所接触的土壤以及其他水体进行着复杂的

    5、物质交换,溶解在水中的多种矿物质, 为各种水生生物输送了必要的营养。水藻、浮游生物以及其他水生动植物在河流中繁殖生长,互为依存, 数量与种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一些通往大海的河流,还会定期迎送一些到内陆河流产卵繁殖的海洋生物。 蜿蜒流淌的河流是大地上靓丽的风景。河流中的生命自然流转,各种物质、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可以 实现水体自净;季节性的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流中的多余物质,大雨冲刷过的河流也会变得更加清澈妩 媚。然而,有些地方将自然河道截弯裁直,用水泥和砖石铺满两岸与河床。这种笔直坚硬的河段看上去仿 佛有一种“整齐美”,却会导致河水在短时间内变臭。原因在于,河流经过弯曲的河岸,会加大冲刷力度, 增

    6、进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净。所谓的“整齐美”,实际上破 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 对人类而言,河流能够提供的便利不一而足。诸如饮用、灌溉、捕鱼、养殖、清洁、运输、防御等。 人们将河流上游的木材连成木排、竹排,借助河流运到中下游;在河流上筑坝发电,在河床上采沙挖泥。 可是正因这些便利,河流两岸的森林最先被砍伐;许多陆生动、植物的原始栖息地因筑坝而被淹没,一些 洄游鱼类的繁衍之路被截断;大规模采沙挖泥则破坏了河床和河道,对鱼类产卵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构 成了严重威胁。 (取材于朱永杰等作者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河流作用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7、) A河流的流动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得到一些必要的营养。 B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岸上的多余物质。 C河流既能给人类带来审美愉悦又具有实际的利用价值。 D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生产生活中的诸多方面。 材料三 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对于河流生态的影响有限。而工业革命后,河流成为原料运输、商贸货运、人员 往来的重要航道,河流对人类的意义愈加重要。然而,人类对河流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许多昔日秀 美的河流变得苍老而憔悴。 1970年前后,航运功能逐渐衰退的新加坡河,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977年,新加坡政府开展了“十年 清河,十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包括改造排水系统、重新安顿沿河贫民、清理

    8、河床垃圾等。经过十几 年治理,河水还清,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产卵;经过改造的新加坡河沿线丰富的城市界面与特色片区, 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圣安东尼奥河是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母亲河,其流经市中心马蹄形的 “大弯曲” 河道在雨季经常泛滥。 1921年,在遭遇一场严重洪灾后,人们对是否保留“大弯曲”河道产生了激烈争论,最终河道得以保留。 1929年,青年建筑师罗伯特哈格曼提出建设滨水步道,他认为“城市历史文化与河流的自然之美都应当 被保留”。1998年,圣安东尼奥市启动河流改善工程,通过保持岸线的自然形态、植被覆盖、加固树根土 壤等生态工程方法,有效减少了水流对河岸的侵蚀。2014年,圣安东尼奥

    9、沿河建成了全美最大的滨河公园, 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是长江入海前汇入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东端的杨浦滨江,沿江曾经密布几 十家工厂,此外还有工业码头、远洋鱼货市场,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本世纪初,由于种种 原因,这里的厂房多数废弃,不仅不能发挥生产效用,还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附近一些居民“临江不见 江”。2015年,上海启动滨江改造工程,通过水岸生态系统修复、营造亲水景观、废弃厂房再利用等方法, 重建人与河流的亲善关系。2019年9月,改造后的5.5公里岸线向公众开放。市民在沿江步道上或漫步,或 健身,或参观沿岸的工业遗址,或凭栏欣赏清流涤岸、水光天色。昔日封

    10、闭的工业生产岸线,由此转变为 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活岸线。 (取材于陈泳、邓艳、章明等作者的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一项是(3分) A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对河流的利用程度有显著提高。 B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表明污染治理已经出现成效。 C在圣安东尼奥河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持河流的自然美。 D彻底拆除废弃厂房重建了市民与黄浦江的亲善关系。 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类在享受河流恩泽时应当如何善待河流。(6分)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6 61010 题。 (共题。 (共 18

    11、18 分)分) (1)景公出游于 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 人 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 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 之,君将 戴笠衣褐,执铫耨 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 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 而疾 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 !”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 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 去之。

    12、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 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 犹驰而 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 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和 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 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 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 ,民无争心。先王之 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

