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 全套教学设计(表格式)

    • 资源ID:154790       资源大小:829.37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 全套教学设计(表格式)

    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 2. .1 1感受空气感受空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空气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 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2、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认识空气的各种基本特征。 难点 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说说空气 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 并把学生回答的填写在气泡图上 总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 状不固定的气体 学生思考并回 答老师提出的 问题 调动学生思维, 尽快进入课堂学 习角色 讲授新课 一、感受空气 我们的周围都是空

    3、气,那么空气真的是无处不在 吗? 知识讲解: 空气只存在于地面到数千千米的高空之间。这层厚 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层,大气层保护着地球,也是我 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越往地球外面,空气越稀薄。 我们怎样才能真实的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观看视频空气在哪儿 ,得出结论:空气看不见 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它的存 在。 二、传递游戏 实验器材:自封口塑料袋、石头、塑料杯、碗、水 (1)按照数列的形式,给班级学生分组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看视 频 学生认识并准 备工具 了解空气的知识 (2)选择合适的容器,分别把石头、水、空气装 入容器 (3)分成两种方法玩游戏 第一种:连同容器一起传递给其他同学;

    4、 第二种:把石头、水、空气从一个学生的容器中 传到另一个同学的容器中。 实验完成,教师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你 能总结一下通过实验学到的东西吗? 实验总结: 1. 石头、空气、水都是可以被传递的。 2. 石头是固体,不论什么容器,最容易传递(即 使没有容器的情况下,石头也是可以被传递的) 。 3. 水和空气在传递的过程中都是可以压缩变形 的,是可以流动的。 4.空气与石头、水有较大的区别,不易被观察、容 易泄露、不太好密封等等 三、感受空气的其它特性 1. 把空气转入塑料袋,拥抱一下空气袋,看到了 什么现象,说明了空气有什么特征? 结论:可以感受到袋子很软,说明空气占有一定的 空间,也容易被挤

    5、压。 2. 吹哨子,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 特征? 结论:哨子发出了声音,可以感知到空气的流动和 发出声音。 3. 把气球抛起来,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 有什么特征? 结论:可以看到气球缓慢落下,说明气球中的空气 很轻。 研讨:空气有哪些特征? 学生做实 验,观察并 做好记录。 学生回答:石 头 传 播 更 容 易, 水容易洒, 空气容易泄露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回答:塑 料袋鼓鼓的, 拥抱时塑料袋 软软的 学生回答:吹 哨子,哨子会 发出响声 学生回答:气 球缓慢落下 学生讨论空气 有哪些特征, 通过实验,感受 固体、液体和空 气的相同点与不 同点 通过几个现象了 解空气的其他特

    6、 性 结论:占据空间、很轻、很软、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会流动等等 四、知识扩展 如何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 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液体。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 积。 五、拓展提高 教师展示课件: 强力的空气吸盘 你知道吸盘为什么能够被牢牢的固定在墙上吗? 教师总结: 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里面的空气,而吸 盘外面仍然受到大气的压力,因此吸盘能够被牢牢 地压在墙上,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一旦吸盘 内进入空气,内外压力平衡,吸

    7、盘就会掉下来。吸 盘的接触面越光滑(如瓷砖、玻璃等) ,它的密封 性就越好, 空气就越不容易进入, 承重能力就越强。 并把讨论得到 的 结 果 写 下 来。 学 生 认 真 听 讲,做好知识 点笔记。 学生回答:吸 盘和墙之间没 有空气,所以 能吸住。 知识扩展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感受到了空气的特 征有哪些, 了解了空气的作用有哪些, 了解了固体、 液体、空气相同以及不同的特征。在科学实验中, 探索石头、水和空气如何进行传递,得出实验结论 是石头容易被传递,水和空气都可以被压缩,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空气则不易被观察、容易泄露、不 太好密封等,大大激发了我们课外探究

    8、认知空气的 兴趣。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 2. .2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 无色。无味、很轻 空气特征 占据空间、很软 有弹性、会流动 空间。 2. 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吸管吹气把瓶子里的水吹出来,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

