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3课 桂花雨 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 资源ID:149096       资源大小:178.4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课 桂花雨 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1、3 桂花雨桂花雨 桂花雨选自琦君的散文故乡的桂花雨 ,改编后作为一篇经典的借物抒情文章编入 教材。文章脉络清晰,以香气四溢的桂花为线索,通过作家琦君恬静而温暖的笔触,回忆了 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再现了桂花飘香时节的乡童摇花之乐,抒发了对故乡和 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 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自 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 36 自然段)写了作者童 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

    2、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 浓浓的亲情和乡情。第三部分(第 7、8 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本文插图描绘的是“摇花乐”的情景。一棵老树,一个竹匾,一树浓密的叶子,一簇簇 小巧精致的桂花,还有纷扬的“桂花雨”中摇花的慈母和欢呼的稚童,将故乡老院子里“摇 花乐”的情景形象地再现到读者面前,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 快乐、美好。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箩、杭”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 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懂、兰”等生字和“桂花、懂得、糕饼、茶叶”等词语;通过查字 典、联

    3、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欣赏、姿态、纷纷”等词语。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 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 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借助画面与文字,通过朗读和比较、想象和感悟等方式,充分感受桂花之香、摇花之 乐,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领会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 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

    4、,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 中画出生字词, 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揣摩意思。 教学生字时, 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教学“箩、 杭、 兰、 糕、 饼、 茶”时, 可以结合图片和实物; 教学“浸、 缠、捡”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箩、杭”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教学 “糕、饼、缠”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其中,“箩、杭、饼”为形声字,且声旁改变, 易形声字误读, 可以运用“加一加”识字法, 进行强化识字。 识记“杭”字时, 还可结合“杭 州”一词。

    5、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词语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其中,“沉浸、缠 绕、捡起”还可以运用动作表演的方式来理解。 2阅读教学 教学本课时,可先让学生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然 后以“桂花”为线索,结合具体语句,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等多种形式,体会桂花给作 者带来的快乐;最后品读母亲说的话和结尾部分,体会文中的思乡之情,初步了解作者借助 桂花抒发感情的方法。 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寄情于桂花并抒发对故土、亲人的真挚情感

    6、的。结合文 本语言美、情感真的特点,可采用“以读促讲”的方式,紧扣舒缓的文字,联系作品的写作 背景。调动多种感官,在“品味桂花的香、摇桂花的乐、思故乡的情”的过程中,有感情地 朗读,加深理解,积淀语感,体会借物抒情的妙处。“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学 生最感兴趣的段落,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式使学生身临 其境,读出情味,从而领会其精妙所在。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 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 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

    7、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 段,以“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了解作家作品,搜集与桂花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实物等),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 念亲人的诗句。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朗读过程中,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借助 字典掌握字音字义,抄写生字并组词。 3勾画出表达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4 安排学生课前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桂花雨”?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课文 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5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 会认“箩、 杭”等生字, 会写“懂、

    8、兰”等生字, 理解字义,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板块一 由“雨”导入,揭示课题 1由“雨”这个字导入(板书: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见过什么样的雨?可以用哪些 词来形容雨? 春雨绵绵 牛毛细雨 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 瓢泼大雨 狂风骤雨 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板 书补全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课件出示预设问题。 (1)什么是“桂花雨”? (2)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过渡:常

    9、言道,“桂子花开十里香”,但“桂花雨”却少有人知。孩提时代的作者, 在金桂飘香的时节,常与妈妈一起摇桂花。那桂花纷飞如雨下,花香袭来醉煞人,赏桂花、 吃桂花的美好往事更让作者终身难忘,也因此对故乡充满了无限怀念。让我们去文中感受一 番吧!(课件同步出示课题和作者) 5介绍作者琦君,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女作家。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出版了散文 集、小说集、儿童文学作品 30 余种。主要著作有三更有梦书当枕 细雨灯花落 读书与 生活 水是故乡甜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0、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兰、箩”是边音,不要读成鼻音;“浸”是前鼻音,不要读成 q n;“饼”是后鼻音, 不要读成 b ng;“缠、茶”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 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的规范, “懂、 糕、饼、浸、缠、捡”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兰、箩、婆、茶”是上下结构,书 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书写“兰”时,注意三横的长短与间距。强调书写的正确,“茶”下 面不要写成“木”或右边写成两点,强调最后两

    11、点左右对称,不要忘写短横;“缠”右边是 广字头,不要写成“厂”;“浸”的右上部是向左边开口的,中间横不出头;“糕”左边的 “米”末笔捺改点; “捡”右边中间有一短横, 不要漏掉; “箩”是易错字, 注意和“萝卜” 的“萝”进行区分,不要写成草字头。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桂花 懂得 糕饼 茶叶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 么说呢? 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要点: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8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12、,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 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 板块三 品读课文,识“雨”闻香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雨”的段落,圈画出描写“桂花雨”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引导感悟。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整合答案, 课件出示下列句子, 并引导感悟。 句段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 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课件出示学习任务:“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场景之美、之 趣。 要点 1:“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要点 2: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下雨”

