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中考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集训(含答案)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我原来很少在线上看展,总觉得不如现场参观效果好。这次体验了多个平台的云展览,感觉很惊喜,有的 能看到比实地参观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 ”赵旭曾多次参观天津博物馆,在他看来,天津博物馆的在线展览还原度 很高,“进入后是贴心、科学的观展路线,随着引导箭头从前言过渡到各个展区,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放大,在手机上也 能看清文物细节与文字解读。 ” 腾讯“博物官”小程序提供 500 家国内博物馆的线上展览,除了全景展厅、语音导览外,还能 720 度欣赏上百件 精品文物,如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秦始皇帝
2、陵博物院的铜马车一号马、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丝缕玉衣等。 “3D 看文物的效果很棒,以山西博物院的鸟尊为例,除了能获得近乎全面的三维视角之外,还有凤鸟和象头等关键部位的 放大展示,看完后还能生成分享卡片。 ”赵旭说。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2 月 11 日 07 版) 材料二 “云游博物馆” 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为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 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还 有观众表示,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 “闭馆不停服务”,敦煌研究院运用互联网
3、技术手段,持续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开启“云游”莫高窟新模 式,发布“ 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 “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等一系列线上资源,为观众“零距离”感知敦煌文化搭建 平台。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这次疫情对博物馆界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该广泛运用新技术,借助 5G 和云计算 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输出更多精品数字传播内容,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 社会。 ” (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4 月 5 日 05 版) 材料三 “博物馆的影响力不能只在场馆之内。 ”魏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博物馆可 以考虑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线上活动的互
4、动性、知识性,或者和第三方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展览,“线上展览 吸引了观众,也能反哺线下,撬动博物馆 IP 开发。 ” 魏峻认为,如果技术支持、 内容展示等方面进一步成熟完善,今后线上展览、 讲座和直播等都会逐渐变得常态化, “未来的话,可以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 ”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 年 3 月 24 日) 1.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条概括出“云游博物馆”有哪些优势。(4 分)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说一说“云游博物馆”的方式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3 分) 3.请根据三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参观展览“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的建议。(3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5、10 分)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它呈球形封闭结构,包膜外有“皇冠”状的突起 这些名叫“表面糖蛋白”或“刺突(spike)蛋白”的突起,正是病毒进入细胞的敲门砖。它们最先接触宿主细胞, 可识别和结合受体,引起病毒和宿主细胞膜的融合。 材料二 2019 年 12 月的某一天,这种冠状病毒经由目前未知的路径,进入了一些武汉市民的呼吸道中,最终抵达他们的 肺部。它的刺突蛋白与人体呼吸道、肺组织细胞的 ACE2(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靶点顺利结合,侵入人体。此后, 病毒开始疯狂地自我复制。人们随之患病,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病人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
6、 综合征、 RNA 溶血症、 心脏损伤等。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病人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渗出影,有的像棉絮一样 “全 白了”这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病征。 一两周之后,身体强健的青年也许会像得了一场重感冒一样能够自愈;但有严重基础病、 体质弱的中老年人则成 为高危人群。一些患者死于病毒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大部分患者死于并发症。有的危重病人体内可见“细胞因子 风暴”发生,即人体免疫系统霎时间火力全开,对病毒发起自杀式攻击,可引起病人严重感染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 更可怕的是,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随病患打喷嚏、咳嗽、说话产生的飞沫以及飞沫形成的气溶胶,通过 近距离呼吸或接触传播,能使病毒轻而易举
7、地进入其他人的口腔、鼻腔、眼睛黏膜等,传染性明显高于 17 年前肆虐 中国的 SARS。 材料三 以下是截至 4 月 7 日我国和海外疫情趋势图。 我国疫情累计趋势图 (从上到下曲线依次为确诊、治愈、死亡) 海外累计确诊、现存确诊趋势图 (从上到下曲线依次为累计确诊、现存确诊) (凤凰新闻客户端) 材料四 以下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出现的几幅触动人心的图文画面。 说明:(第一幅)日本 HSK 事务所捐赠武汉防疫物资上面写着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第二幅是中国驻韩 国大使馆捐赠韩国大邱物资上的一句话:“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第三幅是我国一些地区的防疫标语。 1.结合前两则材料,概括新冠病
8、毒是一种怎样的病毒。(4 分) 2.比较材料三的两幅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 分) 3.说说你对材料四前两幅图中捐赠语的理解,并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评价材料四几幅图的用语。(3 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从主观意识来看,改变生活习惯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很多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就是垃圾一包扔,从不区 分垃圾是有害还是无害,有用还是无用,是厨余还是别的什么垃圾。现在提倡垃圾分类,就是要让人们重新认真学习 规则,掌握分类知识,进而改变人们的想法和观念,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社会风气的形成,也需要长期的积累。要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风气。首
