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生活主干知识记背经济生活主干知识记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 1)含义:)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2)基本属性:)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一种自然属性, 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本质属 性,是商品所特有的
2、) 2 2、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1 1)含义:)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2)产生:)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 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 3)本质:)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 4)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 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 流通手段:流通手
3、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 一货币一商品( W-G-W)。 (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代表社会财富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 元、欧元、英镑、日元等。 3 3、纸币产生的原因、含义和发行规律、纸币产生的原因、含义和发行规律 (1 1)原因:)原因: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 2)含义:)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4、 (3 3)货币发行规律:)货币发行规律: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 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 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购买力) 二、信用卡和外汇二、信用卡和外汇 1.1.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1 1)功能:)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2 2)优点:)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5、,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 3)银行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2.外汇和汇率外汇和汇率 (1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 2)汇率变化:)汇率变化: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 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注意:判断时注意日期。) (3 3)本币(人民币)升值,积极影响:)本币(人民币)升值,积极影响:有利于进口、减轻外债负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对外投资、 出国消费成本降低;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不利于出
6、口、失业增加、外汇储备贬值、大量外资(热钱)流入、外资投 资成本增加。本币贬值则反之。 3 3、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1 1)内涵:)内涵: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 2)意义:)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般用前两点,看材料情况加上后两点) 1.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
7、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 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2.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3.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4.国家经济政策:国
8、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 和总需求,保 持物价稳定。 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 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2 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三、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重点:要弄懂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类题目)(重点:要弄懂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类题目) 1.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一般说来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
9、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不同商品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 需品需求弹性小) ,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 (3)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 AB 互为替代品 (功能可以互相替代) : A 的价格上涨,A 的需求量减少,B 的需求量增加;党 AB 为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 :A 的价格上涨, A 的需求量减少,B 的需求量也减少。 2.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 1)价格变动调节产量。)价
10、格变动调节产量。价格上升 获利增加 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产量; 价格下降 获利减少 缩小生产规模 减少产量。 (2 2)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多彩的消费 1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消费(扩大内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消费(扩大内需) 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国家必须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居民的消费水平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
11、响。因此国家要发挥财政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 收入预期。 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因此要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物价水平影响消费。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 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2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 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消费总支出(注意:消费总支出不包括各种投资理财的支出)
12、3 3、消费类型:、消费类型:按照交易方式: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满足消费 1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 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 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一
13、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 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 的基础性作用。 3 3、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做)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
14、生产力。 提高劳动者素质。 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 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二、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1.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 (1 1)地位:)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 占主体地位。 (2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 业可以有所差别) 。 第二,国有经济控
15、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 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 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
16、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 (4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 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1)组成)组成: :个体经济(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等特点) 、私营经济(以生 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外资经济
17、(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 资部分) 。 (2 2)地位:)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 3)作用:)作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提供服务,方便生活。 3.3.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1)地位:)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 2)必要性:)必要性: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
18、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3 3)重要性:)重要性: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4.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 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 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19、在所有制中的地位不平 等。 ) 第五课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企业与劳动者 一、企业的经营一、企业的经营 1.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 1)企业含义:)企业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 2)企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 3)企业责任:企业责任: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 效益。 (4 4)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公司制。 (此外还有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5 5)公司的含义:)公司的含义
20、: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6 6)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点: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最大的区别:是最大的区别:是 否把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否把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并以股票的形式加以表现。并以股票的形式加以表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 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7 7)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负责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 机构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监督机构监事会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 作。特点
21、: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利于提高公司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激发公司的活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要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2.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 1)企业经验成功的因素:)企业经验成功的因素: 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 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22、,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要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 2)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企业兼并的意义:企业兼并的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 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企业破产的意义:企业破产的意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 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
23、构的 合理调整。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1.劳动和劳动者劳动和劳动者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 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 2、就业的意义、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 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 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 1)党和政府:)党和政府:根本措施是大
24、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2 2)劳动者:)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 (3 3)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努力发展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培训 机会。 4 4、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 1)原因:)原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劳动 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
25、进社会和谐。 (2 2)权利:)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 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 权利。 (3 3)措施:)措施:国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感,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 证;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投资理财
26、的选择 一、商业银行和储蓄存款一、商业银行和储蓄存款 1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1 1)性质:)性质: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法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2)主要业务:)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结算业务。 2.2. 储蓄存款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可以获得利息收入,活期储蓄流动性较强、利率较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利率较高。储 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不是商业银行) ,此外还有信用合作社。 (2 2)储蓄存款利息计算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
