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教学设计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水和空气单元的第 6 课,要求学生能运用探究水的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 研究。本课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特征,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 学生观察、描述、记录等科学能力,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 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然而,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性质?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而空气这一课便 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 经过本单元对水的研究学习, 学生逐渐学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具备了初
2、步描述物体 特征的能力。 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 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 “空气” 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 尝试用一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观察并了解到空气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息、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科学探究 1. 经历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原理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其他介质证明空气的存在。 四、器材准
3、备 透明塑料袋、牙签、水槽、水、气球、口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 生:英山。 师:英山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儿空气特别清新,所以有一句广告语叫: “中国好空气, 英山森呼吸。 ”中国什么好啊? 生:空气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空气。 (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借用家乡的广告语,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科学探究,感知空气 1.感知并证明空气的存在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生:口哨。 师:你是怎样玩口哨的呢?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老师今天不用嘴也能吹响口哨。看完之后,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口哨为什么会响? 师:谁能解决大
4、家心中的疑问呢?老师的口哨上有什么? 生:袋子。 追问:什么样的袋子? 生:鼓鼓的 装满空气的 圆圆的。 。 。 师:大家都说袋子里装满了空气,可是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怎样可以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 呢?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手中“神奇的口哨”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初步感知袋子里是存在空气 的。 师:大家都想到了好办法,那我们在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牙签尖尖的,注意安全。 生:不能将水洒出来了。 。 。 师:哪个小组证明好了就举手!然后共同完成记录单。 实验验证一-感觉到脸上有风 塑料袋上扎小孔,并将小孔靠近脸颊,感觉到有风拂过脸颊,说明袋子里的空气跑出来了。 实验验证二-水中的气泡 将塑
5、料袋扎一个小孔,并快速将小孔面放进水中,按压塑料袋,观察到水中冒出气泡,说明 袋子里的空气跑出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感觉和看到水中气泡,来证明看不见的空气的存在,突破本课 难点。 2. 深入探究,总结特征 探究一: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1)回顾观察水的方法,引导同学们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空气这种新的物质,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用到哪些感官呢? 生:眼睛 鼻子 嘴巴 (2)引导学生总结出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特点,并总结实验过程,对完 成得好的小组予以正面表扬和气球奖励。 设计意图: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特点。
6、探究二:气球变变变 通过给学生气球奖励,再次调动学生课堂热情,并以奖励为道具,进步研究空气的特征。 师:如果给你一个气球,聪明的你们能将它变成什么形状呢? 生:椭圆 葫芦 圆。 。 。 师:装满了空气的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说明了什么呢? 总结:空气没有固定形状。 设计意图:利用奖励的气球和气球变变变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 们懂得了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且能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三)知识小结,生活应用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你学到了空气的哪些知识呢? 师:老师还遇到了一个难题:两只一摸一样的手套中,怎么辨别出破的那一只呢?谁能运用 空气的知识帮助老师?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 六、板书设计 空气科学实验报告单空气科学实验报告单 组别:第组别:第_组组 记录员姓名:记录员姓名:_ 探究一: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探究一: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 探究二:研究空气的特点 探究三:气球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