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 A 卷卷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看中国诗词大会,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 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 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 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 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 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 于脑海。 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 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 这是浸透在血 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
2、 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必须 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 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 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 ,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 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 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
3、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 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 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 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 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它的意 义也正在于此。 就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一句来说, 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 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但若干年后, 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 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
4、,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 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 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 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就个人而言, 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 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 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 同和自信。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
5、在诗书雅乐的环境 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 ,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 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陪伴没有陪伴 何来家风何来家风 张贺张贺 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 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 错; 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
6、变坏的。 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 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 的。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 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 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 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 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之所以没那么容易, 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 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 需要耗费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是意志坚强的人, 难以做到时时刻刻、 一点一滴地督促。 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 定会
7、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 需求 (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 , 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 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 通俗易懂的治家格 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 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 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 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
8、字,全看下来 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 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 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 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 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 可见,古今同理。 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 子 孙之宝 。 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
9、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 林则徐曾说: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 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那么首先, 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段有何作用? 3.第至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仔细研读第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 5.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 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人遗子孙
10、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陈大笑 把 51 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 51 次, 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 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 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 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 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
11、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 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 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 急功近利的 速成 , 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还可能在途中触礁、 搁浅。 像河流一样 折 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 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 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
12、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 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 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_。 在 折叠 中创新, 在创新中重复, 坚持 不 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 1%,反复 尝试 100 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 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 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 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 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
13、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 些艰难的大事。 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 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 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 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 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 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 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
14、解放军报2018 年 9 月 20 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根据上下文, 在第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第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在第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孟祥夫 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 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 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
15、色、水中之味、 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 尚无定论, 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 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 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 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 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 百结, 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 他把 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 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
16、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 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 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 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 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 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 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讶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 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17、。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 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 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 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 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 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 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 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
18、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 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 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 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梁启超说: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 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 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故事可以放入哪一段作为论据?试分析。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
19、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 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 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正是青年读书时正是青年读书时 刘少华刘少华 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但青年 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关于 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别 说书海无边、 时间有限, 就算只读 2019 年
20、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 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 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比如中国古书,其 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 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以此类推, 青年人读书, 应当从源头去读, 在脑海中搭起一个 格式塔 , 日拱一卒。 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书当然是看 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 我只是不愿意 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
21、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 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 浩繁的佳作。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书中,他 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 我正在读的书。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 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知识青 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 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 的时代,与过去
22、又有些不同。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即便当 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畅销书榜上, 让人失望者有之,给人启发者却更多。许多经典都曾流行一时,今日之流行未必不是明日之 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 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创新的见解、观 点、结论问世时,因其往往领先于时代,往往不容易被接受。青年人更应对世界投以好奇的 目光,最先去发现、去接受新书中那些对世界可能有推动作用的闪光点。好奇与新知,是两 盏时时互应的明灯。 人生的
23、许多变化,也许正是从学会正确读书开始的。而做一个读书人最幸福的是,眼 前是无尽的书籍世界,我们在其中能寻觅到、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 (摘自 2019 年 4 月 21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关于读书,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或建议?(至少写出一种)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做一股清流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徐文秀 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 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 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文化如此
24、,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 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 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处处浮在表面, 时时想走捷径; 有的满足于过 庸懒散 的日子, 表现出懈怠、 疲沓的样子, 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 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 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
25、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 的张爱萍等。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 画卷。 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 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活出清流样子,就 是活出真实的自我, 说真话、 道真心、 做真人, 多一些率真、 多一点坦诚, 不掩饰、 不矫情。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
26、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说到底, 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欲成清流之人, 得正本清源。 古人云: 源洁流清。 做人的本源, 就是做人的本色、 本真和本来。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 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 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 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 会翩翩起舞。要
27、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 的方向砥砺前行。_。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 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 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1.通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活出清流人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4.如果要在第段横线上加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时的左拉很穷, 偶尔得到一个蜡烛
28、头, 他会高兴得像过节。 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 使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卡尔家族。 B.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了施 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C.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尊严,保持心灵的独立与自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 官归隐。 D.英雄机长刘传健在生死关头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乘客生命安全。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力量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根本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 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
29、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深情赞颂中华民族,热情讴歌中国人民,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 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描绘出亿万人民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美 好图景,宣示了中华儿女创造新时代光辉业绩的壮志豪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 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 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 56 个民族,体现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前行。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创造、以奋斗、以团结、以 梦想,
30、 收获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 书写了彪炳史册的文明奇迹。 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一心,挽狂澜于既倒、扶 大厦之将倾,写下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勤劳努力、不 懈奋斗,短短 40 年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阔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的十八 大以来,中国人民怀揣梦想、勇攀高峰,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 月换新天。中国历史的每一步向前,无不源于
31、伟大民族精神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 就,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书写。 放眼未来, 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 进入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 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挑战 还很多,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我们尤需以创造让更多人间奇迹涌现,尤需以奋斗实现 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尤需以团结凝聚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尤需以梦想催动迈 向民族复兴的步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我们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只要我们始终 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攻克不了
32、的难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成就不了的伟 业。 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紧密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将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起来, 中国的活力和智慧不 可穷尽,中国的前程和未来不可限量,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必将劈波斩浪 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3 月 23 日) 1.简述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中加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 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唯一 从未中断的文明。 4.