9、先要强化宣传,要在全市形成垃圾分类的 舆论氛围,让无废城市的概念深入人心。这方面我们的很多社区都已发动起来,采用各种形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如 铜建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给居民发放告知书。 橡树湾小区的志愿者则对参与活动的居民进行打分,前三 名有奖。西阁社区的“党员中心户”则发挥带头作用,成立“家园护卫队”为小区的垃圾分类做好示范。正是这些 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垃圾分类的习惯渐渐深入人心。 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风气,还需要用榜样领路。用一些社区、学校等地方好的做法,来带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 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如徐州求是小学,在学校里采用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养好生活的
10、 良好习惯。他们的目标是“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 。目前我市中小学正在 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用榜样拉动进步。用许多个体的努力,来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 尚。 (2020 年 5 月 22 日徐州日报) 材料二 对实施垃圾分类,很多人关心垃圾在小区分类后,如何确保垃圾运输到处置都是实施分类的。 在小区门口,记者注意到,四辆垃圾运输车辆正在等待进入小区。这四辆垃圾车体积、造型各不相同,其中有害 垃圾车个头最小,其他垃圾运输车个头较大。 “为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工作,严格落实不同垃圾、不同车、不同去向的要求,已经统一运输车辆、统一车辆 标识,统一
11、收运路线。严格按照分类运输标准,把不同种类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专业处置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实 现生活垃圾分类的完整闭环。 针对厨余垃圾,选用专业的公司采用专门运输车辆进行收运,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无滴漏 现象发生。 ”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现场介绍。 (选自都市晨报2020 年 5 月 17 日) 材料三 (垃圾桶颜色依次为:红色、蓝色、绿色、灰色) 1.材料一、材料二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分) 2.怎样才能有效践行徐州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4 分) 3.小区的垃圾房里,张阿姨随手将一袋剩饭剩菜扔进红色垃圾桶,将快递纸箱扔进灰色垃圾桶,你正巧看见,请根据 材料三的内容对张阿姨进
12、行劝说,让她根据垃圾分类要求,正确投放垃圾。(4 分) 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策。为了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学习的影响,教育部决定“停课不停学”,各类学校也 纷纷开展网课,老师们纷纷变身“主播”,在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替代品” 。把课堂从学校搬到家中,毕竟是颠覆 性的变化,城市网课面对着任课老师经验不足、 孩子自觉性不够等问题;而乡村网课除了面对城市网课的这些问题之 外,还存在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在乡村,或是通信条件差,有的学生只能在野外寻找信号与学校连线;或是通信工具不 良,有的学生在“线上课堂”被动缺席;或是通信工具缺乏,无法上网课。 材料
13、二 材料三 在被问及 “您家学生上网课使用平台的数量” 时,有 41.5%的家长选择 “1 个” ,53.5%的家长选择 “2-3 个” ,4.2% 的家长选择“3-5 个”,有 0.8%的家长甚至选择“5 个以上” 。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每个网课平台不断切换,操作较烦 琐。 在被问及“您认为学生在家上网课的效果与在校学习相比”时,有 9.5%的家长选择“网络教学与在校学习效果 一样”,68.1%的家长选择“网络教学比在校学习仍有差距”,22.4%的家长选择“网络教学与在校学习差距很大” 。 在被问及“您最希望学校网络教学模式”时,有 32.5%的家长选择“最后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各大名校的优秀
14、讲课视频共享”,55.4%的家长选择“本校老师采取统一的直播平台,师生可以互动”,8.3%的家长选择“录播授课, 直播互动” 。 1.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网课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几个主要问题。(4 分) 2.材料三画线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 3.请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对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4 分) 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保护野生动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一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 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 SARS 病毒到鼠疫、H7N9
15、 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 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 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 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 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 科学、 合理、 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非法 野
16、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必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大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范病从口入,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彭飞)(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2 月 7 日,有改动) 材料二 科学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 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为病毒从野生动物向 人类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动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 检疫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野
