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资源ID:153751       资源大小:720.62KB        全文页数:9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的认识 总第总第 1 1 课时课时 教学 设计 余朝友 执 教 余朝友 课 题 克、千克、吨的认识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 2 页内容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 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 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 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 难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具 准备 1 22 分硬币、1 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

    2、自主意见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 课前, 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 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 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 克、280 克、1 000 克、 2 公斤、1 千克、2 斤、1 斤、10 克、50 克、4 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 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 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 1 页图上的各种秤, 并作必要的补 充与说明。 二

    3、、动手操作,认识克 1重 1 克) ,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 3 总第总第 2 2 课时课时 教学 设计 余朝友 执 教 余朝友 课 题 克、千克、吨的认识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 3 页内容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 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 教学

    4、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 难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 问一问, 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 1 克。 用手掂一掂 1 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2 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 2 分的硬币重 1 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1 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 三、课堂活动 1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2 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

    5、100 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教 学 反 思 学 过 程 最重? 教师随机作记录:30 千克、32 千克、40 千克、46 千克 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为了便于比较, 也为了记录简便, 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 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 (板书:认识千克)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 1 千克 (1)出示一袋 500 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 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 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 告诉学生 1 000 克就是 1 千克。 教师板书:1

    6、000 克1 千克 千克用 kg 表示。1 kg1 000 g (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 1 千克。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 1 千克? (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 2 分硬币,另一只手拿 1 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 说出自己的感受。 (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操作活动,称物品 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 (1)称出 1 千克盐、3 千克大米、2 千克水果糖。 (也可以用作业本、数 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 (2)称 8 个苹果、3 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 一称。 学生交

    7、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 (三)克与千克的换算 (1)这袋大米重 3 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 1 千克是 1 000 克,3 千克就是 3 000 克。3 kg=3 000 g(板 书) 这 3 个萝卜重 2 000 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这两个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的体重是 50 000 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 50 000 克就是 50 千克,全班最重的是 48 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 三、课堂活动 (1)对口令。 (2)填一填。 (3)分组活

    8、动,称一称。 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 ,估计一下 有多重。 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小猪重 30 千克,小猫重 5 千克,大公鸡重 3 千克,母鸡重 2 千克,两只 小鸡分别重 500 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 33 千克, 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千克。它们怎样坐船? 教 学 反 思 总第总第 3 3 课时课时 教学 设计 余朝友 执 教 余朝友 课 题 克、千克、吨的认识 课 时 第 3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 4 页内容及第 5 页课堂活动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 1 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

    9、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建立吨的概念。 教学 难点 建立吨的概念。 教具 准备 1 21 桶水、等。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 谁愿意把你了解到 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 2 吨、4 吨 教师发现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 1 000 千克,另一辆小货车 车身上写着准载 1 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 引发学生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

    10、 (板书:认识吨) 二、建立概念 11 吨 (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的学生站上体重秤。告诉大家,余朝友的 小学生大约重 25 千克。 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 25 千克的感受。 (2)请 4 个学生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这 4 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 千克重不重? (3)请 40 个学生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 把这 40 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 会怎样?1 000 千克重不重? (4)1 000 千克就是 1 吨。1 吨重不重? 板书:1 吨1 000 千克。 21 吨的认识 (1)出示重

    11、20 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学生用手拎一拎,说一 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 1 吨? (3)出示重 50 千克的 1 袋米。请学生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学生提,再 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 ,说一说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 1 吨? 3 启发学生举例:如大象约重 4 吨,大黄牛约重 1 吨,家中上月用水约 5 吨 教师举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 年消耗的食品量从而进行环保教育。 与克、千克相比较,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吨作单位? 结论: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认识进率 1 吨1 000 千克。 (1)出示两辆

    12、车的图片,其中一辆车身上写着 2 000 kg,另一辆车身上 写着 4 吨。 填一填:2 000 kg=()吨 4 吨=()kg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 1 000 千克是 1 吨, 2 000 千克就是 2 吨; 1 吨是 1 000 千克, 4 吨是 4 000 千克。 吨与千克的进率是 1 00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吨作单位的数, 要去掉 3 个 0;把用吨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 3 个 0。 (2)判断。 (3)解决问题。 看图,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怎样思

    13、考的? 学生 2: 都变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 5 吨5 000 kg, 5 000-2 000=3 000(kg)。 总结:可以统一成用吨作单位,也可以统一成用千克作单位。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堂练习 六、课后延伸(可用计算器) 一个鸡蛋大约重 50 克,如果 1 个人 1 天吃 1 个鸡蛋,多长时间能吃掉 1 吨鸡蛋? 教学 反思 总第总第 4 4 课时课时 教学 设计 余朝友 执 教 余朝友 课 题 克、千克、吨的认识 课 时 第 4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练习一内容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

