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冀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 资源ID:153810       资源大小:174.21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冀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1、一、厘米、分米、米厘米、分米、米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认识厘米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 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 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教 法】: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 【学【学

    2、 法】: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 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 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 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 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学生估计后发言。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 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

    3、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 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 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 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试量后交流。 (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 那么长,然后再测量, 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 4 根铅笔那么长; 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 3 个文具盒那么长; 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 6 拃。 教

    4、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 结果会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 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 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 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 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 ;有小格;有数字 0、1、2、3、4;还有 cm 等。 (2)引导

    5、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念。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 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 厘米记作 1cm。 教师说明:从“0”到“1”就是 1 厘米长。 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1 厘 米的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 1 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 长度、订书钉长度等。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 长度。 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 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

    6、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 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 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 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 1 厘米的 空间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交 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 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 三、动手操作 1、用直尺测量 (1)测量彩色纸条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测量,经历测量过程探究测量方法。然后在看 书中测量方法。 齐读: 把直尺的齐读: 把直尺的 0 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2)测量一段毛线的长度。

    7、 问:毛线的长度怎样测量呢?生:把毛线拉直再量。 师:毛线拉直后,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教学生画出线段,在测 量) (3)完成“试一试”的测量线段。 2、用直尺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让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画任意长的线段。教 师指导。 (2)按要求画线段。 指导学生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并在线段下面标出长度单位。 师生总结画法:从直尺的师生总结画法:从直尺的 0 0 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 厘米长。厘米长。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 1、2、3 题目。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尺子上的“厘米”就

    8、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 厘米记作 1cm。 把直尺的 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 0 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米的认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 米100 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 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

    9、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 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 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教【教 法】: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 【学【学 法】: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生: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是个长度单位, 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 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 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

    10、不错,老师这有一道 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1)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 12 厘米的刻 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 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 大家共同解决。 (2)学生提问题 (如 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 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米的认识、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 字母“m”来表示 (3)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

    11、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 10 厘 米为单位的) 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 1 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 1 米直 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 1 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 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 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 部位是 1 米,看看你的身高比 1 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 1 米,2 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 1 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 1 米长的

    12、线段的上面画出 1 厘米 师:1 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 厘米、20 厘米、 30 厘米、100 厘米 (3)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 1 米里面是不是也有 100 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 1 米长的线段上,以 10 厘米为单位,分成 10 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板书:1 1 米米100100 厘米厘米 或或 1m=100cm1m=100cm (5)教师出示卷尺.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

    13、时,一定 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 尺子要拉直, 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 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 6( ) ,黑板长 2( ) 小明身高 124( ) ,课桌高 90( ) 2练一练的 1、3 题。 3.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米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 量后进行汇报,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100 厘米 或 1m=100cm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

    14、名称: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 1 分米有多长。认识米与分 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 1 米=10 分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 的经验。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 1 米=10 分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5、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教 法】: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学【学 法】: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 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尝试探究 1、认识分米。 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1)观察直尺得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2)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新知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初步感 知分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先展示两根线绳(一根长 1

    16、米,1 根长 1 厘米) :现在老师要 考考你们的眼力,比一比,看一看老师手里的绳子大约有多长? 你们的眼力可真好,简直就是火眼金睛了。 看:老师这还有一根线绳(师拿出 1 分米的线绳) 。请同学们再 用手比一比,并想一想:这根线绳与刚才拿出来的这两根线绳比较有 什么不同。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说:这根线绳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 呢?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 (板书课题) 教师: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分米也可以用 dm 表示。 板书: 分米(dm) 1、认识 1 分米的实际长度。 (1)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尺子,1 厘米 1 厘米地数,数到 10 厘米,

    17、看看 10 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这 10 厘米就是新的长度单 位“1 分米”。 观察直尺上的一分米的长度你能知道什么?1 分米就是 10 厘米, 教师板书:1 1 分米分米=10=10 厘米厘米 或或 1dm=10cm1dm=10cm 学生齐读两遍。 (2)学生伸出手比一比 1 分米的长度,感受 1 分米的实际长度,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手腕到指尖大约有多长? 现在我们大家来在教室里找一找,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是 1 分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纸条,量出 1 分米、2 分米、3 分米 的长度给同桌看,互相验证一下是否准确