    13、指桂花纷纷落下。因为桂花有香味,所 以说“雨”很香。这句话把纷纷飘落的桂花比作香甜、细碎的桂花雨,非常生动有趣、形象 贴切,言语中充满了陶醉和欢喜之情。 (2)再读句子,强调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之情。 (3)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默读句子,结合前面学习感受的“桂花香”,思考这是一 场什么样的“桂花雨”,在文中勾画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这是一场_的桂花雨。(请用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集体回答:这是一场香喷喷(快乐无比、难忘、充满思念)的桂 花雨。(教师板书:香、乐、难忘、思念) 3过渡:这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4自读课文,找

    14、出描写“桂花香”的语段。 (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2)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课文中是怎么写桂花香的? 5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 感悟。 句段 2: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 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 迷人了。 (1)读一读,想一想:“我”喜欢桂花的什么?从哪里能看出来? (2)课件出示桂花树图与梅树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姿态有何不同。明确桂花树笨 拙,梅树雅致;桂花细小,梅花高洁。 (3)教师相机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我

    15、”觉得桂花树笨笨的,桂花也很细小,为什 么还要写它们呢?“我”究竟喜不喜欢桂花呢? 要点:这里运用了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拿桂花树与梅树作比较,说明桂花树 的样子不够好看;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时期对比,说明桂花平凡无奇;然后笔锋一 转,交代“我”喜欢桂花的原因,点出了桂花的独特魅力外表平凡却香气迷人。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名再读句子,读出桂花香气的迷人,读后评价,齐读体 会。 句段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 香里的。 (1)读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浸”在花香里是什么感觉,再用词语或句子写 下自己的感受。 (2)课

    16、件出示练习要求。结合句式特点,引导学生练习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双重否定句转换成肯定句: 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都浸在桂花香里。 (3)结合关键字“浸”,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要点 1:“浸”的意思是“泡,使渗透”,这里指被桂花香完全包裹着。 要点 2:“浸在桂花香里”就是一种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迷的感觉。 要点 3:“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就像被泡在了 桂花的香气里。这香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充溢着左邻右舍、房前屋后的每一个角落,沁 入每一个人的肺腑,沁入了人们的生活。作者以“浸”写花香,化无形为有形,把整个

    17、身心 融于桂花香气之中的幸福感受描绘得形象而又传神。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把“浸”在花香里的美 好感觉读出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技巧:“浸”字是四声,体会沉下去的感觉,慢慢下沉, 直至浸润其间;读时语速放缓,表达出此时忘我陶醉的感觉来。 句段 4: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 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读一读,想一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课件出示图片:村人收桂花、做糕饼的劳动场景。 (3)读一读,比一比:句段 4 和句段 3 都说“浸”在桂花香里,含义有什么不同吗

    18、?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全年”“整个”“浸”等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 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要点:句段 3 中的“浸”字表示花香浓郁,且香味扩散的范围大,使人融在花香中。句 段 4 中的“浸”字说明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四溢。它的香已 不受季节的束缚,它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它的香已不受空间约束,香甜了自 家,也香甜了故乡的左邻右舍。它的香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体现了在香味里浸润着作者对 故乡的情感。 6小结:人们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能闻到桂花香;不论 白天干活, 还是晚上休息, 也能闻到桂花香。 总之, 这沁人心脾的

    19、香气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的理解和感受,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指名让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 这场雨不仅味道香甜,而且快乐无比(板书: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勾画出来, 说说你的理解。 4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

    20、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板块二 精读品味,体验快乐 全班交流,引导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引导感悟。 句段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1)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我” 难以言表的快乐。 (2)思考:为什么说“我可乐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 2 自然段,明确小时候“我”最 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太迷人了,从而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 方法。 (3)再次朗读,抓住句中的动词,辅以表情、动作。 句段 2: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

    21、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1)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朗读表达 出“我”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完成情景表演: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会怎 样缠着妈妈呢?师生即兴合作表演。(要点:母亲说“还早呢,摇不下来”,但“我”不依不 饶总是拉着母亲的衣襟问个不停,表现出孩子在母亲面前撒娇耍赖的可爱情态) (3)课件出示“摇桂花”的动画或师生自制纸桂花(由表演者撒落),让学生真切感受桂花 纷纷落下来的美好情景“真像下雨”。 (4)教师相机引导提问: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摇桂花时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

