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 资源ID:158427       资源大小:940.1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1、 实验名称: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 实验目的: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 实验器材:记录单(自备) 。 实验步骤: 1认清方位,最好从四个方位来描述(东西南北) 。 2描述太阳的位置,可以借助参照物(大树、房屋、旗杆)来表达。 3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 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4用拳头表示太阳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计量方法。由于学生拳头大小的差异,观察的结果可能隔热不 一样。教师要正视现实,承认这一差异。只要学生找出规律即可。 5注意规律太阳位置与高度的规律:从早到晚,东西,低高低。 注意事项

    2、:注意不能直视太阳,尽可能在同一地点观察。 实验名称: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指南针、橡皮泥、小棒(10 厘米) 、手电筒、白纸(自备) 、尺(自备) 、钟表(自备) 、温度计(自 备) 、记录纸(自备) 。 实验步骤: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这样的观察记录应该延续 一整天。利用每节课下课时间去记录一次,一直延续到放学,这样学生能够获得一天的数据。 2也可以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后,在白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 白纸上,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

    3、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 不到的地方。 3总结归纳影子变化的规律:从早到晚,西东,长短长。 4利用归纳的规律,让学生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运行的路线照射小棒,观察小棒影子的变化,验证规律。 注意事项:记录要及时、准确。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太阳钟。 实验目的: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制作简易的太阳钟。 实验器材:卡纸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胶水。 实验步骤: 1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的太阳钟,并讨论需要什么材料。做好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太阳钟的形状及其 特点。最后展示自己的太阳钟,并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2也可以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达到某一整

    4、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 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 3还可以用卡纸、指南针和硬纸板做一个更精确的太阳钟。 (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将圆分成 24 等分,每一等份再分三等份,这样每一等份角度为 5 度,代 表 20 分钟) (2) 把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硬纸板 (其中一角为当地纬度) 竖起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固定在 12 时的位置) 。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一第一单元单元 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形成。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5、。 实验器材:手电筒(或投影仪) 、地球仪。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昼夜交替的现象。可结合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 你右边消失,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可能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地球仪绕着灯光转动,另一种是地球仪和灯光的位置不变,只旋转地球仪。 2引导学生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在分析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后(逆时针) ,模拟 实验。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注意事项:把手电筒(或投影仪)的光射向地球仪;手电筒(或投影仪)不能靠地球太近,要让手电筒(或 投影仪)

    6、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实验名称:观察月相,给月相排序。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实验器材:月相盒、月相卡片、天文望远镜。 实验步骤: 1出示月相盒,介绍使用及观察的方法。 2将月相盒里看到的月亮形状画出来,比较哪些是你看到过的,哪些是你没看到过的。 3给刚才画的记忆中的月亮按照在月相盒里看到的形状进行排序。 4出示月相卡片,按照时间顺序给卡片排序。 注意事项:观察月相时注意引导学生辨析月相的左右朝向。 实验名称: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光的传播纸卡、激光笔。 实验步骤: 1这个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应放手让他们去做。

    7、将三张小孔板的小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用激光笔 光照射,看光线通过的情况。 2将三张小孔板的小孔位于不同直线上,用手电筒光照射,看光线通过的情况。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空气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最好能在暗室中进行,激光笔不能照射眼睛。 实验名称: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光与色彩 实验器材:小孔成像装置、火柴。 实验步骤: 1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要特别引导学生发现透过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 2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对学生来说是有

    8、难度的,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教师可以给学 生一定的提示: “光行进的路线有什么特点?”但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因为结论与学生的探究亲历 相比,永远是次要的。如果学生当堂不能做出理想的解释,可让他们课后继续探究,下节课再交流。 注意事项:使用蜡烛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名称: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实验目的:发现镜子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每人准备一面镜子。 实验步骤: 1照一面镜子,你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闭起一只眼睛,看看镜子里有什么不同。这些活动既有趣又简单, 可放手让学生去玩,但要让学生做好记录,并在活动后认真总结探究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光路是可 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