    14、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应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 重点 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 难点 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 准备 挂图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 一、选择单位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 板书:克千克吨 g、kg、T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个单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较轻较重很重 (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 个梨重 180() 。 爸爸的体重是 67() 。 1 头河马大约重 1() 。 1 本连环画约重 216() 。 一辆大货

    15、车运白菜 3() 。 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 50 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 了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 250 克的牛奶、一个 55 千克的鸡蛋和一个 200 吨的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的小狗告别,这 只小狗足足有 20 克重。我背起 3 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 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 4 克的粮食的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 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单位换算 1 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 1 000。 板书:克 1 000 千克 1 000 吨 26 页:

    16、第 7 题) 4 000 g=()kg 9 kg=()g ()g=7 kg 6 吨=()kg 8 000 kg=()吨 ()kg=4 吨 学生独立作业,完成之后,请学生评讲,就 4 000 g=()kg,6 吨=()kg 这两 题追问单位间的进率及思考过程。 3、或 25 kg25 g 999 g1 kg 5 吨5 000 kg 4 800 kg48 吨 56 kg65 kg 7 kg7 000 g 2 吨1 999 kg 5 000 g5 吨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图及题目:有 5 000 克白糖,每 1 千克装 1 袋,可以装多少袋? (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

    17、题,同桌相互解决。 (3)出示图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总结: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 (4)出示图及题目: 王叔叔家装修房子,这是他在一个建材市场购买材料的清单: 水泥河沙地砖红砖墙砖 2 吨 3 000 千克 1 100 千克 1 吨 900 千克 王叔叔租了两辆准载 4 吨的货车,可以怎样装货?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数学小调查 (1)到商店调查下面商品有多重。 一把挂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 (2)查阅资料,调查下面的动物有多重。 一头牛、一头鲸、一只蜂鸟、一只鸵鸟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并

    18、自己交流。 教 学 反 思 第二单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 能正确地口算 l0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在本单元中,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 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笔算乘法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问题解 决”的教学,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 能够正确地口算 l00 以内的加减法, 但缺少 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而言计算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训练使学生厌烦,使学生对数学失 去兴趣。 因此适

    19、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一位数 乘多位数,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 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允许学生用迁移、类推等方法展示思维过程和结果,给他 们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2、经历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过程。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20、、三位数的乘法。 学法指导 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允许学生用迁移、类推 等方法展示思维过程和结果,给他们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 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 课时安排(共 18 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7 课时 一位数乘三位数6 课时 问题解决1 课时 整理与复习1 课时 练习七1 课时 单元测试2 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9 页的例 1、例 2. 课 型 计算课 第 1 课时 教学模式 情境引入新课尝试讨论交流小

    21、结点拨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进行口算。 2、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转化法、类推法。 教 学 过 程 及 师 生 活 动 批注与反思 一、引入 1、出示教材第 8 页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在这个动物乐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2、提问:对于图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解答?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交流,说说怎样列式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3)指名汇报。 3、揭示课题:今天

    22、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 师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致(口算)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例 1)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 3 箱鸡蛋,每箱 20 个,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甲:20+20+20=60。 乙:203=60,想:3 个 20 的和,也就是 20+20+20=60。 丙:20 3=0,想:2 个十乘 3 是 6 个十,就是 6

    23、0。 丁:203=60,想:因为 23=6(二三得六),所以 203=60(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摆摆,理解算法。 教师:你能根据算式的意义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口算方法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出代表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3)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 果后,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 教 学 过 程 及 师 生 活 动 2、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出示教材例 2)仔细看图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我们该怎样列式

    24、?又该如何计算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并试着口算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口算方法。 (3)集体交流。 (4)摆小棒掌握算法。 想一想 132 的意义是什么?(2 个 13) 根据 l32 的意义,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来。 小组互相说一说口算顺序。学生边说,边动手操作。 (先拿出表示 102=20,2 个 10 的小棒是 20,再拿出表示 32=6,2 个 3 的小棒是 6,合 起来是 26,20+6=26。) 教师板书;132=26 想:l3=0+3,102=20,32=6,20+6=26。 归纳总结: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

    25、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9 页例 l 的“试一试”。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观察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强调: 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 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 计算出结果后, 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l 个 0。 2、让学生完成第 9 页例 2 的“试一试”。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知道一般采用转化成表内乘 法或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 五、作业 口算: 602