    22、 表示快乐的词语?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欣喜若狂 兴奋不已 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 笑逐颜开 心花怒放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 5 自然段,要入情入境,用欢乐、欣喜的语调读出兴奋、愉悦的 感觉,辅以恰当的动作、表情,读出“我”的天真可爱,表现“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 与欢乐。 板块三 精读感悟,体味乡思 1教师范读第 6、7 自然段,提问并启发思考: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 思? 2课件出示图片:杭州的满觉陇桂花盛开的情景。看图片,教师简介:文中的“小山” 指的是杭州的满觉陇,那儿的桂花非常有名。每当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无数游人便会前来 赏桂。杭州人真的很爱桂花

    23、,就连杭州市的市花也是桂花哦! 3 全班交流, 引导感悟。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整合答案, 课件出示下列句子, 并引导感悟。 句段: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要点 1: 母亲的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把杭州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 从中可以看出母亲虽然离开了家乡,却没有忘记家乡的桂花,没有忘记亲情与乡情。 要点 2:故乡的桂花香,已经给故乡罩上了一层美丽、温馨的轻纱,那是一种浸润着故 乡情的桂花香。 (2)全班交流: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要点:感受到母亲思念故乡的情

    24、感。母亲的说法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所包含的感情 是相通的。其实并不是杭州的桂花不香,而是母亲在用心体味着家乡的桂花。在家乡时,母 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桂花做的食品,喝桂花茶,体验 着桂花馈赠的快乐。家乡的桂花曾充盈着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 亲生活乃至生命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两地的桂花是没有区别的,但母亲不是用嗅觉在区分桂 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一亲一疏,自然感觉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故 乡的桂花香里,有亲情,有乡情,有回忆。 母亲的惆怅、怀念与热爱,全在这一句朴素的话里;而“我”的思乡之情,也包含在这 句话里。 (3)让学生

    25、带着思乡之情再次朗读母亲的这句话。 4课件出示图文。 (1)教师介绍: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生于浙江温州,12 岁时到杭州念书,1949 年去了 台湾。 桂花雨一文是作者在 60 岁的时候写的。 (2)配乐朗读全文。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一个 60 岁的老人,一个远离家乡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当她一边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回忆自己的家乡,一边拿起笔写下这些文字时,她内心会有怎样的变化?(边读边想象:琦君 写到这些文字时,她的脸上会是怎样的表情,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她会情不自禁说些什么) 读到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时,教师应停顿片刻,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让学生朗读 时的语气、语调、情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26、读出那种带着淡淡忧愁的情感。 (3)提问启思。让学生联系作者介绍,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要点:那一年年的“摇花乐”和那一场场“桂花雨”已根植在作者的生命中,成为见证 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寻味的记忆。“桂花雨”承载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桂花香中弥漫着淡淡的乡愁。 5教师配乐朗诵余光中乡愁 。 6全班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词。课件出示名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7、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7小结:故乡的一花一草一木,都能寄托游子的思乡情。如果有一天,你长大了,远离 故乡了,在想念故乡和亲人的时候,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故乡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可 是有一天, 当我们想念它的时候, 那些点滴的经历、 片段的记忆, 就会催生出乡思的嫩芽儿。 板块四 写法总结,学会表达 1 过渡: 在 桂花雨 一文中, 作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童年印象深刻的“摇花乐” 和“桂花雨”上,而没有直接写“故乡,我想你”或“童年的生活多么美好”,这种写法叫 “借物抒情”。人们常用明月寄托乡愁,用鸿雁寄托思念等,都是这样的方式。借物抒情, 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场景,并把

    28、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与 物中,是一种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的写作方法。“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 一体。 2推荐阅读,拓展积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理解写作手法,体会 “借物抒情”“寄情于事”等写作手法。可推荐名篇阅读,如林海音城南旧事 、鲁迅故 乡 、贾平凹风筝等。 3课件出示练笔要求:仿照描写“摇花乐”的片段,以“_乐”为题,写一段自 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板块五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桂花雨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 桂花盛开 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 纷飞如雨 一年四季 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 搬到杭州 仍赏

    29、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忆故乡桂花情 铭记心中 点点桂花雨 浓浓思乡情 2小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的情绪时时萦绕在游子的心头。伴随着芬 芳馥郁的桂花雨,我们和作者一起重温人生中美好的童年时光,品味成长的滋味。那美好的 回忆,不仅唤起了我们的梦想与童真,还使我们发现原来平凡的生活中,堆积了太多的情感 与思念,虽然尘封在心底,却从来都不曾遗忘。 完成对应训练。 1抓住文本。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概括“这是一场 怎样的桂花雨”的统领下,按照“香、乐、思念”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体会桂花雨 香的滋味、乐的滋味、思念的滋味,最终悟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多样朗读。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上下文导读等多种方式,引 导学生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与作者进行 了心灵的对话。 3语言表达。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演得投入,说得 充分,读得到位。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阅读散文可以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还能帮助学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生活的真实与亲切,为仿照“摇花乐”片段,以 “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了指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思维及朗 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意事项

    本文(第3课 桂花雨 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