    9、实际物体左右相反的。 2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 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的像不同。 3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 (这个角度的图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上下相反) 实验名称:用平面镜做游戏和玩具。 实验目的:通过游戏和做玩具,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器材:平面镜、潜望镜材料、万花筒、凸面镜、凹面镜。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平面镜把阳光引到班级某个抽屉中。学生会觉得日光接力打靶游戏比较有趣, 关键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光的反射路线。 2指导学生利用制作潜望镜材料制作潜望镜。制作潜望

    10、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一定要课前做好一 个潜望镜,先让学生观察,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制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如果 学生感到无从下笔,教师可演示画出第一条光线。最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 后脑勺的后视镜,并画出原理图。 3指导学生玩万花筒,并思考其原理(利用多面镜子的反射原理) 。 4指导学生玩凸面镜和凹面镜,观察图像的变化,并思考其原理(凸面镜具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具有聚光 作用) 。 注意事项:不仅要玩,更要让学生分析清楚其中的原理。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目的: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征,对光线的不同折射功能。 实验器

    11、材:每组准备一套透镜。 实验步骤: 1学生观察凸透镜(老花镜)和凹透镜(近视镜) ,观察它们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透过不同的透镜观察物体,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则有缩小作用) 3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让凸透镜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纸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 再试一试凹透镜能否聚光。这里教师应用简明的语言明确实验的目的:我们知道光线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 体时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偏折,那么当光线从空气摄入凹透镜和凸透镜时,会发生怎样的偏折呢?凸透镜的聚 光实验可用点燃深色的纸来证明,实验前可指导学生用铅笔将白纸涂黑一

    12、块,但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注意安 全。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可以聚光,而凹透镜则能使光发散。 4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情况。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调节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使窗户的影像最清 晰。再用凹透镜试试。凸透镜的成像作用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为了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倒像的印象更深刻,可 安排一两名学生站在窗前,其他学生将会在纸屏上看到他们的头是朝下的。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可以 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镜则不能。 5实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要使他们认识到:是由于光线经过 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 注意事项: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 实验名称:制作望远镜

    13、。 实验目的:认识透镜的应用,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 实验步骤: 1虽然属于拓展内容。但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这项能带来惊喜的制作。制作方法教材中已经介绍得 很详细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如课堂时间不允许,可让他们课后制作,再将作品带到学校进行交流 展评。 2如果学校没有不带柄的凸、凹镜片,也能做望远镜的实验。只要两手各持一种透镜,把凹透镜放在眼前, 把凸透镜放在凹透镜前,对着远方的物体观看移动凹、凸透镜,直到影像清楚为止。这种方法更为简单易行。 3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望远镜的发明史。 实验名称:制造彩虹。 实验目的: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是有颜

    14、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作用。 实验器材:水盆、平面镜、电筒、喷壶等。 实验步骤: 1本课可直接用彩虹导入,先请学生简略地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由几种颜色组成,然后问问他们是 否知道怎样制造彩虹。接下来,分组进行制造彩虹光影活动。 2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打开手电筒(也可用阳光) ,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3有条件的学校可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将三棱镜的一个面对准太阳,让光线射入水盆,然后调整角 度,当射入的日光分散成彩色光带时,要设法使这条光带投到暗影处,这样看起来颜色会更鲜艳。 4在晴朗无风日子里,背对太阳,

    15、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也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在水雾中看彩虹一定 要选择背风处,以免水雾被风吹散。 实验名称:滤光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感受光学世界的无穷奥妙。 实验器材:手电筒、红黄绿三色玻璃纸。 实验步骤: 1把红、黄、绿这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在暗室中分别用它们照射白色物体,学生将 看到用什么颜色的光照白色物体,白色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从而证明了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 么颜色的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 2透过不同的玻璃纸看课本的图案,这是个令人惊奇的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 其呈现颜色的光。如:红色滤光片

    16、只允许红色光透过,当它覆盖在有红绿图案的白纸上时,只会让白纸反射 的七色光中的红光透过,使纸看起来是红色的:白纸上红色图案反射的红光也被透过来,但因为和纸一样是 红色,所以看起来就如同隐去了一般,而绿色线条反射的绿光是不能透过来的,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格外 清楚。 实验名称:简单电路的连接。 实验目的:了解简单电路的构成。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灯泡。 实验步骤: 1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点亮小灯泡,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灯丝的两端接在哪里;并在交流过程 中,知道电池有正负两极;再让每一位学生亲手画一画简单电路图,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 进行纠正, 2也可以做一些拓展活动,在学

