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0 课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课标要求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 年,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 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6 年 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来,德、意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 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9 年,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37 年,日本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4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扩张 1938 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 年,吞
2、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5德、意、日结成同盟 德、意、日三国于 19361937 年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建立“柏林罗马东京”三 国轴心,以反对共产主义的名义结成同盟,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愈 加迫近。 关键点拨 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 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有国际力量参与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关键点拨 “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是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侵略集团的 形成,加强了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的合作,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面对日军的侵略
3、,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 2共产国际七大 1935 年,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西 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就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 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顽强抗击入侵的意军,沦陷后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4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国际纵队”奔赴西班牙作战。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含义:对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 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不包括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 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发起 27 个国家缔结不干涉协议 ,以
4、不干涉西 班牙内战的名义,纵容法西斯扩张。 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阴谋: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导致了 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美国推行“中立法案” (1)原因:处于孤立主义思潮中的美国,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2)制定和修改:1935 年制定“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 修改“中立法案”,把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的交战双方。 重要概念 “中立”政策是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强大、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压制英法的扩展而采取的 外交政策,与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四、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
5、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内容: 德国为了在进攻西方时避免两线作战, 频频向苏联示好, 提议两国和解。 双方于 1939 年 8 月 23 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2)影响:该条约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得以发动战争;使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 进战争。 2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 爆发。 3“奇怪战争”与“静坐战争” (1)表现: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2)恶果:波兰沦陷后,德国顺利进攻北欧、西欧,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 沦陷
6、。1940 年 6 月,德军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不久,法国投降,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4“不列颠战役”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向英国发动和平攻势,遭到拒绝后,发动以空战为主的“不列颠战役”, 企图以炸迫降。英国军民英勇反击,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关键点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暂时避免两线作战的缓兵之计,对苏联来说带有纵 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主义色彩,对波兰等国来说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重点精讲 法国战败的因素 一是法国长期以来对德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 二是法国过分依赖法德边境马奇诺防线而消极防御; 三是德军闪电战术的进攻; 四是法国准备不充分,指挥不当。 重点精讲
7、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胜利的原因 一是英国丘吉尔政府采取顽强的抵抗政策; 二是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三是英国新式军用技术的应用,如雷达的发明; 四是英国皇家空军的坚决打击和斗争精神。 主题一 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史料一 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把 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 海东部的势力。所以,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史料解读 (1)说明意大利法西斯看重埃塞俄比亚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此侵略埃塞俄比 亚。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埃塞
8、俄比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自然资源丰富。法西斯国家企图控制这一优越的 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扩大战争做准备;遏制英法,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势力。 史料二 国际纵队由 54 个国家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组成。 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志愿参与西班牙反 法西斯斗争时,都在一份誓言中签过名,这一誓言的结尾是这样的:“我自愿来到这里,为 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将献出最后一滴血。” 史料解读 (2)19361939 年西班牙内战期间, 许多国家的工人、 农民等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反 动军队和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所组成的志愿军。 问题思考 (2)据史料二指出
9、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 答案 得到了世界各国反法西斯人士的支持,形成了专门的反法西斯军事组织。 主题二 英法绥靖政策 史料 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和李顿(右) 签署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回到伦敦 问题思考 (1)面对法西斯侵略,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 (2)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有哪些? (3)美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英法地位的削弱。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无视小国利益。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偏袒日本;1935 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听任意大 利的舰船
