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

    • 资源ID:149986       资源大小:474.90K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

    1、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2)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3)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2)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中香港岛和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特点,讨论导致这一位置特 点(位于东南沿海)的原因;若条件许可,可组织讨论这些地区的开放和今天这些地区的经 济发展

    2、之间的关系。 (3)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 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 禁烟中表现出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2)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 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这是对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 (3)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3、。 (二)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初一年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了解到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曾经盛极一时, 处于世界头号强国的行列,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 而我们也介绍到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是中 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特别是康乾盛世,但是我们说它是相对于前代而言,那对于处于同 时代的世界其他各国而言,中国已经是怎么样了?(落后于其它各国)特别是清朝又实行了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政府统治腐败日益加剧,西 方资本主义强国用坚

    4、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从此中国就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 这 就是我们这学期要开始学习的中国近代史。 那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呢?(鸦片战争)是的,鸦片战争应该来说是当时世界上 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它引起了中国社会发生 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之一。那么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以及 它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如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介绍的内容。 2、教学过程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这里的“烟”指的是什么?(要求回答:鸦片) 展示鸦片及罂粟花图片展示鸦片及罂粟花图片 鸦片从何而来?(要求回答:外国走私而来,主要来自英国的走

    5、私)。 展示鸦片趸船展示鸦片趸船 及起卸鸦片情景的图片及起卸鸦片情景的图片 1 1、 想一想:、 想一想: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要求回答: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英国商人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19 世纪上半期,英国产业革命发展迅猛,英国率先完 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推销产品和掠夺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虽然英国的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但由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抵制, 广大中国农民并不需要, 加上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对外国进口加以限制, 这就使得英国在中国大量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原材料的梦想

    6、落空。 而鸦片吸食容易上瘾, 而 且生产成本低廉,从中可以牟取暴利,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2 2、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展示相关图片展示相关图片 主要表现在:损害身心健康;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此处讲解 注意结合当今国际禁毒的实际,并展示当时有关鸦片危害的相关图片) 正由于鸦片走私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林则徐意识到若听任鸦片泛滥, 那么数十年 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于是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所以道 光帝任命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 3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展

    7、示林则徐及虎门销烟池遗址图片展示林则徐及虎门销烟池遗址图片 先由学生讲述,再进行总结。(决心坚决;措施有力查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 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举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 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但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触犯了英国商人的切身利益, 成为了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的借口,也就是直接原因。 二、中英南京条约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已成为工业强国的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过(由学生通过结合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加以了解,不 做详细介绍) 展示鸦片战争海战图及鸦片战争

    8、英军入侵路线图展示鸦片战争海战图及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展示签约情景图展示签约情景图 想一想: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清政府经济落后, 政治腐败, 武器落后, 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 展示装备齐全的清军及竹炮图片展示装备齐全的清军及竹炮图片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项目项目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款 2100 万银元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讨论: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9、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经济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同时五口通商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 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三、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三、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的萌发 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促使爱国知识分子在战败求和的刺激下 觉醒。 新思想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代表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2、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10、(展示魏源图片及海国图志书影)(展示魏源图片及海国图志书影) 魏源是新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 技发展状况。该书的突出思想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主要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兴盛。这一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具 有先进性。 讨论: 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 事技术。 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是非常进步的。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上。在腐朽落后的旧中 国,是不可能达到“制夷”的目的的。)

    11、(六)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了全面的了解, 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在给中国社会带来危害的同时, 也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 化。因此就需要大家辨证的去认识它。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反思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反思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历史教学既要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要重视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更要把这些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纵观整节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较好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积极作用,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挥。如: 学生讲述虎门销

    12、烟的故事, 设计情节、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看法等既使课堂思维和互动的 良好气氛达到高潮,又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我设计这节课时, 指导思想就是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主动 参与、自主探究的热情,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已 学知识解决现有问题;并以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品质和 精神追求。 2、着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课讲述了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打击最西方 列强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

    13、自豪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鸦片战争最后以失 败告终,培养学生为国家兴盛而读书的热情。这些事例达到了教育作用。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例如课件的制 作与使用,较好地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学生主动求 知的热情颇高,也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有序、有趣、有 效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4、课堂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充分与新教材编排结构结合起来,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实现教师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 几个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能充分尊重学 生的意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学生在学习

