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155933       资源大小:210.6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学案(含答案)

    1、第第 7 课课 忽必烈改制忽必烈改制 目标导航 1.忽必烈改制的主要举措。(重点) 2.忽必烈改制取得的成就及其历史影响。(难点) 一、历史背景 1.立志变通创新 (1)1260 年,忽必烈即汗位, 即位诏成为其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2)1271 年定国号为“大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 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2.“汉法”与“旧俗”之争 (1)旧俗表现:屠杀政策、世袭制、改耕为牧。 (2)结果: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 (3)试验:邢州地区成功实践。 历史认识 “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蒙古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

    2、展,是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斗争,是落后的蒙古旧俗与较为先进的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较量。 易错提醒 忽必烈曾推崇汉法,但是,推行汉法的方针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他在完成统 治重心的转变中, 大体上仿照中原王朝以往的做法建立了一套典章制度以后, 迅速向保守的 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拒绝改变一些蒙古族原有的落后制度,改 革并不彻底。 二、主要措施 1.政治方面 (1)中央 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2)地方 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加强

    3、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选派赛典赤 赡思丁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 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2.经济方面 项目 措施 职责或作用 确立国策 农桑立国 加快了蒙古汗国从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 转变的步伐 建立农业机构 设劝农官和大司农司 专掌全国农桑水利 完善农业法规 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把管理农事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标准 重视技术指导 编成农桑辑要 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三、历史意义 1.对经济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对政治统治: 加强了中央集权、 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管理, 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对多民族国家发展: 实

    4、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思维点拨 (1)忽必烈改制一方面肯定了先进的封建文明,另一方面又不损害蒙古贵族的利益,保持蒙 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2)忽必烈改制确立以农桑立国的方针,实质上反映了落后的游牧文明最终被先进的农耕文 明征服。 史论要旨 汉法的采用进一步加快了蒙古族封建化的速度,并使元王朝的统治取得了汉族 地主阶级的支持。蒙汉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历史认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的目的一般是富国强兵、壮大势力、挽救 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改革内容基本上都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 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

    5、旧俗等方面。 知识图示 主题 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 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 官制 史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 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元史 食货志 农桑 史料解读 即辅助朝政的人。 官署名。元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置宣抚司,为地方行政机构。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 用史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提示 元朝中书省是全国

    6、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依据:“采取故老 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 (2)史料二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措施:元世祖让有关部门搜集古今农书,采集民间的实践经验编辑成农桑辑要指 导农业生产,派劝农官到各地检查,把农业生产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一个依据。 影响: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忽必烈改制成功的原因 (1)忽必烈的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元朝统一中原后, 蒙古族落后的风俗无法适应中原地区先进文明的需要。 忽必烈顺应了时代 潮流,改革旧俗,实行汉化,稳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7、2)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全面而得力 忽必烈改革蒙古旧俗,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转变立国之本,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富有成效的体制机构和法规制度, 并且高度重视推广先 进的科学技术。 (3)忽必烈具有坚定的改革精神 忽必烈登基后,发表了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入主中原后,明确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的远大志向和“期与物以更新”的改革精神, 是其改革得以成 功的重要原因。 1.元世祖忽必烈 1260 年即汗位,建年号“中统”。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 ) A.称雄四方的野心 B.问鼎中原的决心 C.对汉文化的仰慕 D.游牧民族的胸怀 答案 C

    8、解析 “中统”意在强调新政权位居中朝正统、 “天下一家”的地位, 也表明他以中原文明 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决心。 2.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制定的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A.屯田多少 B.编写农书 C.推广先进科学技术 D.农桑兴废 答案 D 解析 忽必烈把农桑兴废作为察举赏罚地方官员的重要指标。 3.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方针标 志着蒙古汗国国策逐渐转变为( ) A.改行汉法 B.工商立国 C.游牧经济 D.农耕文明 答案 D 解析 忽必烈改制主要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而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主要是以农业

    9、为 主,即农耕文明。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 材料二 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将元朝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除 蒙古族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汉人(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及较 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 四川人等)、 南人(元朝最后征服的原南宋境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四等。 他在元大都皇宫内引种漠北“誓俭草”,以“示子孙无忘草地”。 材料三 农桑,王政之本也。太祖起朔方,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初无所事焉。世 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 (1)据图和所学知识, 指出忽必烈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和地方各

    10、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忽必烈确立了什么立国方针? 答案 (1)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 务和西藏地区。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派 遣官吏开发云南。 特点:按照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2)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忽必烈在推行汉法的同时不忘蒙古渊源的心态。 (3)确立以农桑立国的方针。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其措施即可。第(2)问分析材料可知忽必烈维护蒙古贵族的 利益。第(3)问根据材料中“农桑,王政之本也”可知是农业立国。


    注意事项

    本文(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