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示范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
资源ID:14938
资源大小:1.47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示范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1.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 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2. 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初步学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过程【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 、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提出问题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 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
2、性质,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操作步骤: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收集氧气;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谐音记忆为“茶” “庄” “定” “点” “收” “利” “息” 。
3、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6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7注意事项: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 13 处;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
4、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课堂讨论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知识拓展 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 ) 。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方法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方法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
5、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探究点二 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提出问题 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讨论交流 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实验活动 1.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氧气中,观察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归纳总结物质 现象 表达式木炭 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 二氧化碳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板书设计课时 1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2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3实验现象: 物质 现象 表达式木炭铁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节课是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不会在合作中实验,自己单独操作,教师加以鼓励或找优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