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高考模拟高考模拟语文语文试题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关于清明节, 历书如此记载: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岁时百问云:
2、“万物生长此时,皆 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 ,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 文化内涵。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 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 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 “房产证” “私人飞机”等 “奇葩祭品” ,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 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 多年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
3、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 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 剧。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 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 清明祭奠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 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 论语云“吾不 与祭,如不祭” ,意思是如果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 大不敬。毕竟, “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
4、的虚假 2 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 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 (摘编自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材料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人不顾山高水远 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缅怀英雄先 烈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倡导“云” 祭扫。 通过“云平台” ,献上一
5、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写一篇祭 文,举办网络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先祖,同样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 朱子家训说: “祖 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祭祀的关键在于“诚” 。只要心诚,哪怕 人在天涯海角,祭祀的目的已然达致。多一些诚心,对于逝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敬意。 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持有“绿色” ,保持气清景明,也是“云祭祀”的题 中之义。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人们称清明节为“根的节日” 。无论走 到哪里、去往何方,故土家园永远是不变的精神根脉,家庭亲情永远是最深沉的精神依 恋。在祭祖寻根中省思生命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
6、值。不忘根本、清心明 志,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重整行囊再出发,这是“绿色”清明节之于我们 的启示。 “绿色化” ,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点文明、少一些 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变传统观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 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真正把“生态环保”理念实践到生活中来,以自己 的绿色文明举止为清明添“明” ,为春光增色。 (摘编自李群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 材料三 每逢清明,人们或是来到公墓祭拜祖先,或是走进革命陵园缅怀先烈。在青松绿柏 之下,在哀思怀念之中,庄重肃穆的仪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得以抒发。只是眼下,新 冠疫情还未到
7、结束的时候,人群大量聚集公墓陵园祭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健康 安全隐患。此时,网上祭奠成为一种新常态。 3 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网上祭奠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种 全新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 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祖和先烈。只是,国人对清明祭奠多有“在现场”的庄重感, 加之“不负四月天”的户外出游需求,使得网上祭奠显得相对冷清些。2020 年形势的特 殊性,让网上祭奠有了更多的现实操作性:在网页或是微信里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 烛、写一篇思文,亦是一种“祭之以礼” 。 指尖连着心灵。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
8、齐而清明”的绝佳映照 吗?祭祀自古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既有时代发展的 “轻推” ,也有科技前行的使然。在清明祭英烈的网络祭奠主题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们 “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永垂不朽”的众多留言。让传统不老,让 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凝聚和升华。 网上祭奠,传统清明也当有些新常态。辩证去看,传统民俗的打开方式,只要是弘 扬新风、摒弃陋习的,不正是要“多多益善”吗? (摘编自谢伟锋网上祭奠,传统清明节里的新常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节应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
9、祖风尚,要摈弃焚烧冥币、购买奇葩祭品和代 人扫墓的陈规陋习。 B举办网络追思会,也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心诚是对逝者的最大敬意,只要心诚,祭 祀的目的就能达到。 C古代非常认同“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由此可以推知,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 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 D “清明”的本质文化内涵是“清洁而明净” ,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 源,不必追求“在现场”的庄重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是礼敬、怀念历史和先人,升华情感,从而净化身心、启迪智慧, 这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是合拍的。 B带有商业化色彩的“代人扫墓”是一种虚假表演,与清明
