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154680       资源大小:51.0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阅读与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9 分) 材料一: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 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 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 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 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 在一

    2、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 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 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 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 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 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 擦里陶炼出来

    3、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 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 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 “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 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 白; 还要怕口说无凭, 画个押, 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

    4、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 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 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 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 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 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 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 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

    5、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乡土本色 ,有删改) 材料二: 乡土作为人类诞生的摇篮,成了人类共同拥有的童年记忆。当人类成群结队地拥向文明 发达的城市之后,人们的情感与乡土仍然有着不能阻断的精神联系,乡土成了人类永恒的精 神家园,也是滋补作家的肥沃土壤。马克 吐温对家乡密西西比河的乡村生活的描摹,福克纳 对美国南方风情画般的描绘,以及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对俄罗斯的广阔草原、森林 和乡村生活的由衷赞美,都已证明乡土像母亲一样孕育了诸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中国, 从乡土小说的奠基者鲁迅、茅盾、沈从文、废名,到后来的汪曾祺、孙犁、莫言等,他 们始终痴情地关注着那片充满苦难与温情的乡土。 一般意义上

    6、的“乡土文学”作家是以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 这是相对于其他生活领域(如 城市、军营、知识界等)而言的。这些“乡土作家”特别地关心乡间外观上和一般生活形式上 区别于其他生活领域的特色,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笔下乡间的独特性,并一律带有较为浓重的 “乡恋”色彩。与此不同,莫言笔下的乡间世界基本上是在同一空间内展开。高密东北乡, 一个中国古老、充满苦难的乡村,它不是历史主义者眼中的某个特定阶段的乡村,而是一块 永恒的土地,被时间滤去了历史附着在乡村生活表面的短暂性特征,其生活呈现为最基本 的形态:吃、喝、生育、暴力、死亡他努力书写高密东北乡人的贫苦,写出他们的艰 难抗争,写出他们虽贫困却有着不屈的精神、美

    7、好的道德与淳朴善良的人性,表现了作家 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去整合现实、祈求故土复兴的美好愿望,成就了他的诺贝尔文 学奖的高度。(节选自黄志刚莫言小说乡土情结探源 ,有删改) 材料三: 乡土情结作为中国人集体潜意识里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由农耕文明和儒家思想演化而 来,其基本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归隐山林的乡土情结。归隐山林源于志士或诗人对世俗社会人情世故的厌恶,更 是对乡土自然的内心向往。 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 而甘享乡居的宁静。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是最形象的注解。 其二,思念故乡的乡土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 ”思乡思

    8、亲本身就是一种浓厚的乡土情结, 正是这种乡土情结的存在, 即使“少 小离家老大回”,但乡音始终未改。对于故土,国人始终是难以割舍的。 其三,衣锦还乡的乡土情结。 史记 项羽本纪中写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谁知之者!”项羽为何乌江自刎?从这句诗中可窥其因。衣锦还乡的乡土情结是人的欲望和 价值扩大化的一种体现。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事业的成功只有得到乡人的认可 才是最大的荣耀。(节选自高申贵关于中国人乡土情结的文化思考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土社会的生活往往受地域限制,域内接触多,与外界隔离,各自保持相对的孤立。 B终老

    9、是乡的乡民生活在礼俗社会里,他们无须选择生活环境,接触的是“熟悉”社会。 C从乡村社会里得到的自由与法理社会的自由固然不同,但也不能突破规矩的约束。 D乡土社会的信任是从熟悉中生成的,而这样的信任就只表现在当地内部人之间。 答案 D 解析 D 项“表现在当地内部人之间”错,材料一第五段中说:“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 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 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走向城市的人们割舍不下与故乡的联系,故中外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乡土小说作品。 B文中“与此不同”的不同点主要是指莫言描绘的乡间,滤去了表面的短暂性特征。 C乡土情结的产生与农耕文明、儒家

    10、思想密切相连,很多古诗文都表达了这种心态。 D乡土情结有多种类型,其中思乡思亲的情结对于国人来说更为浓厚,更值得推崇。 答案 C 解析 A 项“乡土小说作品”错,文中说到外国作家时,并未明说他们的“作品”是小说。 B 项说法有误,“与此不同”的不同点主要是指“莫言笔下的乡间世界基本上是在同一空间 内展开”。D 项“更为浓厚,更值得推崇”于文无据。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证明乡土社会“熟悉性”论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B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 C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

