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2020届广东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训练

    • 资源ID:145377       资源大小:3.46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2020届广东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训练

    1、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一、刻度尺和秒表 1. 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_量程_、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 1,被测木块的 长度为_1.70_cm。如图 2,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1.85_cm。 2. (2018 恩施州)如图,圆锥体的高 h 为_3.22_cm。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3. 如图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110_s。 二、温度计与体温计 4. 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_ 玻璃泡未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_。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 _22_。 5. 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22_,乙温

    2、度计的示数是_38_。 6. (2018 邵阳)3 月 24 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 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_37.9_。 三、天平和量筒 7. 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_右_盘,天平平衡 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62.4_g。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8. (2017 百色)使用量筒时,按正确的读数方法,小明应沿如图所示的虚线_b_的方向 观察量筒刻度,此时的读数是_60_mL。 四、弹簧测力计 9.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4.6_N。 五、电流表和电压表 10.

    3、(2019 广东)如图所示,图甲中电流表的读数为_1.4_A,图乙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_1.5_V。 甲 乙 六、电能表 11. 小东家 5 月底电能表示数如图所示为_760.2_kWh。小东家同时接入的用电器 总功率不能超过_1_100_W。 七、电阻箱 12. 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_2_035_。 1(2016 广东)(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与游码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 质量是_31.2_g。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2.90_cm。 甲 乙 丙 (2)某家庭电能表如图丙所示。若该家庭单独让空调工作,测得 1 min 内电能表转盘转 了 60 转,则空调消耗的电能为_0.0

    4、2_kWh,空调的电功率是 _1_200_W。 (3)丁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 _0.24_A,电压表的示数是 _12.5_V。 丁 2 (2019 广东)如图所示, 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1.95_cm; 图乙中物体A重为_1.2_N; 图丙中秒表的读数是_335_s。 甲 乙 丙 3. (2018 毕节)正确读数是做好实验的前提,请你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 (1)如图甲所示,圆柱体的直径为_1.68_cm。 (2)如图乙所示,汽车行驶时的速度为_70_km/h。 (3)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秤物体质量为_6.2_g。 (4)如图丁所示某患者的体温为_39.1_。 4. (2018 资阳改编

    5、)根据下面各图所给的信息填空。 (1)用如甲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该铜丝的直径为_0.3_cm。 (2)乙图中的小球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是_0.8_N。 (3)丙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12_。 (4)如丁图所示,第 6 s 时,甲与乙之间的距离为_60_m。 5. (2017 广东节选)如图甲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2.5_A,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是_0.8_N,物体 M 的质量是_0.08_kg(g10 N/kg)。 甲 乙 6. 根据下面各图所给的信息填空。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1 所示,011 s 内该物体

    6、做匀速 直线运动的总时间是_7_s; (2)如图 2 所示, 电能表的示数为_201.9_ kW h, 在某段时间内, 转盘转过 1 800 圈, 则此段时间内用了_0.5_度电; (3)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 3 方法测一枚 5 角硬币的直径,测得的直径是 _2.10_cm; (4)如图 4 所示,小明用 F10 N 的拉力将木板从物体 A 下面拉出,物体 A 静止,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是_3.4_N。 实验探究题 光学探究性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 (2019 常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 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把一块纸 板 (分

    7、E、F 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E、F 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 E 上的 AO 射向镜面,则在纸板 F 上得 到沿 OB 的反射光线,测得 AO、OB 与法线的夹角均为 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_不合理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_实验次数少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_ 。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 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 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在_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 面内,纸板上_不能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8、。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2019 荆州)如图 1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把一支点 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 上去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 移动点燃的蜡烛, 多做几次实验。 图 1 图 2 (1)实验过程中蜡烛 B_不需要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大小_关系。 (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 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虚像_。

    9、(选填“虚像”或“实像”) (4)如图 2,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 角度 (90)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 则 _45 _。 3(2018 通辽)某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 的玻璃板、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 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

    10、的方法 是_等效替代法_。 (3)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时, 像的大小_不变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助分析产生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_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_。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 (2014 广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甲 乙 丙 (1)如甲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_15_cm。 (2)如乙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 晰的烛焰像?为

    11、什么?答:_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_。 (3)如丙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_倒立_、_放大_的实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能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 实像。 (4)在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 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 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 5. (2019 益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在实验室选用了光具座、焦距为 15 cm 的凸透镜、 光屏、 蜡烛、 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 把凸透镜安放在光具座 50 cm 刻度线处。 (1)将蜡烛放在 25 cm 刻度线处, 则在