    13、 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 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 【注】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 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桓、襄、文、武将皆相 之 相:辅佐。 B大暑而疾 驰 疾:快速。 C宰夫和 之 和:调和。 D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景公出游于 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 小人 B昔者上帝以 人之殁为善

    14、以 泄其过 C梁丘据御六马而 来 子犹驰而 造焉 D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 济五味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

    15、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 (6 分) (二)(二)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 (共 7 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信乎,夫子 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 “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 ,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 厌其取。 ” 子曰: “其然?岂其然乎?” ( 论语宪问 ) 【注】夫子:此处以及下文中的夫子,均指公叔文子。 时然后

    16、言:到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11从公明贾的回答来看,公叔文子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其然?岂其然乎”反映了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 的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 (7 分) 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14 题。 (共 12 分)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 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受政治局势影响,几度被贬,漂泊一生。 帝乡:指长安。 1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有枝红杏伸出墙

    17、头,正好被踟蹰在墙外路上的“行人”看到。 B颔联的意思是说自己想“长得”赏花,又担心此处难以停留而遗憾。 C颈联的文字中虽然不见有“花”字,却能使人感受到“花”的孤寂。 D尾联借回忆起“帝乡”千万树杏花盛开,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3下面诗句都有“蝶” ,与“春浅香寒蝶未游”中“蝶”的形象特点相似的一项是(3 分)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 B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雨晴 ) C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题菊花 )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 14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18、墙来”一句,化用了这首诗的首句。请简要 分析,两诗由“一枝红杏”而引发的联想和感触有何不同。 (6 分)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上面唐诗中的“行人”指漂泊在外的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写到了“行人” : “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杜牧多有伤时悯事之作,他在泊秦淮中写道: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 陶渊明这样写田园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 “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桓。 ”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波折,如果想要引用两句古诗文勉励自己乐观去面对,这两句可以 是: , 。 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2222

    19、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61919 题。 (题。 (1818 分)分) 风吹端午 南风一吹,端午就近了。南风徐来,穿枝拂叶,高的艾草,低的菖蒲,还有屋后的粽叶,门前的小雏 菊层层浸染之后,空气也变得密密匝匝 起来,氤氲开来,猛吸一口,那叫一个舒坦! 故乡的端午,总和艾草连在一起。 风把艾草味儿,从春弥漫到夏。艾草生命力旺盛,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丛丛,一簇簇,郁郁葱葱 地长成一片。掐一片艾叶,放在鼻尖,馥郁的芬芳,一下子钻进肺腑,人就会变得格外安静,仿佛连空气 都一点点变了颜色,有一种清朗的明净。 夏至来临,百毒之虫、湿气浊气开始横行。端阳佳节,艾

    20、蒲簪门,虎符系臂,这是家乡的传统习俗。 艾草和菖蒲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一个带有浓郁的香味,一个是青绿的宝剑,有它们驻守门楣,大鬼 小鬼都会退避三舍。每临近端午,奶奶都会早早起床,趁太阳还没出来去割艾草。新鲜的艾草挂着露珠, 散发出浓郁的清香。奶奶教我用绳子一捆一捆地绑好,挂在门的两边,每个房间的门上都挂,连厨房也不 例外。 端午近了,梅雨季节也随即到来,正是捂豆豉的季节。奶奶煮熟黄豆,准备做豆豉了。她把割回来的 艾草,在木屉上铺开一层,再在上面铺一层厚厚的黄豆,之后再盖上一层艾草。煮熟了的黄豆像躺在舒服 的温床上,开始抽出丝丝缕缕的霉菌,把艾草顶得高高的。失了水分的艾草散发出一种异香,一直

    21、渗透并 融进豆子里去。奶奶笑眯眯地说: “艾草这东西,透气性好,霉东西时不会变得黏乎乎的。 ”奶奶用一物降 一物的自然之法,集天地之灵气,把豆豉做得喷香喷香。 有谚语说: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叶在门楣上收了水分,敛了绿气,一日日淡白。奶奶会把 叶子摘下来,用一个干净袋子收好;把艾秆折成小段,用稻草捆成一小把一小把。每逢阴雨天,奶奶的风 湿必发,腿就疼得走不动路。这时候,艾就派上了大用场。奶奶把艾叶塞进竹筒里,然后点燃,一缕细小 的烟缓缓上升。奶奶将腿平搁在椅背上,拿艾烟在腿下熏。屋里弥漫着艾香,奶奶半闭着眼,说这艾一熏, 骨头缝里的虫子就吓跑了。那艾火沿着穴位游走,穿透肌肤深入每一