    17、生学会“点”亮一个小灯泡的基础上发给学生更多的材料,让学生“点” 亮更多的灯泡。最后归纳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注意事项:注意提醒学生实验时只能使用干电池作为电源,不能使用其它电源。 实验名称:导体与绝缘体的检验。 实验目的: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掌握一种实验室检验物体导电性能的方法。 实验器材:电池、开关、小电珠、导线、常见材料(铜钥匙、回形针、铝片、塑料片、橡胶塞、木块、剪刀、 石子等) 。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2课前让学生带些物品到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预测:这些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然后再动手测试:利用 小灯泡、电线和电池,组合成一个检验

    18、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填写活动记录中 的表格,让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打“” ,记录下自己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的结果。 3引导学生将检测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交流哪些预测是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哪些是与结果不一样 的。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 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注意事项:重复检查两到三次,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电和磁电和磁 实验名称:检验不同的液体(自来水、盐水、纯净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实验目的:知道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19、。 实验器材:简单电路装置、自来水、盐水、纯净水、验电球、验电笔等。 实验步骤: 1激发学生检验水和人体是不是导体的兴趣。利用简单电路做自来水、盐水、纯净水是不是导体,在检验 水的导电性能这个实验的时候,一般的水在一节电池的情况下,是不能点亮小灯泡的,需要增加几节电池(4 节以上为宜) ,同时导线的一端需要连接在铜片上,或者将灯泡换成二极管。在检验盐水的导电性能时往水 中加盐,目的是增加水中的电解质,突显现象。也可以用验电器检测水的导电性能。当把验电球的两端触点 接上导线,把两根导线放入水中时,验电球亮了,这证明自来水、盐水都是导体,纯净水则是绝缘体。 2借助验电球检验人体是导体,可以从一个人

    20、开始,增加到两个人、一组人、全班人,让学生明确人体也 是导体。 3结合自然界中的水、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电安全。 4演示介绍生活中测量电的工具:测电笔,指导学生任何辨别是否有电。 注意事项:要强化学生对人体能够导电的意识,注意用电安全。 实验名称:解暗盒。 实验目的: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器材:接好电路的暗盒,电池、小电珠、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出示暗盒,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开暗盒,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探查。 2提出问题:如果小电珠更亮说明什么?如果小电珠变暗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后,设计一个简单的电 路暗盒让同伴来检测。 3分组检测并把每次检测的结果记录下来,检测完成后

    21、再打开暗盒验证自己的判断。 注意事项: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 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条形、环形、马蹄形磁铁,回形针或大头针、两块相同的条形磁铁。 实验步骤: 1用磁铁的一端吸铁钉,并让吸起来的铁钉排成队,看看谁吸得多,分析磁铁的性质。 (磁铁能吸铁,磁性 可以传递) 2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回形针,观察各部位吸起回形针的数量,分析磁铁的性质。 (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大) 3把一块磁铁悬挂起来,多做几次,观察静止的时候磁极指示的方向,分析磁铁的性质。 (磁铁能指示南北) 4把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慢慢相互靠近,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磁铁的性质。 (磁铁同极相斥,异

    22、极相吸) 5把几块环形磁铁依次放入磁悬浮支架,观察现象,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认识磁悬浮现象。 6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性质: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有指示南北、可以传递、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的性质。 注意事项: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尝试的时间。 实验名称:做指南针 实验目的:制作指南针,试用指南针测方向。 实验器材:磁铁、缝衣针、泡沫小球、盘子 实验步骤: 1用磁铁的一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 20 次以上。注意一定要沿着同一方向。摩擦后想知道钢针有没 有磁性可以用回形针试一试。 2把磁化后的缝衣针插在泡沫板中央,放在水面上,观察它的指向。可以放一个真的指南针用来对比。 注意事项:盛水的容

