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 1主要理论贡献: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主要革命实践活动:1846 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拟定纲领, 即共产党宣言 ;参加 1848 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 ,宣传民主革命纲领;创建和领 导第一国际;支持、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二、运用表格
2、法比较列宁在不同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项目 时间 理论阐述 理论指导的实践 历史作用 启示 一战期间 “一国胜利”理论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理 论指导 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二月革命 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七月事件 为夺权和建设 提供理论依据 十月革命 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 建立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 向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 和平过渡论 实施新经济政策 巩固了政权, 为 向社会主义过 渡打下了基础 晚年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等 对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进行了 深入思考 三、毛泽东、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道路的贡献 1毛泽东 (1)在民主革命方面,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3、”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及全 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2)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 大关系及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2邓小平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 段。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 共同点(概括) 苏俄新经济政策(说明)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说明) 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 难、社会动荡 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 十
4、年“文革”使经济濒临 崩溃,社会一片混乱 危机和经济危机 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 展经济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 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 家到俄国经营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 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 国外大力招商 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 社会得到稳定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 进一步巩固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 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 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 没有丝毫的差别, 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
5、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 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 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 强大的敌人, 弱小的红军, 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 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 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 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
6、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 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 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 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 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 1 月 5 日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
7、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审题思路 第(1)问“不同”依据“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 潮”“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对比分析 作答。第(2)问“道路”依据“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 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等信息分析作答;正确与否 和理由结合中国革命国情和革命实践分析作答。第(3)问依据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有关史实分析作答。 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
8、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 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不正确。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 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题型特点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 内容是什么
9、、内容有哪些等。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的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 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解题技巧 (1)具体史实型,即考查某一具体历史事物的内容,如某一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某一政策的 内容是什么,等等。 解答方法: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 问限定组织答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 如果题目要求直接依据材料进行回答,那么就可以跳过前面的步骤,紧扣材料信息进行归纳 概括即可。 (2)纵向专题型, 即考查某一阶段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 或者该阶段具体历史事物的呈现形式。 解答方法: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问限定条件提炼各阶段的中 心词组织答案(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