3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最缺什么?底线!中国最缺什么?底线! 易中天易中天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 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 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房也敢拆。还有国家精神 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 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 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
34、本都是常识, 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可见,底线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 会贪赃枉法 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 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 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 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 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
35、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 医生不开假药,是行业底线和职业底线。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 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_,做官,不夺 民财,不伤无辜;_。 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要想守住底线,必须不唱高调。因为那些道德高标,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须做,就只好做假。 道德做假一开头,其他的造假就挡不住。 假烟、假酒、假合同、假学历,就都来
36、了。当下中国缺底线,这是重要原因。或者说重 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谈谈本文首段的作用。 3.请仿照前面的句子,为画线句子补充事实论据。要求句式对应。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底线”的理解。 材料一: 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 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 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材料二:8 月 15 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 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
37、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九、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学以养德学以养德 文文/ /陈起兴陈起兴 中国自古就有 以德立身, 以诚信得天下 之说。 所谓 源静则流清, 本固则丰茂 , 唯有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的优秀品格,砥砺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健康的 进取精神,才不枉担负国家社权之重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把德才关 系分成四类:一是德才兼备,为上等之人,称之为圣人;二是德胜才者,谓之君子; 三是无德无才,称为愚人;四是无德有才,那便是小人。若要在此四种人中选择, 司马光主张: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
38、得愚人。英国 19 世纪著名 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 斯迈尔斯也有同样的认识, 他说人类文明中那些历久弥坚的优秀道德 传统,如诚实公正、耐心仁慈、勤奋节俭等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人 生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遵循了这些古老的优秀道德品行, 人们才能在各行各业取得成 功和获得幸福。 学习之要贵在养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人之学的 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但是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只有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孰先孰后?程子解释说:明德为本, 亲民为末。故大学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39、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当然还要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这些均为修身之道。并 进一步指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即无论高低贵贱,皆应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如若本末倒置, 治国平天下便无从谈起。 中外人士谈及周恩来总理时,多强调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指出: 周恩来的教养,来自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和上等人应具有的 品徳、智慧、尊严、宽厚、仁慈、决心和刚毅。周恩来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与淡泊,使他虽 有荣观之高位,依然能够做到见素抱朴和燕处超然,不受功名利禄所累,不改自 然朴素本性。他低调谦逊,格外能
40、够忍受劳苦。深厚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周恩来兼具温文尔 雅、 谨言慎行、 诚实厚道、 彬彬有礼的君子人格和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形象。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伟大人物, 但是道德修养却是人人必须谨守的为学为人之本。 我们 应时刻提醒自己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学以养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 (选自思维与智慧) 1.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司马光认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为什么“与其得小 人,不若得愚人”? 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5.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
41、考和感悟?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 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 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 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 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 别论
42、。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 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 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 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 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 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 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 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
43、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 得并不深, 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 印证, 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 先吃后嚼, 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 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 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 鸟的动作吧, 小时作文只须一个 飞 字, 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 脑子里记下许多: 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 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
44、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 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 能进一步创新。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的 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 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 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 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 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
45、翻出新意。文章相 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 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 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 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 好去提高语文水 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结合选文概括。 2.请指出第段画线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 4 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2.举例论证,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
46、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 歪解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 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有说服力。 3.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然后引用古语作为道理 论据, 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来证 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 二、答案:1.陪伴和指导孩子成长才能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大意对即可) 2.指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现象,引出对本文论题“家风”的论述。同时作为事实论据(举例 论证),具体真切有力地证明了缺少陪伴会使得家风不正的观点,从反面进一
47、步论证了中心 论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3.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列举了父母难以陪伴的孩子有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例子, 也列举了曾国藩用写信方式陪伴后代建立良好家风的故事和梁鹤年先生认为男子汉应 该在陪伴孩子和伴侣身上慷慨花时间的例子, 并且这三个例子形成对比, 从正反两面具体真 切有力地突出了只有陪伴孩子才能树立传承良好家风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深刻。 4.林则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儿孙和自己一样,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消磨奋斗的意志; 儿孙如果不如父母辈强, 那么留钱给他们反而会使他们好逸恶劳, 胡作非为, 增加过错。 “官 二代” “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父母
48、溺爱孩子,只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 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消磨了孩子奋斗的意志,从而没有树立和传承良 好家风。作者在此引用林则徐的话,希望能引起此类家长的重视,多陪伴孩子。 5.B 更能体现,因为 B 说的是不能只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而应该重视对孩子品德的修养,父 母留给孩子好品行才是“子孙至宝”。而 A 侧重于勤俭节约,C 侧重于淡泊名利,都不符 合本文主旨。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 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的标题可知本文论述 的是陪伴和家风之间的关系,结合第段“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可知 作者要围绕如何树立和传承家风来论述,结合下文“之所以没那么容易,不是因为给孩子从 小立规矩有多难,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需要耗费 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知作者 的观点是陪伴和指导孩子成长才能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 2.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 首先熟记开头段的作用, 其次要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回答。 开篇由“官二代”“富二代”这两个最能引发社会“吐槽”的词引出对家风的论述,而“家 风”是本文的论题,文章都是围绕“家风”进行论述的,故第段能引出文章的论题,而这 些现象本身是事实论据, 可以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观点, 而且以大家感兴趣的社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