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西区河西区 020 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语文试卷语文试卷(二)(二)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 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 要标识。 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 它们各具特色, 既是中国建筑文化
2、( ) 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修复方式,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 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 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 古建筑彩画遗 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 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 数字化工程、 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 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 ,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独树一帜
3、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 为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 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 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
4、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 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 B狄更斯是 19 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 波菲尔 ,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是我国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巴金是 20 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
5、匠,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 曲” 雾 雨 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等。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合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 它指涉三种伦理 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 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 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 下, 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
6、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 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 国天下, 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 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 并由此预设了中华 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 构成了中 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 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患,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 意识。 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 识,使得
7、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 “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 、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 “修 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 管子云: “以家为 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 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 。 “公”可以理解为 公正、 公平、 合理, 强调人与人之间、 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 诸侯
8、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 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 。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 义: 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 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 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 由于 “太平” 概念视界阔大,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 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 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 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 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 “开” 就不能靠等, 靠恩赐, 事实是太平
9、等不来, 也没有谁能恩赐。 “开” , 就是开拓、 开发、 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 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 这一精神在范 仲淹的名文 岳阳楼记 里得到彰显。 在同一个时期, 张载倡言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 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 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
10、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 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 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 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 析。 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 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 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 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 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
11、性、法制精神;在家庭 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 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 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 障, 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 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 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 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 爱与忧患意识, 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 国富民强的精神, 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 “家国天下
