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二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二 (一)(一)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 【乙】承平无事
2、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 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 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 【注释】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安于江左:安于现状。新亭对泣者:怀念故国的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子尝求求 古仁人之心 ( ) 自丧乱丧乱 来七十年 ( ) 1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 13结合甲乙两文,谈一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3、理解。 (2 分) 【答案】11求:探求。丧乱:战乱。 12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难道是前辈通达而有见识,本来就已知道有以后的时日吗? 评分标准:(4 分)每小题 2 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示例:作为中学生的我,要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 奉献精神。 (二)(二)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4、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 乃为贼。”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 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 【注释】翕(x)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5、 (2 分) 便要 还家 ( ) 遂乃开仓廪假 贫民 ( ) 1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遂与外人间隔。 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13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2 分) 【答案】11同“邀”,邀请;借给,资助 12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 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13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三)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6、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 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 【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罅:缝
7、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 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斜靠。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2 分) 悄怆幽邃 邃: ( ) 而犹不忍去 去: ( ) 13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2 分) 游 人 坐 欹 岩 下 望 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 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 (2 分) 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 分) 【答案】12邃:深 去:离开 评分说明:(2 分)每小题
8、 1 分。 13(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评分说明:(2 分)每句 1 分。重点词“斗”“蛇”“愈”“观”漏译或错译各扣 05 分。 14游人/坐欹岩/下望 评分说明:(2 分)划对一处给 1 分。 15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评分说明:(2 分)前两个空,每空 05 分;第三个空 1 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说明:(2 分)各 1 分,意对即可。 (四)(四)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
9、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10、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 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 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 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郎:郎官,一种官职。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
11、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又何间 焉( ) 小大之狱 ( ) 匈奴得 之( ) 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 归汉(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1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之 蛮夷爱之之 B必以信信 宽大信信人 C何以以战 以以其头为饮器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使于秦 募能使使者 1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 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1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12参与;指诉讼事
12、件;俘获;逃跑。 13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14D 【解析】A 项,音节助词,不译/之:代词,他,指张骞;B 项,守信/信:诚实;C 项,凭借/用。 15曹刿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积极“请见”;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 “战 则请从”(请战)。 张骞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 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五)(五)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
13、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口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驰马,意气扬扬,甚自 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深矣常有以自下空
14、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杂上 ) 【注释】御:马夫。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性行淑均 ( ) 拥大盖,策 马( ) 身相 齐国( ) 晏子怪 而问之( )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 A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 其后夫自损抑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15、(2 分) 今 者 妾 观 其 出 志 念 深 矣 常 有 以 自 下 者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 分)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2 分) 诸葛亮的标准: 晏子的标准: 【答案】20(4 分)善良公正驾御(驾着)担任相国(当国相)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21(2 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 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以为:认为/以为:把作为;B之:的/之:的;C于:在/于
16、:对于;其:她(的)/其:那样。 故选:B。 22(2 分)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3(4 分)(2 分)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 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 (2 分)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24(2 分)(1 分)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 (1 分)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杰不张扬。 (六)(六) 【甲】【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7、。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 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 【乙】【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 为美,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 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 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
18、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 其生气,以求重 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 【注释】斫: (zhu ) ,砍削,鬻:y ,卖。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 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 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 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沟通) 遏 其生气(抑制)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故虽
19、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 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 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 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11下列关于【甲】 【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 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又
20、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答案】9D 【解析】“通”意思是“知晓、懂得”。 10C 【解析】表示反问语气。 11A 【解析】【乙】文托梅议政,借物喻理,属于间接批判。 12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 和力量能做到的。 (七)(七)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诚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1、家贫,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 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 ,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遺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 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 宋史 欧阳修传 ) 【注释】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 )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l ) :竹编的盛物器具。 赜(z ) :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
22、 的一项(2 分) ( )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的一项(2 分) ( ) A诫子书 以获画地学书 B淫 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 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 并 D死狱 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 的一项(3 分) ( )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
23、,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 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险躁则不能治性。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0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3 分) 【答案】16(2 分)A 【解析】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四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亲 自教导他学习。故断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7(2
24、 分)D 【解析】D 项都为“诉讼事件”的意思。A书信/书写、写字 B放纵/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C结构助词, 的/代词,他。 18(3 分)C 【解析】“并”是“比肩”之意。 19(4 分)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 (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 (得 分点:“而”“恨”) 20(3 分)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 心致志学习。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须惜“时”。 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答对 3 点即可,每点 1 分
25、) (八)(八)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 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 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生:湿。加涂
26、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挠:弯曲。败:坍塌。缘:根据。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何苦 而不平( ) 室之始成也善 ( ) 1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1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答案】10愁 好的 11D 【解析】此句句意为:用没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断句为:以生为室/ 今虽善/后将必败。 12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 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13D 【解析】D 项,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做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全面考虑,否则就会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