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红烛》教案

    • 资源ID:149146       资源大小:25.9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红烛》教案

    1、红烛红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2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 作。1923 年 9 月 7 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 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 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 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最好再画一支红烛,

    2、烛光荧荧,烛泪点点。 二、作者介绍,简介闻一多早期的诗歌创作和诗集红烛 1闻一多(18991946) 原名家骅,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 出生书香门第, 自幼喜爱古典诗歌、 绘画和戏曲。 1912 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翌年正式入学。他到清华学校以后,从 1916 年开始到 1920 年上半年, 经常有旧诗发表。在学校中颇有诗名。“五四运动以后,他致力于新诗的创作。他自己编过一 本手抄的真我集,录存 1920 年至 1921 年间写的新诗。”在清华九年中,闻一多在文学、 绘画和戏剧演出等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红烛 1922 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

    3、的深情, 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 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红烛由诗人在 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 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 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 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 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 是诗集红烛

    4、的序诗。 三、范读后分析全文: 1第一小节: 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 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 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 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 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一个“吐”字;逼真描状了 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2第二、三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这两节

    5、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 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在第二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比喻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 作者对红烛的认识如何? 作者认为, 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 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 诗人认为这真“矛 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 诗人最终是怎样理解红烛的? 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 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 错怪红

    6、烛的语气很强烈, 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 下一节说“不 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 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 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 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 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 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 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 和获得的觉悟。 3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 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

    7、生命之火熊熊燃 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 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 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 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4第五至第七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第五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拟人 一

    8、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 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 惊疑的呼唤。 第六节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情? 诗人驰骋想象,亲切地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 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 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 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 邪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 烛不

    9、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 带来更多的光明。 分析第七小节的含义: 本节诗人托物言志, 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 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 忧国之心, 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5第八、九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 不合理, 为着“创 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 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

    10、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 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 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四、整体赏析: 1抒情的脉络 本诗共九节。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 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 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 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1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 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 “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 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 2高尚的情操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 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 以“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为宗旨, 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 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 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

    12、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 国。 3抒情的方式 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诗人对烛呼告,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红烛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了,这样红 烛的形象就为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诗人抒情的依托。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扪心自问,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 有加,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全诗扣住 “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 进。有的问而不答,有的一问两答,有

    13、的一问一答,在问问答答中,酣畅淋漓地抒情言志,诗 人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 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 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 精神焕发的诗句中, 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 五、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意诗情,更好地欣赏诗句。 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 “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 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 “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 率直。 2是

    14、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 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 此其一。 其二, “侵”字的适用范围大, 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 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3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 “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 突出。 4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 5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 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红烛》教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