    22、道经络,消融那些痛点与病灶里的血 滞淤堵,唤醒全身的能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们以修行的耐性抵达,水滴石穿 ,才有修复完整的那一 天。奶奶真是深谙其中之道,才能活得如此从容。 高中时感染上了疥疮。买了硫磺皂洗,抹了疥疮膏,痒还是止不住,恨不得把身上这层皮扒了。我不 得已请假回家。奶奶一见我消瘦得脱了形,皮肉溃烂,心疼得不行。她连忙去屋里取了艾草来,熬了一大 锅水,等水煮成深褐色,倒在木盆里,让我泡在里面,还用艾水煮了几个鸡蛋,让我吃下蛋,喝下水。几 天下来,那痒痒劲还真就神奇地消失了。 如今,再没有人给我收艾叶了。每年的端午,我都会买一把回家,挂在门上。顺着艾草的清香,思绪 就漫溯回旧日时光:

    23、晴空之下,软软的河滩上一片葱茏。奶奶麻利地割倒艾草,用野草打个绺子,捆好, 我背着,她握着镰刀跟在我身后。我放慢了脚步,回头瞥见她步履蹒跚,满头的银发在风中飘舞,像极了 枯萎的艾草。艾草黄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奶奶不能。千阳灿烂,我只能循着风的踪迹,追寻她为我们倾尽 了一生的爱。 端午到了,奶奶又要忙碌起来了。糯米要提前淘洗干净,然后泡上几个时辰。趁此间隙,奶奶赶快清 洗粽叶,又宽又亮的叶子,青葱逼人。一直忙到糯米泡好沥干,她才直起腰,拽着筲箕边走边喊,快来包 粽子哟!听到喊声,我们连忙搬来几把木椅,排在院子中间。此刻,风摇动一朵花撞到另一朵花,阳光轻 挪它的脚,与我们撞了一个满怀。木椅长长的斜影

    24、和花影交织,浓淡相宜,错落有致。我们围坐在奶奶身 边,看她用拇指与食指从一叠洗刷得干干净净的粽叶中抽出绿油油的一片,然后轻轻一旋一转,便卷成了 喇叭状,抓些糯米放进去,再用手指压了压,收口,紧扎,一气呵成 ,一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奶奶的 巧手,随着飘香的粽子,齐齐留在了小院光影静谧的午后。 有一年,旱灾席卷了家乡,远远近近的田地荒得厉害,第二年村子里吃饭都成了问题。我们家因吃商 品粮而得以勉强维持。那年端午前夕,奶奶要我和弟弟去粮库买五十斤糯米。日落时分,又差我去喊隔壁 的阿姨们来包粽子。粽子包好了,奶奶给每人都送上二十个粽子。另外,奶奶还用两只木桶装了粽子,专 门送给彭奶奶。彭奶奶八十多岁

    25、了,家里人口多,总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他们一家大小吃着我奶奶送的粽 子,说不出有几多欢喜。 几十年后,彭奶奶的几个孙子先后发迹。有一年,在出差的路上,我碰到了彭家的三华。他乡遇故人, 我激动地拍了拍他的肩,说: “三华,还认识我吗?”三华把我的手从他肩上拿下,说: “拍我肩干什么, 你不就是万家的老大吗?”说完,转身就走了 我愤愤不平, 把这事告诉了奶奶, 后悔当年给彭家送粽子。 奶奶却笑了: “你帮助过的人现在过得很好, 这就是让人高兴的事,善良何必求人回报!人哪,别把好的东西泄漏了,跟包粽子漏米似的” 奶奶的话,像阳光,也像风。 (取材于万华伟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6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

    26、思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密密匝匝:指空气中弥漫着艾草、菖蒲、粽叶等各种植物的清香。 B郁郁葱葱:指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的艾草到处都是,生命力旺盛。 C水滴石穿:指奶奶每年端午坚持熏艾,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 D一气呵成:指奶奶包粽子时的手法极为娴熟,粽子包得又快又好。 1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艾草形似宝剑,又有浓郁的香味,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祈福祛毒的佳物。 B文中引用谚语,既提示了艾草的药效,也表明这样的认识其实由来已久。 C如今“我”还会在端午时往门上挂艾草,其中包含着一种对奶奶的思念。 D文中把奶奶的话比作“阳光” “风” ,是说这些话能给

    27、人以温暖和抚慰。 18结合文意,分析作品中画线文句的表达效果。 (6 分) 19作品中奶奶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依据作品内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6 分) (二)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节选内容,根据要求,完成 20 题。 (4 分)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 【注】,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 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 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 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到:“你在这里作什么?