    14、上的创造性有所发挥,课堂 效果良好。 本课的不足之处呢,主要是分组讨论的情况。学生的讨论还是比较热烈、富有成效的, 但交流环节的表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交流时不够踊跃。由于平时发言都是自由发言,虽有 小组发言,也是比较随意的。这次我对小组进行了整合,设立了小组长、发言人,并设立了 学生主持人, 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主持人的主持还不够流畅, 对小组发言的调控还要改进; 小组的发言参差不齐,大家进行讨论时往往不着边际,随意发挥;时间到了往往草草收场。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既要加强小组学习的训练,也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让同学们 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

    15、。这不仅是教学 的需要,也是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 劫难中的抗争 一、一、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 “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 。 因此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课件、 多媒体视频等学习资源, 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 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趣盎然的 良好环境。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

    16、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 通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作为培养学生认 知的载体,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 水平。另外该年龄段的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较多,从线索上看有两条,一是劫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沙俄趁火打劫。 二是抗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了“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的 理念。 四、教学四、教学/ /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

    17、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 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 国传统。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紧扣课文标题,从劫难与抗争两条线展开分析、归纳,得出本课 的学习内容。 充分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挂图等学习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 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 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分

    18、析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五、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教室多媒体设备、历史资料视频、自制课件、投影仪等辅助物品。 六、学史有方六、学史有方 采用情景设置、 设题引思、 探究互研、 体验感受的模式。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自主探究, 由浅入深,有难而易,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七、 教学和活动过程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学生,钻研

    19、教材,收集有关火烧圆明园等音像视频资料,并自制历史课件, 组织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分组预习,搜集有关资料。 (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圆明园“昔日一景” 和焚烧后的圆 明园 , 设问质疑: 你到过圆明园吗?今天的圆明园给你的印象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 生回答略) 由此导入新课。 【说明:说明:设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解读,整体感知课题解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分析本课的知识线索,一是劫难;二是抗争, 各自的表现有哪些? 【说明说明:指导学生学史有方,学会整体分析,提炼知识要点。】 师生互动,探

    20、究历史师生互动,探究历史 1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自主学习,同位交流自主学习,同位交流 阅读本目内容,分析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目的、经 过及其结果。 深化点拨,突破难点深化点拨,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深刻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名称由来。 【说明:说明:新旧知识联系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 承转承转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最让你痛心疾首的事件是什么? (生答: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多媒体视频展示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感悟历史。 【说明:说明:采用多媒体视频展示,达到情景再现,让学生重新回到那段历史

    21、情节,感受当时的 历史背景。】 思维发散,重点突破图片中的历史思维发散,重点突破图片中的历史 多媒体展示焚烧后的圆明园,引导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结合造成图中情景的历史原因,谈一谈这一遗迹的历史意义。 (2)圆明园于 1860 年被焚毁后的 100 多年间,虽然有很多人提出重修圆明园,但因无力重 修而作罢。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以重修圆明园,于是又有人提出重修圆明 园,人们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修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你认为圆明园是否 应该重修?请说明理由。 【说明说明:相同观点的同学组合成小组,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先是组内讨论, 形成统一看法,并推出本小组的辩手,

    22、然后是两个小组辩手进行唇枪舌剑,如果其他成员有 补充可以进行举手发言, 最后获胜的一方为擂主, 课下两个小组可以继续辩论。 让学生以 “合 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 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在无形中德育渗透, 认识这一事件既反映了侵略这的淫 威和强盗嘴脸,也是清王朝甘愿受辱、腐败无能的体现。】 承转承转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还有一个趁火打劫的侵略者,它是谁呢?(生答:沙俄) 2 2、沙俄趁火打劫、沙俄趁火打劫 设问抢答设问抢答设问:沙俄趁火打劫的所谓的“火”指的是什么?“劫”的又是什么?采取了 怎样卑劣的手段?侵占的领土总面积有多

