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新课导入,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背景:,国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 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内容:,一百年不动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时间: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意
2、义: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要性: 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然而,此前的改革始终没有突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1989年前后,改革
3、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可能性: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供了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原因,过程,1.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奠定了思想基础,3.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5.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内容: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精华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行政手段,实行统收主义严重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平均,公
5、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到单一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 主观上急于完成工业化。,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 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 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 历史发展阶段,
6、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
7、市场。,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课堂练习,1、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B,2、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3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8、“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C,4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 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 A B C D,B,5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
9、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三知识结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曲折发展的十年,“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过度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探索,曲折历程,破坏;两次整顿;沉痛教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国企改革,4特区,1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历史性的跨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2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十二届三中全会 南方谈话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