    9、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重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能占据空间。 难点 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我们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假如把纸团粘在杯 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进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 吗? 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一些基本 的认识 教师引导: 通常情况下,纸遇到水会变湿。如果有物质占据了 水和纸团之间的空间,使水不能接触到纸团,那么 纸团就不会变湿。 学生猜测答 案,并给出解 释。 单刀直入,激发 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

    10、探索 1:压杯入水 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不会湿? 试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 泡沫 实验步骤: 在塑料杯内的底部帖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 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在水槽内装满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 沫塑料) ,可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把杯子慢慢的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 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 否被浸湿。 实验现象:纸团并没有湿 这是为什么? 教师点拨: 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不 学生准备实验 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 实验 学生回答:水 并没有漫过纸 团 学生做好笔记 观看视频并没有 切身体会,

    11、 通过自己动手实 验探索,真实感 受探索纸团没有 变湿的原因。 会湿。 二、探索 2:扎孔观察 把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重复探索 1 的步骤,纸团 会不会湿? 实验步骤: 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里, 把手放在小孔上面,感受一下,观看杯子中有什么 变化? 实验现象: 杯子里的纸团变湿了。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 杯底扎小孔后,杯中的空气会从小孔中流出,水进 入杯中,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纸团被水浸湿。 三、探索 3:打气观察 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 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观看杯子中的现 象。 实验现象: 能够看到杯中的水位有明显的下降。 教师点拨:

    12、因为从小孔向杯中打气时候,空气进入杯中,占据 了一定的空间,挤出杯中的水。 四、研讨 1:在上面的实验中,杯中的水和空气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点拨: 当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子。当杯底 被扎了一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 出,杯中的空气减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当 空气从小孔被打进杯子后,杯中的空气增多,占据 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 五、研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 理由。 教师点拨: 学生继续实验 并观察纸团有 没有 学生按步骤实 验,认真观察 现象 学生回答:水 进入了水杯, 漫过了纸团, 纸团变湿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做实验 并观察杯子中 的

    13、水位的变 化。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回答:没 有扎孔的时 候,水不能流 进杯子。扎孔 后,水流进杯 子。 学生回答:能 因为第一个实 验,空气占据 空间,水才没 有流进水杯。 通过实验探索, 探索纸团变湿的 原因。 通过实验探索空 气确实占据空间 通过讨论交流刚 才的实验对实验 的现象进一步的 加深 空气占据空间。 理由: 1、上面的实验,纸团不湿的现象说明空杯子并不 是真空的。 2、扎孔后,水槽里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 中的空气从小孔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 外的水就流了进来。 3、从小孔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 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六、实验总结 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

    14、更好的理解三个实验, 总结出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怎样使羽绒服更保暖? 方法:多轻轻拍打羽绒服可以更保暖。 理由: 羽绒服蓬松时, 羽绒间的空隙被空气占据着。 空隙小,羽绒间的空气传热能力差,使外面冷空气 不易到达里面,里面的热空气不易到达外面,保持 了温度。 羽绒服压扁时,羽绒间几乎没有空气,保暖性能就 差。 八、实验拓展 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子的 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 实验材料:吸管、橡皮泥、矿泉水瓶、水。 实验步骤: (1)把两根吸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 一根吸管插入到瓶中的水里,另一根吸管插到瓶中 没有水

    15、的位置。 (2)用橡皮泥把瓶口封死。 (3)通过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向矿泉水瓶中不断 的吹气 实验现象:当不断的吹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流出。 教师点拨: 由于瓶口被橡皮泥封死,并且瓶中的空间是一定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说出自己 认为的答案: 羽绒服很厚、 不透风等 学生认真思考 并给出认为可 行的方案 学生按步骤实 验 学生做好笔记 实验总结 通过实例讲解空 气占据空间在生 活中的应用 实验拓展 的,所以瓶中的空气完全被瓶中的水和空气占据 着。当向瓶中吹气时,就增加了瓶中空气的总量。 增加的空气不能从任何地方流出,只能占据水的空 间。而水又具有流动性,所以水从另一根吸管中流 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