    23、少?(生抢答略) 【说明说明:本目线索清晰,采用设问抢答的方式,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解深化理解深化引导学生读图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和俄国割占中国 北方领土示意图(多媒体展示),认识在侵占领土方面,沙俄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再次遭 到劫难。 承转承转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一直是坚强不屈的。你能结合 本课举例说明吗?(生答略) 3 3、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简介太平军兴起的历史背景,指出,太平军不仅反封建而且反对外来侵略。 自主学习,同位交流自主学习,同位交流阅读本目内容,分析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

    24、队的经过、战果及其影响。 【说明:说明:本目内容仅作了解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即可。】 承转承转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因战事结束而得到安宁,边疆出现了危机,特别是新 疆地区。 4 4、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科渗透,知识链接学科渗透,知识链接提问:新疆的领土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新疆蕴藏有哪些重要的 矿产资源?(生答略) 【说明:说明:旨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新疆地区的重要性。】 历史论坛,情景再现历史论坛,情景再现19 世纪 70 年代,我国东南、西北边疆正处于多事之秋,清政府就 海陆防务问题于 1874 年 5 月征求大臣的意见,引起了清政府内部历时半年的“海防”“塞 防”孰轻孰

    25、重的争论。教师提供资料,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李鸿章(“海防”论者)、湖南 巡抚王文韶(“塞防”论者)和陕甘总督左宗棠(“海防”与“塞防”并重论者),模拟晚 清政府关于“海防”与“塞防”的辩论。“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他们谁说的对?你 怎么看? 【说明:说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 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认识左宗棠的谋略和胆识,以及不畏强暴、反 对分裂、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自主学习,初步感知阅读本目内容,从背景、人物、经过、意义三方面对收复新疆进行 分析归纳。 点拨点拨引导学生从收复新疆的方针政策

    26、及其军事外交手段的并用等方面分析归纳经过。 深化深化小组讨论:你知道新疆能够收复的原因吗?(教师点拨归纳:即正确的方针政策, 周密的计划,人民的支持,曾纪泽的外交配合。) 读诗有获,感悟精神读诗有获,感悟精神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 (1)诗中所写“大将“指的是谁? (2) 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你能讲一个有关他的故事吗?或者说一说与他有关的历史? (诸 如抬棺西征、洋务运动等) (3)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说明:【说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感悟启迪,德育渗透。】 小结要点,巩固提高小结要点,巩固提高

    27、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提炼知识要点,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思维发散,拓展延伸思维发散,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本 13 页“材料阅读”,发散思维,你 能根据材料设计问题吗? 【说明:说明: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提炼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八、教学评价 个人自评及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下课前的几分钟, 让学生回顾自己本节课学到的 历史情节,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在本节课上,老师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参与课堂教学过 程的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点评,学生也对老师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纵向的评点。 九、课后反思: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多次运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

    28、,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具 体的历史情节, 采用情境再现展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 生动活泼、 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探究历史的心理,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新课改提倡“人人参与历史课堂,人人体验历史快乐”,鼓励所有的学生加入到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甲午中日战争 教材内容: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 本主义道路后,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1

    29、894 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中日有史 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本课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 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且三者之间为因 果关系。 课标要求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 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录像再现历史,从中获得有用的历史信息,感受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 树立国

    30、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中日马关条约 的签订及影响,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列表比较, 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投影)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合影 (播放)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 师:刚才教室里一直回荡着的悲壮的乐曲,是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现在呈现在大 家面前的这张老照片是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最后一张合影。 照片中这些年轻的面庞、 鲜 活的生命早已离我们远去, 但他们那种视死如归、 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中 国人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拂去尘封,翻开历史,重返甲午战场,去探寻那些消逝在历史 烟云中

    31、的人和事。 (板书)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同学们齐读课标要求: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师:从课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课主要学习的有三个一:一场战争、一个人物、一个条约 一场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一个人物是邓世昌,以及从他身上涌现出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而一个条约是马关条约 ,和从中折射出的中国落后的社会状况。 下面就围绕这三个一进入第一板块: 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5 分钟,讨论合作,完成标注,并归纳基础知识) (1)1894 年 7 月,日本不宣而

