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专题 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 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无不包含其中. 其中尤以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最为繁琐且灵活多变,而其中又有一些 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本专题以几个基本的知识点为经,以历年来中考真题为纬,由浅入深 探讨此类题目的求解技巧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点综述一、基础知识点综述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垂线段最短; 3. 若 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定点, P 是某直线上一动
2、点, 当 P、 A、 B 在一条直线上时,PAPB 最大,最大值为线段 AB 的长(如下图所示) ; 4. 最短路径模型 (1)单动点模型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成线段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的位 置. 如下图所示,P 是 x 轴上一动点,求 PA+PB 的最小值的作图. (2)双动点模型 x y A B l P P O x y A B P A P P 是AOB 内一点,M、N 分别是边 OA、OB 上动点,求作PMN 周长最小值.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 P 关于动点所在直线 OA、OB 的对称点 P、P,连接 PP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 点 M、N 即为所求. 5.
3、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2 ya xhk,当 a0 时,y 有最小值 k;当 a0,Q 点在第四象限, 2 222 2 AMQMAMQM 所以只要构造出 2 2 AMQM 即可得到22AMQM的最小值 取 N(1,0) ,连接 AN,过 M 作 MGAN 于 G,连接 QM,如图所示, AG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GM= 2 2 AM,即当 G、M、Q 三点共线时,GM+MQ 取最小值,即22AMQM取最小值, 此时MQ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QM=2QH= 3 2 24 b ,GM= 2 2 AM= 2 1 2 m 22333 2 222=212 22244 b AMQMAMQMm QH=
4、MH, 3 24 b = 1 2 bm,解得:m= 1 24 b 联立得:m= 7 4 ,b=4. 即当22AMQM的最小值为 33 2 4 时,b=4. 【点睛】此题需要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将22AMQM转化为 2 2 2 AMQM ,进而根据两点 之间线段最短及等腰三角形性质求解. 例例 5. (2019舟山)如图,一副含 30 和 45 角的三角板ABC和EDF拼合在个平面上,边AC与EF 重合,12ACcm当点E从点A出发沿AC方向滑动时,点F同时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滑动当 点E从点A滑动到点C时,点D运动的路径长为 cm;连接BD,则ABD的面积最大值为 2 cm 【答案】24-1
5、2 236 224 312 6; 【解析】解:如图 1 所示,当 E 运动至 E,F 滑动到 F时, 图 1 过 D作 DGAC 于 G,DHBC 交 BC 延长线于点 H, 可得EDG=FDH,DE=DF, RtEDGRtFDH, DG=GH, D在ACH 的角平分线上, 即 C,D,D三点共线. 通过分析可知,当 DEAC 时,DD的长度最大,随后返回初始 D 点,如图 2 所示,D 点的运动路径 为 DDD,行走路线长度为 2DD; B C(F) D A(E) D E F H G 图 2 BAC=30,AC=12,DE=CD BC=4 3,CD=DE=6 2, 由图知:四边形 ECFD为
6、正方形,CD=EF=12, DD=CD-CD=12-6 2,D 点运动路程为 2DD=24-12 2; 图 3 如图 3 所示,当点 D 运动至 D时,ABD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ABCAE DBD FE CF D SSSS 正方形 = 2 111 4 38 36 26 2126 26 24 36 2 222 =36 224 312 6 【点睛】准确利用全等、角平分线判定得到 D 点的运动轨迹是关键,利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求解, 计算较为繁琐,尤其是利用割补法求解三角形的面积时对学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此题难度较大,新颖不 失难度. 例例 6. (2019巴中)如图,在菱形 ABCD 中,连
7、接 BD、AC 交于点 O,过点 O 作 OHBC 于点 H,以 O 为圆心,OH 为半径的半圆交 AC 于点 M. (1)求证:DC 是圆 O 的切线; (2)若 AC=4MC,且 AC=8,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3)在(2)的前提下,P 是线段 BD 上的一动点,当 PD 为何值时,PH+PM 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 B C(F) D A(E) E F D B C(F) D A(E) E F D 值.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证明: 过点 O 作 ONCD 于 N, AC 是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平分BCD, OHBC,ONCD, OH=ON, 又 OH 为圆 O 的
8、半径, ON 为圆 O 的半径, 即 CD 是圆 O 的切线. (2)由题意知:OC=2MC=4,MC=OM=2, 即 OH=2, 在 RtOHC 中,OC=2OH, 可得:OCH=30,COH=60, 由勾股定理得:CH=2 3 = 2 2 3 3 OCHOMH SSS 阴影扇形 (3)作点 M 关于直线 BD 的对称点 M,连接 MH 交 BD 于点 P, A B C D H O M N 可知:PM=PM 即 PH+PM=PH+PM=H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此时 PH+PM 最小, OM=OM=OH,MOH=60, MMH=30=HCM, HM=HC=2 3 即 PH+PM 的最小值为2 3; 在 RtMPO 及 RtCOD 中, OP=OM tan30= 2 3 3 , OD=OC tan30= 4 3 3 , 即 PD=OP+OD=2 3. A B C D H O M P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