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一基础知识(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0 分)分) 1我年级将举办“中国风诗词 MV 展播”活动,我班准备提交的参展作品包括古诗新唱 饮中八仙歌如果没有李白三个节目。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文案组正在制作 MV 的片头语和结束语。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片头语】中国风是什么?有人说,中国风是琼楼玉宇的恢 _大气,也是曲 径通 幽的含蓄隽永;有人说,中国风是热情奔放的那抹大红,也是恬淡雅致的那朵青花;更 有人说,中国风是诗经国风的悠悠吟唱,也是唐诗宋词的缕缕墨香。中国风像一条无形 的_带
2、,将中国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中国风是一组秘而不宣的符号,传承着华夏民 族的精神血 脉。今天,让我们用诗词的文化盛宴,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结束语】儿时起,我们便徜徉在中华诗文的美妙世界里,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相 遇【甲】_我们看见李白的洒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懂得杜 甫的深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受李商隐的多情“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乙】_这些诗词,融入我们的骨血,浸润我们的心灵。希望我们 的 MV,_,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 【片头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曲 径(q) 血 脉(xu) B曲 径(q) 血 脉(xu) C曲 径(q) 血 脉
3、(xu) D曲 径(q) 血 脉(xu) 【片头语】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弘 纽 B洪 纽 C弘 扭 D洪 扭 【结束语】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甲】句号 【乙】省略号 B【甲】冒号 【乙】省略号 C【甲】句号 【乙】冒号 D【甲】冒号 【乙】冒号 【结束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B唤起更多人的共鸣 C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D获得更多人的赞许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活动记录,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校长的讲话风趣幽默,同学们时而认真记录,时而随声附和,时而热烈鼓掌。 B语文老师的声音如涓涓流水般美妙动听。
4、 C听着同学们的朗诵,我仿佛看到了滚滚的波涛,辽阔的田野,迎风招展的红旗。 D语文是百花齐放的花园,让我流连忘返。 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 小题,满小题,满分分 4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分)分) 3某同学展示了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其中字体属于隶书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想看看这只北极老鼠是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方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 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C“你瞧,多美啊,”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D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
5、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就咯牙。 三默写(三默写(共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8 分)分) 5古诗文名句填空。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大自然能荡涤我们的心灵。走进大自然,感受着“ , ”这样的山光 水色,怎不让人情思翩跹,心境清明呢?(选用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句子) (4) 初中学习即将结束, 但我们要心怀梦想, 唱着充满信心和展望的 “ , ” 的强音,继续奋发学习,不负自己的青春韶光。(选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
6、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摩挲:用手抚摸。钓舟: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 力。 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7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7、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 吾身 不逾 矩 (2)翻译下列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 重视 的修养。 (4)经
8、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 谈对你的启发。 四名著阅读(共四名著阅读(共 1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5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5 分)分) 8走近名著。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 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 被誉为“ ”。 语段中 昆虫记 被誉为 “ ” 。 在这本书中, 在 地下 “潜伏” 四年; 在 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五现代文阅读(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3 分)分) 9综合性学习。研
9、读下列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 朝代 字典辞书(部分) 汉字字数(个) 汉朝 说文解字 9353 宋朝 类篇 33190 清朝 康熙字典 47035 当代 汉语大字典 56000 【材料二】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媒介项目 报纸 一般书籍 认读常用汉字数量 581 934 2315 1000 2000 3000 语言材料覆盖率 80% 90% 99% 92% 98% 99% 【材料三】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说不同方言的中国人都使用统一的汉字,认同这个符 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
10、写符号。 【材料四】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读起来婉转动听,富于节奏感和音 乐美。汉字结构讲究对称,字形优美,其书写诞生了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许多汉字的 字形与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汉字构词能 力很强,比如由“花”可以组成“红花”、“白花”、“鲜花”等。 (1)通过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出哪些探究结论?(说出两点即可) (2)为了激发学生热爱汉字亲近母语的热情,学校将举办“汉字书写大赛”活动,请你 向同学们阐述一下举办这个活动的意义。(不少于 100 字) 10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
11、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 洁如鲁冰花然而, 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 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 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 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 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 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 我
12、心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 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 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 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 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 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
13、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 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 风中飘扬。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 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 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 曳的棉花。 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 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 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
14、一次,她 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 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 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 2019 年 5 月贺州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第段刻画母亲年轻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 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4) 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 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请问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5)
15、第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 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7)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 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 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 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
16、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 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 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 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 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 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17、又如,马克思、恩格斯 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 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 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 荡涤心灵。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 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 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 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 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
