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阅读主题阅读 知古鉴今知古鉴今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温庭筠:晚唐诗人。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敀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 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汉武帝的陵寝。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 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骤然见到汉朝使者时,表现 出强
2、烈、激动、复杂的感情。 B.颔联是两幅图画。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故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 牧图,展示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奉命出使时的人事变化,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 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尾联运用了多种手法。借代,用“茂陵”代指早已逝去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化用而来的。 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6 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
3、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 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 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 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 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 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
4、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 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 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 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 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 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 三人为最。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5、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 高三人为最 B.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 高三人为最 C.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 高三人为最 D.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 高三人为最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B.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 C.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D.李天下者,一人而
6、已,复谁呼邪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精通音乐,善于作曲,对汾地、晋地的民俗音乐十分了解,常常能唱出这些地方的曲子。 B.文段主要记载了伶人敬新磨以谐趣的语言为民请愿的三件事,既表现了庄宗对伶人的喜爱, 也显示了敬新磨的机敏。 C.庄宗被敬新磨视作夷狄,所以直呼庄宗的狗为他的儿女来讥讽他,结果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D.敬新磨为自己辩解的话语里包含了谐音双关,比如用“同”和“铜”、“敬”和“镜”来表明杀之不祥, 对此庄宗也一笑了之。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2)新磨遽前以手批
7、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 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 历史是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 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
8、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 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 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 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 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郭沫若先生以求真、求是和经世为宗旨,怀着“清算过往社会的要 求”,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辟了中 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成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白寿彝先生 有感于中国缺少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历史的大规模历史著作,召集全国史学研究者以马
9、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为指导,用 20 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套 12 卷、22 分册、约 1400 万字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充分反映了 20 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称为“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 这些重要史学成果的取得表明,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始终是当代 中国史学最鲜明的特征。 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一些碎片化、片面化、 表面化现象,漠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 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是对历史的扭曲,是对史学经 世致用的滥用。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10、我们所倚重的历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历史研究者 不能做时代潮流的冷眼旁观者,更不能逆流而动,而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 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 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 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 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
11、代之问,才能开创 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 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 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 (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 人民日报2019 年 11 月 4 日)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先生认为史学是中国最发达的学问,中国是史学最发达的 国家。 B.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12、,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便是“史学何为”这一问题 的答案。 C.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应是中国当代及今后史学研究者共 同追求的目标。 D.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等研究,都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 致用。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比喻和引用,由古及今,自然提出了“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的观点。 B.文章以郭沫若和白寿彝的著作为例,有力地论证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 C.文章既肯定了我国当代史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论证全面客观,体现了 辩
13、证思维。 D.文章站在时代的高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为史学研究指明 了方向。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 人类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史学家。 B.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中国通史是当代老一辈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 现实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具有独创性。 C.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前史学研究的两种最为严重的错误思潮,扭曲了历史,滥用 了经世致用,违背了时代潮流。 D.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有助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 取智慧,发挥史学
14、的重要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霸王别姬(节选) 张爱玲 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他睡得很熟,身体微微蜷着,手塞在枕头底下,紧紧抓着一 把金缕小刀。他是那种永远年轻的人们中的一个;虽然他那纷披的额前的乱发已经有几茎灰白 色的,并且光阴的利刃已经在他坚凝的前额上划了几条深深的皱痕,他的睡熟的脸依旧含着一 个婴孩的坦白和固执。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仿 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 虞姬看着他不,不,她不能叫醒他告诉他悲惨的一切。他现在至少是愉快的;他梦到援 兵的来临,也许他还梦见内外夹攻把刘邦的大队杀得四散崩溃,也许他还梦见自己重新做了诸
15、 侯的领袖,梦见跨了乌骓整队进了咸阳,那不太残酷了么,假如他突然明白过来援军是永远不会 来了? 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她瞥见了布篷上悬挂着的那把佩剑如果如果 他在梦到未来的光荣的时候忽然停止了呼吸譬如说,那把宝剑忽然从篷顶上跌下来刺进了 他的脸膛 她被她自己的思想骇住了。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的面颊向下流。红烛的火光缩得只 有蚕豆小。项王在床上翻了个身。 “大王,大王”她听见她自己沙哑的声音在叫。 项王骨碌一声坐了起来,霍地一下把小刀拔出鞘来。 “怎么了,虞姬?有人来劫营了么?” “没有,没有,可是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大王,你听。” 他们立在帐篷的门边。罗敷姐已经成了尾声,然而合唱的兵士
16、更多了,那悲哀的、简 单的节拍从四面山脚下悠悠扬扬地传过来。 “是江东的俘虏在怀念着家乡?”在一阵沉默之后,项王说。 “大王,这歌声是从四面传来的。” “啊,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 在一阵死一般的沉寂里,只有远远的几声马嘶。 “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 虞姬的心在绞痛,当她看见项王倔强的嘴唇转成了白色,他的眼珠发出冷冷的玻璃一样的 光辉,那双眼睛向前瞪着的神气是那样的可怕,使她忍不住用她宽大的袖子去掩住它。她能够 觉得他的睫毛在她的掌心急促地翼翼扇动,她又觉得一串冰凉的泪珠从她手里一直滚到她的臂 弯里,这是她第一次知道那英雄的叛徒也是会流泪的动物。 “可怜的可怜的”底下的话听不出了
17、,她的苍白的嘴唇轻轻翕动着。 他甩掉她的手,拖着沉重的脚步,歪歪斜斜走回帐篷里。她跟了进来,看见他伛偻着腰坐在 榻上,双手捧着头。蜡烛只点剩下拇指长的一截。残晓的清光已经透进了帷幔。“给我点酒。” 他抬起眼来说。 当他提着满泛了琥珀的流光的酒盏在手里的时候,他把手撑在膝盖上,微笑地看着她。 “虞姬,我们完了。我早就有些怀疑,为什么江东没有运粮到垓下来。过去的事多说也无益。 我们现在只有一件事可做冲出去。看这情形,我们是注定了要做被包围的困兽了,可是我 们不要做被猎的,我们要做猎人。明天啊,不,今天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的行猎了。我要 冲出一条血路,从汉军的军盔上面踏过去!哼,那刘邦,他以为我已经被他
18、关进笼子里了吗?我至 少还有一次畅快地围猎的机会,也许我的猎枪会刺穿他的心,像我刺穿一只贵重的紫貂一样。 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背上。”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这是你最后一 次上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战斗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 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 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
19、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光 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 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鞘。” 等她的身体渐渐冷了之后,项王把她胸脯上的刀拔了出来,在他的军衣上揩抹掉血渍。然 后,咬着牙,用一种沙嗄的野猪的吼声似的声音,他喊叫: “军曹,吹起画角!吩咐备马,我们要冲下山去!” (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对项王的外貌描写,一方面刻画出项王英武、倔强、自负的形象,另一方面反映了 虞姬对项王的深情。 B.小
