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6 6 课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动荡的春秋时期 选择题 1. 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 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 490 年越国大夫范蠡 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2.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 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 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 我国经典蒙学读物三字经中说道: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 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秦穆公 楚国 B. 晋文公 齐国 C. 齐桓公 秦
2、国 D. 楚庄王 赵国 4.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 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周 D. 商朝 5. “齐桓公采纳他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 一个霸主。”“他”是( ) A. 管仲 B. 商鞅 C. 韩非 D. 主父偃 6.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列生产工具中, 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 高的是( ) A. 钻孔石斧 B. 骨耜 C. 铁犁铧 D. (青)铜铲 7. 对春秋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诸侯国强并弱,有利于国家走向
3、统一 争霸战争过程中许多诸侯国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 争霸斗争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 B. C. D. 8. 西周时期,往往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到了战国时期,一般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 产。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 A. 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 青铜器代替石器 C.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奴隶获得了自由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 490 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可 知正是吴越争霸的春秋时期 吴越争霸中留下了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的励志成语。 故选 B。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
4、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重点掌握吴越争霸的 相关知识。 2.【答案】D 【解析】 公元前 770-前 476 年, 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 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故选 D。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本题以春秋五霸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 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从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
5、秦国国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在七雄中最后胜出。故选 C。本题考查了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秦的统一。齐桓公成为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秦国国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在七雄中最后胜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秦的统一。 4.【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 起来,后齐桓公提出 “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故选 A。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答案】A 【解析】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很快富国强兵,利用“
6、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势 力,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故 选 A。本题以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五霸。本题以春秋五霸为背 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 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所以 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C。本题以生产工具的图片为 切入点,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掌握情况。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 能力。注意扎实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影响。 7.【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争霸战争给
7、人民带来了灾难、诸侯国强并弱,有利于 国家走向统一、 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和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 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均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A。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 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注意掌握对春秋时期 各国的争霸战争的认识。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 推广,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 “公作则迟” 、 “分 地则速”,反映了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 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