18、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 _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 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 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 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 的历史趋势。 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 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 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
19、见识更加高远。 (1)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为第段横线处补写一个道理论据,写在下面。 六作文(共六作文(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0 分)分) 12题目:馨香弥散在 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如果写诗歌,不 少于 20 行)。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等。 13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美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蔓发,显现的是自 然中完美的答卷;披荆斩棘,战胜自我,抒写的是人生里完美的答卷;砥砺奋进,锲而 不舍,铸就的是时代中
20、完美的答卷每一份答卷都浸着汗水,藏着耕耘,透着收获。 根据上文的含义,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 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共一基础知识(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0 分)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ABD有误,“曲径”的“曲”应读“q”;“血脉”的“血”应读“xu”。 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解答此题,需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 A正确。 BCD有误,
21、应填“恢弘”应填“纽带” 故选:A。 (3)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解题时, 细读语句,判断所用标点。 ACD有误,【甲】应用冒号,引起下文;【乙】后面为列举省略,应用省略号。 B正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 A有误,“MV”是展览,不是比赛,用“支持”不恰当。 B正确。 C有误,“吸引兴趣”搭配不当,病句。 D有误,“获得更多人的赞许”与后面“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意思不连贯。 【解答】答案: (1)D。 (2)A。 (3)B。 (4)B。 【点评】冒号的用法: (1)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
22、后,提起下文。 (2)用在总结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3)总括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4)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5)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2【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 【解答】A有误,“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是个贬义 词用在这里指同学认真听讲不恰当。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汉语知识非常庞杂,需要同学系统学习,长期积累,平时做好笔记,认真梳理, 加强记忆。 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3、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分)分) 3【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体的识别。认真分辨以上图片,做出正确判断。 【解答】A行书,行云流水,飘逸舒展。 B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C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D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故选:D。 【点评】做本题时候要注意认真区分各种字体的特点。 4【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 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 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有误,“是什么样子”没有疑问意思,不用问号,改成逗号。 B正确。 C有误,“
24、她低声喃喃地说”后面用逗号。 D有误,这是一个分句,“卡嗓子”后面用分号。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 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 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三默写(共三默写(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8 分)分)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2)芳草萋萋鹦鹉洲(
25、注意“萋”的书写)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注意“潭”的书写)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分析】江上是宋代诗人董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 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朗 的精神气质。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错误,总体
26、上由远望到近观。 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意思是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 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柳树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生计 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 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答案: (1)B (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 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
27、大的期 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译文: 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 的飞舞,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 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 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 理解诗歌的主旨。 7【分析】译文: (1)孔子
28、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 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 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 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
29、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生气,发怒。 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句意为:不越出规矩。逾:越过,超过。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
30、“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朋: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快乐。句子翻译为:有志同道合 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 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 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吾日三省吾身”这一章从 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 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 即是否把学到
31、的内容身体力行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自身 的修养。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答题时先表明自己 的态度,然后进行简单阐述即可。 答案: (1)通“悦”,愉快 生气,发怒自我检查、反省越过,超过 (2)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 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
32、行。自身的 修养。 (4)答案示例: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 只有每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 【点评】文言实词“贤”的用法: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有才能) 文言实词“信”的用法: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 谓为信然(确实) 岂信然邪(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shn 通“伸”,伸张) 四名著阅读(共四名著阅读(共 1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5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5 分)分) 8【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 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
33、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解答】昆虫记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 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书中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 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 况等等内容。在地下“潜伏”四年的是“蝉”,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的是“蜘 蛛”,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是“螳螂”。 答案: 昆虫的史诗; 蝉、蜘蛛、螳螂 【点评】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 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五现代文阅
34、读(共五现代文阅读(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3 分)分) 9【分析】本题是关于“汉字”的主题阅读,分别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以及 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解答】(1)解答这道题,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 进而写出探究的结果。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材料一来看,汉字数量大;从材料二来看,常用识字量“581” “934” “2315” “3000” 说明常用汉字数量有限,只要掌握 20003000 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 从材料三来看,“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说不同方言的中国人都使用统一的汉字,认同 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
