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 资源ID:161500       资源大小:3.48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

    1、期中复习期中复习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第一章第一章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一、 长度的单位 1) 国际单位:米 m 2) 单位换算 二、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会选: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测量工具 3.会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并且要与被测边 保持平行,不能斜歪 4.会看: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5.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读值) 6.会记:记录数值和单位 如:3.80cm 注:如:12.34cm(其中 0.3cm 为分度值读数,即分度值为 0.1cm 或者 1mm,0.04 为估读值) 三、 秒表的读数 原则

    2、:先看小表盘示数,再看小表盘示数 四、 误差与错误 五、 三种长度特殊测量方法 1. 累积法: 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测量 2. 平移法: 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测量 3. 转化法:化曲为直(等效替代法) ,化直为曲 六、 参照物的性质 1)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任意性) 2) 不以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排己性) 3) 在通常的情况下,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方便性) 4) 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则假定该物体静止(假定性) 七、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定参照物 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有变化 物体运动 无变化 物体静止 八、 运

    3、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描述同一物体运动情况时,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往往不同 九、 速度 速度(v)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计算题模板: 如:已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20km,行驶的时间为 t=2h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v 解: = = 20 2 = 10/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10m/s。 十、 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1.1m/s 自行车的速度:5m/s 正常行驶的汽车:17m/s 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33m/s 十一、图像分析 十二、平均速度 十三、十三、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v t s ,式中 s 为总

    4、路程,t 为总时间; (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 、停表(测时间) ; (3)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 (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 (5)实验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释放小车测量时间;计算速度; (6)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 (7)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且 v下半v全v 第二章 声现象 声现象声现象 1.1.产生产生 2.2.传播传播 3.3.特性特性 4.4.利用利用 5.5.噪声噪声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

    5、发声立即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些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些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真空铃实验:科学推理法)真空不能传声(真空铃实验:科学推理法) 传播形式:声波传播形式:声波 声速声速 回声回声 1515 摄氏度空气中,声速为摄氏度空气中,声速为 340m/s340m/s 影响因素:介质温度、介质种类,影响因素:介质温度、介质种类,V V 固固VV 液液VV 气气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听到回声的条

    6、件:回声比原声晚 0.1s0.1s 应用:回声测距应用:回声测距 音调音调 响度响度 音色音色 声音的高低称之为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之为音调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单位:赫兹 HzHz 种类种类 超声波:频率超声波:频率20000Hz 20000Hz 人听不到人听不到 声音:声音:20Hz 20Hz -20000Hz 20000Hz 人听的到人听的到 次声波次声波 :频率:频率20Hz 20Hz 人听不到人听不到 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之为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之为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7、即振幅) ,响度越大即振幅) ,响度越大 声音的特色称之为音色声音的特色称之为音色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传递信息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传递能量 如:声呐、听诊器、如:声呐、听诊器、B B 超、倒车雷达、测速仪超、倒车雷达、测速仪 如:超声波清洗、碎石、声波武器、除尘、切割如:超声波清洗、碎石、声波武器、除尘、切割 物理学中,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噪声物理学中,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噪声 环境角度讲,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叫噪声环境角度讲,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叫噪声 噪音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噪音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dB50dB 控制噪声控制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 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 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传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音传入人耳 重点:音调、响度、波形图的对比 声波: 乙与甲: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丙与甲:响度和音色相同,音调不同; 丁与甲: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 声学声学实验:实验: 1

    9、.1.真空罩中的闹钟真空罩中的闹钟 现象:抽出空气声音变小,空气进入声音变大; 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方法:科学推理法(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推理); 2.2.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现象: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说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方法:控制变量法(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尺子); 3.3.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现象 1:敲击音叉,小球弹开;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现象 2:越用力敲,弹开幅度越大; 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被弹开,判断音叉振动情况); 第

    10、三章第三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 单位:摄氏 度,C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C,水沸腾时温度为 100C 温度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分类 按照玻璃泡内测温物体: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 油温度计按照用途: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测温仪 温度计的结构 实验室温度计的 使用 测量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到液体 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读数时:等温度计中液柱稳定后再读数,且 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要与液 柱的液面相平,不能俯视和仰视。 读数时,俯视偏大,仰视偏小 体温 计 测量范围:3542C

    11、与实验室温度计的 区别 读数时, 可以离开人 体 使用前必须用力往 下甩 有缩口(可以防止水银倒 流) 注意事项:一只体温计用完后若示数为 38C,如果下次 使用时忘记用力甩,则只能测出高于 38C 的温度,对于 测量低于 38C 的物体,其结果仍为 38C. 一、物态变化:各种物质状态间的变化 (备注:发生物态变化时总要伴随着一个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特点:吸热)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放热)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 金属 松香、橡胶、玻璃、石蜡、沥青、塑料 熔

    12、点 和凝 固 点 有 无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持续放热 熔化图像 AB 段:固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BC 段:固液共存,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CD 段:液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温度保持不变时对应的温度值为熔点。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 温度不断升 高。 凝固图像 为熔化的逆过程,即放热过程 凝固点的数值与熔点数值相等 凝固过程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 低。 注:图像题总结如下 1、 根据图像是否有一段水平线段,判断是否为晶体 2、 根据图像中曲线是上升还是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 3、 根据水平线对应的温度判断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

    13、) 4、 根据水平线的两个端点判断熔化(或凝固)持续的时间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特点: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 的大小, 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 液体的种类不同、沸点不同、 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大小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水沸腾的实验 温度变化: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持续吸热 沸腾时温度小于 100,原因可能是

    14、水上方的气压小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验证水沸腾过程是否需要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缩短水沸腾时间的方法: 1、 使用初温较高的水 2、 减少水量 3、 给容器加盖子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特点: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出汗”不是汗, 冰水瓶外面的“汗” ,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成的小水珠。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特点: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特点:放热) 常见的升华现象:1、衣橱内樟脑丸变小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3、碘遇热变成碘蒸气 4、灯泡钨

    15、丝变细 常见的凝华现象:1.冬天玻璃上的窗花 2、雾凇 3、早晨看到的霜 常见天气现象: 雨-液化 雾-液化 露-液化 云-液化 霜、雪-凝华 冰雹-凝固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实验 1.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器材: 自下而上 ;整理器材:自上而下 (2)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 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4)描绘图像、认识图像;该物质的熔点:80 (5)晶体熔化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气泡情况:沸腾前少量的气泡上升过程中 变小 ;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过程中 变大,到水面破裂 (2)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到100的原因是当时周围的 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结论: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始温度 (5)纸板上的作用:减少热量散失;纸板上留有小孔的作用:使烧杯内外气压相等 (6)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