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资源ID:159612       资源大小:3.36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地球表面形态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 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 d 和 c 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 ) 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 C.三角洲、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解析 第 1 题,a 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 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 主;c 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第

    2、2 题,d 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山区河流流速 快,搬运能力强,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携带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 扇;c 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答案 1.A 2.B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 生桥”。据图回答 34 题。 3.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黄土桥 B.海蚀桥 C.喀斯特溶蚀桥 D.风蚀桥 4.塑造图中地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 (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解析 第 3 题,黄土桥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第

    3、 4 题,地气候 干旱,降水稀少,最易受风力侵蚀,其地貌的塑造力量主要来自风力作用。 答案 3.A 4.B 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 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 故称之为牛轭湖。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 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 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56 题。 5.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 ) A. B. C. D. 6.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质一般较差 B.牛轭湖湖水较深 C.与流

    4、水堆积有关 D.牛轭湖在山区较多 解析 第 5 题,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 轭湖,故 A 项正确。第 6 题,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 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湖泊水位浅;与流水侵蚀有关;湖泊没有水源补给,水 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一般形成于平原之上。 答案 5.A 6.A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

    5、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解析 第 7 题,滑坡多发生在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 块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地震导致山体断裂发育,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地震是地球内力 作用的结果,与气象灾害无关,滑坡的发生与气象灾害(暴雨)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第 8 题, 地震的分布与板块交界有关,与地形无关,而滑坡的分布受

    6、地形因素影响大;地震是危害和影 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目前地震灾害还无法准确预报发生的时间。 答案 7.C 8.D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 地形。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 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 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 910 题。 9.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被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风蚀差异显著,“腰身”耸立 10.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

    7、形成条件是( )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解析 第 9 题, 湿润地区因雨水侵蚀作用强, 丹霞地貌“腰身”处土壤浅薄, 再加上地势陡峻, 植物难以生长,故丹霞地貌露出“腰身” 。第 10 题,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主要是 受风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 答案 9.C 10.A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 1112 题。 1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1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解析 第 11 题, 一

    8、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 图中沙丘地势高、 坡度大, 不属于洪积平原, 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 位于河漫滩。第 12 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 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 C 项。 答案 11.D 12.C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 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 1314 题。 13.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 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率低

    9、 1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 解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解析 第 13 题,结合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影响“风蚀 量”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度”。第 14 题,从描述中的“浍”“溜”和“风”可以看出雅 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 答案 13.D 14.D 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 直立的刀山被称

    10、为“世界第八奇观”。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 图,完成 1516 题。 15.“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可溶性岩石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16.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C.地形起伏更大 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解析 第 15 题,读图可知, “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故 A 项正确。第 16 题,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 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

    11、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 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 项正确。 答案 15.A 16.D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 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坍塌。读图完成 1718 题。 17.“蓝窗”景观为( ) A.海蚀穴 B.海蚀拱桥 C.海蚀平台 D.海蚀柱 18.“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浪作用 B.河流作用 C.风力作用 D.流水作用 解析 第 17 题, 读图可知, “蓝窗”呈桥形, 故该景观为海蚀拱桥, B 项正确。 第 18 题, “蓝 窗”景观位于海岸地带,不断遭受海浪作用,导致景观坍塌,故 A 项

    12、正确。 答案 17.B 18.A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 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 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 据此回答 1920 题。 19.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 20.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解析 第 1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终碛沉积物大小不均,棱角明显,磨圆度较差,没有层状结 构。第 20 题,冰水扇的

    13、形成是冰川和流水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答案 19.C 20.D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 6 300 千米,上中下 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 180 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_;乙处地貌主要为_;丙处地貌 主要为_;丁处地貌主要为_。(填序号)(4 分) (2)地貌中, 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 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 (填序号)(2 分) (3)

    14、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地貌相关示意图(图 a、图 b、图 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 观特点。(4 分)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之巅,为冰川地貌,对应地貌; 乙处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对应地貌为;丙处为三峡,对应地貌;丁处为河口三 角洲,对应地貌主要为。第(2)题,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三峡,流 水侵蚀地貌)(冰蚀地貌)(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分别为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均为流水沉积地貌)。 第(3)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图地貌为山前冲积扇。结合图示可知,冲积扇地貌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

    15、缘向周边 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变细。 答案 (1) (2) (3)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变 细。 22.下面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对世界某两区域实地考察探究时用到的两幅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该兴趣小组在甲图沿 AB 线进行科学考察,发现 A、B 两处的地貌形成都受外力作用影响 显著,请简要阐述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2)简述乙图西部和北部海岸线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 分) (3)该兴趣小组欲在乙图所示国家内陆寻找冰川作用的痕迹,从地理角度你认为需要收集哪些 方面的证据?(4 分) 解析

    16、第(1)题,图中 A 处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B 位于澳 大利亚西部,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第(2)题,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北部海岸线较 曲折,该地纬度较高,联系冰川侵蚀作用可以判断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第(3)题,冰川地 貌主要有冰川侵蚀地貌(如角峰、冰斗等)和冰川堆积地貌(如冰碛湖、冰碛丘陵等)。 答案 (1)A 地主要以流水地貌为主,主要表现为冲沟、河谷以及沿海冲积平原;B 地主要以风 成地貌为主,主要表现为沙丘、风蚀蘑菇、风蚀柱等。 (2)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成因:受冰川侵蚀而形成的。 (3)寻找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斗、角峰、U 形谷等;

    17、寻找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如冰碛湖、冰碛丘陵等。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图示地貌称为_地貌,在我国的_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 胜地的是_和_(举两例)。(4 分)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填字母),为流水的_作用;溶洞的形 成可用方程式_表示(填字母),为流水的_作用。(4 分)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2 分) 解析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

    18、显,此图所 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 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地下河等。 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云贵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 并进行溶蚀作用; 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 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2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材料一 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鲁 逊盐湖矿区。沿线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

    19、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 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 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 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 的防护体系。 但是, 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 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 专家认为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乙所示)的方式。 图甲为青藏铁路锡北段示意图。 材料二 图甲所示盐湖上由于水分不断蒸发,形成坚硬且厚实的盐壳,盐壳在夏季白天会出现 一种奇特的现象,即盐壳内会崩开而产生裂隙,并发出像放鞭炮似的响声。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4 分) (2)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6

    20、 分) 解析 第(1)题,锡北地区路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力 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用生物为主导的防沙工程。第(2)题,挡风墙 可以阻挡风沙,石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共同使用可以降低对铁路的破坏。 答案 (1)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 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2)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将沙粒阻挡在墙外面,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 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 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