12、”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 4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 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 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 “为万世开太平” “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 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 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引
13、用老子 管子 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 将它和“公” “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 “开”字体现了 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 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 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6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B “大河无水小河干” C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D “治大国若烹小鲜”
14、三、 (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子贡论 王安石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 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 回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 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盖生于禹之时而由回 之行, 则是杨朱也; 生于回之时而由禹之行, 则是墨翟也。 故曰贤者用于君则以君之忧为忧, 食于民则以民之患为患,在下而不用于君则修身而已,何
15、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患 民之患者,亦以义而后可以为之谋也;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耻为之矣。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 “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子贡因行,说齐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 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乃与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已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 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穷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 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
16、子之所重, 然岂有忧患为谋之义哉?借使有忧患为谋之义, 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 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义,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孔子之贤 弟子之所为固不宜至于此,矧曰孔子使之也。 太史公曰: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子贡虽好辩,讵至 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 省:看望 B苟不义而以能释君之忧 释:解除 C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 称:称赞 D观其言,迹其事 迹:列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之君忧
17、有甚于 尧 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B食于民则 以民之患为患 王如知此,则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卒以 存鲁 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 D乃 与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耻为之矣 B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耻为之矣 C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耻为之矣 D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耻为之矣 10.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王安石对史书“所载子贡事”的怀疑的一组是( ) 盖生于禹之时而由回之行 何忧患之与哉 亦以义而后可以为之谋也 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 孔子之贤弟子之所为固不宜至于此 亦所
18、谓毁损其真者哉 A B C D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的故国鲁国遭受齐国进攻时,子贡以一介平民,挺身而出,奔走在齐越晋吴 几国之间,逞口舌之才,终于保存了鲁国,得到孔子的赞赏。 B王安石引用颜回的故事,意在说明儒者在不能参与国事时,就加强自身的修养,不 要被外界各种利益所诱惑,而史传中子贡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C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怀疑,然后以儒者应遵守的道义和子贡的所作所为作比 较,突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论证充分,有很强的说服力。 D王安石借这篇文章说明读史籍时需要有辨识真伪的眼光,因为历史犹如生活,毁誉 常常掩盖事实真相,这样的观点对今
19、天的人仍有启发作用。 第卷(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四、(25 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1)已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4 分) (2)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 (3 分) 13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指出的“传者之妄”即指史传中对子贡不真实的记录,请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有哪三点不真实?(不得照抄原文) (3 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9 分)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 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
20、,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 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词是作者为酬赠阔别多年后又不期而遇的老友苏坚(伯固)而作,在赠别老友 的同时,也抒写了苏轼的浩逸襟怀。 B词的上片和下片营造的意境形成动与静、大与小的鲜明对照,千顷白浪翻空摇舞, 东坡却棹一叶之扁舟,倘徉于这云水之间,显得那么从容自若。 C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运用比喻修辞,喻指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 去,眼前的一切都将转瞬即逝,流露出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思想。 D这
21、首词虽然是写与友人的离别,但苏轼以雄健的笔调营造出纯真爽朗、境界阔大、 气度昂扬的词境,表达出积极的心态,堪称苏词中写离别的代表之作。 (2)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3 分) (3)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4 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句 1 分) (1) ,余亦乘舟归鹿门。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 )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荆轲刺秦王 ) (4)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 (5)“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在描摹 乐