    12、光屏上成倒立_放大_(选填“放大” “等大”或 “缩小”)的实像; (2)如果在实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x 轴正方向 _(选填“x 轴正方向” “x 轴负方向” “y 轴正方向” “y 轴负方向”)移动;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 40 cm 刻度线处,眼睛在_透镜右侧_(选填“透镜左侧” 或“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 6(2018 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 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像的虚实、

    13、大小、正倒跟_物距_有什么关系? (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 镜的焦距 f_10.0_ cm。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 50 cm 位置处不变,把 蜡烛放在刻度 10 cm 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照相机_(选填 “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 v 和物距 u 关系的图象,由 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 像距逐渐_增大_。 当u2f时, 物体移动速度_大于_(选 “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 fu

    14、2f 时,物体移动速度_小于_(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热学探究性实验 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2018 武汉)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 应先确定_铁圈C_(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 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_状态_,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_80_;该物质第 40 min 的内能_小于_(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第 20 min 的内能。 2(2018 宿迁)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

    15、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 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_使物质 均匀受热_。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0_。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 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_能_(选镇“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吸热。 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2018 桂林)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A、B 上,同时滴上_等量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

    16、 精。 使玻璃板 A 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 B 不作处理,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液体表面积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 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A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 示数会暂时_变小_(选填“变大”或“变小”), 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吸热_(选填“吸热” 或“放热”)造成的。 三、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4(2019 南京)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乙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 2 的高度

    17、时,_需要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 灯。 时间/min 0 0.5 1 1.5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时间/min 2 2.5 3 3.5 水的温度/ 96 97 98 98 时间/min 4 4.5 (2)当水温升到 92 时,每隔 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98_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在图乙中大致 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四、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2019 衡阳)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 a、b 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 同的烧瓶内分

    18、别接入电阻丝,装入质量相等的 a、b 两种液体,并分别插入温度计。 (1)实验中选用的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应_相同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实验中, 用_A_(选填 “A” 或“B”)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通过比较_B_(选 填“A”或“B”)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 (3)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液体 a 加热后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将温度计示数填入相 应表格中。 水的温度/ 98 98 物理量 物质 质量 (g) 加热前 温度() 加热 时间 (min) 加热后 温度() 液体 a 150 20 10 48 分析可知, _b_(选填“a”或“

    19、b”)液体的吸 热能力较强。 (4)设质量为 m 的 a 液体中电阻丝的阻值为 R,测出其电流为 I,通电一段时间 t 后,温 度计的示数变化量为 t,若不计热量损失,则 a 液体的比热容为_I 2Rt mt_(用所给出的物理 量写出比热容的表达式),用该表达式计算出的比热容会比实际值_偏大_(选填“偏大”或 “偏小”)。 (5)如果在两烧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并接入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就可用 这个装置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电阻_的关系。 力学测量性实验 一、测量物质的密度 1(2019 成都)在“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 (1)小李同学首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

    20、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则石块的质量为_43_g。 (2)为了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小李同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乙所示,他的 操作合理吗?为什么? 答:_不合理,水太多,石块浸没后,总体积会超过量筒的量程_。 (3)四个小组测量出的石块密度如下表所示: 液体 b 150 20 10 35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5103 kg/m3 2.6 g/cm3 2.6102 kg/m3 2.5 g/cm3 其中错误的是第_三_组的测量结果。 (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D_。 A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大 B放置天平的操作台面不水平,测出的质量偏小 C先测石

    21、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 D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 2(2018 扬州)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木块,将其放在水中时,浮在水面上,用以下两 种方案测量该木块的密度。 方案一: (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测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则平衡螺母应向_右 _(左/右)移动,平衡后测得小木块的质量为 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V0。 (3)用细针将小木块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V1,则木块的密度表达式 _ m V1V0_。 方案二: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 V2,如图所示。 (2)用一个体积为 10 cm3的铁块和小木块拴在一起

    22、浸没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 度为 V390 cm3。 (3)从量筒中取出铁块,小木块漂浮水面,读出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为 V468 cm3, 则木块的密度 _0.6_g/cm3。 对比以上两种方案,误差比较小的是_方案一_,理由:_方案二由于铁块取出时带有 水,使得量筒中的木块和水的体积偏小,即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偏小,木块质量偏小_。 3. (2018 临沂)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 1.15 g/cm3的盐水, 为检验配制的盐 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2; 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