    26、= 504= 903= 807= 233= 422= 124= 223= 六、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例 1:203=60(个) 想:2 个十乘 3 是 6 个十,就是 60。 例 2:132=26(个) 想:l3=10+3,102=20,32=6,20+6=26。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课 型 计算课 第 2 课时 教学模式 情境引入新课尝试讨论交流小结点拨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

    27、算。 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 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创设情境法。 教 学 过 程 及 师 生 活 动 批注与反思 一、情境引入 1、 多摸体课件出示例 3 情境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自由发言。 ) 2、爸爸摘的这 6 筐梨共有多少千克?你会怎样做?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把每筐梨都称一称,然后把每筐的重量加起来得出总重量;6 筐梨的 重量可以不是精确的数字,用估算的方法即可。) 3、 教师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8、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二、探索新知 1、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例 3 问题(1)6 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问: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甲:326180(kg),把 32 看成 30 来计算。 乙:因为 32 接近 30,把 32 看作 30 来计算,即 30+30+30+30+30+30=180(kg) 丙: 根据题意可以列式为 326, 因为只需要知道这 6 筐梨大概的重量, 所以将 32 看

    29、成 30, 计算 306=180(kg)就可以了 (2)引导学生对比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第三种方法较为简便、快速。问:这里应该用“=” 还是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因为 180 是 306 的精确值,应该用“=” 。 教师追问:180 对于这道题来说是精确值吗? 学生讨论,思考得出 180 是这道题的估算结果。 (3)问:为什么把 32 看作 30,而不看成 40 呢? 小组内讨论,并集体交流。 (因为 30 千克和 32 千克相差 2 千克,而 40 千克和 32 千克相差 8 千克,所以 32 最接近 30, 把 32 看成 30 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重量,即越接近于 32,误差便越

    30、小。) 2、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2)? (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算出估算方法及结果。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2)指名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 l0 页例 3 的填空。 3、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估算方法。 估算步骤:找出两位数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注 意如果是所列算式的精确值要用“=”,实际是原题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l0 页“课堂活动”第 l 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31、一个打字员 l 分钟能打 89 个字,一份文件他打了 8 分钟。这份文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计算结果虽然 是原题的估算值,但仍然用“=”。 五、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6 筐梨大约有多少千克? 306=180() 32 接近 30,把 32 看作 30。 答:6 筐梨大约有 180 千克。 (2)3 袋化肥大约重多少千克? 503=150(kg) 48 接近 50,把 48 看作 50。 答:3

    32、袋化肥大约重 l50 千克。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1 页练习二。 课 型 练习课 第 3 课时 教学模式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小结点拨小结点拨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梳理、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2.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的方法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 教 学 过 程 及 师 生 活 动 批注与反思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

    33、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学会了把一位数乘整十数转化成表内乘法 来进行口算;还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以及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通过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我们一起来回顾交流一下,共同完成练习二。 二、巩固练习 (一)仔细看图,列出算式。 练习二第 1 题。 1.仔细看图,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在课本上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3.交流、订正。 (二)认真观察,发现秘密。 练习二第 2 题。 1.独立计算出结果 2.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及结果,说一说你的发现。 3.反馈汇报。 (三)算一算,说一说。 练习二第 3 题。 1.口算出结果,写在书上。 2.说说口算方法,组内交流

    34、。 3.指名汇报。 (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练习二第 8 题。 1.仔细读题,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求一篇 400 字的作文稿她 8 分能不能打完,首先要求什么?组内交流汇报。 3.怎样求出她 8 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4.列式计算。 5.反馈汇报。 6.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组内讨论后汇报交流。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 4、5、6、7、9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题你还没太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3 页例 4 及相应

    35、的练习。 课 型 计算课 第 4 课时 教学模式 情境引入新课尝试讨论交流小结点拨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 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方法 尝试法,引导法,迁移法 教 学 过 程 及 师 生 活 动 批注与反思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 4 图,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质疑: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2.口答列式。124

    36、3.尝试计算。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2)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将其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3)指名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方法一:连加。12+12+12+1248 方法二:分解组合。1210+2,10440,248,40+848 方法三:用小棒摆图。 (略) 方法四:画图。 12 12 12 12 48 二、探究新知 1.讨论比较算法。 讨论:以上哪种算法比较简便:说明原因。 组内讨论,集体交流,并说明理由。 2.合作学习,探索竖式。 你能试着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将这几个算式写成竖式吗?试试看。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写出讨论结果。

