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5课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同步练习(含答案)

    • 资源ID:156541       资源大小:57.9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课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同步练习(含答案)

    1、5 老子四章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五石之瓠 老子四章 时间:45 分钟 满分:70 分 得分: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24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死而不亡者寿 B.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C.起于累土 D.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解析 B 项,“行”同“形”。C 项,“累”同“蔂”。D 项,“泮”同“判”。 答案 A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生于毫末 毫末:极其细微的萌芽。 B.复 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C.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D.企 者不立 企:踮着脚跟。 解析 B 项,复:弥补、补救。 答案 B 3.对下列各句

    2、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民之 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B.三十辐共一毂,当其 无,有车之用 其:代词,它。 C.跨者 不行,自见者不明 者:助词,的(人)。 D.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 于:介词,在。 解析 于:介词,从。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民之从事 C.苟能充之,足以保 四海 D.复众人 之所过 解析 A 项, “不行”在句中指“行走不稳”。 B 项, “从事”在句中指“做事”。 C 项, “保” 在句中指“安定”。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

    3、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常于几成而败 之 B.二月草已芽 C.风 乎舞雩 D.刑 于寡妻 解析 A 项,使动用法,使失败。B、C、D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为发芽、吹 风、做榜样的意思。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治之于未乱 A.自知者明 B.为之于未有 C.蚓无爪牙之利 D.外欺于张仪 解析 B 项和例句相同,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C 项,定语后置句。D 项,被 动句。 答案 B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_,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_。 (2)知人者智

    4、,自知者明。_,_。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_,生于毫末;九层之台,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案 (1)自见者不明 自矜者不长 (2)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3)合抱之木 起于累土 二、能力素养提升(46 分) (一)课内阅读(18 分) 阅读课文内容,完成 811 题。 8.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A.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析 原文标

    5、点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答案 C 9.下列对课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B.当 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 C.埏埴 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 D.自伐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伐:夸耀。 解析 B 项,当:在(某处,某时)。 答案 B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 易、大与小、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

    6、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 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 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 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 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解析 C 项,应为:“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 答案 C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4 分)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5 分) 答案 (1

    7、)(“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 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些事情。 (2)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战胜 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二)课外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6 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 愚。去子之骄

    8、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 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 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 龙邪! ”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喜曰:“子 将隐 矣, 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 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

    9、 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 也。 老子之子名宗, 宗为魏将, 封于段干。 宗子注, 注子宫, 宫玄孙假, 假仕于汉孝文帝 。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 ,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 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

    10、遂去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解析 回答此题,主要根据句意和代词、虚词标志断句。“其”代老子,在“其”前断开,排 除 A 项。第一个“之”是词缀,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在第一个“之”后断开,排除 C 项。 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第二个“之”后不能断开,排除 D 项。断 完后根据句子的含意、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答案 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关”,此“关”指玉门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 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B.“子将隐矣”中的“隐”是“隐居

    11、”之意。在古代,隐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生活方式的 选择,如陶渊明就是著名的隐士。 C.“汉孝文帝”,是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地位次于太师。西汉起 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 解析 A 项,此“关”指函谷关。 答案 A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曾拜见老子,向老子问礼,老子也给予了回答,孔子十分佩服。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 德行非常高 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论语 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

    12、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 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 三是太史儋(晚于孔子)。 解析 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 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 老子这个说法与 论语 长 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答案 C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4 分) (2)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4 分) 答案 (1)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

    13、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 霸称王的人出现。 (2)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16.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答案 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风貌,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 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 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 子具有

    14、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 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 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 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 像龙一样吧! ”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 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 “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 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

    15、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 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 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 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当初秦国与 周朝合并在一起, 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 分开七十年之后, 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 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

    16、 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 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 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 ,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 然趋于“化” ;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 (三)语言表达(8 分) 17.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 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

    17、先生保重身体。 解析 “光临”是对他人来访的敬称,“惠赠”是对别人赠予自己东西的敬称,“先睹为快” 是说自己殷切盼望,用在句中都不得体。另外,从文段整体来说,语言较为文雅,相比之下, “教书”“快来了”就显得过于口语化了,也不得体。 答案 (示例)“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 为“奉上” “奉送”或“敬赠” ;“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 ;“快来了”改为 “将至”或“将临” 。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

    18、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 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_。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 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_,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 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 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 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称之为_。 解析 句依据前文“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可见这就是“空白手法所 产生的艺术效果”。句由后文的提示“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 ,可见 鉴赏诗歌也“

    19、可以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 。句结合上文提到的两个方面,即作画的空白手 法和诗歌鉴赏中的想象体验,总结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 答案 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可以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 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五石之瓠 时间:45 分钟 满分:65 分 得分:_分 一、基础素养巩固(18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或不免于洴澼 C.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D.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 A 项,“龟”同“皲”。B 项,“”同“纩”。D 项,“生”同“性”。 答案 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魏王贻 我大

    20、瓠之种 贻:给予,赠送。 B.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 鬻:买。 C.客得之,以说 吴王 说:同“悦” ,取悦。 D.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 掊:击破。 答案 B 解析 B 项,鬻: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与越人水 战 B.我树 之成而实五石 C.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D.左右欲刃 相如 解析 A 项,为名词作状语,B、C、D 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彼于 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中于机辟,死于 罔罟 B.剖之以 为瓢 垣墙周庭,以 当南日 C.我树之成而 实五石 渔父莞