    18、。 2、认识米与分米的关系。 (1)我们再来数数,米尺上有多少个 1 分米。 师:1 米和 1 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得出 1 米里有 10 个 1 分米。 板书: 1 米=10 分米 (2)请学生想想,已经学会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 四、练习 1、 50 分米=( )米 100 厘米=( )分米=( ) 米 3 米=( )分米 40 厘米=( )分米 2、完成练一练的 2 题。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分米也可以用 dm 表示

    19、 1 分米=10 厘米 或 1dm=10cm 1 米=10 分米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我们的测量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 长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 或物体长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 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工具

    20、,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教【教 法】:法】:实际操作、体验探究 【学【学 法】: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利用体检场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按 体检表上的要求进行估计和测量。 二、自主测量、体验探究。 1、学生分组活动,自主操作记录自己的现在。 2、小组间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并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 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解决的呢?” 3、突出问题:“在测量物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 解决。 三、实践与拓展。 充分放手,让学

    21、生到室外自主测量。 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来到户外,通过小组活动, 在学生的互相检查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让 他们逐渐学会认识他人,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应用意识,感受 数学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为了调查同学们的发育情 况一会儿要对你们进行全方位的体检, ,测量自己身体的这一 项就由我们自己来完成.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的工具, 认真完成此项任务,一会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谁 是出色的小小测量员。 学生兴高采烈地准备认真完成此项任务。 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 预设小组活动结果: 小组一: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手长、脚长,其

    22、他的小组 合作完成。 测量前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 选用合适的工具, 这样会方便很多。 小组二: 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 xx 是全班最高的, 他 125 厘米。 小组三:到底是 1 米 29 厘米高还是 125 厘米高呢?一个用 米,一个用厘米,长度单位不统一,怎么进行比较呢? 小组四:要先统一长度单位, 小组四:什么是一步长? 小组五:我们组课前就问过家长,是从前脚尖到后脚尖的 距离算一步的长度。 第五小组能够做到积极质疑并自己先找答案,非常好,我 们要向他们小组学习。 小组六:我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还利用剩余的时 间测了课桌间的距离,椅子的高度。 学生一定会自己总结出答案: 生

    23、一: 要统一长度单位。 生二: 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生三: 第一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这可以让我们更 准确的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小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估计一下物体长度,选用 合适的测量工具,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只要你掌握 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物体,那就是一个出色的小小测量 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我们的测量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二、有余数的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有余数的除法(1)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 程,理解有

    24、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 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教 法】:法】:操作探究、讲练结合 【学【学 法】: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 102。 (

    25、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102=5” 。 提问:如果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 10 除以 2 等于 5 的含 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3)提问:如果每人分 3 根,最后把这 10 根都分完了吗?(没有) 剩下的 1 根,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剩下的 1 根不够分) 比一比:同样是 10 根小棒,如果每个人分得 2 根或者每个人分得 3 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数

    26、不同,如果每个人分得 2 根 正好分完,如果每个人分得 3 根,还剩 1 根没分掉) (4)如果还是这 10 根小棒,每人分 4 枝,5 枝、6 枝,分得的情 况又会怎样呢?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们分组活动。 3. 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 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种情况是分 了之后还有剩余) 问:这些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提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 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 来呢? (学生列式

    27、,独立完成。) 师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把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分给了几个人,还剩几根?(学生完 整回答。) 教师讲解并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就是求 10 里有几个 3。)算式中的 10 和 3 分别表示什么? 提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也就是说明 10 里面最多有几个 3 ?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 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 6 6 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 上,这个数叫余数。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 10103=33=31 1 读作:读作:1010 除

    28、以除以 3 3 等于等于 3 3 余余 1 1。) ) 请学生齐读算式,井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 二、自学课本 1、分画片 (1)引导学生像分小棒一样,自主或同桌合作进行分画片(用 小棒代替) 师提问:如果 21 张画片,每个小朋友分 5 张,够分给几个小朋 友?能全部分玩吗?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2)汇报、交流,并列算式。 板书: 215=4(个)1(张)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2、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