17、生动物保护法。 有专家认为,尽管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有相关禁止性规定,但禁止范围相对较窄,建议系统建构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管理制度。 依照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该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范围为“珍贵、濒危和有益的、有价值的”野生动物, 而蝙蝠、旱獭等具有潜在公共健康风险的物种,反而作为一般动物被排除在该法调整范围之外。 长期以来,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绝,宋华琳分析认为,我国现行野生动物执法网络相对较弱,就野生 动物监管而言,林业和草原部门的监管资源相对有限,而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的监管事项众多,野生动物交易相对分 散、隐蔽,很难进入监管部门执法的优先顺序。 (张璁)
18、(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2 月 20 日,有改动) 材料三 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 。管住滥吃的嘴,扩大法律调整范围是关键。 除了在法律层面规制非法交易和滥食等违法行为,决定还倡导社会各界在移风易俗上共同努力。应该推动形成 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滥食野味就是不文明、不健康、不道德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应从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层 面入手,引导公众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杨学博)(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2 月 28 日,有改动)
19、 1.从上述材料看,一些人食用野生动物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会带来什么后果?(3 分) 2.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存在哪些短板? (3 分) 3.加强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4 分) 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睡眠质量差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调查显示,36.5%的睡眠质量差的孩子会出现肥胖症,而在 睡眠状况优的孩子中,这一比例仅为 3.7%。此外,还有 40.5%的睡眠质量差的青少年儿童会出现神经衰弱或抑郁,而 在睡眠状况优的孩子中,这一比例仅为 1.4%。从学习成绩看,在睡眠状况优的孩子中,分别有 45.4%、34.1%的孩子在 班
20、级排名中分别位于前 5%和 6%20%。而在睡眠状况差的孩子中,则有 41.9%的排名在班级的 75%以后。专家呼吁, 睡眠不足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应关注孩子的“欠眠”问题,共同呵护青少年儿童的 睡眠,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节选自2019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 材料二 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到底有什么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一,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修补自由基对大脑造成的损伤。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 胞。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大脑无法这样做。人只有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非 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
21、段难得的“闲暇时间”通过合成抗氧化酶进行“抢修作业” 。 第二,睡眠可以为身体解毒,排除大脑代谢废物。 有一项新研究: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 活力。因为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即“类淋巴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 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眠时则进行“大扫除” 。脑脊液会沿着动脉周隙流入 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体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 第三,睡眠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降低感冒概率。充足的睡眠不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 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研究人员
22、给 164 名健康的成年人先戴上追踪腕带,然后让参与者每人把含有感冒病 毒的滴鼻剂滴入鼻腔。5 天之后,三分之一的人表现出了感冒迹象流鼻涕。分析发现,在感染感冒病毒的前一周 中,每天睡眠少于 6 小时的人,脏腑功能下降明显,会比睡眠超过 7 小时的人得感冒的概率高三倍。 第四,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 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被试者体 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儿童 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
23、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而儿童的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 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 9 小时以上的睡眠,他们的记忆力和精力会特别好。 材料三 青少年如何拥有好睡眠? 有调查显示,课业压力是影响青少年睡眠的第一因素,此外,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噪音、声光、空气等 睡眠环境因素,以及家长的睡眠状况对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也有一定影响。 刘之旺主任介绍,睡眠问题会严重影响青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将受益终身。 青少年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要做到不晚睡、不赖床;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睡眠问题,睡前尽量不要让孩 子使用电子产品过长时间;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