10、节的庄严气氛格格不入,凡 请“代人扫墓”者,其心必不诚。 C从论语的记载看,古代可能有“代人扫墓”的现象;从朱子家训的说法看, 古代也有远在他乡祭祖的活动方式。 D人们未必一下子就能接受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这需要强化宣传和引导 4 功能,而不能一味强行管制。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选择用读写家书的方式传递哀思,也是一种缅怀逝者、传承清明文化的风尚。 ” B “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C “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 D “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
11、,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 ”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清明节网上祭奠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 丁 芒 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 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 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 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 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 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我只寄你一缕硝烟, 和电一样的刀光,霞一样的血影, 寄给你,我的战友的雄姿, 寄给你,战壕里泥土的温馨。 也寄给你春天的溪流, 饮饱冰雪的柳芽已经发青,
12、 寄给你雷霆似的脚步, 5 寄给你汗气熏蒸的白云。 让你去把握革命未来的节奏, 让你去呼吸时代飞迸的火星, 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 让千山万水都来向你叮咛。 你再去寻觅家乡的云树, 像从百花园中采一朵芳馨, 你才会有深沉壮阔的爱, 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 (选自解放军文艺1981 年第 5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节中的四个“不寄” ,意味着儿子参军后曾写信表达对家的思念,诗人让他放下 这种思绪。 B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诗人委婉告诫儿子要踏下心来 保卫祖国边疆。 C第三节和第四节都写到要“寄”什么,但内
13、涵有所不同,第三节侧重激励儿子要有军 人的血性。 D “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中的“炮弹”体现了儿子的军种,暗示儿子要做一名 技术过硬的炮兵。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开始说“不寄” ,接下来又说“寄” ,在“寄”与“不寄”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 深沉的情怀。 B与“寄”和“不寄”搭配的多为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这就增强了让读者求索回味诗 意的情味。 C诗人开始说不给儿子寄家乡的什么,最后却让儿子“寻觅家乡的云树” ,形成矛盾纠 结的呼应。 D诗歌每四句构成一节,不少地方又反复某个词以连带一组句子,强化了诗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 8如何理解“让辽阔的国土贴
14、紧你的胸膛”?(4 分) 9诗歌采用家书的形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 李均、汾阳郭昱齐名, 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 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 “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 ”及秋试 ,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 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 国初 ,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
15、宗壮之, 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 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 “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杲闻之喜,因上言兄 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 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 “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 ”召为史馆修撰,固求 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 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 “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 ” 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 ,因 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
16、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 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 官” ,熙言: “重修太祖宝录尔。 ”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 卒,年五十六。 太宗闵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 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 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
17、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 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 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 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7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 是如此。 B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 名秋试。 C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 四个字。 D旬月,十天为一
18、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 一个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 曾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 范杲凭借文才, 以求仕进。 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 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 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 ,宋太宗召他人朝修撰,并打算委以 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
19、阴奉阳违,表面一套, 背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4 分) (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 “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4 分) 14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喜 雨 陈 藻 8 年登犹藉米船通,去岁那堪一大凶。 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 晴空又似骄阳起,罄室谁支此患重。 甘雨连望虽未洽 ,莳田渐喜泽边农。 【注】洽:遍。莳:种