20、说不落俗套,作者避开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采用双线结构,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格在 虞姬自杀的那晚,地点设置在项羽和虞姬的帐篷。 C.本文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但通过作者的多角度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垓下决战 那残酷、激烈、血腥的战斗场景。 D.本文以虞姬为主线,通过她与项羽之间的对话以及她的所见所闻,深刻揭示了她的心理发展 历程,为她最后的自杀巧妙地做了铺陈。 11.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塑造虞姬这一形象的。 12.虞姬选择自杀前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发展历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凝固的史记 徐 剑 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
21、精神出奇地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 身来,对许广平道:“研墨,我要写信。” 许广平且喜且忧,说:“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 “此信岂可代笔,”大先生摇了摇头,“这是写给静农兄的。” 何等要事,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至书案前,连忙研墨,铺好信笺, 唯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南阳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 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绝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 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 灵动的上古气象,一
22、扫文坛委顿、低迷之风。 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其实,对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 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 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若有所缺,又难指点 迷津。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 脾气见长。 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 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 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
23、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诗经秦 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 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伊人,艺术女神在何处? “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 “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高卧之隆中?”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 “南阳有一个中国最早的汉画馆,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二千 余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 “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 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洛阳开往南阳的长途班车。 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走进南阳
24、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 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博大至极: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 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个性、特征,栩栩如生。 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 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年间,从同 事那里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艺术汉风扑面而 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之白虎,上阙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佛于瞬间御
25、风而起,直上云 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我可以想见鲁迅第一次翻阅南阳汉画拓 片时的惊讶神情,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巨石石像时涌动于心的巨澜。汉代南阳的帝 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簪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 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 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画一字一 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 史记,不着一字,却尽占风流。 西门豹除巫治邺、二桃杀三士、烈女传、鸿门宴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人物,端详之际,依 旧有温度,呼之
26、欲出。然,南阳汉画馆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人间烟火气的石雕像,捕鱼、狩猎, 舞百乐戏、斗鸡、讲学、丧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长袖舞、倒立、踏鼓舞等,简直就是一部大 汉王朝的民俗百科全书,在领略汉代简约粗犷的艺术之美时,其服饰民俗风情皆巨献于前。 许多年后,吴冠中仍念念不忘南阳之行:“汉画馆的欢乐让我忘记了龙门的怅惘。”他对这 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洗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 变化蝶,南阳汉画馆对其影响的轨迹清晰可观。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 终不得开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 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
27、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高声行 吟:“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鲁迅逝世前对南阳汉画殷切关注的情景, 极富感染力。 B.文中引用的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句子,非常契合吴冠中当时谋求艺术创新而不得的苦闷 失意和彷徨无助的心情。 C.吴冠中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完全得益于南阳汉画的艺术启迪和他自身的悟性与努力, 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 D.文章多
28、用四字词语和文言词汇,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别致,具有 独特的语言魅力。 1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其中三处简要赏析。 15.本文以“凝固的史记”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20 题。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 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 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研究显示,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欧洲文明的发 展进程。而 13471353 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
29、,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暴发 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上涨,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 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 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 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 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 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 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 西班牙人的到来
30、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 阿兹特克文明消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 世纪解剖学的 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 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 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 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
31、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 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 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 多,“疫”的大规模暴发往往给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 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 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 究更是循此路径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
32、元 2 年,民间疫情 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 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 16 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 接种“人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 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 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 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 中专门称赞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
33、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 先例和榜样。”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三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的,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 20 世纪初,科学家 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1935 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晶体看起 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 胞之后马上就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 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 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
34、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 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 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 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 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 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 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
35、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 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持久的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 在逐步建立起来。 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 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 20%40% 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的过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 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都不能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 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互联网) 16.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 ) A.