27、期(计算时,利息率与存款期限的单位要统一) (3)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利率,适量增加货币供应,有利于扩 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知识拓展:利率的变动知识拓展: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通常国家会根据经济发 展状况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存款利率 ,吸引居民储蓄,流通中货币量 ,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 贷款利率, 资金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流通中货币量 ,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缓解通货 膨胀,给经济降温
28、;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物价指数过低时,其影响反之。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投资理财的渠道: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购买债券稳健的投 资;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1 1、股票、股票 (1 1)股票的含义:)股票的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 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权利。 (2 2)偿还方式:)偿还方式: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可以将股票转售给他人。 (3 3)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
29、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受公司经 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股票价格与银行存款利率成反比关系) 、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4)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股票投资的两个收入来源都具有不确定性:一是发行股票的企业经 营亏损,甚至破产带来的风险;二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动带来损失的风险。 ) 2.2.债券债券 (1 1)债券的含义:)债券的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 期偿还本金。 (2 2)偿还方式:)偿还方式:还本付息 (3 3) 种类:) 种类: 根据发行主体分, 国债 (中央政府) 、 金融债券 (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
30、机构) 、 企业债券 (企业) 。 安全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收益性: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银行储蓄 3.3.商业保险商业保险 (1 1)种类:)种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2 2)签订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签订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3 3)作用:)作用: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 4 4、投资理财的原则、投资理财的原则 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 行; 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
31、为主体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1、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原因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和原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和原因 (1 1) 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和要求: 性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范围: 公有制经济。 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 2)原因原因 前提:前
32、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 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占主体地位。 注意注意: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按福利 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3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 (1 1)内容:)内容:劳动劳动(个体经济
33、、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资本资本(各种投资所得 如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管理管理(管理者通过股 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技术技术(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土地土地(土地、房屋的租金 和转让金) 、数据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所得收入 ) 。 注意注意: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 有制经济相适应。 (2 2)意义:)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
34、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1 1)含义:)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 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 2)原因:)原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 体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 经济效率的
35、积极性。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 生产,扩大内需。 2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 1)根本措施:)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 (2 2)制度保证:)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 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初次分配)(初次分配) (4)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
36、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再分配)(再分配) 3 3、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 (1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 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兼 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改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37、,在鼓励 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 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上缴利税、发放职工工资等;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 府。 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 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针对全社会) 。 第八课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一、国家财政 1 1、财政的含义:、财政的
38、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国家决算: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 1)作用:)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社会保障 类)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础设施类)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税 收、财政支出、国债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辨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类型辨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39、策及其类型 (1)凡是涉及税率、补贴、国债的均是财政政策;凡是涉及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的均是货币政策。 (2)凡是为了刺激消费、防范通货紧缩的一般属于积极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凡是为了抑制消费、防范通货膨 胀的一般属于紧缩的财政或货币政策。 提醒提醒 财政、货币政策一般是逆风向调节,即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目前,我 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3 3、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1 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和最重要的来源) 、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 入。 (2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0、: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 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影响。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 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1 1)财政支出的类型:)财政支出的类型: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 障支出;债务支出。 (2 2)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 于促进经济发展) 。 拓展拓展
41、正确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正确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 合理性:合理性: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 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与 GDP 之比)虽然在提高,但低于 3%的国际安全警戒线, 是适度的、安全的。 如何用好赤字资金:如何用好赤字资金: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形势:国家应根据经济形势,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目前,我国应采 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赤字加大支出,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
42、的压力。 二、征税和纳税二、征税和纳税 1.1.税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税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和固定性。 关系: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 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固定性。 2.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1 1)增值税)增值税: : 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增值额。 意义: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2 2)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
43、象: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纳税人: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我国境 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税率: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率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 低。 意义:意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义务 (1 1)原因:)原因: 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我国是人民
44、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 是一致的,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 服务时,必须承担义务。 (2 2)如何更好地依法纳税:)如何更好地依法纳税: 从国家方面讲,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从公民方面讲,应该增强纳税人意识,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 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 利益。 4 4、违反税法的行为:、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欠
45、税、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和税收优惠) 、抗税。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一、市场配置资源 1.1.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1 1)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 2)资源配置的手段:)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2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 3、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 (1)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
46、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 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价格、供求、竞争)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4 4、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 (1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难以完全解决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危险品、麻 醉品等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 、盲
47、目性(信息掌握不准确) 、滞后性(事后调节)等 弊端。 (2)市场失灵的后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收入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 5 5、市场秩序、市场秩序 (1 1)原因:)原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维护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 2)措施:)措施: 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 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
48、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国家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 2)优势:)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
49、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 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 2、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 (1 1)原因(必要性)原因(必要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 调节的不足。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 2)主要目标:)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 3)主要手段:)主要手段:经济手段(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