    16、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 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的。通过实验探索体验,培养 了我们动手创新能力,得出了空气确实占用空间。 联系生活,知道了空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课堂 板书 空气能占据空间 会湿 水进入杯子 不湿 杯内有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本来觉得空气和水 这两种物质都是常见的,孩子们不难理解, 上完才觉得其实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对空气 的研究,虽然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但是因为 它看不见、摸不着,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 既陌生又难以理解的。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在认识了空气 后对这个物质的进一步研究,要解决这个问 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 探究,亲自动手

    17、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 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 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 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这节 课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证明空气能占据空 间。 在整堂课中学生对动手做实验这一环节 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 学,对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记录都没有良 好的习惯,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实验很好玩, 但是做完了以后什么都没记录下来,对实验 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 2. .3 3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的目的不明确

    18、,这是我备课的一个失误,以 后要多加考虑。 作业布置 ( 1 ) 将 气 球 放 在 塑 料 瓶 中 , 将 气 球 口 套在塑料瓶口。 ( 2 ) 用 手 握 住 塑 料 瓶 的 下 半 部 , 用 力 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观察:气球吹大了吗? 教师新课解释: 现象: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将气球吹的圆鼓鼓的 教师点拨:饮料瓶中的气球吹不大,说明瓶子里的 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吹不大。 结论:气球无法吹的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布置 培养动手查阅、 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 简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可以广泛认同:空气和石块、水等一样,是一种物质。在 此认知基础上,本

    19、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 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 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 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层面对现象做出 解释。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通过实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而在对部分同学的前概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空 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非常不确定,不能说出有依据的猜测,所以这节 课对学生很有价值。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重点 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难点 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

    20、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从物质本身 属性来看,空气和石头的不同点太多。 从颜色、形状、状态上来看,空气和水有一定的相 比性,空气和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猜测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 兴趣 讲授新课 一、观看视频 观看空气和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视频 得出结论: 相同点: 1.都具有流动性; 2.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3.都没有味道; 4.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它们。 不同点: 1.水看得见、摸得着;空气确是透明的,看不见, 学生观看视频 对空气和水的 相同点与不

    21、同 点进行记忆记 录。 通过观看视频让 学生了解空气和 水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摸不着。 2.水可以凝结成冰;空气确不能被冻住。 3.水比较重;空气很轻。 4.水不易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二、实验探索 1:预测活塞位置的变化 实验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 步骤: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达 到同一刻度)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 将活塞向下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实验现象: 1.抽入水的注射器的活塞位置没有变化 2.抽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位置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水不能被压缩,空气能被压缩 三、实验探索 2:做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 实验步

    22、骤: (1)用一个注射器抽进 10 毫升的空气,记下初 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2)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 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松手。 (3)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 为止,然后松手,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抽进 10 毫升的水的注射 器的活塞在向下压和向上拉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5)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对比水和空气占据 的空间是否相同。 (6)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 空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 展示课件图片,根据提示讲解: 1.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 活塞的位置

    23、在一定的空间内会向下或向上移动, 即位置发生了变化。 2.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水的注射器的活塞, 活塞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观看空气占据的空间会变化吗视频,对实验操 作进行加深。 学生按步骤实 验,认真观察 现象 学生按步骤实 验,认真观看 记录,填写活 动手册,并交 流 学生观看视频 对刚才实验步 在本环节中不 仅要记录看到 的现象, 还可以 记录体会到的 空气被压缩后 的力。 当停止用 力后, 会有一股 力使活塞恢复 原来的位置。 提 示学生多次重 复实验, 多次观 察和体验, 加深 学生对实验的 认识。 实验结论: 1. 空气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2. 水占据的空间(体积)基