    32、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历史上称之为。 (2)1894 年 9 月,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致远舰管带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后与 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实行“避战保船” ,1895 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 ,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4)1895 年 4 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5)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下面让我们根据自学提纲归纳本课主要内容。本课以甲 午战争为核心,了解它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板书) 教师过渡: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主要由五个战役组成, (边讲解边演示)

    33、 请看屏幕演示。 从战役的位置可以看出战火正在从朝鲜一步步燃烧到 中国。其中黄海海战最具代表性,也正是这场战役使清政府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并在此后 的战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电影片段,来了解当时的战争场面。进入 第二板块: 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师:致远舰 250 名官兵,250 名热血男儿就这样消失在茫茫黄海中,带着对人生的眷恋、对 祖国的担忧长眠于海底。何等悲壮,何等惨烈。这是电视剧北洋水师的片段,虽然有艺 术加工的成分,但基本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请结合这一场景,思考几个问题。 师: (1) 刚才的片段发生在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中?谁给我们的印象最深?他的举动体现了怎 样的民

    34、族精神? 邓世昌常对人说“人谁无死,但愿死得其所”黄海一战,他指挥致远舰冲锋在前,表现 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 邓世昌殉国后,有人写了这样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体现了当 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致远舰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山东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更流传 着“惊天动地致远舰,铸我巍巍中华魂”的歌谣。 (3) “致远号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拒绝。 ”假如你是邓世 昌是否也会这样做,为什么? 第一种考虑:宁为玉碎毋瓦全,誓与士卒共生死。 好处:体现了邓世昌爱兵、爱国之情,和作为一名管带的风范。大大鼓舞了清军的斗 志,他高大的形象

    35、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第二种考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好处:保存实力,东山再起,为国为民做更大的贡献。 师:这两种考虑现在看来都有道理,可那时的邓世昌为什么视死如归呢? 那是因为他把致远号看成生命的一部分, 战舰已融入他的血液中。 邓世昌年轻的生命已 和祖国的尊严、 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茫茫黄海, 见证了北洋水师官兵的英勇和无畏; “宁做溺死鬼,不做亡国奴”响彻云霄。黄海的浪涛淹没了不知名的躯体,淘不尽的是我以 我血荐轩辕的铮铮铁骨, 长空皆为忠魂舞的民族气节。 可是三万万北洋水师没能换来战争的 胜利,对此,李鸿章是这样解释的:倭人近十年来,专师西法,购置船械。中国限于财力, 海

    36、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师:事实真是李鸿章所说的那样吗? 解读史料,分析原因 (我们拿到历史资料,要学会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材料一:1890 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 60来发展陆、海军,1893 年起,明治天 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 30 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 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原因: (1)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2)清朝统治阶级的极端腐败(根本原因); (3)两国政府不同的治国态度。 100 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同时打开了两个东方国家的大门。两国先

    37、后发起了旨在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日方积极进取,赢得主动;中方安于享 乐,落后挨打。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中国则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在相同的时间、 相同的国际背景下, 两国命运竟如此不同。 其实, 治国如此, 做人也是一样。 不同的态度可能决定不同的人生作为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更要求我们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只有爱拼才会赢。 过渡:两国政府不同的治国态度已经预示了战争的结局。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 71 岁的老人作为清政府的特命全权大臣便东渡日本。战败后的清政府 只能任人宰割。于是 就发生了春帆楼上的一幕

    38、。 (四)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表演春帆楼谈判。下面有请三位 同学,再现春帆楼谈判。其他同学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师:1. 这段课本剧涉及哪些历史人物?谈判产生了什么结果? 2.双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历史上还签订过很多条约, 请对比 马关条约 与 南京条约 的内容, 有哪些不同? (四)角色扮演,体验屈辱 下文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请三个同学分角色带感情朗读: 旁白:1895 年 4 月 10 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 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 难道

    39、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 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 “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 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 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 伊藤: “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 李: “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割让呀。 ” 伊藤: “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台湾。 ” 李: “事情头绪太多了,要两个月时间才宽裕,办事才稳妥,贵国何必着急,反正台湾已是 你们的口中之物。 ” 伊: “还没有咽下去,饿的