    28、”宝玉一回头,却 是林黛玉来了, 肩上担着花锄, 锄上挂着花囊, 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 “好, 好, 来把这个花扫起来”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 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 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 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 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注】会真记: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记,

    29、元代王实甫据其改编为杂剧西厢记。 20节选文字是如何表现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的?请结合文段中的描写简要分析。 (4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 这个地方多山而又环海,依海而建的房屋随岸就坡,高低错落,形成一种浪漫而随意的“水岸气息”。 (甲)房屋外墙则多用白色涂饰,外墙与露台栏杆多为弧形,线条如水般流畅。(乙)每栋房屋不仅有庭 院,还有许多回廊和过道。(丙)这些空间设计一方面增加了欣赏海景步道的长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 成自然的穿堂风,从而起到降温作用。(丁)在晴朗的日子里,与红瓦白墙、蓝天、碧海、沙滩相互映衬, 一切美妙而又和谐。 (1)将下面句子还

    30、原到上面一段文字中,最合适的位置是(3 分) 大多数房屋用红瓦铺设屋顶,屋顶坡度平缓,有利于防风排水。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把修改好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上。(2分) 22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学校图书馆新增的一间电子音像阅览室,即将向全体同学开放。请从管理员角度为这间电子阅览室 拟定一则开放启事。150 字左右。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的传说或亲身经历会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自选角度描写一个与中 秋主题相关的场景。150 字左右。 在选考的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就书中的一个情节片段作简要复述,简要谈谈你对这一情节所具

    31、有 的现实意义的认识。150 字左右。 23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请以“实干和虚心”“实干和虚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请以“经验”“经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北京北京西城区西城区 20202020 届届高三高三 6 6 月月模拟测试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2020.62020.6 本试卷共 10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32、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他们接受了 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 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 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 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 汉书中说: “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 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33、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 乡泽国”之称。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 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 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 “民随畜牧,逐水草”。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 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 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

    34、江沿线迁移。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 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工程浩大的都江 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 顷的“天府之国”。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B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影响着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 C连年的洪涝灾害,最终造成了玛雅文明的分崩离

    35、析。 D兴水利除水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 A拦截岷江水流 B奠定防洪基础 C扩大灌溉面积 D造福当地民众 材料二 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血管,它将陆地、湿地、湖泊、海洋连接在一起,也将诸多生态系统连接在一 起。 在流动过程中,河流与所接触的土壤以及其他水体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溶解在水中的多种矿物质, 为各种水生生物输送了必要的营养。水藻、浮游生物以及其他水生动植物在河流中繁殖生长,互为依存, 数量与种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一些通往大海的河流,还会定期迎送一些到内陆河流产卵繁殖的海洋生物。 蜿蜒流淌的河流是大地上靓丽的风景

    36、。河流中的生命自然流转,各种物质、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可以 实现水体自净;季节性的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流中的多余物质,大雨冲刷过的河流也会变得更加清澈妩 媚。然而,有些地方将自然河道截弯裁直,用水泥和砖石铺满两岸与河床。这种笔直坚硬的河段看上去仿 佛有一种“整齐美”,却会导致河水在短时间内变臭。原因在于,河流经过弯曲的河岸,会加大冲刷力度, 增进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净。所谓的“整齐美”,实际上破 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 对人类而言,河流能够提供的便利不一而足。诸如饮用、灌溉、捕鱼、养殖、清洁、运输、防御等。 人们将河流上游的木材连成木排、竹排,借助河