24、情;睡眠不好的人,中午不要小睡;即使是遇到双休日,睡懒觉 的时间也不要超过 1 个小时,否则睡眠节奏被打乱要重新调整;白天多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好的睡眠;一旦 出现睡眠问题,找专科医生求助,不要随便服用助眠药物。 (来源:宁波日报2020 年 6 月 30 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则材料分别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分) 2.小成今年初三,出现了睡眠障碍,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3 分) 3.同桌小白经常熬夜学习,请你用三则材料的相关知识劝说他晚上早睡觉,不熬夜。(4 分) 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南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研究员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多家互联网平
25、台推出的未成年人模式、家长控制模式等使用 率极低,鲜少有家长知道这些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而未成年人主动开启的更是少之又少。 田野调查中多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反映,平台推出的未成年人模式的内容太过枯燥,是他们不愿意选择未成年人 模式的主要原因。刘莉(化名)告诉研究中心研究员,自己知道有未成年人模式,但是不愿开启,“如果开启的话,就是 一些画画之类的,好像给小学生(看)似的,没什么意思” 。她觉得,看视频本来就是为了放松、娱乐,未成年人模式里 的内容实在枯燥无聊。 南都近日测评发现,一些视频类网站更新后的未成年人模式关闭了对视频的点赞、评论等功能。这意味着一旦 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只能观看,不能做其他任何
26、操作。再加上未成年人模式下的视频内容单一,无法形成对未成年人 的吸引力,因此很可能对青少年开启这一模式起到反作用。 报告认为,未成年人的需求是丰富而细腻的,如何在未成年人模式内构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且未成年人真正感 兴趣的内容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材料二 材料三 截至 2019 年 10 月,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 53 家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网络防沉迷工作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网 络直播和视频平台。这 53 家上线“青少年模式”的网络平台实现了统一运行模式、统一功能标准,在该模式下关闭 站内搜索、弹幕评论、内容分享、私信聊天、拍摄发布、充值打赏等功能,仅推荐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确保“青 少年
27、模式”下的内容更健康更有益。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向来都不是单方的责任。除了职能部门明确监管职责、立法部门不断细化法律法规外,相关 网络平台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落实好“青少年模式”和网络实名制相 关要求,对用户作出成年和未成年之分,从而对使用时间和内容作出区分。 除此之外,有关专家还建议,可以建立家校合作协作机制,第一时间对沉迷网络的学生加以心理分析和疏导,配 合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同时,也应倾听未成年人的心声和意见,更好地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落到实处。 (来源: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网信网等) 1.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网络平台推出的未成年人模
28、式、家长控制模式等使用率极低的原因。(3 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出你从中得到的信息。(3 分) 3.结合三则材料,对学生沉溺于手机的现象提出四条建议。(4 分) 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2020 年 4 月 28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 至 2020 年 3 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 4.23 亿,较 2018 年底增长 2.22 亿,占网民整体的 46.8%。 报告指出,因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 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面对 巨大的在线学习需求,行业呈
29、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 上。 材料二 材料三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全新的学习中心,会像淘宝一样出现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我认为,未来学校将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目前,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中心格局相当稳 定,这个教育铁三角格局不变,教育界的“淘宝”公司就无法登场。未来学校中,校内外资源应该互通。教育资源只 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两者应该打通,合二为一。 要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 机构分成
30、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 其次,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和 教育内容太深太难,知识结构太庞大,大部分学生陪着少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国家只需要设定一个最 基本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 最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评价和考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 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在学习的早期过程中,可以用大数据等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 评价的依据。在记录过程中,大数据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
31、一和材料二分别要说明的主要内容。(4 分) 2.概括材料三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关于在线教育的主要观点。(2 分) 3.请结合材料和自身在线学习的体验对在线教育发展谈谈看法。(4 分) 九、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 材料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指导各地特别要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沉迷电 子产品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其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 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
32、育工作方案。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沟通,充分 了解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 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 激症状会延迟出现”,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材料三 本次疫情使得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 仅加重了原有心理问题,而且诱发了更多新的心理健康困扰。 从全球范围来看,青少年的抑郁、焦虑以及其他精神障碍都呈上升态势。造成这种趋势的关键因素有三个:青少 年体育锻炼时间减少、户外活动减少、