20、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所写 “年登” 并不是真正的谷物丰收, 只不过是救灾所需粮食运送及时形成的假象。 B瘟疫使许多人死亡,旱灾让秧苗枯焦,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诗人不平静的 心情。 C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以夸张的手法来写“罄室” ,凸显了灾情之重、影 响之大。 D尾联在描写对象和抒发感情方面均发生逆转,紧紧扣住题目,表现雨泽农田的景象。 16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我国全力抗击疫情时期,日本向我国援助医疗
21、物资,外包装上印着诗经秦风无 衣中“_?_”两句,表达了人 类命运与共的理念。 (2)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中 “_, _” 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以景自喻,表达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回归田 园的愉悦心情。 (3)杜甫客至 “_,_”两句以互 文手法写出客人要来,诗人非常高兴,清扫小道,打开门以待客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读到“三月桃花开” “八月麦子成熟”之类的句子,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有 差异,东西有差别,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四五月才 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 只要 “桃
22、花开了” “麦子熟了” 就足够说明问题。 不仅桃花和麦子, 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 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 。 9 桃花开时,所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可青蛙 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 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 散,春天才算坐稳了。 与桃花相呼应的,是布满田野的蚕豆花香。中纬度地区,霜降前后种植蚕豆。蚕豆 不择生长的地方,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只 要有一抷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到这时
23、节,蚕豆 茎秆长成两尺来高,半腰上,全是蚕豆花。蚕豆花的香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 纯粹中有高雅,浓淡适宜,轻重适当。长相也好看,无论是白色的花瓣还是红色的花瓣, 花瓣中央都有一对黑色的眼睛。 18文中二、三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比喻、对比、拟人 B拟人、借代、对偶 C对偶、对比、通感 D通感、比喻、拟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田野的各个角落,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 得很旺盛” ,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_。 _。 21下面文段有四
24、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4 分) 生态环境的好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 质量,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消费是生产的先导,如果经济刺激措施不能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势必导致更 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而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绿色消费, 不仅能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刺激,也有利于产业绿色化程度的提升。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 55 个字。(5 分) 10 2020 年 3 月 31 日,教育部发布关于 20
25、20 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公告称: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 延期一个月举行,新考试时间为 7 月 7 日至 8 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 月 7 日, 语文 9:00 至 11:30;数学 15:00 至 17:00。7 月 8 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9:00 至 11:30;外语 15:00 至 17:00。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 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
26、学”的精神,各学校都要求教师网 上授课。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 “网课” 是利用电子设备进行远程教学。 学习者可通过 “网 课”达到学习、练习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由于学习者是居家学习,家长往往还要起到督 促作用。疫情得到控制,学校开学, “网课”结束。高三某班准备搞一个有关“网课”利 弊的主题班会,让长时间沉浸于“网课”的学生畅所欲言。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11 全国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A “购买奇葩祭品”不在“陈规
27、陋习”的范围。C不能从前面的条件中 推出“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的结论。D “只有网上祭奠才 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绝对化。 2B 【解析】 “其心必不诚”过于武断。 3A 【解析】材料二论述的是“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本项能体现这一论点。B侧重于 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C侧重于祭奠先烈和英雄的意义。D侧重于清明祭祀的作用。 4论证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篇提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和“明” ,然后从 “祭奠情感” “祭奠方式” “祭奠仪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指出“今天的我们,也应 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28、每点2 分) 5绿色低碳:网上祭奠避开集中出行、焚烧冥币等,有利于健康和环保。简朴节约:网上 祭奠不用购买祭奠用品,避免铺张奢靡,有利于节约。弘扬新风:规避陈规陋习,有利于文 明祭奠。升华情怀:可以凝聚和升华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6D 【解析】 “暗示儿子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炮兵”理解有误,本句在于鼓励儿子作为 一名炮兵,要有对国家的热爱,对和平的追求。 7C 【解析】 “形成矛盾纠结的呼应”分析有误,最后是情感的升华,不存在“矛盾纠结” 。 8让儿子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热爱自己的国家。鼓励儿子作为战士尽职尽责,保卫 祖国辽阔的边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形