36、引发民众恐慌情绪。 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 C.影响阿兹特克文明。 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 17.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 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18.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C.接种“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的防
37、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19.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处于合适条件时又充满活力。 B.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 C.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提高。 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0.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病原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群文探究群文探究 1.温庭筠苏武庙和新五代史伶官传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 分析。 2.张爱玲在霸王别姬(节选)中对虞姬的情感与徐剑在凝固的中对吴冠中的情 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8、。 3.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凝固的中的“我 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请以“我仿佛看到”为开头, 选择一个历史人物,写一段话,表达某种思想情感,200 字左右。 答案全解全析 主题阅读 知古鉴今 1.C “在匈奴时”错误,应为“归国时”。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写苏武“回日”时 的所见所感,是从时间的角度写苏武归国时和奉命出使时的人事变化。 2.解析 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奉命出使时的英气勃发,被扣 留在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的生活,回到汉朝后恍如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 思,塑
39、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赞美 崇高的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心向故国的品格,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 怀。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从诗中找出虚写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 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后的追思凭吊之作,诗中除“古祠高树两茫然”这一句是写眼前的苏武庙之景 外,其他诗句都是作者的想象,即虚写。首联上句想象苏武初会汉使的情景,“魂销”二字凝练而 传神地概括了苏武骤然见到汉朝使者时表现出的极为强烈、激动、复杂而难以言状的心情,表 现了苏武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颔联
40、描绘了两幅图画,追忆了苏武的持节壮举,赞美了苏武崇高 的爱国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 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的生活, 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白首不改初衷的坚贞节操。颈联呼应首句,写苏武归国之日的所见 所感。上句言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的“甲帐”已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恍如隔世的 感慨;下句写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正当壮年,写出了苏武出使时的英气勃 发。尾联抒写苏武回国后对武帝的追悼。苏武回归,宣帝封他为关内侯。武帝长眠茂陵,再也 见不到持节归来的苏武受封爵位了,苏武
41、只能空对秋天的流水哭吊逝去的先帝。这就把一位 “白发赤心”的爱国志士的形象,生动而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根据以上分析整理出答案即可。 3.B “独”后接“新磨”,表明其很突出,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 项;“善俳”意为擅长滑稽取笑, 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 项;“过恶”意为过错和恶行,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D 项。 故选 B。 4.B A.“自目”应为“目自”,宾语前置句。B.“戏于庭”应为“于庭戏”,状语后置句。C.“何在”应为 “在何”,宾语前置句。D.“复谁呼邪”应为“复呼谁邪”,宾语前置句。 5.D A.“对汾地、晋地的民俗音乐十分了解,常常能唱出这些地方的曲子”错,
42、原文“至今汾、 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意为“直到现在汾地、晋地一带的风俗,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作曲的歌”。 B.“文段主要记载了伶人敬新磨以谐趣的语言为民请愿的三件事”错,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后两 件事都是敬新磨在为自己辩护。C.“庄宗被敬新磨视作夷狄”错,根据原文“庄宗家世夷狄”可知, 庄宗本就出身于夷狄。 6.答案 (1)你为什么听任百姓(在这里)种植庄稼来供给国家赋税呢!你为什么不让你县里的 百姓挨饿以便空出这块地方,来预备给我们的皇上(打猎)纵马疾驰呢? (2)新磨迅速上前用手打庄宗的脸。庄宗变了脸色,他身边侍候的人都很害怕,伶人们也十分惊 慌害怕。 解析 (1)奈何:为什么。稼穑:耕种和