22、音时“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白居 易琵琶行 ) 五、(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传道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 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 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钦服马连良的“马派” ,行腔 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 里听京剧光碟。 对于别人的
23、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 问什么答什么, “四大名旦” “四小名旦” “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 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 “老伴儿,开门来! ”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 “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 ” 他立刻接上话: “此言甚是! ” 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 群英会 野猪 林 。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剧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衣,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 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一饱眼福和耳福吗? 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
24、上门来了。 送票的叫牛金,40 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 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金坦言相告: “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 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 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 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 纪于天笑了,说: “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 传道嘛! ” 牛
25、金说: “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 第一晚, 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 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 文姬归汉 。 散戏后, 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 纪于天说: “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 。它 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 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 “哦。 ”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末日嘶胡马,万里 江山归路道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
26、敲着板眼, 尖起嗓子唱起来。 唱到精彩处, 牛金也学着喊一声 “好” 。 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 。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了京剧了。 ” “但愿如此! ” 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 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 “公司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 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
27、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 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 了,派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 ,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 也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么了?看京剧都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转 “原板” ,声腔凄凉悲切: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有删节) 16.小说在刻画纪于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
28、分析。 (6 分) 17.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牛金三次“看戏”的经过?请简要分析。 (6 分) 18.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纪于天“凄凉悲切”地演唱“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1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纪于天夜晚在剧院看完戏后,到了家门口发现忘带钥匙,敲门时受到老伴的责备和 埋怨,说明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极其反感。 B小说开头部分用较长的篇幅介绍纪于天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是为了 下文具体写纪于天“传道”做铺垫。 C牛金平时工作繁忙,每次回父母家都是来去匆匆,且从来不看京剧,这次利用
29、接待 美国客商的契机,他主动接触京剧,希望借此培养自己对京剧的兴趣。 D作者在文中引述京剧经典剧目和唱段,还借小说人物之口对京剧流派风格进行精当 点评,这些情节处理方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E本文注重运用细节刻画人物,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 “眨眼间就不见了” “浑身发热,喉头发紧”等描写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六、(12 分) 20.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内容,将倡议书开头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 简明流畅,连贯得体。第处不超过 30 个字,第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材料: 世界水资源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 10 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到
30、2025 年将有多达 35 亿人面临缺水危机。中东和北非是地球上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地区,17 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中有 12 个在中东和北非。即使在总体水资源压力较小的国家,也 存在一些极端缺水的地区。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 超过 1/3 的土地面临着高或 极高的水资源压力,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和亏空的问题尤为突出,水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倡议书: 世界水资源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 。 今天是“世界水日” ,我代表学校节水志愿者向大家发出倡议: 。 21.(6 分) 毛宗岗所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指哪三位主要人物?请从中挑选一位给你印象 最深的人物,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一下他的性格
31、特征,不超过 80 字。 (1)智绝: 义绝: 奸绝: (2)人物分析 七、(60 分) 22.度过了全民抗 “疫” 、 居家学习的非同寻常的超长假期后, 高三学子终于迎来了开学复课。 当我们重返熟悉的校园和教室, 再次面对熟悉的师长和同学, 共同为迎接一年一度的高考而 努力冲刺的时刻,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此时,你想对 2020 届毕业生说些什么呢? 请你以高三毕业生代表的身份,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 )高三全体同学写一篇毕 业典礼上的演讲稿,倡议大家“不负韶华,自强奋进”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 与建议。 要求:自拟题目,主题鲜明,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
