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组织 B生命个体 C细胞 D器官 2 (2 分)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 1915 年倡议设立,我国的“植 树节”定在每年的( ) A3 月 10 日 B3 月 12 日 C4 月 13 日 D5 月 12 日 3 (2 分)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狗的短腿 B玉米的黄粒和玉米的白粒 C人的卷舌和直发 D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皱粒 4 (2 分)人体的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液体,在血液的成分中,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能 力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5 (2 分)冬瓜的雄花和雌花都属于单性花,单性花是指( )
2、 A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 B只有雄蕊的花 C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的花 D没有花萼和花冠的花 6 (2 分)食物中有各种营养成分,下列哪组属于能源物质( ) A水、糖类 B蛋白质、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 D脂肪、无机盐 7 (2 分)玉米是我们常用的食物之一,玉米种子萌发时由_供应营养( ) A子叶 B胚 C种皮 D胚乳 8 (2 分)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和大肠 C大肠 D小肠 9 (2 分)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干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 第 2 页(共 19 页) B用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
3、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C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 D若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则该血管为静脉 10 (2 分)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能看 到的细胞数目是最少的( ) A目镜 5、物镜 10 B目镜 12.5、物镜 40 C目镜 5、物镜 40 D目镜 10、物镜 10 11 (2 分)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 24 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 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光合作用需要光,
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12 (2 分)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 A哈维 B林奈 C达尔文 D沃森 13 (2 分)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 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和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4 (2 分)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_措施实施抢 救( ) A人工呼吸 B测量血压 C静脉止血 D测量脉搏 15 (2 分)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B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 C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第 3 页(共 19 页) D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
5、不到气味的刺激 二、填空题: (每空二、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6 (4 分)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切断其中任一环节。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健康, 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戴好口罩, 这一措施主要是切断了传染病的 ,将确诊病人集中医治,将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这主要是为了切断 。 17 (6 分)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血管可以分为 、 和 毛细血管。我们看到的手臂上的“青筋”其实是 。 18 (4 分)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 和 。 19 (4 分)夏天到了
6、,我们的出汗量会增加,那么我们排出的汗液是在 中形成的。 排汗的同时,也带走了体内的一部分热量,这说明排汗对人体的体温具有 作用。 20 (2 分)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 中心,也是细胞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三、判断题: (正确的选“” ,错误的选“” ,每题三、判断题: (正确的选“” ,错误的选“” ,每题 2 分,共分,共 10 分)分) 21 (2 分)味蕾分辨的味觉有:酸、甜、苦、咸。 (判断对错) 22 (2 分)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是直立人。 (判断对错) 23 (2 分)在种子的结构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 (判断对错)
7、24 (2 分)植物的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判断对错) 25 (2 分)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判 断对错) 四、分析简答题: (共四、分析简答题: (共 15 分)分) 26 (3 分)如图所示,这是生态系统中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食物链 条。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 (3)请你书写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第 4 页(共 19 页) 27 (2 分)在人类的相对性状中,惯用左手与惯用右手是一对常见的相对性状,该性状由 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 (1)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
8、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在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 是 。 (2)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生下的孩子是惯用右手的概率是 。 28 (10 分)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 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加碘后是否还有淀粉的存在, 做了以下实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项目内容 号试管 号试管 号试管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 度,水浴保温 10 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色 结论 (1)在实验中,将三支试管放入 37温水中,10 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后,
9、 号试管的现象是 , 号试管的现象是 。 (2)请你列举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变量: 。 (3)实验中设计了是否搅拌的实验对照,探究的是 对实验的影响。 (4)通过探究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第 5 页(共 19 页) 2020 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生物试卷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本题共一、选择题: (本题共 3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分)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组织 B生命个体 C细胞 D器官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
10、【解答】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 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 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 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考生要识记并理解除病毒外,生命 活动离不开细胞。 2 (2 分)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 1915 年倡议设立,我国的“植 树节”定在每年的( ) A3 月 10 日 B3 月 12 日 C4 月 13 日 D5 月 12 日 【分析
11、】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 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 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 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解答】解:1979 年 2 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 3 月 12 日定为植树节。 故选:D。 【点评】通过植树节的植树造林活动,森林植被状况得到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 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3 (2 分)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
12、长毛和狗的短腿 B玉米的黄粒和玉米的白粒 第 6 页(共 19 页) C人的卷舌和直发 D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皱粒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答】解:ACD、狗的长毛和狗的短腿、人的卷舌和直发、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皱粒, 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CD 不正确; B、 玉米的黄粒和玉米的白粒, 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因此属于相对性状, B 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4 (2 分)人体的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液体,在血液的成分中,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能 力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
13、板 D白细胞 【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A、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血液具有运输功能, A 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 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 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 不符合题意; C、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破裂所释放的一些物质,能 够促使血液凝固成块,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 凝血的功能,C 不符合题意。 D、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
14、比红细胞大,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 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 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细胞的功能。 5 (2 分)冬瓜的雄花和雌花都属于单性花,单性花是指( ) A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 B只有雄蕊的花 C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的花 D没有花萼和花冠的花 第 7 页(共 19 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花的类型,首先了解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类型。 【解答】解: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其中单性花指的是 在一
15、朵花中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蕊的花。 故选:A。 【点评】对于花的分类可通过具体的花掌握是单性花还是两性花。 6 (2 分)食物中有各种营养成分,下列哪组属于能源物质( ) A水、糖类 B蛋白质、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 D脂肪、无机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 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不能提供能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