    37、流运到中下游;在河流上筑坝发电,在河床上采沙挖泥。 可是正因这些便利,河流两岸的森林最先被砍伐;许多陆生动、植物的原始栖息地因筑坝而被淹没,一些 洄游鱼类的繁衍之路被截断;大规模采沙挖泥则破坏了河床和河道,对鱼类产卵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构 成了严重威胁。 (取材于朱永杰等作者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河流作用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河流的流动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得到一些必要的营养。 B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岸上的多余物质。 C河流既能给人类带来审美愉悦又具有实际的利用价值。 D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生产生活中的诸多方面。 材料三 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对于河流生态的影响

    38、有限。而工业革命后,河流成为原料运输、商贸货运、人员 往来的重要航道,河流对人类的意义愈加重要。然而,人类对河流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许多昔日秀 美的河流变得苍老而憔悴。 1970年前后,航运功能逐渐衰退的新加坡河,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977年,新加坡政府开展了“十年 清河,十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包括改造排水系统、重新安顿沿河贫民、清理河床垃圾等。经过十几 年治理,河水还清,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产卵;经过改造的新加坡河沿线丰富的城市界面与特色片区, 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圣安东尼奥河是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母亲河,其流经市中心马蹄形的 “大弯曲” 河道在雨季经常泛滥。 1921年,在遭

    39、遇一场严重洪灾后,人们对是否保留“大弯曲”河道产生了激烈争论,最终河道得以保留。 1929年,青年建筑师罗伯特哈格曼提出建设滨水步道,他认为“城市历史文化与河流的自然之美都应当 被保留”。1998年,圣安东尼奥市启动河流改善工程,通过保持岸线的自然形态、植被覆盖、加固树根土 壤等生态工程方法,有效减少了水流对河岸的侵蚀。2014年,圣安东尼奥沿河建成了全美最大的滨河公园, 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是长江入海前汇入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东端的杨浦滨江,沿江曾经密布几 十家工厂,此外还有工业码头、远洋鱼货市场,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本世纪初,由于种种 原因,这里的厂房

    40、多数废弃,不仅不能发挥生产效用,还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附近一些居民“临江不见 江”。2015年,上海启动滨江改造工程,通过水岸生态系统修复、营造亲水景观、废弃厂房再利用等方法, 重建人与河流的亲善关系。2019年9月,改造后的5.5公里岸线向公众开放。市民在沿江步道上或漫步,或 健身,或参观沿岸的工业遗址,或凭栏欣赏清流涤岸、水光天色。昔日封闭的工业生产岸线,由此转变为 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活岸线。 (取材于陈泳、邓艳、章明等作者的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一项是(3分) A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对河流的利用程度有显著提高。 B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表明污染治理已经出现成效。 C在圣安

    41、东尼奥河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持河流的自然美。 D彻底拆除废弃厂房重建了市民与黄浦江的亲善关系。 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类在享受河流恩泽时应当如何善待河流。(6分)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 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4)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

    42、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1)C“连年的洪涝灾害”错误,原文为“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 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2)A答非所问,不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而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 (3)B“河岸上的多余物质”错误,原文为“季节性的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流中的多余物质”。 (4)D以偏概全,原文为“上海启动滨江改造工程,通过水岸生态系统修复、营造亲水景观、废弃厂房 再利用等方法,重建人与河流的亲善关系”。 (5)人类在享受河流恩泽时应当如何善待河流可以结合“圣安东尼奥市启动河流改善工程,通过保持岸线 的自然形态、植被覆盖、加固树根土壤等

    43、生态工程方法,有效减少了水流对河岸的侵蚀。2014 年,圣安东 尼奥沿河建成了全美最大的滨河公园,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城市历史文化与河流的自然之美都应当 被保留”概括得出。 答案: (1)C (2)A (3)B (4)D (5)合理利用,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 尊重自然之美,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改变。 适度开发,尊重与河流相关的历史文化。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 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 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

    44、括错误等方式。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2525 分。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6 61010 题。 (共题。 (共 1818 分)分) (1)景公出游于 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 人 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 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 之,君将 戴笠衣褐,执铫耨 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 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 而疾 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

    45、之 !”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 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 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 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 犹驰而 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 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和 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

    46、 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 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 ,民无争心。先王之 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 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 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 【注】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 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桓、襄、文、武将皆相 之 相:辅佐。 B大暑而疾 驰 疾:

    47、快速。 C宰夫和 之 和:调和。 D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景公出游于 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 小人 B昔者上帝以 人之殁为善 以 泄其过 C梁丘据御六马而 来 子犹驰而 造焉 D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 济五味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 (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6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