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阳市秦都区二校联考咸阳市秦都区二校联考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 ( ) A.李林甫 B.杨国忠 C.安禄山 D.史思明 2.下列哪一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 ) A.鉴真东渡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3.“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这句话描述的是( ) A.绿林赤眉起义 B.黄巢起义 C.黄巾起义 D.大泽乡起义 4.他原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因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并
2、于 907 年建立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他和他建立的 政权分别是 ( ) A.朱温 后梁 B.朱温 后唐 C.黄巢 后梁 D.黄巢 后唐 5.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材料描述的是 ( )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五代十国的更迭 D.黄巢起义 6.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安史之乱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据相关资料记载,唐玄宗开元十四
3、年(726 年),全国共有人口 4141 万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 年),全 国共有人口 4531 万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全国共有人口 1690 万人。 造成 741 年至 760 年唐朝人口数 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8.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 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 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 9.“大盗既灭
4、,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 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10 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 A.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二、简答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 年)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赋予 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 材料二 待到秋来九月
5、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1)材料一中唐玄宗设置节度使最终导致了哪一动乱 ?这一事件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2)材料二与哪一次农民起义有关?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水浒传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五十秋”里有“十五帝”的情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发展
6、趋势。 (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你的感悟。 历史参考答案历史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C 7.C 8.D 9 A 10.C 11.(1)安史之乱。影响: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 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 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2.(1)“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指的是藩镇割据、兼并战争以及黄巢起义。 (2)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凭借武力夺权,在位时 间都不长,政权更迭频繁。 (3)社会状况: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 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发展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 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4)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统治者应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