33、沉迷电子游戏时间增多。 当前,大多数儿童平均每天花费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大约在 5 至 8 个小时。儿童每周在户外锻炼的时间仅有 4 小时,总体上比父母辈的时间缩减了一半。 另一项调查发现,10 至 16 岁的青少年每天在户外的高强度活动仅有 12.6 分钟,宅家不动的时间则多达 10.4 小时。 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来看,增加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迫在眉睫。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体育锻炼能 够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 另一项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积极情绪、自尊和自信、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四个方面有积极影响,总体而
34、言, 体育锻炼可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了大脑的执行功能,促进了大脑的活动,有效降低了抑郁症状。 1.根据材料一的图表,概括出材料一图表所反映的问题。(3 分) 2.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 3.针对材料一反映出的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4 分) 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深刻教训,为防止病从口入,改掉大家的不良饮食生活陋习,多个地区倡导实施“公筷公 勺”分餐方式。下面是关于分餐制的两个图表。 材料一 你是否支持推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 材料二 你认为推行分餐制有哪些难点
35、? 材料三 分餐制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分餐制可成功切断因合餐制(即共食共饮)而造成的唾液传播渠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 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唾液可传播甲肝、禽流感、肠道病毒(如目前在全世界蔓延的新冠肺炎 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我国是胃癌和肠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病率国家之一,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也与我们的饮食 方式有关。而传染性疾病专家的研究表明,分餐制能使传染性疾病的综合感染率由合餐制的 42%降为 17%。 分餐制可推动我国饮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发展进步。在我们的文化里,习惯了合餐制。好几双筷子在一个火锅 里搅来搅去,同食一盘菜,同喝一碗汤,同饮一杯水,成为
36、不分彼此的表达。 其实,现代社会里,表达亲密关系的方式多 种多样。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科学和健康,饮食方式正在悄然发生 变化,分餐制自然就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分餐制有利于科学的膳食管理。 膳食管理的目标就是合理膳食、 营养平衡,而合理膳食是保障健康的首要条件。 比如,一个家庭主妇用分餐制,她就可以根据家庭成员体重和活动强度,合理搭配主食和菜肴,因人而异,定量分配, 只要各人吃光所给,就能确保健康。 另外,分餐制还有利于控制人的食量,有利于防止偏食,有助于改变国人大吃大喝的不良习惯,有助于培养节约、 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食尚”等。 (摘自人民日报2020
37、 年 5 月 2 日,有删改) 1.从材料一、二的两个图表中,你分别获取了哪些信息?(4 分) 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说说分餐制有哪些益处。(3 分) 3.除了推行分餐制和公勺公筷制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养成健康文明的餐饮习惯?请提出三点建议。(3 分) 十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 分) 材料一 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劳动教育教什么?根据指导纲要,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 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 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在服务性劳动
38、教育方面,让学生利用知识、 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 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 指导纲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高校本科阶 段不少于 32 学时。 同时,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 不少于 3 小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 这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解决 有教育无劳动 的问题。 ”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 人民日报(2020 年 7 月 16 日 12 版) 材料二 学生的成长需要劳动教育的滋养。我们的教育方针一贯主张“德
39、、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在当下, 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劳动教育似乎都有淡化的趋势。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素养普遍提 高,竞争也越来越大,学校和家庭为了升学率顾此失彼,忽视了学生应有的身体素质和劳动素养的锻炼。而教育部的 做法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大量调查研究证明,一个人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 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需要。 在劳动中,学生可以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培养吃苦的耐劳精神,对文化课 的学习会起到促进作用,益智益体对学生的成长锦上添花。 劳动是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劳动教育是我国落实教育方针的基本举措。 单纯地重视知
40、识素养和考试成绩, 会忽略了基本劳动能力的培养,导致在走上工作岗位或社会中时难以承担相应的劳动任务,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 以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材料三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 教育不仅是要向青少年儿童传授知识、 传承文化,也需要培育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 刻地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和方式,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劳动的认同与尊重,最终形成正确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而劳 动价值观能够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塑造踏实、勤奋、严谨的优秀品格,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