    21、尔而 笑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 药者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 日长 解析 D 项, 均为结构助词, “的”。 A 项, 介词“对于”/介词, “在”。 B 项, 介词, “把”/ 连词,“用来”。C 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与“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 解析 B 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C 项,定语后置句。D 项,被动句。 答案 B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庄子是战国中

    22、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 篇 15 篇,杂篇 11 篇。 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 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 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 言辞瑰奇,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迅说 庄子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 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 解析 C 项,“两汉诸子散文”错,应为“先秦诸子散文”。 答案 C 二、能力素养提升(47 分)

    23、(一)课内阅读(17 分) 阅读课文,完成 710 题。 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A.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B.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C.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D.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解析 原文标点为: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答案 B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树 之成而实五

    24、石 树:种植。 B.宋人有善为不龟 手之药者 龟:皮肤冻裂。 C.越有难 ,吴王使之将 难:灾难。 D.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 裂:划割。 解析 C 项,难:发难。 答案 C 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 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 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 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是庄子对惠子的中肯评价,意思是说,您看来还是相当聪慧 啊! D.“大瓠之种”这个故事,表面看是两个

    25、人的聊天,实际上是两个人斗嘴,又是两个极健谈、 极富想象力的人在斗智。 解析 C 项,“您看来还是相当聪慧啊!”错,应为“您还是有不通达的见识啊!” 答案 C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4 分) (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4 分) 答案 (1)这药物能够防止手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着它得以分封土地,有的拥有它却不能免 除艰苦的漂洗丝絮的劳动,那么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 (2)现在您有大小可以填塞五十斗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结在腰间充当大樽而在江湖 之上漂浮,却担忧它太

    26、大无处可容呢? (二)课外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昔赵文王喜剑, 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日夜相击于前, 死伤者岁百余人, 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 金。 ”左右曰: “庄子 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 与使者俱往, 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 “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27、。”庄子曰: “请 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 以剑见王。 ”王曰: “子之剑何能禁制?”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 之,曰: “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 至。愿得试之。 ”王曰: “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 “今 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 “望之久矣。 ”王曰: “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 “臣之所奉皆 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

    28、而后试。 ” 王曰: “愿闻三剑。 ”曰: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 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 ,裹以四时;制以五行 ,论以刑德; 上决浮云, 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 匡诸侯, 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 曰: “诸侯之剑何如?”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 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 四封之内, 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 曰: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 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

    29、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 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 说剑 ,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 矣/无所用于国事 B.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 矣/无所用于国事 C.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 /无所用于国事 D.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

    30、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 矣/无所用于国事 解析 原文标点为: 庶人之剑, 蓬头突鬓垂冠, 瞋目而语难。 相击于前, 上斩颈领, 下决肝肺, 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答案 B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庄子:指庄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这里用来和“天子”“诸侯”相对。 C.四夷: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五行: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

    31、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 物的起源和变化。 解析 A 项,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A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庄子所说的“剑”,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 下无敌”。 B.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而不 是天子之剑。 C.“大王安坐定气”暗指无为而治就可以达到治理目的了。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 D 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 答案 D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32、现代汉语。(8 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4 分) (2)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4 分) 答案 (1)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 (2)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 15.庄子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劝谏赵文王的?(3 分) 答案 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 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一百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 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

    33、说: “哪个人能说服王 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 ”左右的人说: “庄子应当行。 ”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 “听 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背了大王 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 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太子说: “对。我们大王见 到的,只有剑士了。 ”庄子说: “对,我擅长舞剑。 ”太子说: “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 来见大王,事情一定不会成功。 ”庄子说: “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 ”准备剑士服装三 天,才拜

    34、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 “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 “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 ”文王说: “你的剑为什么能进宫殿?”庄子说: “我 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 ”文王非常高兴,说: “天下无敌了! ”庄子说: “舞剑 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 ” 文王说: “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 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庄 子。文王说: “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 ”庄子说:

    35、“我已经看很久了。 ”文王说: “您抵御的 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 “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剑,只等大王用,请先说 后试。 ” 文王说: “希望听您说三剑。 ”庄子说: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文王说: “天 子剑怎么样?”庄子说: “天子的剑,用燕谿石城,齐岱做锋口;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 行控制,凭奖惩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 天下都臣服了。 ”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 “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 “诸侯的剑, 把了解勇士和清廉的人作为锋口;向上顺应自然规律,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 四乡百姓安定。这剑

    36、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文王说:“平民的 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 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肝肺,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 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 ” 文王就拉他走上宫殿。割肉的人送上食物,文王围绕他看三次。庄子说: “大王安心坐下 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 ”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 住处。 (三)语言表达(10 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6 分) 逍遥游

    37、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 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 人生。 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 的规则里。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解析 是提出论题的句子,应居于首位;是阐释的句子,应该紧跟;从中的“因 为”“所以”来看,应该排在后;又是对的阐释,应该排在后。 答案 17.下面是一段关于庄子的论述,请在画横线处续写合适的语句。(4 分) 论忠君爱国, 他不如屈原后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 庄周则譬如一只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后者_, _而_。但庄子就是庄子,他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 在。他不刻意去度量规划别人,自然也不希望别人多留意瞩目他。 解析 续写句子首先要分析前面的语句,使句式前后一致,内容前后连贯。结合前面的语段可 推知“后者”应续写的内容为孔子的所作所为,“而”后的内容应为对庄子的阐述。 答案 历尽坎坷周游列国 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庄周则恰似一尾徜徉 于碧水的游鱼


    注意事项

    本文(第5课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同步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