    11、“王大哥”,绝不会因之认错了人。 D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会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 答案 B 解析 这里主要谈的是地方性。 4从论述结构上看,材料一是层进式,还是并列式?为什么?请简要说明。(4 分) 答:_ 答案 材料一是层进式。文章先论述“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地方性产生熟悉性,熟悉性产 生信任性。 5 学校要召开关于“乡土文化”专题会, 请就上述三则材料做成三个主题的演示文稿在会上 作介绍。这三个主题是什么?分别有哪些要点?(6 分) 答:_ 答案 乡土社会的特点:地方性熟悉性信任性。乡土是滋补作家的肥沃土壤,乡土 文学的两种表现:一是写独特性的“乡恋”色彩,二

    12、是写恒定性的理想家园。乡土情结的 类型:归隐山林、思念故乡、衣锦还乡。(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11 分) 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费孝通 1910 年 11 月 2 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松林镇。由于受到曾留学日本的父亲和喜 欢新思想的母亲的深刻影响,费孝通在蒙童时代就开始接受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式教育。 1928 年,带着医学救国的理想,费孝通进入东吴大学学习医学,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 当时中国的很多问题光靠医学是不能解决的,而是要首先解决人的问题。于是在 1930 年,在 北京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许仕廉的影响下,他注册进入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了他 的学术

    13、人生。 1935 年夏,在老师吴文藻的推荐下,费孝通应当时的广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瑶山开始了广 西特种民族考察。考察中,费孝通误入瑶人设下的“虎阱”,身受重伤,在养伤期间就开始 进行了对中国江南村落小社区的田野调查。1936 年秋,费孝通带着他养伤期间的调查结果远 赴英伦深造。在导师马林诺斯基的指导和鼓励下,根据出国前的社会调查成果,完成了他的 成名大作江村经济 。在书中费孝通通过对乡土中国的描述,从历史的变迁中进行客观 调查分析,认为小城镇包含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大问题。 江村经济于 1939 年在伦敦出 版后, 被欧洲许多大学的人类学学生奉为必读参考书。 费孝通也因此在 1981 年获得英国皇

    14、家 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最高奖赫胥黎奖。 1946 年 7 月,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费孝通面临的处境十分危险。但是费孝通并没 有因此就放弃了对专制的批判,他在这是什么世界一文中写道:“一个国家怎能使人人 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杀!人类全部历史里从来就没有过这种事。我们如今活在什么样的世 界里?” 1957 年费孝通因创作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错误地划为右派。“文革”中,受到反 革命集团的迫害,住牛棚、下干校,一切学术研究活动都被迫停止,直到 1979 年复出。当事 后有人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作出上联“早春前后,大江南北,一例前生事”请他对时,他 慨然对曰:“千秋功罪,文章高下,尽付后人论。”

    15、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费孝通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学术生命。作为一个社会人类学家,费 孝通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但他每年都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搞调查,他边行走,边调查,边 思考,他多次提出改变穷困地区的重要建议,把他的智慧全部献给了祖国。正如他晚年所写 的江村偶读一诗:“李白六十二,杜甫五十九。我年已古稀,虚度岂可究?梦回苦日短, 碌碌未敢休。文章千古事,万顷一沙鸥。” 2005 年 4 月 24 日 22 时 38 分,费孝通结束了他半个世纪无愧于心的考察,中国失去了 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中国知识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作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

    16、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用 生命、劳动和乡土完美结合的爱国情怀是最不怕岁月冲刷的。(摘自大师中国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他 80 岁生日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他说志在富民。他的学术是 为人民服务的学术, 他说: “我所知道的是真正的学术, 是有用的知识, 学术可以做装饰品, 也可以做食粮的。”他“反对为研究而研究,为理论而理论,为定量而定量”。 (王超华一代宗师费孝通) 他一生的志愿就是如何使一穷二白的中国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并为此奋斗不息。几十 年来,他奔波于全国各地,调查研究,著书立说,影响深远。其主要著作有: 江村经济 乡 土中国 行行重行行 学术自述与反思 中华民

    17、族多元一体格局 重访英伦等。 (蒋晔、武京予费孝通)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费孝通在 1981 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赫胥黎奖,因而他的成名作江村经济 被欧洲许多大学的人类学学生奉为必读参考书。 B在“文革”中,费孝通受到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但他慨然说:“千秋功罪,文章高下, 尽付后人论。”可见,他并没有被历史的漩涡吞没。 C费孝通能成为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既有父母和系主任许仕廉的影响,也与老师的帮助 和鼓励分不开,还和自身的追求及努力息息相关。 D文中多次引用费孝通的话,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并丰富了 传主的思想精神

