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 课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题组 1 夏商政治形式 1(2018 青岛胶南一中竞赛)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 zh ),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 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 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据此说明( ) 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神权为王权服务 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神兽獬豸代表的是神权,它由统治者饲养,惩罚有罪的人,维护统治, 故正确答案为 C 项。A、B 两项在题中没有体现;D 项对题意理解错误。 2(2018 济
2、南历城二中调研)先秦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 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是上天安排的,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 A统治较为稳定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政权更迭频繁 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答案 B 解析 “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是上天安排的”表明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上天的意志,故选 B。A、C 两项不符合史实;D 项与材料无关。 3(2019 重庆高一检测)史记 殷本纪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 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这反映了( ) A后世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 B后世分封的诸侯王均取国姓 C
3、商代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 D商朝的分封制具有血缘色彩 答案 C 解析 后世姓氏与分封制有关,西周也占有很大的成分,故 A 项错误;分封制下,有很多情 况不是国姓,而是赐姓,故 B 项错误;“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 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知姓氏与分封制是有关系的,故 C 项正确;材料 没有体现血缘关系,故 D 项错误。 题组 2 西周分封制 4 史记 周本纪中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 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拱卫王室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
4、微面临诸侯攻伐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诸侯履行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的义务,故 B 项正确;A、C、D 在材 料中未体现,排除。 5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 ( )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 B 项正确。A、D 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 除。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6(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左传 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 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5、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 基本特点是( )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反映了西周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故 C 项正确。 题组 3 西周宗法制 7 (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清明、 端午、 中秋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宗法制的 影响深远,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尊宗敬祖、亲情相聚的情结,故 B 项正确。 8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 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宗祠之礼在维护家族认同方面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巩固了宗族的团 结,反映了宗法制对后世宗族之间关系的影响,故 B 项正确。A、C、D 项材料均未体现。 9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 “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
7、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 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这与宗法制相符,故 选 B。 10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 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
8、父母”其实都是非常典型 的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故选 B。A、C、D 三项均和材料的主旨无关。 11 (2019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史学家张荫麟说: “在一个王室属下, 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 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史实判 断这样的社会实行( ) 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制是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故 C 项正确。 1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9、。公元前 481 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 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 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答案 C 解析 西周宗法制下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周王、诸侯、卿大夫界限森严。而材料表明齐国出 现了大夫夺权现象,说明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选 C。 1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答案 B 解析 材料“盖
10、诸侯之于天子未有君臣之分也”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下天子 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 B 项 正确。 14(2019 宜昌高一检测)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 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 主要说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确立了一套等级制度 D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答案 D 解析 大诸侯国向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有利于促进民族的交融, 故选 D。 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 A 项错误; 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中
11、央集权制度, B 项错误; 材料内容未体现等级制度的确立,C 项错误。 15(2018 盐城高一检测)左传 僖公记载:“冬,(鲁僖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 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卫侯不胜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材料表明( )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强化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仪式,与材料中“会于温”“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不符, 故 A 错误;材料中“(鲁僖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直接反映了诸侯争霸,故 B 项 错误;秩序得到强化与材料中“晋文公等”“讨不服”“卫侯与元咺(卫
12、国大夫)讼”“元咺 归于卫, 立公子瑕”不符, 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讨不服”“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元 咺归于卫,立公子瑕”表明礼崩乐坏,故 D 项正确。 16(2018 广元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 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 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 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 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 的宗族网。
13、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 (1)分封制;宗法制。 (2)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政治 权力的分配与血缘关系密切结合, 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依据,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 第第 2 课课 走向走向“大一统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 题组 1 “六王毕,四海一” 1至公元前 221 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
14、统一。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 秦国实力的强大 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 2(2018 嘉兴高一检测)史记载: “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该记载描 述的是秦朝治理( ) A北方地区 B岭南地区 C西南夷地区 D百越地区 答案 C 解析 秦朝修筑长城和“直道” ,治理北方地区,故 A 项错误;秦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 守和行政管理,故 B 项错误;秦朝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了“五尺道” ,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 官吏,故 C 项正确;秦朝在百越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故 D 项错误。 3史书记载某朝疆域:
15、“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该朝代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 B 解析 周人的统治范围还尚未达到朝鲜半岛和北回归线附近,故 A 项错误;秦朝的统治疆域 大致就是东到辽东半岛、西至陇西、北抵长城、南濒南海,故 B 项正确;两汉时期,西域已 经划归中央政府统辖,不是仅至临洮和羌中一带,故 C 项错误;唐朝的疆域向西是直至今天 的中亚一带,故 D 错误。 题组 2 海内为郡县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 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C疆域的拓展 D
16、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出现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郡 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从 “分封制”到“郡县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D 项正确。 5(2019 寿光一中检测)历史学家钱穆认为: “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 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 为( )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答案 C 解析 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
