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24 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 七年级上、下册七年级上、下册 考点解析考点解析 考点一考点一 解释文言实词解释文言实词 例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 刮目相待( 重新 ) (2)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 同“举” ,推举 ) (3)入则无法家拂 士( 同“弼” ,辅佐 ) (4)先帝不以臣卑鄙 (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 (5)斗 折蛇行,明灭可见(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 (6)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 名词作动词,以为美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
2、,解释为“重新” 的意思。第(2)题中的“与” ,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 ,推举”的意思。第(3) 题中的“拂” ,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 ,辅佐”的意思。第(4)题中的“卑鄙” , 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第(5)题中的“斗” ,属于词类活用中的 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第(6)题中的“美” ,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 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考点二 解释文言虚词解释文言虚词 例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乃 石性坚重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
3、以 咨之 虽不能察,必以 情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 D.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天子且 至 【解析】A 项中的“乃” ,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B 项中的“以” ,前者是“拿、 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C 项中的“之” ,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 ,后者是“的” 的意思。D 项中的“且” ,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名师提醒 1 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
4、各 虚词的用法:起指代作用的,如“之” “其” “何” 。起组合作用的,如“以” “为” “于” 。起连接 作用的,如“及” “则” “而” 。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也” “乎” “哉” “焉” 。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比如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做题时应重点考虑它在不同 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进行认真地比较。 第 2 页 共 24 页 考点三考点三 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文言句子 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欢莲花, (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5、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气)就减弱了, (等到)第三次(击鼓时) (士气)就衰 竭了。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来刻成的。 【解析】第(1)题要注意“染”是“沾染”的意思,理解了单个词的意思,再根据整个语境翻译就可以了。 第(2)题要注意“此也”表判断。第(3)题要注意“再而衰,三而竭”省略了动词“鼓”和名词 “士气” 。第(4)题要注意“修狭”是“长而窄”的意思,用来修饰“桃核” 。 名师提醒名师提醒 2 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 (1)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上题中“染”是“沾染”的意思。 (2)补出原句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
6、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忠于原文,做到不误译、不漏译、不增译,无语病,通达顺畅,富有表现力。 (4)注意句子的句式,做到“字字落实” 。 3 关于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还可按下面的顺口溜记忆: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考点四考点四 内容情感理解内容情感理解 例 4 请谈一谈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 【解析】 对文章表达感情的理解要注意结合主题思想来把握。记承天寺夜游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7、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回答时任选两点即可。 名师提醒名师提醒 4 在做“考查内容理解”此类题目时,无论是提取文章的基本内容,还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应在理 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在整体把握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进行。 第 3 页 共 24 页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 文义 (3)俄而 雪骤 (4)公欣然 曰 (5)撒盐空中差 可拟 (6)未若 柳絮因 风起 (7)陈太丘与友期 行 (8)太丘舍去 (9)去后乃至 (10)尊君 在不 (11)待君 久不至 (12)非
8、人哉 (13)相委 而去 (14)君与家君 期日中 (15)下车引 之 (16)元方入门不顾 2 通假字 尊君在不 ,同 3 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从甲地到乙地 (2)与人期 行 古义: ;今义:日期或量词 (3)相委 而去 古义: ;今义:委派、委员等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古义: ;今义:设计,打算 (5)与儿女 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儿子与女儿们 4 一词多义 尊君在不 不 日中不 至 5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 行 作动词, (2)友人惭 意动用法, 第 4 页 共 24 页 6 文言句式 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 (2)
9、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 综合探究 文章中心概括 咏雪一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的家庭文化氛围,流露出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颂。 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讲述七岁少年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 也从侧面表现出做人要守信用,否则就会失去他人信任的道理。 11 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解释 (1)学而时 习之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为人谋 而不忠 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8)传 不习乎 (9)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 (10)三