    18、,同时使传记具有更为感人的力量。 答案 C 解析 A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被欧洲许多大学的人类学学生奉为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 此在 1981 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最高奖赫胥黎奖”。B 项时间错误, 依据原文“千秋功罪,文章高下,尽付后人论”这句话是费孝通在“事后”说的,而非“在 文革中”说的。D 项“文学性”错,所举出的具体事例只有真实性,无文学性。 7“梦回苦日短,碌碌未敢休。”这两句诗在费孝通的一生中是如何表现的?(3 分) 答:_ 答案 费孝通在 80 多岁高龄时, 依然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去调查, 把智慧全部贡献给了国 家;在伤痛期间,费孝通坚持实地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

    19、,出版江村经济一书;几 十年来,他奔波各地,为中国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奋斗不息。 8作为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费孝通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 答:_ 答案 躬行实践,学以致用:费孝通注重调查实践,实事求是,他反对为研究而研究,认 为真正的学术是可以做装饰和粮食的。爱国爱民,孜孜不倦:他弃医从文,一心要改变农 民的穷困,志在富农,为完成志愿碌碌不休。勇敢无畏,积极进取:在处境危险的时候, 依然批判专制,“文革”后复出,他一如既往,开始他的第二次学术生命。乐观自信:当 别人提到他遭遇的不幸时,他总是坦然面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15 分) 十八岁的旷野

    20、冯彩霞 小师傅叫细刻,只有十八,和我同岁,而我得叫他师傅。在知道他的实际年龄后,我喊 师傅就不大情愿了。我跟在他身后,看他将漆熟练地刷在门框上,刷子翻飞,漆薄而匀。刷 完后他扭回头,脸上有得意之色。我撇嘴,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刷漆吗?用不了两天我 就会刷得比你好! 看我不服,又领我走到另一个房间。一扇未完工的木门架在工作台上。他拿起刨子,闭 上一只眼。刨子在木门上轻快地滑翔,刨花像浪花一样翻卷,木头的清香塞满了我的鼻孔。 他吹着口哨将刨子交给我。我整个身子俯在木门上方,双手端平刨子,然后向前推进,刚推 了不足二十公分,卡住,拿起刨子再推,再卡住。我满头大汗地抬起头,他眉梢眼角里满是 挑衅,好

    21、像在说,怎么样?服不服? 我从背包里拿出素描纸, 对着他唰唰几笔, 一幅肖像出现在纸上。 他瞄了眼, 不屑地说: “怎么把我画成这样?” 后来,他刨木门,我就在旁边看书,看诗潮 ,看十月 。他偶尔看一眼封皮,嘴撇 得能跨过鸭绿江。他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诗人,你能为它做首诗吗?”我瞧一眼那棵梧 桐树,一棵破树有什么好写的?既没开花,也没落叶。我涨红了脸说:“你也知道诗?” 这叫实习吗?考进这个学校,而且学习装饰设计专业,刚入校两个月,学校就将我们扔 到这个工地上,美其名曰:初步感知。 日子就像窗外无精打采的梧桐。 小师傅今天对着块小木料雕刻。我坐在旁边的一块木板上,大声朗读海子的诗: “从明天

    22、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小师傅的刻刀上下翻飞,偶尔他会将那块惨遭蹂躏的木块举到眼前,反复地看。他当我 不存在可以,怎么可以漠视海子?小师傅只会背咏鹅 ,他也许根本不知道海子这个人。 百无聊赖,我又拿出素描纸,细细端详他,擦了又改。发现他正盯着我看,我长舒一口 气, “师傅, 没把你画丑吧?”他点了点头说: “太俊了, 这还不是我。 ”到底哪里不像了? 他慢声细语地说:“你画的人在想什么?”我一愣,我怎么知道?他说:“你都不知道他想 什么,怎么能画得像呢?”我把嘴张得老大。这好像应该叫神韵,教画的老师曾说过。