    23、测出盐水的体积 V; 利用 m2m1 V 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_偏大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 烧杯内壁沾有盐水,所测盐水的体积_V 偏小_。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 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左_调节;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59.8_ g(如图乙所示); 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15 g;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1.12_ g/cm3。 (4)为配

    24、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_加盐_ (选填“加盐”或“加水”)。 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4(2018 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 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 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2_mm。 (2)该实验原理是_vs t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小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 A、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0.03_ m/s。 5(2018 益阳)如图,在测平均速度

    25、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 B 处所用时间为 t,小车长 s1,斜面长 s2。 (1)小车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v_ s2s1 t _(用题中字母表示)。 (2)若小车还未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小_。 (3)下列图象能较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C_。 A B C D 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 (2019 自贡)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_匀速_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0.5 N;同时小强也用

    26、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 10 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 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 钩码 G/N 弹簧测 力计提 升的高 度 s/m 有用功 W有/ J 总功 W总/ J 机械效 率 1 0.2 0.1 0.1 100%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 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_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应为 0.3_m_。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66.7%_(精确到 0.1%)。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 6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变大_(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7(2018 西宁)小

    27、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 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 “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 ; 小李却认为: “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 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滑轮组 物理量 装置甲 装置乙 钩码重 G/N 4 4 钩码上升高度 h/m 0.1 0.1 绳端拉力 F/N 1.6 1.4 绳端移动距离 s/m 0.3 0.4 机械效率 71.4% (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_0.8_ N,甲滑轮

    28、组的机械效率是 _83.3%_。 (2)由计算结果可以确定_小马_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 率的因素是_动滑轮的个数(动滑轮的重力或动滑轮的质量)_,由此可知,可采用_减少动 滑轮的个数(减小动滑轮的重力或减小动滑轮的质量)_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 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_等于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 力学探究性实验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2018 眉山)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 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

    29、木板的三种情况下, 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研究 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 滑行时速度大小_相等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水平面的粗糙程度_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 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慢_(填“快”或 “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匀 速直线运动_。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

    30、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 律,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但是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推理_得出的 正确结论。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不需要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 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运动状态_不变的性质。 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2018 盐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 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_匀速直线_运 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

    31、大小与_压力大小_有关;_甲丙_两个实验说 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甲实验的基础 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 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_错误_(正确/错误),理由是_没有控制压力不变_ 。 次数 木块大小 接触面积 S/cm2 摩擦力 f/N 1 整块 150 1.5 2 三分之二块 100 1.0 3 三分之一块 50 0.6 3.(2019 福建)如图是“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图甲中,将木板固定,水平拉动木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

    32、擦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 _不一定_大小相等;图乙中,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 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_一定_大小相等。(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2)图丙中,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测力计 A 的示数为 4.0 N,测力计 B 的示数为 2.5 N,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2.5_ N。 若增大拉力, 当 A 的示数为 4.8 N 时,B 的示数为_2.5_ N。 三、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4(2017 湘潭)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 1 至图 3 所示。 图 1 图 2 图 3 (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

    33、海绵发生_形变_(选填“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来体现的,我们_可以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 1 和图 2, 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_越大_(选填“越大”或“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通过比较图_2_(填序号)和图 3, 说明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控制变量法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 法”)。 四、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5(2019 枣庄)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 U 形管_不属于_(选填“属于”或“不

    34、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所示,其调 节的方法是_B_(选填“A”或“B”),使 U 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_深度_有关。 (4)比较_丙丁_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5)已知图丁中 U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h10 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 压强之差为_1_000_Pa。(水1.0103 kg/m3,盐水1.1103 kg/m3,g10 N/kg)。 五、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2018 盘锦

    35、)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请你回 答下列问题:(g 取 10 N/kg) (1)分析图,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排开液体的体积_有关。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可选用_图进行操作。 (3)物体 A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2_ N,物体 A 的体积是_2104_ m3。 (4)用图中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是_1.1103_ kg/m3。 (5)该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控制变量法_。 7(2019 常德)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用 到的实验器材有:烧杯、水、细线、长方体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小明将

    36、金属块沿最长的边 先后两次浸在同一烧杯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 A、B 所示,他发现 A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明显大于 B 图,但是他再按图 C、D 所示将此金属块两次浸没于此烧杯水中的不同深 度处,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于是他得出结论:在物体未浸没于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 大小与浸入的深度有关,越深,浮力越大;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后所受浮力大小则与深度无 关。 A B C D E (1)图 E 为小明某次将金属块(重 5 N)浸入到水中静止时的情形,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2.6_N,此时金属块受的浮力为_2.4_N; (2)同组的小惠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她做了如下实验:将金属块沿较短的一边