    37、师巡。 (2)指名板书讨论结果。 (3)说说自己的思路。 (4)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 3、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1)师展示乘法竖式。 (2)同桌互说 124 笔算竖式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13 页“试一试” 。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交流订正,并说说竖式计算的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4 页例 5 及相应的练习 课 型 计算课 第 5 课时 教学模式 情境引入情境引入新课尝

    38、试新课尝试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小结点拨小结点拨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 2.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 掌握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进位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尝试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出示例 5,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由图解题。 (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实际上是求什么?(3 个 24 是多少?)如何列式?(243) (2)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

    39、法。 (板书课题) 2.探讨算理算法。 (1)学生独立探索。 (试算) (2)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3)分组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师板书。 (4)课件演示,借助摆小棒的过程,说明用 3 乘 24 个位上的 4 得 12,然后再肜 3 乘 24 十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位上的 2 得 6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演示时,强调进位要打进位点。 (5)讨论以上计算方法哪种好,并说明理由。 (6)生边列竖式计算,边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3.明确算法。 讨论: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4 页“试一试”

    40、。 2.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1)14 的 6 倍是多少? (2)3 个 28 相加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强调:列竖式计算时,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 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四、课堂小结。 (略) 。 五、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243=72(个) 答:一共有 72 个玩具。 203=60 43=12 60+12=72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4 页例 6 及相应的练习。 课 型 计算课 第 6 课时 教学模式 情境引入新课尝试讨论交流小结

    41、点拨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一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 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法、情境引入法。 教 学 过 程 及 师 生 活 动 批注与反思 一、引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参观吗?你最想到什么地方去参观?(指名学生交流)今天, 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科技馆去参观(课件出示:教材例 6 的情境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 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已知:有 9 辆这样的客车,每辆车准载客 35 人。问 题:

    42、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 2、学生思考:求“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359,也就是求 9 个 35 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9=)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 提问:你能估计这 9 辆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吗? (1)小组讨论估算方法。 (2)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学生 l:1 辆车载客 35 人,l0 辆车载客是 350 人,9 辆车载客的人数一定比 350 人少。 学生 2:309=270,409=360,因为 35 比 30 大,比 40 小,所以 35X 9 的得数在 270 和 360 之间。 2、算一算。 思考:真的像我们估计的那样吗?

    43、请同学们计算出它准确的结果进行对比。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答题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学生 l:3510-35=315(人) 教师追问学生 l:你为什么要这样算? 学生 l:先口算出 10 辆车载客的人数,再从 l0 辆车载客的人数里减去 1 辆车载客的人数就 是 9 辆车载客的人数。 学生 2:359=275(人)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学生 3:359=315(人) (选出两名用竖式做,而结果不相同的同学,分别 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竖式。) 3、议一议。 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都是竖式计算,结果却不同昵? (1)小组讨论。 (

    44、2)班内交流,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 (学生 2 乘完十位后,忘记加个位进上来的数了。) 4、说一说。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个计算过程。 (个位上 59=45,向十位进 4 后,十位上 39=27,表示 27 个十,27 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 上来的 4 个 十,就是 31 个十,3 应该写在积的百位上,l 应该写在积的十位上。) (2)教师小结:9 与 3 乘得 27,加上个位的进位数 4 得 31,要向百位进 3 十位写 1,由于第 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 3 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l5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

    45、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计算时需 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课件出示)找出错因,并改正。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集体改正,并说明错因。 教师强调错因:(1)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2)进位加错。(3)错用进 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来来说一说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笔算: 284= 438= 275= 148= 六、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位数 第六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 359=315(人) 答:最多可以乘坐 315 人。 集体备课教学设

    46、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6 页练习三 课 型 练习课 第 7 课时 教学模式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小结点拨小结点拨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准确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 运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归纳法。 教 学 过 程 及 师 生 活 动 批注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谁来说一说笔算方法? 追问:在

    47、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2、同学们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掌握得怎样。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我们一 起完成练习三。 (板书:练习三) 二、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16页第3题。 提出要求: 1、让学生在答题纸上进行竖式计算。 2、指名上前板演。 3、小组讨论,找出板演同学错误的原因。 4、指名订正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5、小组内交流计算结果,并进行订正。 (二)找错因。 出示教材第17页第7题。 提出要求: 1、仔细观察,判断对错。 2、说一说计算错误的原因。 3、在答题纸上进行改正。 4、投影仪展示改正结果。 (三)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l6页第2题。 提出要求: (1)仔细看图、读题,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讨论结果。 (3)请同学们独立列出教材第2题第(1)题算式,求出结果。 (4)反馈汇报。 (5)要求“买 9 盒彩色笔,100 元够吗?”要先求出什么?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