    23、 与此同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条龙的龙爪正努力张开着伸向我。龙鳞片片都微 张着,龙头高昂,龙目奋睁,龙尾遒劲。底座是朵朵祥云。云的线条柔和,龙则恣肆张扬。 龙嘴里还含着一颗龙珠。 我看呆了, 小心地伸出手指, 拨转那颗木珠。 木珠轻盈地旋转起来, 像踮着脚尖跳舞的少女。我心花怒放,搂过那条龙细细抚弄。他说:“大小姐,慢着点,我 还得打磨呢。”我有些疑惑,这还用打磨?小师傅说:“不仅要打磨,还要上漆。”我结结 巴巴地问:“师傅,你能雕小的吗?”项链坠那么小。 再后来,我马不停蹄地跟在他后面刷漆,打排钉,弹线,刨木板,忙得不亦乐乎。他总 是表现得一本正经,说:“你得动脑子想想如果是你,这儿你

    24、想怎么设计,那儿你又想怎么 设计,知道了吧?”我说:“我学是因为你,我以后断然是不干这个的。”他说:“如果有 一天我再接到一套图纸,设计师的名字是你,你说会怎么样?”说完,他好像还充满了遐想 似的咂咂嘴。 工地外面是大片的旷野,绿草新鲜逼人。此后的很多天,他常常在旷野里独坐,或者看 天,或者叹气。 春节将至,工地还没放假,小师傅竟提前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打。有人说,他走前在工 地前的旷野里,一个人坐了半夜。 春节过后,我拿出小师傅的肖像,左看不像,右看不像。果真不像小师傅。有股热血直 冲脑门,我支起画板开始重画。小师傅紧锁的眉头,抽动的嘴角,偷偷的笑,不屑,羞,窘。 小师傅恨铁不成钢的苛责。小师

    25、傅轻快的口哨,躲避的眼神我的心怦怦跳动,我拿笔的 手颤抖不止,我决定去找小师傅,并将这幅画交给他,问问他,现在像他了吗?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五个小时的大巴,再转乘一辆当地蹦蹦车。蹦蹦车将我甩 在大山的脚下,扬长而去。 “姑娘,你是想进山吗?”我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我们是一个寨子的,细刻他师父的女儿,叫精雕,和她爸闹翻了。她不同意嫁给细刻 了,说怕耽误他。她爸一着急,得了场大病,接着瘫痪了。细刻这孩子,跟师父亲着呢。也 是,他亲爹娘也够狠心的,把这孩子扔山上,要不是他师父,细刻早就冻死了,要不就被狼 吃了。 听说细刻灵光得很, 什么都一学就会, 城里人都看重他呢。 他骨头里可能就

    26、是城里人! ” 我找到了小师傅家,精雕不在,小师傅正在喂鸡。这个院子和别的院子一样,都是石头 屋子木栅栏,还有个木匠的工作台。 小师傅看见我, 一脸的惊喜。 他局促地用毛巾擦净凳子递给我, 把水杯烫了一遍又一遍。 我对细刻说:“这小院真温馨,要是再有两个孩子,就更温馨了。”床上的老人眼神复杂地 望着我说:“你看看,这个家就这个样儿。” 我说:“这个家挺好呀,放心吧,老师傅,有细刻在,这个家会越来越好!” 我要走了。 我说:“再见,小师傅!” 小师傅的喉结动了动,并没有发出声音,只是冲我挥了挥手。 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一个包裹,打开层层包装,最后是一个小锦盒,红色绒面上静卧着 一只精巧的小龙。 这

    27、只龙晶莹剔透, 它的眼睛有些无奈, 似乎在看着我。 我的眼睛潮湿起来。 我的手指无法伸进去拨弄龙珠了,我用针拨弄它,它旋转起来,像快乐的木马。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师傅细刻,记忆中,常看到一个男人的背影,在旷野里安静地 坐着。(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说开头写“我”与小师傅细刻比拼各自的“手艺”,两个充满好胜心互相看不上的少 男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B 小师傅虽然不懂诗歌, 但能在短时间内将手里的木头雕刻成一条极具神韵的龙, 让“我” 非常震惊。 C春节过后,我的重画之作方才抓住了小师傅的某些神韵,为了把这幅画作交给他并当面 询问,我决

    28、定前往其家乡寻找他。 D小说以“我”对细刻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充分运用多种手法去塑造人物,语言 质朴有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 “我决定前往其家乡寻找他”的主要原因是:当“我”支起画板重画小师傅时,意识 到自己对他的关注与思念,送画只是顺便,见人才是主要的。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多次写到旷野,由旷野独坐的叹气,到记忆中男人的背影,在旷野里安静地坐着。 为十八岁的细刻心理的变化提供广阔的活动背景,更有利于表现年轻的细刻美好的品质。 B“他局促地用毛巾擦净凳子递给我,把水杯烫了一遍又一遍”,表现了细刻的羞涩、善 良淳厚,运用了细节描写。