16、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 质。 7 (2 分)玉米是我们常用的食物之一,玉米种子萌发时由_供应营养( ) A子叶 B胚 C种皮 D胚乳 【分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是其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如图: 【解答】解: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营养物 第 8 页(共 19 页) 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玉米种子萌发时由子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利用。 故选:D。 【点评】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因 此它们在萌发时营养物质的来源是不同的。 8 (2 分)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17、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和大肠 C大肠 D小肠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小肠长约 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 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解答】解:A、胃呈囊状,能够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故 A 错误; B、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无消化功能, 大肠能吸收
18、少量的水、 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故 B 错误; C、大肠无消化功能,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故 C 错误; D、小肠长约 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 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 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肠很长;表面积大;消化液种类多。 9 (2 分)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
19、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干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 B用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C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是因为尾鳍薄而透明 D若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则该血管为静脉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 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 第 9 页(共 19 页) 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 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 错误。 B、用显微镜观察小
20、鱼尾鳍时,所用的是低倍镜,C 错误。 C、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选择尾鳍观察是因为尾鳍有薄而透明的特点,C 正确。 D、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 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D 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10 (2 分)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能看 到的细胞数目是最少的( ) A目镜 5、物镜 10 B目镜 12.5、物镜 40 C目镜 5、物镜 40 D目镜 10、物镜 10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
21、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 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越窄,看到的物像数目越少。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 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 A 选项 放大倍数:51050(倍) ,B 选项放大倍数:12.540500(倍) ,C 选项放大倍数: 540200(倍) ,D 选项放大倍数:1010100(倍) ,只有 B 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大, 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故选: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
22、数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1 (2 分)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 24 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 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第 10 页(共 19 页)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 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在缺少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碘遇淀粉变 蓝色;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 24h 后,
23、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 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 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惟一 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 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 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 粉。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淀粉遇碘的颜色变化等知识,解 题的关键是正确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12 (2 分)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24、) A哈维 B林奈 C达尔文 D沃森 【分析】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 一的生物命名法,他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 【解答】解: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 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13 (2 分)在生物圈中,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人类在生 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第 11 页(共 19 页) A生产者 B消费者和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
25、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 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 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 【解答】解: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 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所以人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对消费者的理解,难度不大。 14 (2 分)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_措施实施抢 救
26、( ) A人工呼吸 B测量血压 C静脉止血 D测量脉搏 【分析】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思考解答。 【解答】解: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 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 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 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因此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 取人工呼吸实施抢救。 故选:A。 【点评】掌握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这两种常用的急
27、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 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5 (2 分)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B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 C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D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 第 12 页(共 19 页) 气体的畅通。鼻腔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 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 以湿润空气。鼻黏膜中还有
28、嗅细胞,当人体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会堵塞空气进出 的通道,嗅细胞也就嗅出不到气味的刺激,所以会感到呼吸困难、闻不到食物的香味。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道的组成、功能和嗅细胞的位置。 二、填空题: (每空二、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6 (4 分)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要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切断其中任一环节。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健康, 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戴好口罩, 这一措施主要是切断了传染病的 传播途径 ,将确诊病人集中医治,将疑似病人进行 隔离,这主要是为了切断 传染源 。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
29、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 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 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 群等三个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 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 病的人群。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30、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戴好口罩,这 一措施主要是切断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病人集中医治,将疑似病人进行隔离,这主 要是为了切断传染源。 故答案为:传播途径;传染源。 【点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需重点掌握。 17 (6 分)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血管可以分为 动脉 、 静脉 和 毛细血管。我们看到的手臂上的“青筋”其实是 静脉 。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 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
31、 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第 13 页(共 19 页) 【解答】解:人体具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样三种结构、功能各具特点的血管,它 们共同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 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 810 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 细胞充分地进行物
32、物交换。 故答案为:动脉;静脉;静脉 【点评】血管的类型多以选择题或是识图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18 (4 分)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 非生 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 和种间关系。 故答案为: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顺序可颠倒)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关生态因素概念并理解。 19 (4 分)夏
33、天到了,我们的出汗量会增加,那么我们排出的汗液是在 汗腺 中形成的。 排汗的同时,也带走了体内的一部分热量,这说明排汗对人体的体温具有 调节 作用。 【分析】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 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解答】解: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因此排出的汗液是在 皮肤中形成的。汗液通过导管被排出体外,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皮肤 具有排泄功能;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 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这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答案为:汗腺;调节 【点评】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相适
