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 资源ID:168500       资源大小:49.6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1、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 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来源:哲学的来源: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 3、哲学的作用:哲学的作用: (1)(真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

    2、 造世界。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3.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4)哲学的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4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和世界 观的指导。 (2)具

    3、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 做“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5 5、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 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 也不存在脱离

    4、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 7、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 (3)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 可知论) 8 8、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贯穿哲学发 展的始终。 9、唯物主义和唯心

    5、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010、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具 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1111、唯心主义的划分:唯心主义的划分: (1)主观唯心主义:

    6、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3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上的其他巨大进步。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4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

    7、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5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重大理论成果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1616、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是人生的根本指 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唯物论唯物论 1 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2、世界的物质性的表现:世界的物质性的表现: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 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劳动的作用),人类社会在 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9、会的物质性。 (3)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哲学上的哲学上的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 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5 5、静止的含义与内涵:、静止的含义与内涵: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事物在某一段时间

    10、内其根本性质未发生变化(没有发生质变); (2)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未发生某种运动, 或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相 对静止)。 6 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 7、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 8、规律的特点:、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11、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9 9、规律方法论:规律方法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 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010、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 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

    12、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 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 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 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不管什么样 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4)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 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

    13、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111、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 (1 1)意识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 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 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 可认识之物) (2 2)意识使

    14、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 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萎靡的精神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方法论: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力量,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121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探求客观事物的内

    15、部联系和规律性。 怎么做: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 作为行动的依据。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 结合。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认识论 1 1、实践含义:、实践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 象

    16、的物质性活动。 2 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 (1)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 活动的过程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3)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 了深深地人的活动的烙印 (4)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 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实践活动的内容、 形式、 规模和水平都是不同的。 3 3、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实践活

    17、动的基本类型: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能在实践中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延伸人类认识其官网,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18、是否相符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 5、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 6、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本质属性: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 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9、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 7 7、真理的特征:真理的特征: (1)真理是客观的。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 中。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 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8 8、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2)真理与谬误具有统一的一面,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

    20、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 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方法论:我们不要怕犯错误,要不断改正错误,获取正确的认识。 9 9、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的主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 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结论: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原因:认识的对象:

    21、物质世界不断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2)结论: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 的向前发展。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总特征联系观(总特征 1) 1 1、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含义: 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22、 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特点: (1 1)普遍性:)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 2)客观性:)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 系都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得以形成, 形成后便独 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方法论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

    23、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3)多样性:)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和间接、内部和外部、本质和非本质、必然和偶 然联系等。 方法论方法论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 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 3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1 1)两者相互区别:)两者相互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24、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 2)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 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 方法论方法论 :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 4、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是由

    25、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及要求:系统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整体性:整体性: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有序性:有序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要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 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总特征发展观(总特征 2) 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

    26、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社会形态更替) 、人的认识(个人与人类)都是不断发展的。 3、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发展。 4 4、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 (1 1)前途是光明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吸收旧事物的积极合理因素, 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 (2 2)道路是曲折的

    27、: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弱点 和不足。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扼杀新事物。 【方法论】 :【方法论】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顺应时代潮流,善于 发现新事物并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一时不足,做好思想准备,不 断克服困难,勇敢面对考验,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 5 5、量变与质变区别:、量变与质变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 质

    28、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 化。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6 6、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 前进。 【方法论【方法论】 :】 : (1)从点滴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

    29、飞跃。 (3)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当人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 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矛盾规律 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 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 2、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 3、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

    30、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 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 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4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3)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1、。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坚持全面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 一中把握对立。 5 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同时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6 6、矛盾的、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

    32、有其特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 7、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的关系:也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

    33、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出解决矛 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 决矛盾的关键。 8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 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 , 抓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 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9 9

    3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起着主导作用, 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 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同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0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

    35、相统一的方法。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 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 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1、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分(读熟)(读熟) 存在前提不同:存在前提不同

    36、:前者存在于事物发展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中, 后者存在于简单事物的矛盾 中。 地位不同:地位不同:前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后者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 作用不同:作用不同:前者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后者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方法论不同:方法论不同:前者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后者要求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 流。 适用的对象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主要矛盾适用于办事情(怎么做) ,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生要以学习为重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等 等;矛盾的主要方面适用于看问题(涉及对人和事的评

    37、价,对形势的分析) ,如国民经济的基本面和 长期发展趋势是好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一国 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毛主席是七分功三分过。 标志标志词语不同:词语不同: 前者往往是重点、重心、关键;以 为中心;首要任务、首要目标;重中之重、突破口。 后者是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本质、多数、优势等。 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2)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 (3)在

    38、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 (4)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部分)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部分) 1 1、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辩证否定观的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观的地位:、辩证否定观的地位: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 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3、辩证法的革命

    39、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 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方法论】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3)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

    40、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4、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人们的 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 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认识的对 象日益扩大,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也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41、。 (4)总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5、创新的启示、创新的启示 (1)创新的基本要求: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要从实际出发、要提出新的创意,解决新问题。 (2)青年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 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 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 第十一课第十一课 寻

    42、觅社会的真谛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含义: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 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 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

    43、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 作用。 4、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的社会地位、接 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 识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阶级性。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并不是所有唯 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 本观点。 6、 生产力:生产力:人类创

    44、造财富的能力、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国家机器等) 、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思想、法律思 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 ,其中政治上层建筑处于主导地位。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45、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 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 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 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

    46、筑为先进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 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 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虽然人的活动 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但是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客观规律性,人可以认识

    47、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 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木目的, 但不能违背规律。 走历史必由之路, 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 (改革) 加以解决。 11、改革的哲学依据:改革的哲学依据: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48、和动力,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不断破除束缚生产 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客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一 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改革,用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从而推动生产力发 展和社会进步。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2

    49、、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区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区分 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完善经济制度、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非公有制、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土地制度改革等。 上层建筑: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户籍制改革、完善法 律、扩大基层民主、完善选举、人大制度改革等。 13、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 出人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涵,但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