17、特权,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 政权的威胁,故答案选 C。 6 “郡县制的发明使得过去由于分封制度而结构不稳的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中央政 令更容易贯彻,统一大国的建立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郡县制( ) A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B保证了地方自主行政 C提高了中央决策的效率 D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国家变得更具有向心力” “统一大国的建立”说明郡县制在凝聚力以及统 一国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 D 项正确。 题组 3 百官公卿 7(2018 济南一中期中)史记集解 :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 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18、”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突出 特点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表述都不准确。 8(2019 济南历城二中调研)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 ,所居称“禁中” ,服食之 物称“御” ,所用车马称“乘舆” ,皇帝有病称“不豫” ,皇帝去世称“驾崩” ,入葬的坟墓称 “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 ) 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 C
19、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 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 C 解析 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不仅包括皇帝的称号,也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 专门的称号,故选 C;A 是郡县制的特点,排除 A;B 中神秘色彩没有体现,排除;皇帝制 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不能改变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排除 D。 9 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 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 之。 ”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保密制度 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 D削弱丞相权力 答案 C 解析
20、 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 A 项错误; “中人”只是泄露了 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故 B 项错误;秦始皇“弗善”是因为丞相车 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 C 项正确;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 D 项错误。 10元朝人胡三省说: “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 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 C 解析 执掌奏章, 下达诏令材料没有涉及, 故 A 项错误; 统领百官, 处理
21、政事是丞相的职责, 故 B 项错误; “掌讨奸猾,治大狱”表明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故 C 项正 确;草拟诏书,审议执行是唐朝三省的职责,故 D 项错误。 11(2018 大同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吏是皇帝的“雇员” ,俸禄取自国家税收。 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 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 ) A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 B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 C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皇帝的雇员 ” “成为一种职业” ,可见官僚政治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
22、故选 C;材料没有提到世卿世禄制,排除 A;材料中官员听命于皇帝,无法体现防 止皇帝个人专断,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官僚政治与官吏个人素养的关系,排除 D。 12(2018 广东六校三联,25)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 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 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
23、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 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 到了汉代惠帝、 文帝和武帝时, 分别派遣御史、 丞相、 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这说明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故选 C 项。 13(2019 武威第六中学考试)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 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答案 C 解析 在秦朝加强对国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中,注重的是礼法并重,故 A 项错
24、误;秦朝开创 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仍然是人治,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 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国家管理更趋于合理,官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即国家管理制度化,故 C 项正确;秦朝建立的制度依然是专制制度,并 非民主政治,故 D 项错误。 14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 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立了后世 2 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 B 解析 秦始皇
25、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 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因此发出“只要走进历 史他都将不请自来”的感叹,故 B 项正确。 15(2018 青岛胶南一中竞赛)据汉书载: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 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26、”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 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 于加强国家统一,故 B 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认为: 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 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 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 (
27、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裂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 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什么政治制度体现了他的观点。 (3)据材料三,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 答案 (1)制度:分封制。 体现: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赋等,护卫周王室。 积极作用: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无法有效运行。郡县制。 (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 (4)时代背
28、景;看问题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 第第 3 课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题组 1 法令出一 1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 ) A皇位世袭 B皇权至上 C皇帝独尊 D君权神授 答案 C 解析 秦代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使用龙虎钮;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 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体现了皇帝独尊。 题组 2 君权和相权 2(2019 宜昌高一检测)秦王朝通过设立“内朝官”来牵制乃至转移、削减相权,从而实现皇 权的高度集中。这实质上说明( ) A秦朝皇帝并未掌握实权 B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C历朝都
29、在不断削弱相权 D君臣间的矛盾从秦朝开始 答案 B 解析 材料“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说明了皇帝掌握了实权,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 从秦朝开始皇权和相权之间就已经存在矛盾,说明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故 B 项正确;单从秦朝无法看出历朝都在削弱相权,故 C 错误;君臣之间的矛盾从君臣出现开始 就存在,并不是从秦朝开始的,故 D 项错误。 3袁枚在随园随笔中写道: “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 给皇帝端尿盆等)。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 ”这反映了( ) A内侍干政,体制混乱 B封建秩序,等级森严 C重用内侍,君权加强 D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答案 C
30、解析 侍中因与皇帝亲近而被皇帝重用,这并不是体制混乱,而是皇帝为了制约相权所为, 故 A 项错误;侍中从给皇帝“掌虎子、捧唾壶”到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反映了社会阶层 的流动,故 B 项错误;侍中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无法像宰相一样制约皇帝,皇权得到加强, 故 C 项正确;侍中是中央的官职,与地方无关,故 D 项错误。 4(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 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 答案 C 解析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
31、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 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题组 3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5(2019 寿光一中检测)通典 职官中记载: “(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 初岁尽诣京师奏事。 ”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 ) A考察荐举优秀人才 B维护地方治安 C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D监督皇帝言行 答案 C 解析 “巡行所部”等字眼意在强调刺史行使的是监察的权力,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刺史是监察官员而非考察荐举优秀人才,也没有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所
32、以选项 A、B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刺史监察的是官员,不能监察皇帝,所以选项 D 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 “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答案 A 解析 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属于对宰相权力的削弱,其结果是 加强了君主专制,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相位的争夺,故 B 项错误;监察官员的监察 对象是所有官僚,是皇帝监管百官的一种手段,故 C 项错误
33、;材料没有体现改变宰相位高权 重的传统,故 D 错误。 题组 4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7 宋书卷九十四载: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 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可以看出是在强调 九品中正制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是强调出身,故 B 项错误; 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D 项是科举制的影响,不符合