34、应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第 14 页(共 19 页) 20 (2 分)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 细胞核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控制中心,也是细胞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分析】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蛋白 质和 DNA,DNA 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基因决定性状。 【解答】解: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 DNA,DNA 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 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 故答案为:细胞核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
35、DNA,DNA 上有遗 传信息。 三、判断题: (正确的选“” ,错误的选“三、判断题: (正确的选“” ,错误的选“” ,每题” ,每题 2 分,共分,共 10 分)分) 21 (2 分)味蕾分辨的味觉有:酸、甜、苦、咸。 (判断对错) 【分析】除了视觉和听觉以外,其他的感觉器官。每种感觉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这些感觉使我们能够全面的、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解答】解: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 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 和侧缘。味蕾分辩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
36、、咸,舌尖对甜、咸敏感,对苦、 酸也敏感,舌的外侧对酸最敏感,舌根对苦最敏感。 故答案为: 【点评】关于味觉感受器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注意掌握。 22 (2 分)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是直立人。 (判断对错) 【分析】人类的进化主要分五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解答】解:南方古猿,约 600 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 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 能人, 约 150 万到 250 万年, 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 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
37、最早的人属动物。旧石器时代开 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 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 直立人,约 20 万到 200 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 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 100 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 第 15 页(共 19 页) 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 人都属于直立人) 。注意:此时人类第 1 次走出非洲。约 80 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 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入。约 20 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 被第
38、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智人,直立人之后未被第 2 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 3 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 淘汰取代,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 因此最早的原始人类是能人,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23 (2 分)在种子的结构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 (判断对错) 【分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子叶一片有胚乳 【解答】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
39、的生命 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 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故此题说法错 误。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种子萌发时,各个部分发育的先后顺序,和将来发育成幼苗的什么结构。 24 (2 分)植物的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判断对错)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 伸长区、成熟区 【解答】解:根毛细胞是根尖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 很少,液泡很大。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有利于水分的进入,液泡大有利于贮存进入细 胞的水分
40、,所以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熟区适于吸收的特点。 25 (2 分)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判 第 16 页(共 19 页) 断对错) 【分析】人体的组织是根据分布和特点来划分的,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 织、神经组织 4 种组织。 【解答】解: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人 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可见分生组织属于植物组 织,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基本组织。 四、分析简答题: (共四、分析
41、简答题: (共 15 分)分) 26 (3 分)如图所示,这是生态系统中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食物链 4 条。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草 。 (3) 请你书写食物网中,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 。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 物) 、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 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 产者。 【解答】解: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
42、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食物链有: 草昆虫蜥蜴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 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 4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草属于生产 者;昆虫、蜘蛛、蛇、蜥蜴、猫头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 (3)根据(1)的解答过程可知,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昆虫蜘蛛蟾蜍蛇 第 17 页(共 19 页) 猫头鹰。 故答案为: (1)4 (2)草 (3)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等知识。 27 (2 分)在人类的相对性状中,
43、惯用左手与惯用右手是一对常见的相对性状,该性状由 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 (1)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在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惯用右手 。 (2)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生下的孩子是惯用右手的概率是 75% 。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 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 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 (1)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 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
44、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已知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 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则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由显性的右撇基因控制。 (2)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由显性的右撇基因控制,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由隐性的右 撇基因控制。如果该性状由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则惯用左手的基因组成是 rr,这对基 因由其惯用右手的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即其父母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 Rr,他们所生子 女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生下的孩子是惯用右手的概率是 75%。 故答案为: (1)惯用右手 第 18 页(共 19 页) (
45、2)75%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问题。 28 (10 分)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 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加碘后是否还有淀粉的存在, 做了以下实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项目内容 号试管 号试管 号试管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 度,水浴保温 10 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色 结论 (1)在实验中,将三支试管放入 37温水中,10 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后, 号试管的现象是 不变蓝 , 号试管的现象是 变蓝
46、。 (2)请你列举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变量: 与对照,变量是唾液(或与对照, 变量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 (3)实验中设计了是否搅拌的实验对照,探究的是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对实验的 影响。 (4) 通过探究实验,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馒头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又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 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与、与,变量分 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解答】解: (1)将三支试管放入 3
47、7温水中,10 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号试管中 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号试 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号试管中由于是馒 第 19 页(共 19 页) 头块,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 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 (2)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与对照,变量是唾液;与对照,变量牙齿 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与对照,变量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 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4)比较号试管和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号试 管和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通过此 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馒头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又与唾液的分泌有 关。 故答案为: (1)不变蓝;变蓝 (2)与对照,变量是唾液(或与对照,变量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4)馒头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又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