10、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 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人不堪 其忧 第 5 页 共 24 页 (19)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20)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21)饭 疏食,饮水 (22)于 我如浮云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4)择其善者 而从之 (25)子在川 上曰 (26)逝 者如斯夫 (27)三军 可夺 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仁 在其中矣 2 通假字 (1)不亦说乎 ,同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 古今异义 (
11、1)学而时习 之 时,古义: ;今义:时间 习,古义: ;今义:学习 (2)有朋 自远方来 古义: ;今义:朋友 (3)不亦君子 乎 古义: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4)吾日三 省吾身 日,古义: ;今义:太阳三,古义: ;今义:数词,三 (5)择其善者 而从之 古义: ;今义:善良的人 (6)可以 为师矣 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7)饭疏 食,饮水 疏,古义: ;今义:疏通、疏散水,古义: ;今义:无色、无味的 液体,包括冷、热水 4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1)为 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 (2)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人不知而不愠 (3) 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
12、故而知新 第 6 页 共 24 页 不亦乐乎 (4)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 志 博学而笃志 择其善者而从之 (6) 其 人不堪其忧 5 词类活用 (1)学而时 习之 作状语, (2)吾日 三省吾身 作状语,每天 (3)传 不习乎 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 之者不如乐 之者 好, 作动词,喜爱,爱好 乐,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温故 而知新 故, 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 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6)饭 疏食,饮水 作动词,吃 综合探究 1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论语十二章选自 。 论语是 经典著作,是记录 的一 部书。共 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 合
13、称为 “四书” 。 孔子, 名 , 字 , 陬邑人, 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五经”指: 。 2 成语积累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不堪其忧 不改其乐 曲肱而枕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 博学笃志 3 内容把握 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还有谈思想修养的。 (1)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14、不学则 殆。 (3)谈思想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第 7 页 共 24 页 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 诫子书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解释 (1)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 志 (3)非宁静无以致 远 (4)非学无以广 才 (5)淫 慢则不能励 精 (6)险 躁则不能治 性 (7)年与时驰 (8)遂 成枯落 2
15、 古今异义 (1)非宁静 无以致远 古义: ;今义: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险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今义:危险 (3)淫慢 则不能励精 古义: ;今义:与“快”相对 (4)意与日去 古义: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3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 学 非志无以成学 4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 志 作动词,明确、坚定 (2)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名词,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 才 使动用法,使增长 5 文言句式 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 综合探究 1文章中心概括 诸葛亮写家信,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 存
16、高远的美好愿望。 2.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在文中找出这几 第 8 页 共 24 页 个条件的句子,你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关系: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 ,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 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才” ,意思是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成才需要学习, 不“学”则不能“广才” 。有志气的人要抓紧时间努力
17、学习,否则连悔恨也来不及。 18. 狼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解释 (1)止 有剩骨 (2)缀 行甚 远 (3)投以 骨 (4)一狼仍从 (5)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 (6)恐前后受其敌 (7)顾 野有麦场 (8)场主积薪 其中 (9)弛 担持刀 (10)狼不敢前 ,眈眈 相向 (11)少时 ,一狼径去 (12)其一犬 坐于前 (13)久之 ,目似瞑 (14)意暇 甚 (15)屠暴 起 (16)一狼洞 其中 (17)意 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18)屠自后断其股 (19)乃悟 前狼假寐 (20)盖以 诱敌 (21)狼亦黠矣,而顷刻 两毙 (22)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2 古今异义 (1)屠自后断其股
18、古义: ;今义:屁股 (2)止增笑耳 古义: ;今义:耳朵 第 9 页 共 24 页 (3)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古义: ;今义:一门学科,指几何学 3 一词多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2) 其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恐前后受其敌 (3) 敌 盖以诱敌 止有剩骨 (4) 止 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目似瞑,意暇甚 (5)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恐前后受其敌 (6) 前 狼不敢前 投以骨 (7) 以 以刀劈狼首 盖以诱敌 4 词类活用 (1)一屠 晚归 作名词, (2)其一犬 坐于前 作状