10、通过苏伊士运河;1935 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实行“中立”政策;1939 年慕 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3)美国的“中立”政策对战争性质不加区分,实质上是绥靖政策。 主题三 二战的爆发及初期阶段 史料一 1939 年 8 月 31 日,莫洛托夫在要求苏联政府批准苏德条约的报告中,高度评价这 个条约的重要性:“1939 年 8 月 23 日必须看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苏德之间的互 不侵犯条约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而且还不单单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条约的意义主要在 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欧洲的两个最大国家已同意结束它们之间的敌对,消除战争的威胁,并 相互和平共处。也正是这项条约,在欧洲的
11、战场缩小了,而且它即使还不能证明欧洲有可能 完全避免战争,这种敌对行动的范围现在也将受到限制依靠这项条约,苏联就不必再被 迫让自己卷入战争,不管是站在英国一边反对德国,还是站在德国一边反对英国。”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分析莫洛托夫是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苏、 德双方这样做的首要目的。 (2)综合上述史料,分析苏联政策的实质。它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答案 (1)评价:能够消除战争或缩小战争的规模,避免将苏联卷入战争。首要目的:苏联以 此避战自保,扩大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德国以此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2)实质:纵容侵略。危害:助长了日本和德国的侵略气焰,给亚洲和欧
12、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苏联因此放松了警惕,导致了二战初期的严重失利,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史料二 图一 法军在防线内搞卫生 图二 法德两国签署停战协定 问题思考 (3)图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谈谈你对二战初期法国对德政策及所造成后果的认识。 答案 (3)反映的问题:法军消极抵抗德军进攻。主要原因:法国对德宣战后,继续推行绥靖 政策。 (4)法国对德宣战,但继续推行绥靖政策,致使法军坐失良机,最终导致法国沦陷。 1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侵略
13、中国东北地区 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 C 解析 A 项为 1935 年,B 项为 1936 年,C 项为 1931 年,D 项为 1938 年。 220 世纪 30 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 B配合德国和日本的侵略 C满足人民的强烈要求 D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 答案 D 解析 埃塞俄比亚临近红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领该地可以控制红海南大门,加强在 东地中海的势力,意大利对侵占该国蓄谋已久。 31937 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德、意、日结成同盟的名义是( ) A称霸世界 B反对共产主义 C维护世界和平 D帮助弱小国家 答案 B 4“
14、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 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 四国条约的签订 D 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出现的“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 战争,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 5观察下图中的漫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 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 步。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 欧洲桥的架设 A进攻波兰 B进攻北欧 C进军法国 D不
15、列颠大空战 答案 D 解析 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没能得逞,这是开战以来其图谋第一次没有得逞。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制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 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 比这更重大的问题。张伯伦 1939 年 11 月在下院的演说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 就不能生存。丘吉尔 1940 年 5 月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1)张伯伦、丘吉尔分别是在什
16、么背景下发表这些言论的?二人的言论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2)张伯伦、丘吉尔在对待侵略问题上各自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分别? (3)在张伯伦眼里,小国的利益与英国的利益存在什么关系?就这一思想,简要评价丘吉尔的 抵抗政策。 答案 (1)背景:张伯伦是在德国提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慕尼黑会议满足了德国的 侵略野心的情况下发表的。丘吉尔是在德国重创了英法军队,打击目标直接对准英法的情况 下发表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英国的利益。 (2)张伯伦:纵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因为当时英国没有直接受到法西斯的进攻,同时英国企 图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丘吉尔:坚持抵抗侵略,因为德国在灭亡波兰后,没有
17、去进攻苏联, 而是进军西、北欧,把矛头对准了英法。 (3)只要不牺牲英国利益,不使英国卷入战争,就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丘吉 尔的抵抗侵略是在牺牲小国利益还不能保住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被迫与德国相抗衡。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结合不同时期英国的处境去寻找二人言论不同 的原因,再结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加以评论。 课中思考 2提示 评价:(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是:欧洲局势日趋紧张,战火可能向 东蔓延;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时刻警惕出现新的“慕尼黑阴谋”;英、法、苏谈判陷 入僵局,德国竭力拉拢苏联。 (2)苏联签订条约的目的:维护自身安全。德国的
18、目的:避免两线作战。 (3)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同盟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 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备战时间。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 攻,并避免了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根据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 ,苏 联同法西斯德国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宰割弱小国家, 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 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 阅读与思考 提示 德、日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主要是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 早刺激英、 法、 美等国, 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 这样, “反共” 就成了它们结盟的最好招牌。这一策略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英、法等国没有认清 德、日的根本企图,采取了祸水东引的策略,纵容法西斯侵略,最后养虎遗患。 解析与探究 1提示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牺牲局部利益,维护和平;反对共 产主义,防止本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2提示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削弱了英、法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德 国随即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增强了经济、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