    23、器不能用铁制的或搪瓷的。 实验名称:做一个电磁铁。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一个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铁钉、电线、回形针。 实验步骤: 1教师应先出示做好的电磁铁装置,示范通电后可以吸起回形针,断电后磁性消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 探究欲望。 2铁钉在用火烧过消磁后,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可以将电线的第二三圈绕在第一圈上,然 后接着绕。最后一圈由倒数第二圈下穿过。这样做成的电磁铁的线圈就紧而不散了。 3接通电路后,用铁钉去吸回形针。比一比谁吸的回形针多。 注意事项:由于电磁铁本身是一个短路电路,通电的时间长导线会发烫。故应提醒学生:通电时间不能太长; 不能用手去摸长时间通电的电磁铁。必

    24、要的时候,可以在电路中连接一个小灯泡。 实验名称: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因素,知道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器材:电磁铁、 、铁钉(两种) 、电池、回形针。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先讨论如何控制条件,保证每次研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可以从电池的数量、线 圈的匝数、铁钉的大小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不变的因素和改变的因素,可每组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在实验 时,及时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注意事项:比较线圈的匝数时,匝数最

    25、好相差多一些。 实验名称:探究电磁铁是否也有 S 极和 N 极。 实验目的: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 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电磁铁、指南针。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电磁铁是否也有 S 极和 N 极?指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进行验证,知道电磁铁也有 S 极和 N 极, 并发现电磁铁的 N 极和 S 极不一致,进一步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 磁铁的磁极。 注意事项:电磁铁只能靠近磁针,不能接触磁针。 实验名称:测自己在三种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26、 实验目的: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实验器材:秒表。 实验步骤: 1通过提问“运动前后,呼吸有什么变化”,引出测量活动。 2数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在测量前需要教师在测什么、怎样测、测几次,记什么、怎么记、怎样确 定结果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3建议采用高抬腿原地跑逐渐加快的运动,或做原地下蹲运动一至两分钟。测量时可以由老师统一计时。 4结合活动手册上的记录,按照自己在不同状态下、同一状态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进行数据分析, 据实得出结论,引出后面测量肺活量大小的环节。 5 (1)测量学生安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

    27、吸次数,并记录。 (2)测量运动结束时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 (3)休息 3 分钟后,再次测量学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 6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数据,有什么发现?(自己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不一样,运动后呼吸加快,休息 后减少并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比较男生和女生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同一种状态下,男生、女生 的平均呼吸次数不一样,安静状态下男生比女生呼吸略慢)比较同学和老师的数据,你又有什么发现?(同 一种状态下,同学和老师的平均呼吸次数不一样,安静状态下老师比同学呼吸略慢) 注意事项:在活动前一定要说明“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运动结束后应立即测量。 实验名称: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

    28、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保鲜袋、澄清石灰水、烧杯。 实验步骤: 1让学生猜测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若学生知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则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 2收集空气,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变化;收集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 察变化。注意引导学生准确描述不同的实验现象:吸进的空气不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呼出的气体中因 为含有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容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分析现象后,教师适当讲解背后的原因: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需利用大量的氧气把营养物质转化 成维

    29、持体温的热量和支持运动的能量,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除体外,这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注意事项:塑料袋要干净、干燥,往装有呼出气体的袋子里倒入石灰水时应防止外面的空气流入,以免影响 实验效果。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含二氧化碳比较多的气体。 实验名称: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实验目的: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 实验器材:简易肺活量袋、肺活量测量仪。 实验步骤: 1从呼吸频率差异引出肺活量有差异,再进一步了解人的肺活量大小是不同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呼吸和血液循环 2指导学生用肺活量袋(也可利用塑料瓶、刻度尺、吸管

    30、、水槽、水制作简易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 肺活量,记录下自己的肺活量大小。 3使用标准肺活量测量仪测量学生肺活量(小学生肺活量一般在 1200-2500 毫升,成人肺活量在 2500-4000 毫升) 。 4让学生比较呼吸频率和肺活量数据,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运动的联系,引出加强体育锻炼和保护呼 吸器官的话题。 注意事项:注意卫生,每人测量后及时更换吸管。 实验名称:纸筒模型 实验目的:通过运用、制作纸筒模型,学习分析、判断和推理,做出合理解释。 实验器材:两根线绳、铁垫圈、纸筒、钻孔器、圆形针等 实验步骤: 1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 A、B、C、D4 个位置露出 4 个线头,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线绳,其他 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课前做好,让学生先玩一玩,再把纸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2按照画的模型,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验证自己的解释。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五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解释与建立模型


    注意事项

    本文(2020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