41、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劳动教育主要有哪三方面的内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什么。(2 分)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劳动教育被淡化的原因。(2 分) 3.有家长这样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你的理由。(6 分) 十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材料一 冬奥会会徽美好的形象背后隐藏着文化属性。小小的冬奥会会徽体现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不 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大众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推动了会徽的国际化发展。此外,冬奥会会徽不仅要 体现出“相
42、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加入冰雪文化,在文化层面上区别于夏季奥 运会会徽。 冰雪文化不是一个雪花图形所能代表的,它是层次性和功能性的意识形态统一体,是知冰识雪的各族人民 在特定的时空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就完美地体现了这些共有的文化属性,即 、国际性、奥运精神和 。 材料二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 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22 条飘逸的丝带,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冰上画痕成丝带,象征速度和激情,又 代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 2022 年。 “冰丝带”
43、效果图 为实现美好的设计理念,北京建院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科技含量、经济可行的工程方案。 为实现马鞍形双曲面屋顶设计,设计团队采用了难度极高的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结构。承载“冰丝带”概念的“曲面 幕墙”,集成了小半径弯曲、钢化、夹层、镀膜和印刷等复杂工艺,挑战“现有幕墙体系和玻璃的工艺极限” 。 为践行绿色节能和智慧场馆的目标,国家速滑馆严格控制平面轮廓和空间体积,并使用数字冰场技术。 这种设计, 节省了空调制冷、制冰、除湿费用。制冰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还可回收并循环利用,每年能节省约 180 万度电。数字 冰场技术则可实现冰的温度、 空气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还可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供实
44、时数据,为观众提供导航服务 等。 超大跨度的索网计算分析和找形,曲面幕墙的几何优化和工艺设计,先进的制冰工艺同一个场馆中集成这 么多先进技术,使国家速滑馆成为当今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 材料三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创意为“冰糖葫芦”,出自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 云之手。修改专家组建议这个吉祥物设计方案应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并明确了卡通动物、拟人 化、科技化和立体化的修改方向。之后广美设计团队对吉祥物进行了反复探索,又确定了“被冰壳包裹的熊猫”这 一新创意。但是设计团队还是感觉“冰壳熊猫”与冬奥会的联系不够紧密,于是又经过无数次探讨,产生了融进“
45、冰 丝带”元素的创意。当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这个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 员,瞬间变成了“宇航熊猫”,有了未来感、科技感。紧接着,设计团队又围绕冰晶外壳和流动线条带来的速度感进 一步创意:把代表互联网时代的 5G 概念加入其中,把熊猫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打造成可以赋能的能量环。瓶颈突破 之后,团队朝着更精确的方向进行细节修改,例如:在熊猫的掌心画了一个心形图案,表达爱心、和平的理念;在熊猫 的背后,连接两个胳膊的黑色图案,形成了一个雪板的图形。 吉祥物的名字也经过了反复斟酌。曾用名“冰墩儿”,来自最初的创意“糖墩儿”(冰糖葫芦),但后来又发现, 南方人和外国人很难
46、读出“墩儿”,最后就改成了“冰墩墩” 。 1.结合材料一中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在材料一的处依次填入恰当词语。(每空不超过 4 个字)(2 分) 2.结合材料分析,下列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冬奥会会徽美好的形象背后隐藏着文化属性。 B.冬奥会会徽不仅要体现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加入冰雪文化,在文化 层面上区别于夏季奥运会会徽。 C.承载“冰丝带”概念的“曲面幕墙”,集成了小半径弯曲、钢化、夹层、镀膜和印刷等复杂工艺,是对“幕墙体系 和玻璃的工艺极限”的挑战。 D.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融入了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
47、等元素。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概括 “冬梦”“冰丝带”“冰墩墩” 是如何各有侧重地体现出创造力的。 (5 分) 【链接材料】 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节选自谈创造性思维) 十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材料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 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节选) 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 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 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
48、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考试具体方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 学科特点确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 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 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材料二 取消考试大纲的中考,对考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有考试大纲,日常的学习有目标和方向,对升学考试更有信心;有考试大纲也有利于教 师更有侧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教师针对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