    24、本没有变化 四、实验研讨 研讨一:在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 1.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 活塞的位置在一定的空间内会向下或向上移动, 即位置发生了变化。 2.用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抽入水的注射器的活塞, 活塞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研讨二:你怎么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结论: 1.空气是由许许多多的微粒组成的。 2.空间占据空间的变化是由于组成空气的许多微粒 的间距发生变化引起的。 3.活塞向下压后,这些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使得 活塞可以有向下移动的空间,空气被压缩了。 4.活塞向上拉后,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这些微粒之 间的间隙变大,空气就被扩张了。 五、拓展提高 制作

    25、空气压缩枪 实验材料:注射器、橙子皮 (1)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将橙子皮堵在注射 器管口。 (2)用力压活塞,将管口内的橙子皮发射出去。 思考:橙子皮为什么能被射出去? 结论: 1.空气占据着注射器管内的空间,被压缩后 产生弹力,管口的橙子皮就被射了出去。 2.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橙子皮“子弹”射 的就越远 六、科学百科 喷气式飞机是一种利用喷气发动机作为推进力来 源的飞机。 工作原理: 骤、结果进行 加深记忆 学生回答:空 气被压缩和扩 张,空气占据 空间可以发生 变化、水占据 空间没有发生 变化 学生猜测答案 学生实验并思 考 学生回答:空 气被压缩到极 限,里面空间 承受不住外来 力

    26、量,橙子皮 被射出。 实验探讨,进一 步巩固刚才学到 的知识 空气可以被压缩 在科技中的应用 通过发动机前面的空气压缩机吸入外界的空气,并 把空气逐级压缩,被压缩的空气进入燃料室,与燃 料混合燃烧,气体燃烧后会膨胀,向后喷出。燃 烧后是涡轮,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涡轮再一次被压 缩,压力可提高上百倍,最后通过尾部喷出,产生 反作用力,使飞机向前飞行。 展示流程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七、生活应用 打气筒是人们利用了空气能压缩这个特点制作的 实用的工具。 打气筒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原理: 使用打气筒的时候,当向上拉活塞的时候,活塞下 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少,活塞上方的空气就 被挤到下方;当向下

    27、压活塞的时候,活塞下方的空 气体积减少,压强增大,当空气压强足够大时,就 会顶开轮胎的气门芯,压缩的空气就进入轮胎。 学生回答:空 气占据着打气 管 管 内 的 空 间,被压缩后 产生弹力,通 过气门芯,进 入轮胎。 空气可以被压缩 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 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通过实验和观 看视频,证实了空气确实占据空间,了解了空气被 压缩这个特点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课堂 板书 3.压缩空气 特征 空气 可以被压缩 和扩张 水 不可被压缩 和扩张 原因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习题 学生课后完成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

    28、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题”的教 学思想。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主要目标的落 实做得不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玩 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上教科版科学三上 2.42.4空气有质量吗教案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课题 空气有质量吗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注射器” ,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的过 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探索热情,使 学生在玩中发现许多的“亮点” 。学生从中体 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 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引下,我们 教师应重新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敢于 向传统的教育方法挑战,用新的内容、新的 方法和新的手段培

    29、养创新型人才。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通过 认识一袋空气 一课观察过空气的基本特征, 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 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对于空气有没有质量(学生常说重量)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但 是根据生活经验会有他自己的想法,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天 平的倾斜可以反映出轻重,这是本课主要实验的基础,基于轻重的判断学生才能论证空气究竟 有没有质量。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

    30、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思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选用恰当的工具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经历称量过程,了解并思考某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应合理看待实验 的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这一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质量问题的活动了解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 重点 学生思考提出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方法。 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掌握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

    31、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图片,提出问题:木头有质量,水也有质 量,那么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同学们思考一下,木头是固体,容易称量称重;水 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可以把它装入容器中 称量质量;空气却是无形的,我们怎样称量它的质 量呢? 学生思考,回 答是或者否, 并给出解释。 学生思考可行 办法并回答。 通过问题激发 学生兴趣,导入 课题。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探究空气的质量以及如何称重! 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探索一:制作简易天平 实验材料:一块长木片、尺子(木质) 、回形针、 铁钉、木制底座 操作步骤: (1)在长木片一端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标上 记号,将另一端安放在木

