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 1 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先秦时期,夏商周的政治体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礼记礼运,戴冠冕的夏禹,先秦时期,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史记殷本纪,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 史记殷本纪,先秦时期,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与实质,分析这些特点
2、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先秦时期,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据下图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先秦时期,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商朝,中央:设相、卿士 地方:封侯、伯,夏朝,西周,分封制 宗法制,特点:“家国同构”,等级森严,尚未形成高度集权,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无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从秦至清,材料一:秦代的朝廷,主要由“
3、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武帝独揽事权,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
4、二,概括秦、汉、魏晋、唐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从秦至清,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2.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明清制度变化的影响。,中央
5、行政体制的演变,从秦至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从秦至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从秦至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从秦到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材料一: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
6、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至宋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简析其影响。,从秦到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富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元朝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元朝
7、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分析其意图与作用。,从秦到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轴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从秦到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材料四: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
8、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职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从秦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从秦到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1.二级制和三级制是主体,沿袭变革是变迁的主线。 2.州的地位由高到低,县最稳定,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 3.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从秦到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纵观中国政治文明历史,如
9、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选择中央集权政治道路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进行说明。,从秦到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材料二:1911 年11月,孙中山在与巴黎日报记者谈话时说:“中国由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相宜。”但在实践中,武倡起义后,不到两个月,内地18个省中即有14省与上海一地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布独立。在这种“独立”中,不少军政府、都督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 辛向阳百年博弈: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主张及其结果。,时空坐标,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总结,有中央 未集权,有中央 有集权,贵族等级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