35、化内涵。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 写符号”说明“秦代统一文字以来,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 符号”;从材料四来看,“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汉字构词能力很强”,可以概括为 “汉字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 (2)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汉字的特点,从参加“汉字书写大赛”活动的意义来谈即可。 例如:汉字时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参加这个活动能提升同学们的汉语 素养,增强同学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答案: (1)示例:汉字在数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 20003000
36、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 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 汉字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构成新词,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文字。 (2)示例:汉字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汉字 不仅仅是文化,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品格。这个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正视汉字书写传统的 重要性,提升同学们的汉字和汉语素养,培养同学们对附加在汉字和汉语上的中华民族 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敬仰。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
37、联系 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10【分析】本文把母爱比作温暖的棉花,穷毕生精力只是为了无私的绽放,非常感人。文 章主要叙述了母亲长年累月地日夜操劳,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的事情,刻画了 一位挺拔坚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首先要明确标题的作用有哪些,然结合全文内容分 析标题的作用。“母爱像棉花盛开”很明显,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就使得标 题十分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把母爱比作棉花盛 开,结合文章第段“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
38、但是为了 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 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 是自己全部啊!“可知棉花的特点的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最终枯槁了自己,由此 看出棉花是十分无私伟大的,母爱也如棉花盛开一般,说明了母爱的无私,结合全文内 容看,本文的主旨就是突出母爱的无私,由此看出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段中,“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 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刻画了母亲年轻时的形象。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与现在的苍老 形成对比。母亲之所以如此苍老,一是岁月的侵蚀,更主要
39、的是劳累的摧残。这句描写 突出母亲为了家庭所做的付出与牺牲,突出文章的主旨。 (3)本题考查句子的品析。“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 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写了深秋田野的环境, 很明显这是环境描写的句子,那么需要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抓住关键词“枯 黄”“星星点点”“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关键词,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环境渲染了一种 萧瑟悲凉的气氛,“母亲的白发”一词可以看出母亲苍老的形象,母亲这么老了,还在 棉花田里辛勤劳作,也看出了母亲坚韧的性格,由此为下文写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做了铺 垫。 (4)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母亲的双眼顿时
40、噙满了欣慰的泪水。”这句话是对母 亲的神态描写。这是母亲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时的神情,我已经学有所成,母亲的 辛勤付出此刻有了回报,所以母亲应该是激动和欣慰的。 (5)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苦菜花只写出了母亲的命运多舛,向日葵只写出了母 亲的挺拔坚强,结合全文看,文章重点突出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些 花都没有具备这样的品格,故缺少的应是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第段“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 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无私;结合第段“她对自己却 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可看出母亲的节俭;结合第
41、段“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 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可看出母亲的挺拔坚强;结合 第段“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可看出母亲的吃苦耐劳;据 此进行整理即可,注意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7)本题考查文章阅读的迁移。首先要明确自己母亲的性格特点,然后再找到与这个性 格特点相似的花并联系实际来写即可。 答案: (1)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槁了自己。 (2)写母亲年轻时的形象,突出母亲的美丽,与现在她苍老的形象相对比,突出母亲为 了家庭所做的付出与
42、牺牲,这样更能表现出母爱的无私。突出文章的主旨。 (3)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 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赞颂母爱作铺垫。 (4)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 慰之情。 (5)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6)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节俭淳朴, 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坚强不屈,父亲身体不好,母亲 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把毕 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7)示例:我觉得我的母亲
43、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迎着太阳的方向生长,而我的母亲也 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 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 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2从侧面描写人物。侧面描写,概括地 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 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 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11 【分析】 这篇文章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引出论题,
44、从而作为道理论据引出本文论点: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接着引用了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话阐述了“经典”的含义, 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品读经典的意义,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开头语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 题)的作用,具体答题规范格式可参考: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 引出的论题);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合第一段内容可知, 引用林语堂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激发阅读兴趣,同时, 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
45、证、对比论证 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 合第三段内容可知,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 体有力地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这一分 论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3)本题考查补写道理论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着段落 的论点来补写。 结合第五段内容可知, 本段的论点是 “品读经典, 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 结合前面的内容,可以引用诗歌来补写,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
46、的道理论据,更 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的例子,充分论证了“品读 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 有说明力。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新意,使人们倍 加感到生命的美好。(意思对即可) 【点评】议论文开头作用: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 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引出下文论述。 六作文(共六作文(共 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0 分)分) 12【分析】这道半命题作文,“馨香弥漫在 ”富有诗意
47、。“馨香”本 是指好闻的气味,补充题目时不仅仅要着眼于自然状态的各种香,更要由此及彼,挖掘 生活中“馨香”的更深的含义,由事物表象上的香气而逐步揭示内在的美好,及至濡染 心灵,芬芳生活。比如,可写花草的自然之香带来的精神愉悦,也可描绘悠悠药香里的 温馨亲情,或者品味端午粽香中的悠久文化如果立意再高远些,甚至可用典型的人 和事为例,另辟蹊径,在品德之香上打开思路,写出新意。 这道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补充了文题的关键字,即是明确了写作的范围,在围 绕主题的事例选择上,一定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开作文。最好由引发“香”思的具体 事物、事例著手,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无论是写美好品质,还是写对事物的欣赏,
48、都 要发自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感悟。 【解答】 馨香弥漫在淮河两岸 一声鸟鸣,打断了我纷飞的思绪,不由得打开了窗户,浓浓的绿意扑面而来,我 顿时陶醉了。 我走出门去,春风中,小草簌簌地抖动着,摇出了春天的馨香,弥漫在空气中,使 人感到是那样的心旷神怡。远远望去,堤坝像是被人盖上了一张绿色的地毯,偶尔点缀 着黄、白两色的小花,更给这宁静的绿增添了几分活力。 登上坝顶,颇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远处的房屋,静静矗立,像水墨画中 几滴浓浓的墨点,在绿色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清幽。风儿悄悄地爬上了堤坝,一会儿调皮 地舔着我的脚踝,一会儿又绕着我的脖子,扬起了我的发丝。我不由得伸手去触摸,感 觉到它软绵绵地从我指间滑过。再往前走几步,眼前的美景让我赞叹,那不正是朱自清 笔下醉人的绿吗? 这片嫩嫩的小草不甘寂寞地向我展示着勃勃的生机。刚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阳光 下,小草闪烁着一种明净的光芒,好像在着力显示自己的存在。我低下头仔细地看,原 来是那水珠在闪光。那晶莹的水珠,着实可爱,圆滚滚的身体安安静静地呆在叶面上, 活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玛瑙。我的手轻轻地拨动着叶片,水珠也随之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