    32、制底座上。 (2)将尺子的中心点与长木片的中心点重合,用 铁钉将他们一横一竖连接在一起,确保尺子可以自 由转动。 (3)在尺子两侧等距离的刻度上按上图钉,挂上 回形针。 教师点拨: 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我们对天平这 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简易天平是依 据杠杆原理制成的,通过天平的平衡与倾斜,可以 发现质量的变化。 二、探索二: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实验材料:自制的简易天平、塑料小桶、充好气的 皮球、豆子、打气筒 操作步骤: (1)在天平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分别挂上塑料小 桶,一端的小桶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另一端的小桶 放入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2)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

    33、筒空气。 (3)把皮球再放入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 的现象。 学生实验并做 出简易天平。 学生实验并记 录每一次的数 据。 通过让学生动手 制作简易天平, 让学生了解天平 的原理,可以用 来测量质量。 通过实验证明空 气 有 一 定 的 质 量。 (4)在装豆子的小桶里再放入若干豆子,让天平 达到平衡。 (5)继续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实验现象:充气前,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打入10筒 空气后,天平向皮球一端倾斜。 实验分析: 打入10筒空气后, 天平向皮球一端倾斜, 是因为皮球的质量增加了,说明了空气有一定的质 量。 得出结论:1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使天平达到平衡增 加的豆子

    34、的质量,因此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三、科学词汇 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不同小组实验数据有差别,甚 至差别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有误差的存在。 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 真实值是客观存在的,能在一定时间及空间条件下 体现事物的真实数值,但很难确切表达。 测得值是测量所得的结果。 这两者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 测量误差。 四、科学档案 我们在测量的时候,用到了天平,那么最古老的天 平出自于哪里呢?有知道的吗?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天平出自埃及第三王 朝,这个天平距今已有4500年,如今保存在伦敦科 学生思考、讨 论、 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猜 测。 讲述新

    35、词,让学 生明白测量就会 有误差的存在。 课外档案,让学 生了解更多的知 识。 学博物馆中。古埃及的天平带有红色的石灰石横 梁,长约8.5厘米,中间和两端都有钻孔。虽然这 个天平做的很粗糙,但是已经有了现代天平的轮 廓,成为现代天平的雏形。 五、实验探讨 1. 探讨一: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 一样吗? 教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观看空气有质量吗 视频, 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及理解。 研讨结果:在实验中,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后,重 新放入小桶,原本达到平衡状态的天平向充气后的 皮球一端倾斜,需要在另一端的小桶中加入若干豆 子,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与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是一致的。 2. 研讨二:

    36、你怎么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 想? 研讨结果:天平平衡时,说明充好气的皮球与豆子 的质量相同,打入10筒空气后,皮球一端降低,说 明充入空气的皮球比豆子质量大,增加的质量是充 入的10筒空气的质量。 展示PPT课件:空气微粒图 得出结果:充气前和充气后,空气的“颗粒”明显 增多,每个颗粒都是有质量的,所以充气后的皮球 质量比之前大。 六、实验拓展 刚才的实验时往气球中充气,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 放出一部分后,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天平 学生回答实验 发生的现象。 学生根据实验 现象,解释空 气是有质量的 的理由。 学生思考、回 答问题。 通过研讨让学生 对整个实验操作 步骤及发生的现 象更加清晰

    37、。 通过此实验让学 生明白不止有充 会怎样? 实验材料:自制的简易天平、塑料小桶、充好气的 皮球、豆子、气针 操作步骤: (1)在天平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分别挂上塑料小 桶,一端的小桶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另一端的小桶 放入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2)取出皮球,用气针将皮球放出一部分空气。 (3)把皮球再放入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皮球放出一部分空气后,重新放回小 桶,天平向装豆子的小桶一端倾斜。 实验解析:将皮球放出一部分空气后,空气的微粒 减少,空气的质量减轻,因此天平向装豆子的一端 倾斜了。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反向证明空气是有质量 的。增加空气,质量加重;减少空气,质

