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414 课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张骞两通西域的史实; 丝绸之路的开通、 路线及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材料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学习张骞的抱负,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 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 展示: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 2017 年 5 月 14 日至 15 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 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 3 年多来最 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 2017 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 意义。丝绸之路再度进入世界视野。 问题: 它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中国政府要下大力气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今天就让我们走 进悠久的历史,共同见证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
3、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的出使西域 材料一 问题:请你发挥想象,根据上图设计一段张骞与汉武帝的对话。 生试说。 材料二 探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 13 年,历尽艰险,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提示: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 意志。学习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质。 问题: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匈奴的 力量 结果 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答案提示: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展示: 二、丝绸
4、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问题 1: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 生说:在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问题 2:主要路线 假如你是一位汉代贩运丝绸的商人,想把商品从长安运到大秦(古罗马),沿途会经过哪 些国家或地区? 生说。 答案: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问题 3:物品交流 分类:哪些物种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哪些是从中原传入西域的?说明了什么? 提示: 1.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良种马等。 2.从中原传入西域的物品:丝绸等。 3.说明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族和西域少数民族的生活都得到 了丰富和发展。 问题 4:丝绸
5、之路开辟的作用 材料一 据汉书记载,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呈现繁荣状态,赴西域的使者相望 于道,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金器、漆器、银器源源不断传入西方 ,西方的香料、珠 宝、皮货、药材也不断运到中原。 材料二 中国的许多科技成就经丝绸之路西传,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西方的 各种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中国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之路。 探究: 丝绸之路的开辟产生了怎样的价值和作用? 生讨论,试说。 答案: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更大的贡献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促进这 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
6、、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对于中国人民来 讲,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友谊之路,是共同发展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1)路线: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 锡兰(今斯里兰卡)。 (2)影响: 展示: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1设置的时间: 作用: 指导学生看书,回答。 2.展示: 问题:图二与图一比较,疆域有何变化?举例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提示: 与秦朝疆域相比,西汉疆域多了西域地区,即今天的新疆地区。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 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班超经营西域 这里有两个成语故事,一个是“投笔从戎” ,一个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两个成语故事 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呢? 学生:班超 教师: 那么班超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的最后一目班超经营西域 的部分。 时间: 目的: 意义: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而且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这一道路的开辟, 张骞功不可没,如今这条路仍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在感叹祖先的丰功伟绩的同时, 别忘了为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人们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