34、题意。 8 (2018 济南一中期中)宋朝 “广开科举之门, 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 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 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 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科举制度使得更多的人对科举抱有希望,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法的事 情,因此这指的是科举制度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A 项正确。 题组 5 行省的设置 9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 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 ,从名称解释看, “行省”是( ) 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35、 D朝廷的朝贡藩属 答案 B 解析 “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故 A 错误;中书省是中央机构,所以“行动的中书省”指 的是派到地方上的中央机构,故 B 正确;行省的设立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给地方自治 的权力,故 C 错误; “行省”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机构,不是藩属国,故 D 错误。 10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 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 )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 事控制局面
36、”可知其实行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 C 项正确。 11(2018 青岛胶南一中竞赛)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 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 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 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 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是( )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一省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 大的反制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中朝,让身边的 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削弱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外朝,
37、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 属于中央常规官制,与题干中“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不符,排除。 12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 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答案 B 解析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因此选 B 项。 13(2018 寿光一中检测)孙中山说: “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的谏议大夫 和清朝的御史之类,就是遇
38、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 ”他认为古代中国的监察谏议制度 ( ) A削弱了皇权 B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 C杜绝了腐败 D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知,这有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故 B 项正确。 14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 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进士出身的官员中父辈有官职者(含宗室)有 100 多人,而三代不仕者有 300 人 左右,说明更多的平民通过科举考试
39、成为进士进入仕途,因此选官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 动,故 B 项正确。 15(2019 济宁高一检测)若要对北方突厥政权兴兵讨伐,唐朝中央机构从议事到实施的完整 过程应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 答案 B 解析 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掌管政令草拟, 门下省掌管审核; 尚书省设吏、 户、 礼、 兵、 刑、工六部,兵部具体负责执行,故 B 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 皇帝从资历较浅、 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
40、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 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 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 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 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 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 发展趋势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答案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2)西汉
41、: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 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为最 高行政机关。 解析 第(1)问,根据“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可知矛盾的内容 与趋势。第(2)问,联系教材可知西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第第 4 课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题组 1 内阁制度的形成 1(2019 安阳高一检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 的是(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 D 解析 明代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故选择
42、D 项。 2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 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 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B 解析 A、C、D 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B 项的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故选 B。 3 (2018 武汉高一期中)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 是( ) 内侍机构 君主专制产物 决策机构 制约皇权工具 A B C D 答案
43、 A 解析 内阁是辅助明朝皇帝处理政务的临时性机构, 属内侍机构, 故正确; 内阁服务君主, 加强君主专制, 故正确; 内阁不具备决策权, 故错误; 内阁有利于强化皇权, 故错误; 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4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 是( ) 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答案 C 解析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见其强调对君主专制的强化, 故 C 项正确。 题组 2 军机
44、处 5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礼部 D尚书省 答案 B 解析 内阁是因皇帝政务繁忙而产生,故 A 项错误;军机处因西北军务需要而产生,进而发 展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 B 项正确;礼部,隋唐时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 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故 C 项错误;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 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故 D 项错误。 6 (2018 济南外国语学校期中)北京故宫 “军机处” 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 (下
45、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 D 解析 从题目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军机处的大臣奉旨行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虽参与其中,但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只有执行传达的职能,故 D 正确。 7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 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 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 答案
46、 B 解析 依据材料皇帝指令亲近大臣刺探政治动向、经济状况,从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 源,故 B 项正确。密折制度是地方制度,没有涉及中央官员,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中的 密折制的目的不是在于巩固国家统一,而是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来源,故 D 项错误。 8(2018 北京高考)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 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 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答案 D 解析
47、 明清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是加强皇权的措 施,由裁撤到恢复,即体现出“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故选 D。A 项与材料中“内阁宰辅 名存而已”相矛盾,可排除;材料描述的主要是加强专制主义,B 项“中央集权” “削弱”均 与题意不符;宰相在明朝时已经被废除,故 C 不正确。 题组 3 清朝的边疆政策 9(2018 太原模拟)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 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 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 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 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这体现了( ) A宗法制度的变异 B中央集权的加强
48、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新疆军、民分治,而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拥有广泛权力,两者殊 途同归,都加强了中央集权。A、C 不符合史实,D 材料没有体现。 10(2018 乐山高一检测)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 明清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理,即“改土归流” 。该变化表明( ) A君主专制体制定型 B中央对全局管控加强 C国家重视边疆开发 D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秦朝建立时君主专制体制基本定型,故 A 项错误;明清改土归流加强了国家对少数民 族地区的控制,故 B 项正确;元朝和明清采取不同的民族区域管理政策,都体现了对边疆开 发的重视,故 C 项错误;改土归流是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取代地方世代相袭的土官,并非民 族自治模式,故 D 项错误。 11(2019 郑州高一检测)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 “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 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