    38、量减轻。 学生实验并观 察 发 生 的 现 象。 气可以测量空气 的质量,放出气 体也能测量空气 的质量。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具有一定的质 量,但是质量很轻;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测量 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 思 考 小 结 内 容,巩固学习 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 使 学 生 加 深 理 解。 板书 空气有质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增加空气,质量加重;减少空气,质量减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思考和设计渗 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操作、 观察、交流讨论、汇报、教师评、实验验证。 重视过程性评价,使

    39、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评 价自己和别人。 教科版科学三上教科版科学三上 2.5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课题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老师适时的鼓励,学生的独特感受、体 验和理解得到充分的珍视,孩子的心智之花 灿烂开放,个性得到尽情张扬,给学生的个 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尽可能在最 大限度上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有效促 进课堂教学,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达到 了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目的。 学情 分析 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 20 筒空气的质量等于 3-5 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 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

    40、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 ,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但他们是否 能以此类推出 100 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 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 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 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

    41、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重点 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 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聚焦 PPT 课件,引导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 20 筒空气 的质量,那今天我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 的空气,你能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呢?(或者

    42、用一个扎好的空气袋,展示给同学们, 谁能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多少颗绿豆吗?) 展示 PPT 课件(第 3 页) 学生思考、猜 测一袋空气的 质量,并记录 下猜测的数 据。 通过问题激发 学生兴趣,导入 课题。 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 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讲授新课 一、找方法 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 吗? 展示PPT课件(第4页) 根据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已经能够用绿豆来衡量 20筒空气的质量,现在如果我们把袋子里面打入 100筒的空气,若称出一份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8 枚回形针的质量,那100筒空气有多重? 100筒=2

    43、0筒5 100筒空气的质量=8枚5=40枚 二、实验探索一: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观看实验视频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同学们看完视频,对这次实验应该是有了一个大致 的印象概念,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操作一下。 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 豆) 、乒乓球、空心塑料块、打气筒 (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 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调整使天 平达到平衡。 (2)将小桶中的皮球取出,打入20筒空气,放回 筒中。 (3)分别将回形针、乒乓球、塑料块、绿豆加入 装有绿豆的的小桶一端,使天平达到平衡。记录下 每种的物品数量。 注意事项:注意:放置其他物品时尽量靠近小桶的

    44、 底部,不要从高处扔进去。 学生讨论、回 答称一袋空气 的 质 量 的 方 法。 学生实验并记 录每一次的数 据。 找方法:让学生 在实验前明确测 量 100 筒空气的 方法。 实验记录: 实验结果:20筒空气的质量=3颗绿豆的质量(以实 际测量为准) 结论:当天平平衡时,打入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 加的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 三、研讨一: 打入100筒空气, 这袋空气质量多少? 展示课件 图文结合,得出结论:100筒空气的质量=520筒 空气的质量=53颗绿豆的质量 四、实验探索二: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 展示一袋空气、15颗绿豆和5个回形针的PPT课件, 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实验,

    45、我们知道了100筒空气的质量=15 学生根据实验 结果和预测的 方法,给出答 案。 通过实验结果、 数学的计算得出 100 筒空气质量。 通过相同质量的 物品的比较,得 出它们在体积上 颗绿豆的质量=5枚回形针的质量,那么同学们仔细 观看空气、绿豆和回形针,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 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在大小方面是不是不一样? 一袋空气的体积比15颗绿豆和5枚回形针要大的 多。 得出结论:通过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 品,装空气的袋子的体积比所有“质量参照物”都 要大的多。 五、科学百科 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 因为我们体内的肺中也有空气,而且和外界是相通 的,气压几乎一样,相当于在一张纸的两面一起施 加同样大小的压力,对纸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这 是空气没有把我们压扁的原因。 六、实验拓展 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好些精确的工具 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 全套教学设计(表格式))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