43、收获,此处译为“种植庄稼”。饥:使动用法,使挨饿。 (2)以:用。批:用手击打。惊骇:惊慌害怕。 参考译文 庄宗既喜欢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又通晓音乐,能作曲,直到现在汾地、晋地一带的风俗,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作曲的歌, 叫作“御制”的都是(他作曲的歌)。他小名叫“亚子”,当时的人有的叫他“亚次”。他又另外取了艺名用来自称,叫“李天下”。从他继位 为王,直到做天子时,常常呾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在庭院中嬉戏,伶人因此执掌政权,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亜。 庄宗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在中牟打猎,践踏了民田。中牟县令拦住马恳切率直地进谏,为民请命,庄宗很愤怒,大声呵斥县 令离开,打算杀了他。伶人敬新磨知道丌该
44、这样做,亍是带着众伶人追赶县令,把他抓到马前责备说:“你是县令,难道丌知道我们 的皇上喜欢打猎吗!你为什么听任百姓(在这里)种植庄稼来供给国家赋税呢!你为什么丌让你县里的百姓挨饿以便空出这块地方, 来预备给我们的皇上(打猎)纵马疾驰呢?你应当被判处死罪!”亍是敬新磨上前请求赶快行刈,众伶人一起附呾,庄宗大笑,县令亍 是得以免罪离开。 庄宗曾经呾众伶人在庭院嬉戏,四面张望而大声喊道:“李天下,李天下在哪里?”新磨迅速上前用手打庄宗的脸。庄宗变了脸色, 他身边侍候的人都很害怕,伶人们也十分惊慌害怕,一起抓住新磨责问说:“你为什么打皇上的脸?”新磨回答说:“李天下,世上只有 一人罢了,又呼叫谁呢?”
45、亍是庄宗身边侍候的人都笑了,庄宗很高兴,给予新磨的赏赐十分丰厚。 新磨曾经在殿中禀报事情,殿中有很多恶狗,新磨离开时,一只狗起身追赶他,新磨靠着柱子大喊:“陛下丌要放纵自己的儿女 咬人!”庄宗本出身亍夷狄,夷狄的人忌讳说狗,所以新磨以此来讥讽他。庄宗十分生气,弯弓拉箭要射杀新磨,新磨急忙喊道:“陛 下丌要杀我!我呾陛下是一体的,杀了我丌吉祥!”庄宗十分吃惊,问他(这样说)是什么缘敀,新磨回答说:“陛下建国,改年号为同 光,天下都称呼陛下同光帝。况且同,就是铜,如果杀了敬新磨,那么同就没有光泽了。”庄宗大笑,亍是释放了他。 然而当时的众伶人,唯有敬新磨特别擅长滑稽取笑,他的笑话也最出名,但没有听
46、说他的别的过错呾恶行。那些败坏朝政、 祸乱国家的伶人,以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个人为首。 7.D “近年来研究,都体现了经世致用”错,原文是“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 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 致用的表现”,并不是说这些研究都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致用。 8.B “有力地论证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错,文章以郭沫若和白 寿彝的著作为例,是为了论证“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9.B A.“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错,根据原文“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 活动的出发点”可知,“
47、认识人类的命运”是史学家“学术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结果。C.“两种最 为严重的错误思潮”错,原文是“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 新自由主义等”,只是举例,并没有说是“最为严重的错误思潮”。D.“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 高点”错,原文是“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并不是说它就是“制高点”。 10.B “采用双线结构”错,小说以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线索,采用的是单线结构。 11.答案 正面描写:通过对虞姬的动作、心理、外貌、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在被刘邦 的军队围困时,虞姬对项羽深沉的爱。衬托。文章用项羽的鲁莽、憨直衬托出虞姬的多情、 聪明、深明大义。
48、 解析 塑造人物形象一般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等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侧面描写指通过描写周围环境或其他人物等间接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在塑造虞姬这一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如“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虞姬对项羽的深情的 凝视;“她能够觉得他的睫毛在她的掌心急促地翼翼扇动,她又觉得一串冰凉的泪珠从她手里一 直滚到她的臂弯里”,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虞姬对项羽的深爱和忧虑;“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 颗大汗珠”“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的面颊向下流”,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了汉军压境时虞姬的 紧张、担忧之情;“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鞘”,运用语言描写,表明虞姬宁可死去,也不苟且偷生, 表现了虞姬对项羽的挚爱。 侧面描写:文章中的虞姬是聪明的、美丽的、多情的,她预知了情况的不利,所以为项羽的 处境感到忧虑,宁可自己死去,也不让项羽为自己担心,如文中虞姬说“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 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表现了虞 姬深明大义的一面。而文中的项羽是鲁莽的、憨直的,不了解外面的军情,如文中项羽说“啊, 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