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课内文言文 9.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
2、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B.行道之 人弗受 而不知人之 乐 C.今为 宫室之美为之 山峦为
3、 晴雪所洗 D.此之谓失其 本心 安陵君其 许寡人 【答案】B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 C 4.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
4、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答案】A 10.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 非若是也。
5、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
6、有先生也。” 1.1.下列语句下列语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 C.与臣而将四矣 上使外将兵 D.若士必怒 若为佣耕 【答案】A 【解析】A 项“尝”是曾经。B 项“许”分别是“答应” “大约”的意思。C 项“将”有两个读音“jing” 和“jing” ,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要注意区别。 “与臣而将四矣”中“将”读“jing” ,意思是“将要” , “上使外将兵”中“将”读“jing” ,意思是“带领”D 项“若”分别是“如果” “你”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7、项是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聂政之刺韩傀也 【答案】D 【解析】D 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介词,到;介词,从。 B 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 C 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秦王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
8、君的轻蔑。 B.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最后迫使秦王屈服。 C.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答案】C 【解析】专诸、聂政、要离等不是平庸之人,是“布衣之士” 。 11.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 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
9、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 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0、A门人弟子填 其室:塞满,充满 B负 箧曳屣:背 C腰 白玉之环:腰间 D同舍生皆被 绮绣:通“披” ,穿 【答案】C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 遇其叱咄 或 以钱币丐之 B久而乃 和 董宣廉洁,死乃 知之 C故余虽 愚 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今诸生学于 太学 所欲有甚于 生者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11、不知。 【答案】C 4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表现,既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 渴望与诚心。 B第一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是为了突出“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作者的“缊袍敝衣” 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作者的志趣所在。 C第二段用对比写“今诸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 D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情真意挚,语重心 长,显得亲切动人,催人奋进。 【答案】C 20.20.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12、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13、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神弗福 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 也 测:揣测,估计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 战 以 伤先帝之明 B再而 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 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 故 安陵君其 许寡人 【答案】B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剪裁别具匠心, 围绕“论战”, 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略写战争的过程,
14、 突出曹刿的“远 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 君。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作“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 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
15、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答案】C 21.21.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 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
16、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蔽甚矣 蔽:因受蒙蔽而不明 B.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今天早晨第二天早晨 C.明日徐公来
17、明日:第二天 D.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答案】B 2与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与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答案】B 3.对“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翻译,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对“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翻译,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事,又有何人会参与呢? B.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事,你又和谁去参与呢? C.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事,你又为何去参与呢? D.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答案
18、】D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B第二自然段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第三自然段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的取胜原因。 D文章紧紧围绕“远谋”来选取材料。 【答案】D 【解析】应将“远谋”改为“论战” 22.22. 出师表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
19、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20、,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
21、言。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案】A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答案】C 4.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