    40、厉害。 ” 旁白:春帆楼外,冷雨萧萧。这次谈判时间长达五个小时,李鸿章说得口干舌燥,但日方丝 毫不肯让步。 晚上七点半谈判结束, 李鸿章走出春帆楼时, 已是一个无边的黑夜。 千古骂名, 岂能得脱? 首先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他们这种敢于走进历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你认 为哪位同学的表演最精彩?刚才这段对话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三位同学展示 了他们所理解的春帆楼谈判的景象,请根据这一场景回答问题。 本课我们学习了马关条约 ,先来看马关条约的内容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威胁了俄国在东北的扩张,所以,俄国纠结了法、德武力强迫日本还辽, 日本便又向清政府勒索 3000 万两“赎辽费” ,俄、

    41、法、德则借口有功,在中国强租旅顺、大连, 胶州湾,广州湾。这实质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最大限度满足列强的需求。 “三国干 涉还辽”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开始的标志。 问: 马关条约规定的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与今天中国招商引资下的外资在中国办厂是否 一样?为什么? 前者被动开放,后者主动开放。 前者破坏中国主权,后者维护主权且促进经济发展。 所以,二者间有本质的区别。 过渡: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 刺激了日本侵略的野心。所以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板书

    42、 列强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针对当时的情况,有人画了这么一幅图。 (五)看图说史,领悟觉醒 1. 这幅图是如何体现内忧外患的? 图上有许多动物,他们代表了瓜分中国的列强。 还有几个清朝人的形象,代表了沉迷于金钱、美酒、鸦片和科举制的中国人。 2. 看过图片,你有何感受? 此时的中国四分五裂,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时刻 过渡:当这些中国人麻木不仁、醉生梦死之时,有一个叫谢缵泰的人绘制了这幅时局图 3.作者画图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唤醒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 这说明每当国难当头、危机重重之际,总会涌现出无数爱国之士。他们挺身而出,勇敢 的挑起了救亡图存的重担。他们中有以身殉国,抗击侵略的邓世昌 ;有

    43、废除封建帝制的孙 中山; 还有推翻三座大山, 救中国人民出水火的毛泽东。 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前赴后继、 发愤图强,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 族的希望。 同学们,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 聆听他们的故事。 你可曾想过正是先烈们抛头颅、 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知史勿忘国耻,兴邦乃需图强” ,我们牢记历史的最大表现 就是努力学习,自强不息,让我们高喊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来祭奠和告慰那些为国 捐躯的民族脊梁。 过渡: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课后将你们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作为前进的动力。下面,让我来考考大家的

    44、记忆力,请一起进入第六板块-练习巩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 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 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由于社会制度的 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中国的民族危机仍然全面加深。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能够自己通过阅读、 观看影视作 品等方式独立地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大致情况,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既有识记

    45、层次的要求, 又有运用层次的要求, 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的同时, 深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条约对中国民族 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2)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和识别历史地图,表演和运用成语以及合作 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46、;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简易展版的过程,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反思启示,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比较表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 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编演历史短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真正体会到“落后就 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 己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2、难点

    47、: 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多媒体展示课题: 第第 4 4 课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提取有效信息。 多媒多媒体播放视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体播放视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师: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视频和课本 21 至 22 页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活动范围、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活动范围 2 2、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时间、参与国、过程、罪行

    48、、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时间、参与国、过程、罪行 生:原因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口号是“扶清灭洋” ;活动范围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 师:请坐!谢谢这位同学。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呢? 生:除了山东、直隶一带,后来还发展到京津地区了。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 1 1、 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运动兴起 (1 1) 原因:原因:19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 2) 口号: “扶清灭洋”口号: “扶清灭洋” (3 3) 活动范围活动范围:山东、直隶一带,后发展到京津地区:山东、直隶一带,后发展到京津地区 师:对,这样回答就完整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问题,请某同学给我们说说。 生: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时间是 1900 年 6 月到 8 月; 参与国家主要有英、法、美、德、日、俄、意、奥。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 2 2、 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 (1 1) 原因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