29、式方面:使诗歌的构思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人称方面:便于运用第二人称, 与儿子“见字如面”地贴心交流。情感方面:便于以长者身份表达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和殷切期望。(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0D 【解析】 “兄老”是“上言”的内容, “求典”的主语是范杲,据此排除A 项。 “太宗从 其请杲”费解,造成“其”指代不明,据此排除B 项。 “且”连接了“晞吝如故”和“常以不 法事干公府”两事,宜断在后面,据此排除C 项。原文标点: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 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11C 【解析】 “四个字”应为“两个字” 。 12 12
30、C 【解析】 “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错,文中只是范杲的主观臆测,不是客观上宋太 宗打算委以重要职务。 13 (1)不久, 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 请求被重用, 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 ( “俄” “显用” “观其效”各 1 分,句意 1 分) (2)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杲说: “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 ”(定 语后置、 “靳” “无算”各 1 分,句意 1 分) 14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 他没有应试。(3 分) 【参考译文】 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任青州从事。范杲幼小时丧父,笃志求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 昱齐名,写
31、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羡慕效仿他。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两次 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范杲曾拿着文章拜谒陶谷、窦仪,两人都很称赞欣赏他,对范杲说: “如果参加进士考试,应把你录为甲科。 ”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 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范杲逐渐升为著作佐郎,外放担任许、邓二州从事, 因事获罪免官。太平兴国初年,范杲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范果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 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太宗认为他很有勇气,提升他任知制诰。范杲家境 贫寒,借人几百万钱。哥哥性情吝啬,曾担任兴元少尹,居住在京兆,经商获利巨万。有从长 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
32、范杲说: “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 ”范杲听后很高兴, 于是上奏说哥哥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 杲到任以后,而舅舅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 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转任寿州知州,上奏道: “家庭世代任史官,希望能执正直之笔,写 成国朝大典。 ”被召担任史馆修撰,范杲坚持请求任掌诰词,皇帝答应了他。当时翰林学士宋 白贬官鄜州,贾黄中、李沆任参知政事,苏易螽转任承旨,范杲接连发送书信到相府,请求出 任学士,并且对宰相李昉说: “先父曾授我制诰一编,认为我有这方面的才能。 ”于是取出给李 昉看, 李昉多
33、次开导劝解他。 不久, 太宗用飞白书书写 “玉堂” 匾额赐给翰林, 范杲又呈上 玉 堂记 ,趁机请求任职。太宗厌恶他急于进取争竞,改任他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太宗因太祖 朝廷礼仪制度的策书还不完备,就决定召范杲。范杲闻命非常高兴,认为将提升官职,昼夜兼 13 程快速前来。到宋州,遇到朗州通判钱熙,范杲拿“朝廷决定将任命我什么官”的话问他,钱 熙说: “重新修撰 太祖宝录 罢了。 ” 范杲默然良久。 范杲患病, 到达京城, 不到一个月去世, 享年五十六岁。太宗怜悯他,录用了他的两个儿子。范杲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喜欢阳奉 阴违,只与柳开交好,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范杲不善于治理产业,家中更
34、加贫寒, 他终日端正而坐,不知用什么办法(改善家境)。 15C 【解析】颈联没有比喻。 16对大灾之下百姓的同情。作者描述了在饥疫和旱灾之下,严重的灾情给百姓带来 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对突降甘霖的喜悦。农民久旱逢雨,喜不 自胜,作者也甚觉欣慰。(每点 3 分) 17(1)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泽裳) (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3)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6 分,每句 1 分) 18D 【解析】文中二、三段中没有借代和对比。 “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等为 拟人, “黑色缎子” “黑色的眼睛”等为比喻, “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等为对偶, “蚕豆花的
35、香味轻重适当”为通感。 19不好。原句表意更准确具体。写出了蚕豆不择环境, “生长在狭窄的田埂边,角度 倾斜的坡地上”等。原句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 “安身”写出蚕豆适应性强 的特点, “蓬蓬勃勃”展现出蚕豆旺盛的生长状态。(每点 2 分) 20常觉得句中的月份多余 也是长在动物身上的(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21“生态环境的好坏”改为“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防治”后加上“攻坚战”或 “这个战役” 。“提高”改为“增强” 。“不能”后加“以” 。(4 分,每处 1 分) 22教育部发布公告,(1 分)2020 年高考推迟到 7 月 7 日至 8 日举行,(2 分)湖北和北京 提出
36、安排意见,经教育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2 分) 23 【写作指导】 对于长期接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学生来说, 网课算得上是新生事物。 疫情期间, 学生身在网课之中,自然体验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但亦有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 。此作文题意在让学生更加理性地去认识或看待网课,如果只是将彼时彼刻 接受网课的情绪带进去,进行矫情的夸赞和恶毒的诋毁,都不是主题班会的应有之义。 14 学生可以理性、辩证地看待网课现象,既可彰显其利,又可针砭其弊,并有针对性地提 出希望与建议。切忌隔靴搔痒,套话连篇。 就试题材料而言,可以从与传统课堂比较、学习者、督促者等角度切入,客观理性 地分析,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单方面强调利或弊都有失偏颇。 以下是有关“网课”的利弊,供参考。 利: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家也能够上课学习。可反复学习,随时复播课程。 可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记笔记方便,重点部分只需截图保存即可。网课方便快 捷,整合优势教育资源,灵活多样,授课内容丰富。 弊:网课最大的缺点就是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效率低, 效果差。老师对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缺乏对知识点的及时反馈及沟通,缺乏面对 面的实操技巧,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长期接触电子设备,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