    29、余数的除法来表 示?余数表示什么?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 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 13 页“练一练”第 1 题。 四、小结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15=4(个)1(张) 余数 215=41 读作:21 除以 5 商 4 余 1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有余数的除法(2)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30、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 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 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教 法】:法】:操作探究、讲练结合 【学【学 法】: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

    31、我知道了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 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还学会了读、写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分小棒 指导学生把 17 根小棒按书中要求,进行分一分。 (1)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173=5(根)2(根) (2)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174=4(根)1(根) (3)平均分成 5 份呢? 175=3(根)2(根) (4)平均分成 6 份呢? 176=2(根)5 根) 分完后,指明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 除法的意

    32、义。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比较上面各题中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们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1)所有算式中的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 3、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在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板书: 余数除数 4、算一算 (1)学生算一算例题 2 的有余数除法,并把结果填在里。 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2)议一议 一个数除以 6,它的余数

    33、可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 最大的余数是几?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最小的余数是 1,最大的余数是 5(比除 数 6 小 1) (3)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 7 的除法算式, 并观察余数的 大小。 师生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最小的余数 是 1,最大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1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一练的 1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体 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四、小结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173=5

    34、(根)2(根) (2)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174=4(根)1(根) (3)平均分成 5 份呢? 175=3(根)2(根) (4)平均分成 6 份呢? 176=2(根)5 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 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中每个 数的含义,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示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

    35、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 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教 法】:法】:操作探究、讲练结合 【学【学 法】: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 (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 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 4 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

    36、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摆,并说说怎么摆的。其余学生自主 练习摆。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 根) 按几根圈一个圈?(4 根圈一个圈) 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 (2)引导学生说出 13、4、3、1 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37、。 1. 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 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 13 叫被除数,4 叫除数,3 叫商,1 叫余数。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 是 4 和 3 的积, 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 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 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 (1)教师板书:“”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38、。 (2)继续板书 :“”,被除数 13 表示有 13 根小棒,除 数 4 表示每 4 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 13 根小棒,每 4 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结果是可以分成 3 组,3 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 要分 13 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 经分掉了12根的?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 来的? 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 均分 13 根小棒,已经分了 12 根,还剩几根? 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

    39、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 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 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 30 只纸鹤,每 6 只穿一串,能穿几串? 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并列出横式,用竖式计算。 板书 306=5(串) 2、 30 只纸鹤,每 7 只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只? 学生自主尝试:列出横式,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 板书:307=4(串)2(只) 指名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名称及含义。 3.比较交流。 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40、? 分完后有剩余的 时候,我们又该怎样表示? 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将所学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 写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写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 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 的情况。 】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2.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 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竖式计算

    41、有余数的除法 30 只纸鹤,每 6 只穿一串,能穿几串? 板书 306=5(串) 30 只纸鹤,每 7 只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只? 板书:307=4(串)2(只)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 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有 余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与同学 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教学

    42、重点】 : 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教 法】:法】:自主练习、指导讲解 【学【学 法】:法】: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7 96 2l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 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 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明确概念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 l0 根小棒。

    43、 (1)10 根小棒,每 5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l05=2 (竖式)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 2。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 根小棒,每 4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板书) 提问:商为什么是 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 2。 (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尝试算 出示例题:郁金香每枝 9 元,马蹄莲每枝 7 元,康乃馨每枝 4 元 (1)30 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还剩多少元? (2)30 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多少元? (3)30 元钱能买几枝康乃馨,还剩多少元? 出示后,学生弄清

    44、图意。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 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注意正确书 写除数和余数的名称单位。最后写上答语。 3、试一试 用 50 元钱分别买上面的三种鲜花,各能买几枝,还剩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提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必 须得注意些什么?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 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1)30 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还剩多少元

    45、? 309=3(枝)3(元) (2)30 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多少元? 307=4(枝)2(元) (3)30 元钱能买几枝康乃馨,还剩多少元? 304=7(枝)2(元) 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 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 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

    46、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 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教 法】法】 :情景教学、重点讲解 【学学 法】 :法】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小黑板出示:口算练习)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理解“最多”“至少”的含义,为新课埋 下伏笔。同时,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是本课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复习 必不可少)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出示例题: 租船问题(1) 18 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 4


    注意事项

    本文(冀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