19、语, (3)一狼洞 其中 作动词, (4)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作状语, (5)恐前后受其敌 作动词, (6)狼不敢前 作动词, 5 文言句式 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1)投以骨。 ,是“以骨投”的倒装 第 10 页 共 24 页 译: (2)场主积薪其中。 ,省略介词“于” 译: 综合探究 1 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途中遇狼,经过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 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2 成语积累 狼吞虎咽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狼子野心 狼狈为奸 狼心狗肺 22. 寓言四则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
20、解释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 其家穿井 (3)有闻 而传之者 (4)国人道 之 (5)闻 之于宋君 (6)丁氏对 曰 (7)身亡 所寄 (8)因往晓 之 (9)若 屈伸呼吸 (10)终日在天中行止 (11)奈何 忧崩坠乎 (12)只使 坠 (13)若躇步跐蹈 (14)其人舍 然大喜 2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同 , 3 古今异义 (1)国人 道之 古义: ;今义:一个国家的人民 (2)身亡 所寄 古义: ;今义:死亡、灭亡 (3)因往晓 之 古义: ;今义:知道 (4)若 屈伸呼吸 古义: ;今义:如果 第 11 页 共 24 页 4 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1)闻 闻之于宋君 求闻
21、之若此 (2)若 若屈伸呼吸 宋之丁氏 有闻而传之者 (3)之 得一人之使 求闻之若此 因往晓之 问之于丁氏 (4)于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 文言句式 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闻之于宋君。 译: 综合探究 1 文章中心概括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2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1) “晓之者”解“忧”的技巧: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2)那个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 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第 12 页 共 24 页 七年
22、级下册七年级下册 4 孙权劝学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解释 (1)权谓 吕蒙曰 (2)卿今当涂 掌事 (3)蒙辞以 军中多务 (4)孤岂 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5)但 当涉 猎 (6)见往事 耳 (7)孰若 孤 (8)蒙乃 始就 学 (9)及 鲁肃过 寻阳 (10)卿今者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 (11)即更刮 目相待 (12)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同 , 3 古今异义 (1)蒙辞 以军中多务 古义: ;今义:告别,解雇 (2)孤 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 邪 孤,古义: ;今义:孤单,孤独 治,古义: ;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见往事
23、耳 古义: ;今义:过去的事 (4)但 当涉猎 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5)蒙乃始就 学 古义: ;今义:表示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6)及 鲁肃过寻阳 古义: ;今义:以及 (7)即更 刮目相待 古义: ;今义:更加 (8)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 古义: ;今义:看见 4一词多义 第 13 页 共 24 页 当涂掌事 (1)当 但当涉猎 蒙辞以军中多务 (2)以 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往事耳 (3)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蒙论议,大惊 (4)大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 文言句式 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何见事”应为“见事何”
24、 译: 综合探究 1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 节选自 , 是北宋 (人名) 主持编纂的一部 , 记载了从 到 共 1 362 年间的史事。 作者字 , 陕州夏县人, 北宋 。 2 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记叙吕蒙在孙权的规劝下发愤学习,才略大增,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 有好处的道理,启发人们不要因工作繁忙而疏忽学业。 3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8 木兰诗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解释 (1)愿为市 鞍马 (2)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第 14 页 共 24 页 (4)万里赴戎机 (5)关山度 若飞 (6)朔 气传金柝 (7)策 勋十二转
25、(8)赏赐百千强 (9)出郭 相扶将 (10)著 我旧时裳 (11)对镜帖 花黄 (12)雄兔脚扑朔 (13)双兔傍 地走 (14)安 能辨我是雄雌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同 3 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 名 古义: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 (3)出郭 相扶将 古义: ;今义:仅用作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 ;今义:行走 4 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1)市 愿为市鞍马 将军百战死 (2)将 出郭相扶将 昨夜见军帖 (3)帖 对镜帖花黄 5 词类活用 (1)策 勋十二转 作动词, (2)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作名词, 6 文言句
26、式 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1)愿为市鞍马。 , “愿为(此)市鞍马” , “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译: 第 15 页 共 24 页 (2)问女何所思。 , “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译: 综合探究 1 文章中心概括 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 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整体把握:木兰形象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勤劳。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 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 还故乡。 ”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 是女郎。 ”机敏。 12. 卖油翁 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解释 (1)陈康肃公善 射 (2)公亦以 此自矜 (3)尝 射于家圃 (4)有卖油翁释 担而立 (5)睨 之 (6)但 微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