    37、浸入 水中,当达到与图 A 中相同的深度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与 A 图的示数不同,则 表明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与 A 图中的也不同,因此她认为“物体未浸没于液体中时所受 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深度也无关”。你认为她的实验能证明她的结论正确吗?_不能_(选 填“能”或“不能”)。 (3)请你用上述器材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惠的结论正确【提示:请仿照(2)中小惠的实 验方案的表述方式表述】 :_将金属块沿较短的一边浸入水中,当烧杯内的水面与图 A 中的 水面对齐时,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图 A 的示数相同, 表明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相同, 但是此时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深度并不相同, 说明物体未浸没

    38、于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 度也无关_。 六、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8(2018 河池)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 的情景。下列四幅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F4。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的操作步骤应该是:丁_乙甲丙_。 (2)若以下等式_B_(填序号)成立,则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AF2F3F1F4 BF2F1F3F4 CF3F1F2F4 (3)若物体体积为 10 4 m3,则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1_N。 9(2018 河南)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

    39、材,按照下图所示的 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3.8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1.4_N。石块排开的水 所受的重力可由_AD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它排开水所受 的重力_。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 的是_A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

    40、C 的操作中, 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 其他步骤操作正确, 则_能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0(2014 广东)如图所示,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数量足够的钩码等实 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处在_水平_ 平衡状态,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 B 向_右_ (选填“左”或“右”)调。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请将表头栏目、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补充完整。 实 验 次 数 _动 力 F1/N_ 动力臂 L1/m 阻 力 F2/N _阻力 臂 L2/m_ 1 2 0.3 3 0.2 2 4 0.4

    41、8 _0.2_ 3 5 _0.3_ 6 0.25 11.(2018 滨州)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 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 0.5 N 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 A 所示, 实验前, 杠杆左端下沉, 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右_(选填“左” 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水平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力臂_,支点选在杠杆 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_自重_对平衡的影响。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 B 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 动力 F11.5 N,动力臂 L10.1 m,阻力 F21 N,则阻力臂 L2_

    42、0.15_ 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 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 做了如图 C 的实验,此实验_能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 C 实 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 5 cm,每个钩码重 0.5 N,当弹簧测力计在 A 点斜向上拉 (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等于_(选填“等

    43、 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八、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2018 阜新)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小球从同一光滑 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 距离后静止的位置。(已知 h1h2h3) (1)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过程中,小球的_重力势能_转化为小球的_动_能。 (2)本实验是通过_木块滑动的距离_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3)分析图中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_质量_一定时,_速度_越大, 它的动能越大;通过实验结论可知,开车时要注意不能_超速_(“超载”或“超速”)。 13(2018 包头)在研究“物

    44、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 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让钢球从高处摆下_。 (2)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_速度_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_质量_的关 系。 实验 次数 钢球质量 m/g 钢球下摆高度 h/cm 木块滑行距离 s/cm 1 20 30 35 2 40 30 65 3 60 30 (3)第 1 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_0.06_ J 的功;第 3 次实验 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 木板,

    45、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_ 甲_同学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_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_。 电磁学测量性实验 一、伏安法测电阻 1. (2019 郴州)为了测量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某物理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乙 (1)根据图甲所示电路,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_b_(选填“a”或“b”)端; (3)假设电源电压恒为 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R1。如果电压表示数用 U 表示,电流表示 数用 I 表示,则 U 与 I 的关系式为 U_U0IR1_(用 U0、

    46、I、R1表示); (4)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电流 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画出了 UI 图象,如图丙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与 U、I 坐标轴 分别交于 3 V 和 0.6 A 处。由此可知,电源电压 U0_3_V,定值电阻 R1_5_。 2(2019 南京)有两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 R1、R2。 (1)图甲是用伏安法测 R1阻值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3 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10 。 甲 乙 甲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画“”“”并在图上改正(所画的导线用实 线且不能交叉)。 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两电表均无示数,其原 因可能是_A_(填字母)。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R1断路 CR1短路 故障排除后,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 1.2 V 时,电流表示数 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 R1_4_ 。 现有以下三组数据, 分析可知, 不可能通过以上实验获得的数据有_1、 3_(填序号)。 实验序号 U/ V I/A R1/ 1 0.8 0.2 2 1.6 0.4 3 1.9 0.475 (2)图丙是能巧测 R2阻值的实验电路。图中 R 为电阻箱,R0为定值电阻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五实验探究题-2020届广东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训练)为本站会员(达美)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