3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9 分,每小题 3 分) 1A( “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格; “自成一家”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 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普遍性”指普遍的性质或状态; “多样性”指多 种样式的状态。 “事不宜迟”指谓事情急迫,须抓紧快做; “刻不容缓”形容情势十分紧迫, 一刻也不容耽搁。 “个例”指个别的、特殊的事例;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 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 ) 2C( “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和“能拓展彩 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分别照应前文“既可进行文物的虚拟修复,
33、又可进行文物的虚拟展示” ; “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与后文“搭建新的学习平台”紧密衔接。 ) 3.B(狄更斯是英国作家)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4B(A 偷换概念,从材料一第 2 段内容看出“它”指的应是“家国天下” ;C 不符文意, “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误,材料二第 3 段指出“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 ;D 不符文意,材料三第 1 段指出“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 ,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 ) 5A(引用老子 管子 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 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 。 )
34、6D(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 明“家” “国”二者之间的关系。 ) 三、(15 分,每小题 3 分) 7D(迹:考察) 8C 凭借、因为修饰连接(A.比;B就,承接;D竟然) 9B 10.C (这种假设与子贡的情况不同, 说明产生误传子贡的原因, 采用排除法解答。 ) 11.A( “得到孔子的赞赏”原文无依据) 四、(25 分) 12.(共 7 分) (1)自己因为自己的国家行将覆灭而想去保全它,那么齐国、吴国的百姓难道就没有这 种想法吗?为什么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呢? (共 4 分,以:因为 1 分;全:保全 1 分;岂:难道 1 分;是:这 1
35、 分。 ) (2)子贡虽然喜欢论辩,难道会这样吗?这就是诋毁而失去事实真相的情况呀。 (共 3 分,虽:虽然 1 分;讵:难道 1 分;毁损:诋毁 1 分。 ) 13.(共 3 分) 转嫁灾祸,制造战乱(或发动不义战争、违背孔子教诲) ;忧君之忧(或违背颜回 尊奉的“不用于君则修身”的儒家思想) ;用奸诈说辞使他国灭亡,保全自己(或违背道 德准则) 。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4.(共 9 分) (1)C( “流露出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思想”错误) (2 分) (2)(共 3 分)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1 分) ;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 景象(1 分) ;最后感慨人生
36、到处奔波的境遇(1 分) 。 (3)(共 4 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1 分) ;对友人才情的赞美(1 分) ;对友人创造 出优秀作品的勉励、期许之情(1 分) 。引用诗中词句或转述具体内容(1 分) 。 15.(共 6 分,每句 1 分) (1)人随沙岸向江村 (2)也无风雨也无晴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塞上风云接地阴 (5)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五、(20 分) 16.幽默风趣,纪于天说话幽默,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痴迷京剧,纪于天从小喜爱京剧,直到年老仍不改初心,是一个有着多年积累、水平 较高的京剧票友; 待人热情, 纪于天积极弘扬国粹艺术从不拒绝别人的请教, 希望通
37、过自己的努力尽可 能地传承国粹之“道” 。 (意思对即可给分,每点 2 分,共 6 分) 17.牛金“看戏”一波三折,详写其过程可使小说情节运行富有波澜; 便于在对比与衬托中刻画人物性格, 热心传道的纪于天和功利实际的牛金之间形成了 鲜明对比; 借牛金“看戏”来交代纪于天“传道”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表现小说主题。 (意思对即可给分,每点 2 分,共 6 分) 18.小说以野猪林中的唱段结尾,自然呼应了上文情节; 这段唱词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纪于天满腔热情地 “传 道” ,以为觅得知音,可无情的现实让他感到失望和寒心, “朔风阵阵透骨寒”正好吻合季于 天此时的心情
38、。 暗示传统文化和国粹遭到冷遇的现实,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结尾含蓄,耐人寻味。 (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共 4 分) 19.D E(A 项“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非常反感”错误;B 项认为“身体状况”是 “铺垫”错误;C “借此培养自己对京剧的兴趣”错误。 ) (每项 2 分,共 4 分) 六、(12 分) 20.(共 6 分,每句 3 分) 示例:目前全球面临严重缺水危机,我国水资源压力也很大。 (涉及“全球”和“我 国”两方面状况给 3 分,只有一方面给 1 分,超过字数限制,不给分。 )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内容与“节水”主题有关即给满分;与“节水”主题无关、 超过
39、字数限制,均不给分。 ) 21.(共 6 分,每小题 3 分) (1)(共 3 分,每空 1 分)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 (2)(共 3 分)有具体事例(1 分) ,人物性格准确(1 分) ,字数超过 70 字(1 分) , 七、作文(60 分) 与高考阅卷标准一致。 译文: 我读史书上记载的子贡的事,怀疑它虚妄不实,否则,子贡怎么会被称为儒者呢?所说 的儒者,被国君任用就以国君之忧为忧,为百姓做事,就以百姓之患为患,处在下层不被任 用,就加强自身修养。 尧的时候,百姓苦于洪水,尧为此事忧虑,所以禹在九年时间里三次从自家门前路过却 一次也没有到家看望孩子。颜回生活的时代,天下百
40、姓的忧患比洪水还厉害,天下君王的忧 愁比尧还要多,然而颜回以拥有禹一样的才德,在陋巷里独得其乐,天下的忧患竟然能影响 不到他的心志。这两个人,难道他们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如果 生在禹的时代却做出颜回的行为,就是杨朱;生在颜回的时代却做出禹的行为,就是墨翟。 所以说贤能的人被国君任用就以国君之忧为忧,为百姓做事,就以百姓之患为患,处在下层 不被任用, 就加强自身修养罢了。 为什么还要有忧虑呢?以国君之忧为忧, 以百姓之患为患, 也要坚持道义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能解君王之忧,能除百姓之患,贤德的人也不肯去 做。 史记中记载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说: “鲁国,行将
41、覆亡的国家。国家 危急到这个地步,你们几位为什么不出去想办法挽救呢?”子贡于是出发,游说齐国攻打吴 国,游说吴国救援鲁国,又游说越国,游说晋国,五国因此刀兵相见。有的强大了,有的亡 国了,有的混乱了,有的称霸了,终于保全了鲁国。看他说的话,考察他做的事,竟然和张 仪、苏秦、陈轸、苏代,没什么两样。唉,孔子说: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 自己的国家行将覆灭还想去保全它,那么齐国、吴国的人,难道就不想有保全自己的国家的 想法吗?为什么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呢?这就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一个原因。 根据 史实来推究,孔子、子贡当时是平民,没有卿相的地位,没有很高的俸禄,他们为什么要忧 患呢?这与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不一致了。 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二个原因。 对于 将要覆亡的国家,君子当然要看重这件事,但是,怎么可以有了忧患就做不义的事呢?如果 有了忧患也要做符合道义的事, 那么怎么可以用机变巧诈的说辞使人的国家灭亡来保全自己 呢?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三个原因。 子贡的行为虽然不能完全符合道义, 但他 毕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本来不应该到这个地步,何况说是孔子让他去的呢。 太史公说: “读书人常常提起孔子的七十个得意弟子,称赞的也许言过其实,诋毁的也 许歪曲事实。 ”子贡虽喜论辩,难道会这样吗?这也就是诋毁而失去事实真相的情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