    29、C 刨木板时, 把“我”的“卡住”“满头大汗”与细刻的“滑翔”“吹着口哨”形成对比, 衬托细刻虽然年纪轻轻,却手艺高超,技术全面。 D “小师傅的喉结动了动, 并没有发出声音, 只是冲我挥了挥手”说明小师傅的内心很无奈。 答案 D 解析 “内心很无奈”错,而是一种感动,感动于“我”对他的理解。 11小说中有两次对细刻所雕之龙的特写,请分别概括所雕之龙的特点,并描写背后蕴含的 细刻的情感。(4 分) 答:_ 答案 第一次恣肆张扬、动感、美丽,蕴含着细刻对生活、对前途甚至对个人感情的热情 向往。 第二次沉静安详、小巧精致,蕴含着细刻对生活的些许无奈(感伤忧愁)和接受这种生活的 无悔。 12法律上,

    30、细刻并无尽孝于师父的义务,但小说结尾,细刻作出回乡照顾师父的选择,体 现了细刻怎样的品质?请依据小说内容,结合乡土中国理论方面的阅读积累,谈谈你的 看法。100 字左右。(5 分) 答:_ 答案 (提示)知恩图报。用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 礼治秩序、血缘与地缘等有关理论,分析细刻的知恩图报。(不结合乡土中国不得分;可 结合其中一点或几点分析皆可) 二、表达与交流(7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 感的凭借, 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近年来, 我国各地兴起了“

    31、乡土文化热”, 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 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 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 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 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 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 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 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 中国乡村文化正_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

    32、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 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答案 B 解析 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 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 C、D 两项。A 项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 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略。故选 B。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

    33、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方兴未艾 接踵而至 踌躇满志 饱经风霜 B如火如荼 趋之若鹜 踌躇满志 饱经风霜 C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如火如荼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答案 D 解析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 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语境,应选“如火如荼”。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 一个接连不断。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 贬义)。根据语境,应选“接踵而至”。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 意。 胸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根

    34、据语境, 应选“胸有成竹”。 饱经风霜: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结合“中国乡土文化历经 劫难而不亡”“新生”分析,应选“饱经沧桑”。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 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

    35、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 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答案 B 解析 A、D 两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C 项“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_。 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_, 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 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 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_。 答案 (示例

    36、)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 长幼是称谓分法中一个极重要的原则 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解析 通读这段文字, 会发现这段文字缺少段首应该出现的概念名词, 由后面的内容可知, 所论概念应为“长幼之序”。根据前句中“客套”“互问”“礼貌”可推知,的内容应包 含“相互对待”“态度”“长幼之序”三个词,将这三个词造句即可得出答案。既然“长幼 之序”是本段话题的核心概念, 故中都应该出现与之相关的名词, 尤其是“长幼”概念。 根据后面的内容可知,“称谓”“分法”“原则”是重点词。由此可知,中应该包括这三 个词,将这三个词与“长幼”造句即可得出答案。作为结句,应该对“长幼之序”的原则进 行

    37、一个总结。这时必须关注后面的细节内容“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 这句话领起了后文所有内容, 因此, 在最后结句中还应该出现“教化权力”“重要”这两个词。 分析“长幼”“原则”“教化权力”“重要”这四个词的逻辑关系,最终可确定,的句意应 该为“长幼原则的重要性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性”,将这句话缩减即可得出答案。 1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60 分) 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早年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 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 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充斥,而使得

    38、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 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中, 费孝通说的“人熟是一宝”体现了一个熟人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而齐尔格 特 鲍曼的“陌生世界”体现了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导致人们之 间相互陌生、 人性冷漠、 自我封闭的现状。 两种“社会”各有利弊。 “熟人社会”强调人治, 重视人情,但它也是一个“关系社会”,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 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目标,在这里,责、权、利的界限较 为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 等。“陌生人社会”的缺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缘和地缘纽带被斩断,人与人之间缺乏 交流沟通,表现为冷漠、封闭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任靠制度或契约来维系。 参考立意:熟人是把双刃剑,会帮助你,也会伤害你或伤害陌生人。从“熟人社会”到 “陌生人社会”是一种进步。 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从“熟人社会” 到“陌生人社会”,需要重构社会信任。在规则与人性交融中抒写公平/用人情看守心灵, 用规则看守公平。 陌生的熟人和亲近的陌生人/远近、 亲疏、 陌生和熟悉, 剪不断, 理还乱。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