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48743       资源大小:1.57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

    1、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举例说明地球圈 层间的能量交换及其途径。3.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形式。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3整体性的体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2、其他区域。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 梁和纽带。 2主要体现 例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海洋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 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形成风海流。 (3)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着势能的传输与交换:气压升高,海面降低;气压降低,海面升高。 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案例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吸

    3、收 释放 制造或消耗 光合作用 CO2 O2 制造有机物 呼吸作用 O2 CO2 消耗有机物 物质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之间运动 (2)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们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 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思考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的吗? 答案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 200 mm。主要原因 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 材料二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 达 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 活动等加大,至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 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 区。(如图所示)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是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北地 区的各自然要素是怎样与整体的特征相协调的? 答案 西北地区的整体特征是干旱,其中的每个自然要素都与干旱特征相协调。比如植被稀 少,以耐旱的草原、荒漠为主;地貌多风蚀

    5、、风积地貌;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径流 量小、多内流河、湖。 2“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整体性的又一表现,以黄土高原的变化为例说明这个表现。 答案 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战争等,破坏林草,植被 要素发生了变化。植被的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了黄土高原其他 要素的系列变化,如: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体现出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3再列举几个由于人类的干扰而使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

    6、的具体例子。 答案 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导致洪涝灾害;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江南 丘陵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澳大利亚兔子的引入导致草原退化;西北地区过度垦荒 导致土地荒漠化等。 4 材料二中的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 有哪一特征? 答案 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升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威胁加重。 说明了地理环境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如下: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变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

    7、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 成温带荒漠景观。如下图: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 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调。如下图所示: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地区 例如,在河流上游、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影响。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

    8、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2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 C某一环境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 题,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判断,注意各要素间的因果联系。C 正确。 第 2 题, 框图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故叙述错误的是 B 项。

    9、探究点二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2017 年 1 月,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项超级计算机项目利用卫星测量的二氧化 碳数据,呈现出目前为止还原度最高的图像,展示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是如何运动的。这是 碳循环研究的重要一步。参照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1碳在各圈层中有哪些存在形式? 答案 大气圈CO2、CO 等气体;生物圈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脂肪;岩 石圈无机物,如石灰岩 CaCO3。 2碳循环的过程分为固碳和放碳两个环节,说明植物在这两个环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答案 固碳环节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固定到植物体内,通过后 续

    10、的逐级食物链,在生物圈内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放碳环节中,植物的呼吸作用把复 杂的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无机质,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返回大气圈或水圈,从而实现了碳 元素在自然界的部分循环。 3举例说明碳循环的重要意义。 答案 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 在某一相对恒定的水平,保证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 1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三大物质循环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 重力能(降水、径流) 太阳能 光合 作用 化学能 分解 呼吸 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 太阳能、 重力能 意义 使水

    11、体不断更新,维持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 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 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 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 表形态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 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 流动、转化;联系自然 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 机界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 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 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 量传输 读图,回答 34 题。 3 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 的是( ) A动物 绿色植物 氧气 二氧化碳 B动物 绿色植物 二氧化碳 氧气 C绿色植物 动物 二氧化碳 氧气 D绿色植物 动物 氧气 二氧化碳 4此图可以

    12、说明( )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 B C D 答案 3.A 4.D 解析 第 3 题,由图可知,与大气圈有直接的碳物质交换,而的遗体是形成化石能 源的主要成分, 因此为动物, 为绿色植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而释放O2()。 第 4 题,图中碳循环是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时也看出,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中 CO2浓度上升,从而使地理环境要素发生改变。 下图为“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 12

    13、 题。 1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Aab Bbc Ccd Dad 2该图反映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关键 d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ab Bbc Ccd Dbd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 题,表示河流对气候的影响,题目中表述的是气候对河流的影响;表示土壤 对植被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第

    14、 2 题,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 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性因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 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据此完成 34 题。 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运动是地球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之一 B植物的呼吸作用只体现了能量的流动 C物质运动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体现了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物质运动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

    15、圈和水圈之间存在热能、动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 B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热能交换只有在白天才存在 C当气压升高时,海面也随之升高 D海洋水体运动不会影响或改变大气的运动 答案 3.B 4.A 解析 第 3 题,在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植物从大气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也 有物质循环。第 4 题,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热能交换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当气压升高时,海 平面就会降低;大气运动可以影响海洋水体运动,反过来,海洋水体运动也会影响或改变大 气的运动。 5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特点。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 水循环、

    16、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_。 (2)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是_,表示植被 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 (3)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要素决定的。 答案 (1)整体性 大气循环 (2)C D (3)气候 解析 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 环发生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地貌,故属于水文对 地貌的影响。植被破坏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我国西北地 区陆地自然环境最大的特征是干旱,属于气候要素的直接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